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市第五中學是湖北省重點中學,坐落在漢水中游的古襄陽城。學校始建於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肖楚女、謝遠定,校友黃火青、劉道玉等是五中歷史的光榮和驕傲。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進入迅速發展的新時期。現在的襄樊五中,校園古樸典雅、風景宜人,擁有壯觀氣派的教學大樓、設施齊備的科學實驗大樓、集電教中心、圖書館、學術報告廳為一體的綜合樓--逸夫樓,堪稱湖北中學界一流的體育館--大成館,是省級文明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和群體活動先進學校,也是清華等全國名牌大學定點保送畢業生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五中始建於1902年,1953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為湖北省首批5所重點中學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省教育廳命名為湖北省示範學校。1999年以來,先後連續五次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

襄樊五中一直被譽為“鄂西北人才的搖籃”。建校100多年來,近6萬名學子成才報國,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科學家、教育家、外交家、軍事家、藝術家,有各條戰線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順應時代的潮流,弘揚“文明、振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塑造具有“敬業、愛崗、拼搏、奉獻”的教師形象,逐步形成了具有一流的校園環境、一流的教學設施、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教育質量的歷史名校。

學校現有6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人數4600餘人。在崗職工288人,其中特級教師10人,高級教師113人,有國家、省、市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40餘名。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在教學實踐中,我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積極進行“理想的教育”的辦學模式實驗,力求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成功的體驗,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夠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通過實施這一實驗,讓學生形成“崇尚禮儀、崇尚科學、崇尚創造、崇尚第一”的品格,把學校辦成“先進教育理念的實驗園、先進教學技術的示範園、先進人才的百花園”。2005年以劉道德校長為核心的襄樊五中領導集體提出了“制度激勵,文化引領,建設名校工程、名師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構建和諧持續發展的新五中”的治校方略,圍繞“理性、質量、和諧、規範”八字方針,全面打造以書香校園、歌聲校園、藝術校園、快樂校園、平安校園為主題的“五園”學校,推進了五中又好又快發展。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襄樊五中在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創造了新的輝煌。2002—2007年,學校為清華、北大輸送了96名高素質人才;近幾年來,狀元橋畔狀元輩出,共培養了楊曉寒等十名全市狀元;襄樊五中文理科高考高分率﹑重點大學上線率﹑本科上線率連續四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在襄樊市遙居第一!2007年高考再創輝煌,取得7項全市第一,四項全省第二的好成績;包攬全市10名清華北大等著名大學保送生;包攬全市10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全國一等獎;通過北大、清華、人大、上海交大等全國著名大學自主招生考試62人,居全市第一;2007年《湖北教育》公布了全省2007年高考情況,襄樊五中文科居全省第一,理科居全省第二!考入清華北大人數(24人)居全省第二,學校再次以高質量的辦學水平贏得"中國百強中學"的光榮稱號。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全面發展,辦出特色;注重能力,鼓勵創新;培養名生,帶動全體”是五中辦學的一種策略。1997年,襄樊五中在全市率先創辦奧林匹克試驗班,並在競賽教學、競賽管理、競賽教練培養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體系。奧賽成績在全市遙遙領先。先後共有54人在具備保送資格的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2007年,襄樊五中囊括了全市10個奧林匹克競賽國家一等獎,並且全部被全國知名大學保送錄取,其中李林澤等5人被清華北大保送;在剛剛揭曉的2008屆高三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襄樊五中又一次包攬了全市8個奧賽國家一等獎,其中,江鵬剛等5名同學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保送錄取。自我市參加全國奧賽以來,數、理、化、生、信息五科奧賽均由我校在全市率先取得零的突破。多年來,襄樊五中堅持在學生中組建科技發明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2007年在湖北省第2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襄樊五中韓哲新等8名學生獲得省一等獎(全市高中僅8人),另有22名學生獲得省二等獎,37名學生獲得省三等獎,獲獎等級和人數居全省前列。2007年7月首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總決賽在北京舉行,襄樊五中10名選手組隊代表湖北省參賽,奪得創意大賽全國團體金獎、全國創新型校長獎、2個全國創新型輔導教師獎、10個創意大賽全國一等獎、3個全國創意方案設計單項一等獎等5項大獎。近兩年,我校有22名學生獲國家專利。通過奧賽和科技發明培訓,我校造就出一大批學生領軍人物,帶動了全體學生的進步;通過奧賽和科技發明培訓,我校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敢於拼搏、開拓創新的優秀品質,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我校早在10年前就成立了助學基金會,一方面由學校投入一部分資金,另一方面接受社會各界的捐助,多方籌措資金用來資助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學生完成高中學業,每屆有近100名學生3年得到學校助學基金會3000元的資助和社會各界捐款資助。此外,在省、市慈善總會的資助和委託下,我從2003年始,連年開辦湖北省“慈善陽光班”,每年招收50名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應屆國中畢業學生,他們3年內每人得到6000元的資助。在學校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我校貧困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後顧之優,他們發憤學習,以優異成績回報學校和社會。目前,2003屆、2004屆陽光班學生已經於2006年、2007年畢業,兩屆陽光班教育教學成果在全省慈善陽光班中均名列第一,2003屆陽光生蔣葉以669分(全省第20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兩屆陽光班學生101人全部考取本科大學,其中80多人考取一類重點大學,48人高考分數超過600分,襄樊五中資助貧困學生的成績得到了省、市慈善總會的充分肯定和嘉獎,並在全省做了典型發言。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全國十佳校園文學報刊”、“全國東西部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創造教育實驗基地學校”、“中華美德教育行動示範學校”、“全國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全國五五普法先進單位”、“省最佳文明單位”、“省最佳安全文明單位”、“省綠色學校”、“省花園學校”、“省級園林式單位”、“省普法先進單位”、“省科技興校50強學校”、“省電化教學示範學校”、“湖北省中學後勤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單位”、“省高中教育行業狀元單位”等光榮稱號。

