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位新媒體經理曾說:“需要招一個22-22-22的人”,意思是找要一個22歲的人,願意一天工作22小時,年薪2.2萬美元。年輕人也在算著時間過日子,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ofLaborStatistics)的數據,自2011年起,20至24歲的全職工作者的每周工作時間只比25歲以上者少2.1小時。對於一個表面上看來自由自在的人生階段來說,這個業餘時間的差距並不大。
具體表現
這類人最大的表現就是用人公司對他們近乎不可理喻的苛求。比如可以執行“立即開除”這一條款的理由,就包括了“未經事先允許的遲到或早退”,“在夜間或周末無法工作”以及“未能及時回復電子郵件”等。
而NBC環球公司的電視節目《史蒂夫·威克斯脫口秀》在克雷格列表上發出廣告,招聘願意“每周工作65小時以上”的兼職製片預約助理。
實例

1、25歲的凱茜·皮圖恩兩年前,在加州卡爾弗城一家剪輯電影預告片的公司做製片助理,曾經每小時掙10美元,並且沒有福利(雖說是有加班費),而且周末還要輪換著工作。
6個月之後,她升到了一個“稍有閃失就可能被炒”的職位,她說,並且工資提高到了每小時12美元加福利。她估算她一周至少工作60個小時。皮圖恩說,
“有些日子我要扛到凌晨4點,就是為了將一條廣告片發給一個日本客戶,然後四小時後又得趕回來,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還有些天,為了遷就對方的時差,我得早上五點就開始上班,和歐洲的演員一起做配音,然後我還得待到晚上9點。”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她現在是一位執行長的助理,不過她也知道,在通往成為製片人的長遠目標道路上,“會要先受更多的苦,然後才會變好”。 |
2、28歲的圖書公關凱茜·麥克因泰爾,在漫長的工作日,依靠的是“大杯的咖啡”。估算她一天會收到300到400封電子郵件,並且儘量回復至少其中80%。凱茜·麥克因泰爾:“我在出家門前喝咖啡,我出發的捷運站有一家唐恩都樂麵包店很方便,然後這一天中間我還會再喝一杯咖啡,而且都是大杯的咖啡。”
3、24歲的露茜·斯奇勒在丹佛和舊金山的兩年多時間裡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然而一切都沒有結果。斯奇勒陷入了佩爾林所說的“連環實習生”群體。她在一家咖啡餐館每周工作四天,從凌晨4:45到下午3點,拿最低的薪水(並且她的經理會當著她的面拿走她一半的小費),與此同時,她在五家藝術和文化機構做過實習,通常都是無薪,同時還在搞一些業餘的項目。
媒體觀點

美國作者羅斯·佩爾林說,傳統入門級職位的概念正在消失。那些所謂“直升機父母”的孩子們,從幼稚園開始日程就排得滿滿,他們或許會覺得為工作劃定界限是尤其困難的事。作為“被教育成用熱愛來面對工作”的一代,羅斯·佩爾林說,“它將我們引領進了這些行業,其次,它鼓勵我們打破生活與工作的界限,進入傳統藝術家的工作模式。”“要獲得工作,你不能說:‘我只是想要一份工作。’”他說,“你的心必須本來就投入其中,而且你必須身體力行,要你留多晚就留多晚,並且在晚上11點還會回電郵。”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05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