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第一中學

無為第一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始建於1951年秋,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副縣級建制。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設有5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45個教學班,國中1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400餘人。學校共有教職工212人,其中,高級教師45人,一級教師48人,盧立新、萬家清、熊文玲等三人獲首屆省“教壇新星”稱號,章臘華、萬家清、唐世喜、阮方平、周雲等獲市首屆“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稱號。在業務比賽中,我校徐朴老師參加全國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質課比賽獲一等獎,洪雨華老師創新教學比賽獲國家二等獎,童建軍、謝露等老師參加中學美術、生物課教學比賽獲省二等獎。

學校北依芝山,南瀕繡水,仿古長廊邐迤環抱,月牙池、世紀鼎等十大文化景點與主體建築交相輝映,校園環境幽美雅潔。學校占地面積約98畝,教學用建築面積超過38000m2,其中,三幢教學樓超過5000 m2,科學館、辦公樓、學生公寓超過25000 m2。四個化學實驗室、四個物理實驗室、三個生物實驗室、五個多功能廳及手工製作室、演示實驗室、音樂美術教室等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2004-2006年,學校斥資100餘萬元購進44部實物投影儀,提高了課堂教學現代化水平。

學校提出了"以人為本、育人為先,勇於實踐、倡導創新,狠抓質量、科研興校,追求特色、爭創一流"的辦學思想,確立了"育素質全面特長顯著的人才,辦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學校"的辦學目標,形成了學校管理科學化,思想教育系統化,教學要求規範化,校舍設備標準化的工作思路。2002、2003、2004三年,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達線人數連年居全縣完中前茅,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屢創佳績。此外,春有文藝匯演和球類運動會,夏有"三小"(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競賽,秋有田徑運動會,冬有師生書畫展等,課外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這一切,拓寬了學生視野,陶冶了學生情操,張揚了學生個性,培養了學生能力,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

學校一貫堅持教育與教學並舉,教學與教研並重,確立了“育素質全面特長顯著的人才,辦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學校”的辦學目標,形成了學校管理科學化,思想教育系統化,教學要求規範化,校舍設備標準化的工作思路。教學質量長期居全市前列:近十年來,高考二本達線數連年攀升,有12名學生相繼考入中國科技大學或吉林大學少年班,近十位同學獲縣、市高考狀元,2004年、2005年連獲巢湖市教學質量“貢獻獎”、“進步獎”。在不斷取得教學成果的同時,教學研究也不斷取得進展,學科競賽不斷取得驕人成績:魏文生、周雲等主持或參與的三項課題,完成省級結題;盧立新、陳修雲等的課題實現國家級課題立項;陳修雲老師自製教具獲國家一等獎;徐曉兵、唐世喜、章臘華、周雲等老師撰寫的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獲獎的論文逾百篇;劉春澗、阮方平、汪邦根、李惠民等輔導的六十多名學生在省級學科競賽中獲獎;朱守友老師輔導的王景昊同學勇摘全國化學奧賽銀獎,填補了巢湖市學科競賽一項空白。

目前,學校正形成“勤奮進取、求實創新、教學相長、文明和諧”的風尚,樹立起“崇德、敬業、善教、合作”德教風,養成了“惜時、明理、博學、慎行”的學風。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國家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省“花園式學校”、省“電教設備一類達標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中等學校軍訓試點單位”、省“房改先進單位”、省“一級檔案室”、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市“園林式單位”、縣“文明單位”等榮譽。

歷史沿革

1951年秋,學校創建,定名為“無為初級師範”,周駿縣長兼任校長,郭善霆教導主任主持工作

1955年秋,學校易名為“無為初級中學”

1958年秋,學校更名為“無為第一初級中學”

1966年4月,學校更名為“大江中學”,其時,在泥汊建分校,後分校正式命名為“大江中學”

1969年,學校改名為“機械廠中學”,後又改稱“農機廠中學”

1971年,學校恢復原名,稱“無為縣立第一中學”

1973年,學校設立高中部,改名為“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