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食物鍾,是人類大腦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由各種不同的分子和基因共同組成的,幫助人體將平日攝入的營養成分進行吸收和擴散,並且依此建立了一個固定的飲食模式。
食物鍾通常與生物鐘同步,在白天和夜晚的運作程式幾乎與生物鐘相平行。大腦、胃和肝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傳遞的信號,被稱為“食物相關的生物節律器”。
功能
幫助旅行者倒時差
食物鍾可以通過調節人體飲食時間來進行休息和時差的調整。特別是對長途旅行的到時差有幫助,通過食物鐘的調節,在長途旅行後,到達異地,對時差會很不適應,此時,可以通過調節飲食時間來達到時差的效果,這就是人體食物鐘的作用。
有助形成進食規律
比如在平時上班期間,中午餓的時候就會去吃便當或者一些快速食品來進行充飢,而食物鍾也會打開相關的頻率對這類食物進行處理。
另外,食物鍾也會在固定的時間提醒人們現在肚子已經餓了,並且已經是吃飯的最佳時期。如果在節假日裡,當吃飯時間會變得毫無規律時,比如到了午夜,有人還在朋友聚會上喝酒、海吃,那就說明其食物鍾已被破壞了。
提高食物吸收率
如果根據食物鐘的節律,在正確的時間吃正確的食物,就會吸收最多的營養,達到“吃半功倍”的效果。
規律
果汁
進食時間:飯前半小時或兩餐之間
應該在飯前半小時或兩餐之間喝果汁。這是因為果汁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可以幫助消化,並增進鈣、磷的吸收。
牛奶
進食時間:傍晚
從消化和吸收的角度看,牛奶適合在傍晚飲用。這是因為牛奶的蛋白質要經過胃和小腸的分解形成胺基酸後才能被人體吸收。而早晨空腹狀態下,胃腸的排空是很快的,因此牛奶還來不及消化就被排到了大腸。
優酪乳
進食時間:飯後30分鐘到2個小時
一般來說,飯後0。5~2個小時飲用優酪乳效果最佳。通常狀況下,人體胃液的酸鹼度值在1~3之間。空腹時,胃液的酸鹼度值在2以下,不適合優酪乳中活性乳酸菌的生長。只有當胃液酸鹼度值比較高時,才能讓優酪乳中的乳酸菌充分生長,從而有利於健康。飯後2小時左右,人的胃液被稀釋,酸鹼度值會上升到3~5,這時喝優酪乳,對吸收其中的營養最有利。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空腹狀態下飲用優酪乳。
水果
進食時間:不同水果不同時間食用
對於吃水果,人們常說:“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就變成銅了。”營養專家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人在早起時供應大腦的肝糖耗盡,這時吃水果可以儘快補充糖分。而且,早上吃水果,各種維生素和養分易被吸收。不過,營養專家也指出,不同的水果在不同的時間吃,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1、鳳梨新鮮鳳梨含蛋白酶,如果空腹食用,鳳梨的蛋白酶會傷害胃壁,有少數人還會引起過敏反應。所以,鳳梨宜在餐後食用。
2、山楂
山楂無論是鮮果還是其製品,均有散淤消積、化痰解毒、防暑降溫、增進食慾等功效。但是不可以在清晨進食,胃炎和胃酸過多者要少吃。
與生物鐘的關係
生物鐘看起來似乎主導著食物鍾,但實際上受食物的誘導,食物鍾可以“反客為主”。2013年1月,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和德國馬普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食物鍾蛋白PKCγ,並且弄清了食物鍾可以“凌駕”於生物鐘之上的原因。
原來PKCγ可以結合已知的生物鐘蛋白BMAL1,使其結構更穩定,然後共同結合在時鐘蛋白上,促進周期基因和隱色素基因的節律性轉錄,由此產生食物鍾特有的時鐘效應。食物鐘的這種奇妙特性可以讓人體快速倒時差。
如北京與紐約之間橫跨12個時區,倒時差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由於生物鐘只能一天天地往前撥或向後撥,倒時差的速度如此之慢也就不足為奇了。假如一個人能耐得住飢餓,在旅行途中不吃不喝,然後在落地後大吃一頓,只要16個小時就能把時差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