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為了尋找婚姻另一半而準備的活動。公開徵求配偶,一般是通過媒體,交友網站等公布自己的部分資料及對配偶的要求,獲得回應,在條件適合的基礎上雙方進行聯繫,最終確定是否發展到婚姻。
徵婚由來
據考,徵婚源於英國,18世紀某年月日,一英國貴族女子登報徵婚,此空前未有之事,被視為“傷風敗俗”,輿論譁然,其父其母惶惶,男士避之唯恐不及,無敢問津者。
該女子終身未嫁,憂鬱而逝。
若干年後,徵婚女子其人其事已被淡忘。某年月日,一英國男子登報徵婚。有女而愁嫁之父母們,紛紛代女應徵,趨之若鶩,於是,男子登報徵婚盛行,而後,復有女子登報徵婚盛行。
有女愁嫁,做為英國社會之大問題,由來已久,小說《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所以因之一夜成名,就是因為她入木三分地描寫了英國社會的有女愁嫁。
恩格斯說過:“社會的需要,是一切科學產生髮展的原因和基礎”,套用他的話:社會的需要,是登報徵婚產生髮展的原因和基礎。
建國前,中國已有登報徵婚者(以男性為多,女性絕少,怕人說是嫁不出去才徵婚),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登報徵婚和婚介徵婚比較流行起來,九十年代開始流行電視徵婚,趙本山的小品《徵婚》深受百姓的喜愛,進入21世紀開始流行網路徵婚。
在中國,從古時候的紅娘到現今的像“一線姻緣”之類的婚介和網路交友機構,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紅娘這份工作,特別是97年左右,崛起了一大片的網路交友機構,都是由國內的一些老牌婚介機構開始,到現今發展成為電視媒體,網路媒體,爭相參與的一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