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革命歷史

在漣水保衛戰整整激戰了14個晝夜,重創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當時,該師師長張靈甫在占領淮陰、淮安兩地後,頭腦發昏,把解放軍的戰略撤退,誤認為是倉皇逃跑。他傾巢出動,妄圖一舉拿下漣水城。華中野戰軍在粟裕將軍指揮下,決定在漣水城下迎戰,並爭取時間,保證華中解放區黨政機關及各種設施安全轉移。較量的結果,是華中野戰軍一舉殲敵較量的結果,是華中野戰軍一舉殲敵9000多人,打落敵機1架,繳獲大量美式武器、彈藥,迫使敵人向兩淮方向遺退。
為了紀念為人民解放事業、為新中國誕生而英勇犧牲的烈士,於1956年建立烈士陵園,建造了這座宏偉的“漣水保衛戰烈士紀念塔”。塔兩側建有碑亭,分別銘有聯句:從中原到江南鐵流千里,為人民灑熱血浩氣長存,保漣水殺頑敵氣貫長紅,求解放留英名永垂不朽。
烈士名單

吳長來(1905--1931),宇敦福,漣水縣大東鎮鎮南村人。
潘洪烈(1908--1935),漣水縣余圩鄉官莊村人。
張榮生(1900--1936),又名張雲飛,漣水縣唐集鄉湯碼村人。
王道明(1907--1940),原名王以曾,又名王井然,漣水縣成集鄉道明村人。
朱啟傑(1912--1940),女,又名朱啟哲、朱比莎,漣水縣成集鄉朱南盪人,出身於地主家庭,排行第七,人稱七姑娘。
羅鴻慈(1870--1940),字竹岑,漣水縣東胡集鄉人,清貢生。
殷如杭(1916--1941),漣水縣南祿鄉方圩村人。
朱洪濱(1920--1941),原名朱賓,字謂川,漣水縣岔廟鄉洪濱村人。
馮汝南(1913--1942),漣水縣東胡集鄉邱嶺村人。
向鴻乾(1891--1942),字佐亭,漣水縣紅窯鄉向莊人。
朱啟勛(1909--1942),漣水縣成集鄉朱南盪人。
江夢樓(1884~1943),原名江鳳文,以字行世,漣水縣梁岔鄉鄭莊人。
顧祝賢(1915--1943),漣水縣黃營鄉祝賢村前顧墩人。
陸亞東(1915—1944),原名陸玉侖,漣水縣河網鄉軍田村陸莊人。
朱士林(1921—1948),漣水縣朱碼鄉陶碼村人。
張馳(1926—1947),漣水縣徐集鄉張羅村人。
王秉同(1921—1947),漣水縣牌坊鄉秉同村人。
谷志超(1909—1947),漣水縣五港鄉五港村人。
張勝武(1917—1945),原名張慕曹,漣水縣朱碼鄉文俊村人。
朱前(1916—1944),原名朱貫義,漣水縣余圩鄉朱前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