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父母相親團
類型
父母相親團大致分三類:1、多數是“70後”、“80後”未婚青年的父母,子女因為各種原因疏於戀愛而錯過“最佳”結婚年齡。
2、一些結婚不久後便離婚的青年父母,吸取子女失敗婚姻的經驗教訓,親自上陣為孩子再擇偶。
3、還有一些“未雨綢繆”的父母,子女年齡在25歲以下,因考慮到現實生活中婚配難的問題,於是提前“下手”早作準備。
相親標準

父母相親團
後續做法
父母遇到自己較為心儀的對象後,就會相互交換子女手機號、QQ、微博、微信等,通過網路和手機讓他們有初步的了解,再由孩子們決定是否見面,繼而進一步的發展。
各方觀點
剩男剩女:大多持觀望態度
1、父母為子女徵婚忙得熱火朝天,而大多數子女對自己“被相親”則顯得相對平靜,持觀望中立態度。
2、有一部分子女並不知道自己“被相親”,甚至有子女是為緩解父母“心病”,勉強讓父母拿著自己照片和資料去相親。
專家觀點:主角應是年輕人
1、父母替子女相親折射出婚戀焦慮,但兩代人的婚戀觀存在一定分歧,父母所看重的條件,不代表子女的想法。
2、現在多數剩男剩女並不是不想結婚,也不是找不到戀愛對象,他們是在追尋精神層面的滿足,彼此見面,要有感覺,才能繼續交往。而工作忙、不善交際、對婚姻恐懼等也是一些大齡青年被剩下的原因。
3、在結婚擇偶這件事情上,父母要與子女多溝通,少為孩子被“剩”尋找客觀原因,應該多從主觀上幫助他們樹立積極主動的婚戀觀。提供客觀有價值的經驗,切忌過分將自己的經驗和看法強加在子女身上。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05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