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英明決策,決定將新五中建設納入全市“十一五”規劃,以“跳出五中,發展五中”的戰略建設襄樊五中新校區(同時加掛“襄樊市外國語學校”的牌子)。2006年10月8日,襄樊五中新校區奠基儀式在國家級開發區――襄樊高新園區隆重舉行。新五中建設檔次體現了“三高”,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新五中的整體風格體現了“三大”,即展呈高中學校之大氣,彰顯地域文化之大風,集容襄樊教育之大成;新五中的辦學理念要體現“三重”,即重外語特色,重文理兼優特色,重國際合作特色。目前,首批規劃校園用地450畝(含教師公寓區60畝,教學區建築面積110000㎡,教師生活區建築面積60000㎡),同時再預留150畝作為學校今後發展備用地。根據規劃目前已新建教學樓(3棟),學生實驗樓(1棟)、圖書館(1棟)、科技信息樓(1棟)、外語教學樓(1棟)、行政辦公樓(1棟)、體育館(1棟)、藝術館(1棟)、學生公寓(6棟)、師生食堂(2棟);在建的項目有400m運動場2個、籃球場16個、排球場12個、羽毛球場12個、網球場2個、桌球台20個、學生超市1個、校內醫院1所。教學區計畫投資2.4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8億元。

2008年2月18日時任市長唐良智、副市長曹敬蘭帶領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在視察襄樊五中新校區建設工地時強調:襄樊五中新校區整體規劃設計體現了學校育人特點,布局合理,建築大氣。五中新校區要建成襄樊市設施最齊全的標準化學校,各種配套設施要一次性到位,目前還需要考慮規劃設計並建設室內游泳館。市委市政府保證資金投入,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搞好服務;五中新校區建設領導小組要在堅持質量第一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快進度,確保新校區又好又快建成;要認真做好綠化美化工作,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已建成的校舍要及時通風,保證校舍環保達標,確保2008年6月底所有工程完工,9月順利開學迎接新生。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五中新校區的辦學規模為年招生能力在1500-2000人,在校生最大在校生規模可達6000人。五中新校區投入使用後,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效益:首先,五中的招生規模擴大了,有更多的人民民眾子女可以享受到優質高中教育資源,襄樊五中可以更好地為市委市政府排憂解難。第二,它可將徹底改變襄樊市優質高中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滿足我市人民民眾子女就近入學的需要。第三,服務東風,服務高新是全市人民共同的願望和光榮的政治任務,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襄樊五中新校區建在高新區,為高新區、為東風基地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服務,將會極大地改善高新區的投資環境。第四,可以減輕襄陽古城的壓力,既有利於五中的發展,也有利於保護古城,可謂一舉多得。

襄樊五中新校區的建設,將大大提升這所百年名校的品位,增強襄樊五中的輻射力。襄樊五中全體師生將會抓住這一大好機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熱情和求真務實的態度,開拓性地開展工作;我們將通過進一步凸現校園文化特色、創新管理機制、強化隊伍建設、提高科研水平等方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激勵作用、文化的薰陶和引領作用,繼續圍繞“理性、質量、和諧、規範”八字方針開展工作,繼續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中心,搞好名校工程、名師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設,確保學校可持續和諧發展,爭取早日跨入全國最佳文明單位和全國示範學校的行列,為我市的教育事業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領導班子

