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習俗
火神節這天,結婚未滿三年的媳婦要回娘家“躲火”。迷信認為,新媳婦火神日留在婆家對婆婆不利。有的地方還講究在火神節這天晚飯吃餃子,稱為捏老鼠嘴。據說這天晚上老鼠娶親,捏上老鼠嘴可防其繁衍後代。民間傳說
滿族神話傳說
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托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托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同上)。
鄂倫春族傳說
一位先生早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她家搬到哪兒,怎么也升不起火。後來她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據烏丙安先生介紹,在這個傳說中所體現的火神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僅貫穿於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獵、放牧的生產習俗中,也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通常情況下絕對禁止用腳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的壞話或直接辱罵火。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復。因而火神遠比其他自然神更經常受到崇敬和供牲。
索倫牧民傳說
從前,索倫牧民家裡,不管是窮是富,每到十二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來祭祀火神。關於這種習俗有個傳說。
不知是什麼年月,山裡有個窮獵手。一天,他走進林子裡打獵,跑了一天也沒有打到野獸。他連爬了幾座山,又困又累,真想在黃昏前打到一隻黃羊,能留到晚上吃。可是,他的願望沒有實現。當太陽下山的時候,獵手正在往前走,忽然看見一條花皮草蛇,哧溜一下鑽到大石洞裡去了。獵手突然聞到一股香味,用舌頭舔舔那蛇爬過的青石,發現有一種從來沒嘗過的甜味。於是,獵手就走進大石洞,看到洞裡重重疊疊盤著許許多多蛇。這天晚上,獵手就在洞裡住下,一住就是很久。
過了幾天,也許是幾年,獵手才從洞裡出來。到洞口一看,自己擱在洞口的槍,搶把子已經爛掉了,槍筒滿是鐵鏽。他看看四周,一個人也沒有,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聽到許許多多人在嘮嗑兒,你一言我一語,有說有笑,再仔細一聽,原來,他們說的不是凡間的話,可是他能夠聽懂。那些都是仙人,他們打了好多野獸,正在慶功祝酒呢。那個獵手努力回憶,到底是什麼時候上的山,什麼時候進的洞,在洞裡做了什麼,可是他都想不起來了。他好生奇怪,明明是剛剛進洞,怎么好像過了幾千幾百年似的?
獵人離開山洞,不管東西南北,一個人摸索著向前走。他看看身邊的樹木,密密麻麻,山道比往常都寬,天空飛鳥成群。他想,一切都變了樣。獵手走了一會兒,看到山岡上有兩座氈房,看樣子,一座房子前面停著一輛車子,是家富裕人家,另一家,門口只有一個破破爛爛的馬鞍子。獵人看看自己的衣著也挺寒酸的,就進了那家窮人家的氈房。
進屋以後,獵人問屋主:“你是索倫人嗎?”
主人是個窮牧民,他應道:“是的。”然後,取出奶茶招待獵人。獵人剛剛想喝,就聽到氈房頂上好像有人在和主人說話:“窮兄弟,你家不是連背鞍子的馬也沒有嗎?我看這倒是幸福。你看,我家飼養的羊群擠滿了木頭柵欄,可是一隻也不歸我所有。”
獵人心裡很奇怪,望望氈房上的人,裝出什麼也沒聽見的樣子,喝喝茶。這時,氈房上的人又說話了:“我們幾世幾代都忍受過來了,可是,如今再也不能悶聲不響了,非連夜把那貪得無厭的主人弄死不可。”
聽來聽去,獵手才聽出那說話的聲音原來是從火神口裡發出來的。那窮苦的牧民連半句也聽不懂。火神說完,就從氈房頂上飛走了。當時,草地的牧民不知道怎么用火。這個獵手向氈房主人要求,當晚住了下來。第二天,草地上就起了風暴,幾乎要把氈房刮跑了。獵手到外面一看,窮牧民趕著家畜躲閃風暴,聚攏到氈房後邊,又暖又避風。可是再看那富人家的氈房和牲畜早就被刮跑了。七零八落,四處都是。獵手看了,知道一定是火神的聖靈降到草地上來了,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牧民們。可是牧民們半信半疑。後來,草地上連連生出豐盛肥美的水草,窮牧民們養起了自己的牲畜。從此,索倫人開始崇敬火神,吃飯、飲酒以前,都要先敬火神,並定下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火神節”。這一天,大家都要殺一頭肥羊,把羊胸口最好的一塊羊肉和羊頭放在火上烤,敬獻給日日護祜牧民的火神。
漢族傳說火神是中國神話中火神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史上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們的觀點也互相有分歧,相爭不下,至今沒有唯一一個統一的說法。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莊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漢族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稱“祝融夫人”。此外,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行事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又如,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北方很多地區以夏曆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一般當天晚上都有煙火晚會;四川等地以夏曆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盤點內蒙古民俗
內蒙古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每年七月中下旬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