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畫作偽

古書畫的作偽,至清代層出不窮。其主要手法有:完全作假,利用古書畫作假,真偽摻雜等。《書畫說鈴》對此有所闡述。早期出現了帶有地區性特色的作假,如蘇州片、揚州片、河南造、長沙造、廣東造、北京後門造等,後來仿造的代筆書畫現像更多。

(一)完全作假

主要有摹、臨、仿、造四種手法:摹是完全按照原本勾摹,多見於工筆人物、花鳥畫和早期的山水畫。臨
是對著原本臨寫,可用於寫意畫和行、草書。在清代,臨寫的偽本較多,與原作面目很相似,但筆法和細處總有不同。仿是無固定稿本而仿其筆法或大意,在用筆、布置方面比較自然不生硬,但較多露出自己面目。在清代,這種仿作的特別多,有的還達到相當水平。清代著名畫家龔賢髠殘、原濟、朱耷、四王吳惲、揚州八怪、吳昌碩等人,都有大量仿作存世。作假者較出名的有:譚子猷仿鄭板橋,張大千仿原濟、朱耷,王犖仿王犖,范廷慎仿惲壽平等。造是指憑空偽造,不管原來面貌如何,專門偽造歷代名人或冷名書畫家之作,使之無從對證,難辨真偽。

(二)地區性作假

清代作假偽品,還形成了地區性特色,即廣為流傳的所謂“蘇州片”、“後門造”等。
(1)蘇州片:從明代萬曆年間開始,蘇州地區即有一批掌握一般繪畫能力的人,專以作假畫為生,直至清代。“蘇州片”大多有底稿,以絹本工筆設色畫居多,名款都是古代擅長青綠山水的著名畫家,如李思訓、趙伯駒等,龍其是仿仇英的《清明上河圖》,流傳全國各地,存世至今數以百計的《清明上河圖》多屬這類“蘇州片”,布局大體相同,但技術水平有高低之分。
(2)揚州片:康熙乾隆年間,江蘇揚州地區假畫,專造當地名家原濟、鄭燮的作品,技法低下,路子固定。尤其是字的撇和捺如皮匠刀的形式,輕飄無力,跡像相當明顯。
(3)河南造,又稱“開封貨”專作假的唐宋元名家書法,不造畫,名頭有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等,也造岳飛、文天祥、包拯、朱熹等名臣武將的字。
(4)湖南造:又稱“長沙貨”,偽造的書畫,既有畫幅,也有字條、對聯。名頭大多是明末清初的所謂“節烈名人”或冷名書畫家,很少有著名書法家。
(5)廣東造:多絹本,以重設色人物為主,間有花卉、山水,名款都為明以前大名家,並多有宋徽宗標題。
(6)北京後門造:清代北京地安門一帶所造的假畫,多造“臣”字款畫,尤以郎世寧的大手卷出名。題材多樣,但以設色畫居多。畫面工整富麗,多有偽造的乾隆題字、清宮玉璽藏印和諸大臣題跋。裝裱仿內廷格式,用料講究,但技術水平低下,畫法很少變化,拘板俗氣。
這些地區性的造假活動,有的一直沿襲到近、現代。不少地方還專造當
地名家作品。這些偽作,主要在於牟利,真正有藝術價值者不多。

(三)利用古書畫真跡作假

即將一些書畫真跡,採用改、添、減、折配、割裂等手法,改頭換面。一般是將無款畫改成有款畫,小名家改成大名家,時代晚改成時代早的。改是最常見的作偽手法,即挖去後代或小名家書畫上的原款、印,改添古代或大名家的款、印。添是將無款書畫添上大名家款印;或在冷名畫家前加添朝代或名家題跋,以提前時代或抬高身價;或加添筆墨、色彩,以趨時尚;或在末尾空白和空頁處添上偽款印,以抬身價。減是將一些書畫上的冷名家署款減去,將大名家的題跋改成署款,以小名家冒充大名家。拆配、割裂手法多樣,或將真的題跋配上偽的書畫;或將真的畫配上偽的題跋;或將一本畫冊或條屏折成獨立幾幅等等。

(四)代筆書畫

代筆書畫是經本人同意或授意而作,有別於一般的偽作。清代一些著名書畫家的代筆很多。社會地位較高的或名氣很大的書畫家,困於應酬,就往往請學生或朋友代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