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2011年7月21日凌晨,阿壩藏族自治州松潘縣小河鄉境內大雨傾盆。伴隨驚天動地的響聲,滾滾土石流向四川岷江電解錳廠衝去。土石流沖毀渣場擋壩,捲走部分礦渣,並沖入河道造成涪江污染。 電解錳廠受到土石流的衝擊以後,導流渠被土石流的渣滓堵塞,這個水翻壩,漫到二號壩,二號壩的壩堤形成堰塞湖,並引起水污染事件。
事件經過
受到污染的涪江水首先流經四川省綿陽市,7月25日下午,綿陽市環保局檢測到涪江江油段和綿陽段出現水質異常。26日中午12點檢測到涪江綿陽段污染物含量升高,當天下午4點左右達到峰值。
隨機當地政府啟動了應急預案,就組織監測人員,包括平武、江油的監測人員,
7月26日傍晚,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發布緊急公告,呼籲廣大市民儘量飲用瓶裝水、桶裝水等成品水。
從7月27日開始,涪江水源中的超標指標開始呈現下降趨勢。7月29日中午12時,四川省綿陽市政府發布公告:經相關部門持續監測,截至29日上午10時,綿陽城區所屬各水廠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水質各項指標全部合格,均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經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會商,決定自2011年7月29日12時解除警報。
28日凌晨,綿陽的入水口和末梢水已經檢測達標了,但是為了對市民負責,我們想這些指標、數據穩一點,所以27日沒有公布。從27日凌晨到現在已經是30多個小時了,在這段時間通過不斷地監測,以前超標的兩個指標都是完全達標了,而且大大地超過了國家的標準。這種狀況已經是非常好了,所以可以負責地向市民宣布,解除警報,市民可以安心地用水了。
綿陽市民的生活飲用水恢復正常,而在涪江上游的污染源頭,有關部門仍在緊張地進行作業。7月30日,記者在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小河鄉龍達溝看到,數十輛卡車和挖掘機正在作業,一些卡車把礦渣從山下運送到山上,而被雨水浸泡後的錳礦渣成堆地擺放在山谷之內,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紫灰色。
經過2天1夜的奮戰,終於在36小時以內完成了一條長70米、寬30米、高7米、頂部寬6米的攔砂壩,這條大壩的建成,將有效地防止2號壩以內的錳礦渣再次因土石流進入涪江水體,同時這條壩建成後也將有效地起到臨時性的應急防治措施和長遠的治理措施,起到關鍵的作用。
應急方案
7月26日傍晚,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發布緊急公告,呼籲廣大市民儘量飲用瓶裝水、桶裝水等成品水。
當時當地有9萬件庫存成品水,同時責成商戶連夜向周邊城市增調27萬瓶成品水,保
水污染事件發生後,綿陽市環保部門加密了監測頻次,增加了監測點位,在涪江沿岸的江油、綿陽、三台等地共設定了9個取水監測點,每2小時報送一次水質檢測結果。
地質災害發生後,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緊急啟動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為了阻斷污染源和防止再次土石流引發錳礦渣進入涪江,各搶險組不分白天黑夜進行工作。
7月31日凌晨,一座應急大壩成功合攏,即龍達溝內的第三號壩,在它的上方依次是存放大量錳礦渣的二號壩和攔擋山水進行隧道導流的一號壩。
長遠措施
長遠措施主要這么考慮,一個是儘快地修復二號壩,然後經過專家論證,把二號壩或者三號壩。經過專家的充分論證之後,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壩庫,確保再來大的土石流,下游這個壩呢也不會有潰壩或沖毀的危險。
責任質問
儘管這起水污染事件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事後的問責仍然不可缺席。暴雨引發土石流,看似是天災,而如果有關部門能夠及時排查尾礦,在暴雨天氣到來前採取應對措施,這起水污染風波並不是不可避免。希望這起事件能夠為有關部門敲響汛期環保監管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