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雞、鴨心各10個(約重400克),冬筍5克,南薺10克,料酒10克,精鹽1克,濕澱粉少許,冬菇5克,白油250克,醬油5克,蔥、姜、花椒少許。
製作方法
1.準備工作:將雞、鴨心洗淨,切齊心根,在心尖上用刀劃十字刀。劃至2/3處,放碗中。將冬菇、冬筍洗淨髮開。冬菇切兩半,冬筍切成片,南薺去皮用水氽透,切圓形薄片。
2.烹調:雞鴨心用精鹽、紹酒稍醃。把炒勺放旺火上,加白油燒至八成熱時,放雞、鴨心迅速爆炒。然後倒入漏勺。炒勺內留油,加花椒炸至放香時撈出,再放入雞、鴨心。隨即烹入料酒5克、醬油2克、精鹽,翻炒均勻,倒入碗中,雞、鴨心因炸炒而成四瓣,花瓣朝底擺好。將冬菇、冬筍、南薺放炒勺中,用水焯過,撈出放在(炒過雞、鴨心)炒勺內,加清湯150克用慢火煨燒5分鐘,倒在雞、鴨心的碗內,並倒入湯汁,上籠蒸20分鐘取出,翻扣在中碗內,湯水潷在另一碗內。炒勺內放花椒油,放中火上,加入蒸碗內潷出的湯、料酒、醬油燒開,加濕澱粉勾芡,澆在雞、鴨心上即成。
營養價值
雞心的營養價值:
"雞心"的營養素含量(指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
熱量(千卡)172 硫胺素(毫克).46 鈣(毫克)54
蛋白質(克)15.9 核黃素(毫克).26 鎂(毫克)11
脂肪(克)11.8 煙酸(毫克)11.5 鐵(毫克)4.7
碳水化合物(克).6 維生素c(毫克)0 錳(毫克).04
膳食纖維(克)0 維生素e(毫克)0 鋅(毫克)1.94
維生素a(微克)910 膽固醇(毫克)194 銅(毫克).27
胡羅卜素(微克).9 鉀(毫克)220 磷(毫克)176
視黃醇當量(微克)70.8 鈉(毫克)108.4 硒(微克)4.1
鴨心的營養價值:
可食部分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於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餘為非蛋白氮。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鮮美。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鴨肉味美。
據測定,每100克鴨肉中蛋白質15.5克,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於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餘為非蛋白氮;脂肪19.7克,比雞肉高,比豬肉低,並較均勻地分布於全身組織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因此,溶點低,約為35℃,易於消化;碳水化合物0.2克,維生素A52微克;鴨肉還含有約0.8%-1.5%的無機物,鈣6毫克,鐵2.2毫克,鋅1.33毫克,鎂14毫克,硒12.5毫克,與畜肉不同的是,鴨肉中鉀含量最高,100克可食部分達到近300毫克,此外,還含有較高的鐵、銅、鋅等衡量元素;鴨肉含有人體必需要的八種胺基酸,屬於完全蛋白質,其中每100克鴨肉中天門冬氨酸10為4g、谷氨酸17為5g,這兩種成分是呈鮮味的胺基酸,其含量高於豬肉、牛肉、雞肉、略低於羊肉,都具有很好的食補價值;鴨肉是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較多的肉類。100克可食鴨肉中含有B族維生素約10毫克,其中6-8毫克是尼克酸,其次是核黃素和硫胺素;含維生素E90-400微克。尼克酸作為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在細胞呼吸中起作用。核黃素在細胞氧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硫胺素是抗腳氣病、抗神經炎和抗多種炎症的維生素,在生長期、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人比一般人需要量更大。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是人體多餘自由基的清除劑,在抗衰老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相關評論
《本草綱目》 :“鴨水禽也,治水利小便,用青頭雄鴨,治虛勞熱毒,宜用鳥骨白鴨。”可“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
《日用本草》 :“鴨滋五臟之內,清虛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說了鴨子具有滋補作用,我國從唐朝起便盛食鴨之肉。“腸風下血人不可食。”清·王孟英:“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外感未清,痞脹腳氣,便瀉腸風皆忌之”;
《飲食須知》 :“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患腳氣人忌食之”;
《本經逢原》:“男子內氣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腫之人,用之最安,黑咀白尾鴨,治腸胃久虛等。“所以可以認為,多吃烤鴨,多喝鴨骨湯,及補又能食療”;
《滇南本草》 :“老鴨同豬蹄煮食,補氣而肥體,同雞煮食,治血暈頭痛。”中醫學認為鴨肉性寒,除可大補虛勞外,還可消毒熱、利小便、退瘡癤,這是多數溫熱性肉禽類所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