層次
物流一體化可分為三個層次:物流自身一體化、微觀物流一體化和巨觀物流一體化。物流自身一體化是指物流系統的觀念逐漸確立,運輸、倉儲和其他物流要素趨向完備,子系統協調運作,系統化發展;微觀物流一體化是指市場主體企業將物流提高到企業戰略的地位,並且出現了以物流戰略作為紐帶的企業聯盟;巨觀物流一體化是指物流業發展到這樣的水平,即物流業占到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定比例,處於社會經濟生活的主導地位。它使企業從內部職能專業化和國際分工程度的提高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演變

形式

1.縱向一體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製造、敏捷製造、虛擬製造等先進制造模式的出現和市場競爭環境的快速變化,以及以動態聯盟為特徵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的出現,使原有的企業生產組織和資源配置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企業的生存必須更多地利用外部資源。供應鏈一體化已從企業內部的採購獲取、製造支持和實物配送,向後延伸到顧客,向前延伸到供應商。也就是採購物流、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的一體化,即實現整個供應鏈一體化。
縱向一體化一般是指,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之間在所有權上縱向合併。以前人們認為這是一種理想的組織模式,但現在企業則是更注重發揮其核心業務功能,即他們所擅長的、具有明顯優勢的業務,其他屬於“資源外購”,即從企業外部採購。這時,作為被弱化的環節,相應的企業可以從其他同行企業退出本市場而獲得較大的生存空間,以及利用規模經濟等方式來解決;也可同時將本企業定義在不同供應鏈上,使企業同時利用不同的供應鏈帶來多個局部利益。這樣也就產生了物流的橫向一體化。
2.橫向一體化
橫向一體化物流也稱作水平一體化物流,是指通過同一行業中多個企業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和物流效率。例如,不同的企業可以用同樣的裝運方式進行不同類型商品的共同運輸。當物流範圍相近,而某個時間內物流量較少時,幾個企業同時分別進行物流操作顯然不經濟。於是就出現了一個企業在裝運本企業商品的同時,也裝運其他企業商品的物流現象。從企業經濟效益上看,它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從社會效益來看,它減少了社會物流過程的重複勞動。顯然,不同商品的物流過程不僅在空間上是矛盾的,而且在時間上也是有差異的。這些矛盾和差異的解決,就要依靠掌握大量物流需求和物流供應信息的信息中心。此外,實現橫向一體化的另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有大量的企業參與,並且有大量的商品存在,這時企業間的合作才能提高物流效益。當然,產品配送方式的集成化和標準化等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3.物流網路

物流一體化是物流產業化的發展形式,它必須以第三方物流充分發育和完善為基礎。物流一體化的實質是一個物流管理的問題,即專業化物流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充分利用專業化物流設備、設施,發揮專業化物流運作的管理經驗,以求取得整體最優的效果。同時,物流一體化的趨勢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巨大的市場需求。
實施

供應鏈一體化戰略認為,簡單地通過協調供應鏈中獨立企業的物流作業,就能得到和縱向一體化一樣的利益,這種合作與協調被哈佛的哈蒙德教授稱作渠道的“虛擬”一體化。一個真正一體化的供應鏈不僅僅是降低成本,也為公司及其供應鏈夥伴與股東創造價值。要想使物流一體化戰略達到供應鏈一體化水平,就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是更為廣泛的供應鏈一體化的基礎,涉及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息和知識的共享。他們共享需求信息、交貨情況、生產能力計畫、生產進度、促銷計畫、需求預測和裝運進度等,同時成員間還協調預測和補充供貨等。公司若要協調他們的物料、信息、資金的流動,必須隨時掌握那些反映其真實的供應鏈情況的信息。
隨著信息和知識的共享,供應鏈成員朝著進一步的一體化方向發展。協調涉及決策權、工作和資源向處於最適宜地位的供應鏈成員轉移。在協調決策權轉移時,應當注意成員不僅需要以信息集成為基礎,也需要高度的信任和配合,一個供應鏈成員有時可能在決策制定上比另一成員處於更好的位置,那么這個決策就應當委託有利位置的成員,這種協調對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非常重要。
在物流戰略一體化的進程中,網上購物方式將扮演重要的角色,製造商將逐漸承擔訂貨的角色,這就要求必須協調好工作重組。
供應鏈成員還可以共同協調和分享整個供應鏈的資源,如實現倉庫共享、庫存集中等。資源能夠重新配置、合併或分享,以使供應鏈中的眾多成員獲益,來實現協同的利益。
供應鏈作為一個價值鏈,是不可割裂和歪曲的。通過公司自己的信息集成和協調是無法確保整個物流一體化戰略的實現的,必須在組織上重構各成員企業的關係。沒有成員企業之間的緊密關係,一體化將無法完成。供應鏈夥伴需要確定並維繫他們的溝通渠道,不管它是採取EDI、Incemet,還是網路小組或書面材料的方式。
與第三方物流關係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深化和加劇,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已由節約原材料的“第一利潤源泉”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第二利潤源泉”,轉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統的“第三利潤源泉”。

所謂物流一體化,就是以物流系統為核心的由生產企業、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的供應鏈的整合化和系統化。它是物流業發展的成熟的階段。物流業高度發達,物流系統完善,物流業成為社會生產鏈條的領導者和協調者,能夠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物流一體化的發展可進一步分為三個層次:物流自身一體化、微觀物流一體化和巨觀物流一體化。物流自身一體化是指物流系統的觀念逐漸確立,運輸、倉儲和其他物流要素趨向完備,子系統協調運作,系統化發展。微觀物流一體化是指市場主體企業將物流提高到企業戰略作為紐帶的企業聯盟。巨觀物流一體化是指物流業發展到這樣的水平:物流業占到國家國民總產值的一定比例,處於社會經濟生活的主導地位,它使跨國公司從內部職能專業化和國際分工程度的提高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物流一體化是物流產業的發展形式,它必須以第三方物流充分發育和完善為基礎。物流一體化的實質是一個物流管理的問題。既專業化物流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充分利用專業化物流設備、設施,發揮專業化物流運作的管理經驗,以求取得整體最優的效果。同時,物流一體化的趨勢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巨大的市場需求。 從物流業的發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體化的第一個層次上出現萌芽的,但是這時只是數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體化的第二個層次得到迅速發展。如專業化的功能性物流企業和綜合性物流企業的出現,並發展很快。這些企業發展到一定水平,物流一體化就進入了第三個層次。
西方已開發國家在發展第三方物流,實現物流一體化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德國、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認為,實現物流一體化,發展第三方物流,關鍵是具備一支優秀的物流管理隊伍。要求管理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經濟學和物流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精通物流供應鏈中的每一門學科,整體規划水平和現代管理能力都很強。
第三方面物流和物流一體化的理論為中國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帶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契機。即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加強競爭力。
美國的聯邦快遞和日本的佐川急便是國際著名的專門從事第三方物流的企業,1995年這兩家公司的營業額分別為125億美元和57億美元。國內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主要是一些原來的國家大型倉儲運輸企業和中外合資、獨資企業,如中國儲運公司、中外運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運、EMS、寶隆洋行等。近年來,各公司的營業額均在1億元以上,營業範圍涉及全國配送、國際物流服務、多式聯運和郵件快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