分工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劉道德同志主持學校黨政全面工作;

李東林同志分管後勤、財務、對外聯絡工作;

劉世國同志分管政教、安全保衛工作;

汪文超同志分管教學、招生、信息技術、實驗室、圖書室工作;

王靜同志分管教育科研、政工(幹部人事、保密文檔、勞資、職稱、宣傳)工作。

馬德軍同志分管黨務、紀檢監察、統戰、調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徐五一同志分管工會工作、婦女工作(計畫生育)、老齡工作(關工委)。

劉道德同志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劉道德,男,1952年3月生,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於華中師大中文系,2003年取得研究生課程班學歷。高級職稱,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湖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專家,湖北省中語會會員,市中語會副會長,襄樊市特級教師評審副主任,襄樊市高級教師評審主任。

劉道德同志1975年從華中師大中文系畢業到襄樊五中工作,歷任襄樊五中班主任、年級主任、政教處副主任、主任、副校長、襄樊五中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2005年9月任襄樊五中校長,全面負責襄樊五中黨政工作。

劉道德志長期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他總結的“總攬·切入·點睛”處理教材的六字法,在全國推廣;他提出了“觀察、積累、篩選、創造”八字作文法,與人合編的《應試作文技法》一書在全國發行。參加全國第三屆語文教師“四項全能”大賽,有兩項獲全國一等獎。他勤於總結、探索,共有30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報刊發。

劉道德同志任襄樊五中校長以來,結合襄樊五中的實際,提出了“講學習,講團結,講原則,講務實”的領導班子建設理念;他的治校理念是“五個堅持,五個提升,四項工程,制度約束,文化引領”。

“五個堅持”即:1、繼續堅持發揚五中人精神,做到文明、振奮、求實、創新;2、繼續堅持“理想的教育”這一辦學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讓每一個家長都能得到子女成才的喜悅,讓每一個教師都能體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3、繼續堅持“四個崇尚”的學風,即崇尚禮儀、崇尚科學、崇尚創造、崇尚一流;4、繼續堅持“三園”辦學目標:即把五中辦成先進教育理念的實驗園,先進教學技術的示範園,先進人才的百花園;5、繼續堅持團結協作,不斷進取的工作作風。

“五個提升”即:1、與時俱進,創造條件,進一步提升全校教職工的綜合素質;2、鞏固成果,再創輝煌,進一步提升五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位;3、最佳化設施,和諧發展,進一步提升五中校園環境育人的功能;4、開源節流,最佳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全校師生生活水平;5、團結拼搏,開拓創新,進一步提升五中領導的管理水平。

“四項工程”即:1、完善名師評價機制,搭建教師成才平台,創建名師工程;2、強化生源意識,完善育生網路,創建名生工程;3、拓展校園面積,全面提高質量,創建名校工程;4、提倡人文關懷,服務全校師生,創建民心工程。

李東林同志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李東林,男,生於1955年3月,中共黨員。

在五中工作近30年,既從事過教學工作,雙從事過行政管理工作,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受到同行的贊同和好評。1992年任中級職稱以後,主要是從事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1993年工資改革結束後,主持起草了“襄樊五中結構工資制實施方案”,率先在市教育系統實行了分配製度的改革,在執行的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市人事局的好評。並撰寫了《深分配改革,增強內部活力》的經驗總結材料,在全省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會議上交流,同時登載在市人事局主辦的《人事苑》1995年第5期上。

1998年至今任學校行政副校長,在學校管理中充分套用科學的制度管理和主民監督管理的方法,其分管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先後被市政府授予市勞動模範、市形象工程先進個人、市建行杯優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被市教育局授予“中國小骨幹校長”光榮稱號。

劉世國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劉世國,男,1957年11月生,1976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

1980-1998年在襄陽地區(襄樊市)教研室、教育局工作,1998年11月調入襄樊五中任副校長,黨委委員。湖北省教育學會中國小德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劉世國同志長期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教師,熱愛學生,積極推動成人教育、職業教育、農村教育、學校德育工作,多次被市委授予優秀機關黨支部書記,被國家教委授予“中華掃盲獎”。

劉世國同志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積極探索新路,注重實效,提出了“‘四有’目標導航、角色德育切入、養成教育奠基、道德實踐升華、學科教育貫穿、文化環境薰陶、學校社區互動”的德育工作模式和途徑,探索以忠(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學業)、雅(舉止文雅、情趣高雅、為人儒雅)、誠(誠實守信、表里如一)、健(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主題的學生品德與文化建設,注重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和研究,學校德育工作成效顯著。

教育信念:每一個學生都能成人成材。

教育理念:對學生成長負責,為學生幸福奠基。

喜愛名言: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所有)的孩子是神。(台灣高震東語)

汪文超同志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汪文超,男,襄樊五中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

1985年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至今在襄樊五中從事物理教學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既具有新時代人敢說敢為的朝氣,又具有勤奮務實的優秀品格。工作22年來,一直堅持擔任物理教學和16年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94年評為襄樊市優秀教師,95年入選襄樊市教育戰線學科帶頭人,98年評為襄樊市“十佳師德標兵”,2001年被授予“全國模範教師”。2003年被評為“全省電教先進工作者”。現為襄樊市物理學會副事長、湖北省物理學會理事,湖北省師德報告團成員。

作為物理教師,教學具有獨到之處,通過實踐總結出的“激趣”、“引導”、“反饋”的教法。形成了教師教學生,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的師生互動,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教學風格。和同事們一起,經過近十年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了“有效預習,高效上課,課後及時複習整理,獨立作業,周期小結”的“五環式”學習方法。從1994年起在全校廣泛推行,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取得顯著效果。近年來,在培養拔尖人才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績,2002年輔導的學生有2人獲得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一等獎,2005年輔導的學生有5人獲得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一等獎。作為班主任,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善於管理,教書育人,堅持循循善誘,把愛灑向學生,善於做各種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濃,精神飽滿,多次被評為“文明班級”。作為年級組長,積極協助校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團結帶領本組教師奮力拚搏,整體推進,取得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成果。承擔的中央電館《各種網路環境條件下的教學模式研究》,省電教館《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整合》兩個課題研究,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並出版了一本專著。現為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大膽改革襄樊五中教學管理,規範管理制度,使襄樊五中教學質量得到大面積、大幅度提高,近幾年,奧林匹克競賽進入全省前列,每年考上清華、北大人數僅次於華師一附中,重點大學升學率穩居全市第一。

王靜同志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王靜,女,中共黨員,中學特級教師,襄樊名師。1982年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現為湖北省中學生物學會常務理事、襄樊市生物學會副理事長,襄樊五中副校長。從事生物教學25年來,教育教學成績卓著,是致力於將教育科學與教育藝術完美結合的先行者,並由此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榮獲多項殊榮:襄樊市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市教委授予“師德先進個人”,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市婦聯授予“十大傑出女性暨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馬德軍同志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馬德軍,男,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同年分配到襄樊五中任教至今。

多年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勤奮工作,積極向上,多次被評為校、市級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教壇新秀,十佳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統戰工作先進個人,省紀檢監察先進個人,並被評選為首批中學骨幹教師。現任學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工作、黨務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統戰工作、新農村建設工作等。

徐五一同志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徐五一,男,195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1968年12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94年10月任襄樊四中副校長,1999年5月任襄樊市五中工會主席、黨委委員。

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先後擔任過校辦工廠廠長、總務主任、副校長、校工會主席等職務。多年來,該同志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勤奮好學,兢兢業業,勤政務實,銳意進取。1997年被省政府表彰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被市總工會表彰為“市優秀工會工作者”,2002年被市民政局表彰為“市民政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被省總工會表彰為“湖北省優秀工會工作者”,2006年被省總工會表彰為“湖北省優秀職工代表”。

辦學方略

承諾書

襄樊五中以“理性、質量、和諧、規範”為方向,積極向全國示範高中邁進,讓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理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理想的教育”的辦學理念,推行“制度約束,文化引領”戰略,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質量――以一流的教師隊伍和一流的服務質量,創全國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讓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全國一流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我市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和諧――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實施人性化管理,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讓所有學生充分享受襄樊五中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

規範――充分發揮政務公開示範點的引領作用,大力實施陽光工程,規範教育教學管理和收費行為,嚴格執行高中招生政策及“三限”規定,不斷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政府放心的學校。

校訓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辦學理念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目標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教風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學風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治校方略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學校榮譽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襄樊市第五中學襄樊市第五中學

校園風光

襄樊市第五中學大成殿
襄樊市第五中學杏壇
襄樊市第五中學狀元橋
襄樊市第五中學林蔭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