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河源段
關於渠江的源頭,有三種說法。北源大、小通江,東源州河,北源(或稱西源)巴河。
北源大通江,源自陝西省大巴山區,有三支,小通江發源於陝西省漢中地區南鄭縣碑壩區的碑壩河,海拔高程1829米;大通江發源於陝西省西鄉縣大河區和鎮巴縣簡池區大池鄉的兩支,海拔高程均約1600米。三源均橫切大巴山區,在通江縣入境進入四川,沿途匯集若干大小支流後,流入平昌縣的雙江區與巴河匯合後稱渠江,繼續南流。
東源州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大巴山脈西南麓,西南流。在三匯鎮與巴河相匯,始名渠江。
西源巴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米倉山南麓,南流。兩河至渠縣三匯鎮匯合後,始名渠江。一般以巴河為正源。
幹流段
渠江幹流,從渠縣的三匯鎮起,在渠縣境內自北而南,流經三匯區、土溪區、臨巴區、城郊區、渠江鎮、鮮渡區、琅琊區等8個區、鎮,21個鄉,其間先後有涌興河、桂溪河、流江河、中灘河等支流注入。
渠縣境內河長99.8公里,流域面積362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39.92立方米/秒,境內落差18米,河床平均比降0.16%。
從渠縣最南端的琅琊鄉瓦窖灘出境,進入廣安縣的蕭溪鄉勤勞村,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廣安縣境中部,流經恆升區、石筍區、觀閣區、代市區、觀塘區、協興區、廣福區和華鎣市,從廣福區的化龍鄉老君村,進入岳池縣中和區、羅渡區。其間有源於華鎣山脈的臨溪河、羅渡河、新民河、匯入渠江幹流。
在岳池縣境,渠江從廣安區魚家嘴入縣境,由東北向東南橫貫中和、伏龍、羅渡3鄉鎮,至賽龍鎮老隍觀流出,縣轄段長40公里,寬500~700米,水域面積860.67公頃,43年均流量730立方米/秒,年均徑流總量200億立方米。
在岳池縣賽龍鄉順梁寨村的單溪口出境,進入重慶市合川區東北部,流經渭溪、龍市、小沔、官渡、雲門5個區的香爐、碼頭、蚊龍、古城、孫家、渭溪、雙槐、淶灘、小沔、白沙、大沔、方碑、安全、官渡、喻家、蒲家、渠嘉、灘子18個鄉,在合川區北7.5公里處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
河道特徵
渠江幹流在三匯鎮以上為上游,在通江、南江、萬源、城口縣以北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河谷多成V形;通江、南江、萬源以南及巴中、平昌、宣漢一帶,河流曲折深切於岩層比較平緩的台狀低山與方山深丘之間,河谷逐漸開闊,呈淺凹形,局部有"石龍過江"式的基岩河床,形成急流陡灘,三匯鎮到合川城北渠河咀為下游,河流迂迴穿流於華鎣山與盆中方山丘陵之間,河床從開闊的V形過渡到U形,兩岸地勢開闊,灘多沱長,河道彎曲,多呈連續的S形。幹流險灘多以岩盤及石灘為主。
源流支流
巴河及支流
巴河,發源於南江縣玉泉鄉平溪村米倉山尾部南麓。由東西南斜經玉泉、關壩、上兩鄉,在銀杏壩轉南流,經沙灘、橋亭、碾盤、南江鎮、小河、石礦、沙河、赤溪、下兩、元潭出境。從北到南接納了西來的上兩河、流溪、底板河、岳家河、團結河、樂壩河和東來的明水河等支流,在巴中縣境大溪口注入巴河。全長138公里,流城面積2732平方公里。歷史最大洪水洪峰流量10700立方米/秒。巴河上游在南江縣境內當地習慣稱南江。南江支流眾多。南江從巴中縣大溪口起,始稱巴河,經棗林鄉、巴州鎮、三江鎮接納恩陽河後,向東流至梁永,河床以反時針方向急轉,由南向北流經曾口區,再轉向西北,流至金碑鄉的洪流村出境,進入平昌縣。縣境內河道長57公里。最大流量8670立方米/秒。
巴河進入平昌縣境內後,由西北向東南,婉蜒曲折,流經澌岸沱、蘭草渡、坦溪口、江口鎮、瀉巴河、風灘、白衣廟至黃梅溪出境,進入達縣,河流長度79公里,流域面積1670平方公里。沿河兩岸接納了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條,其中有觀音河、郭家河、鐵匠河、駟馬河、澌灘河、通江河、磴子河、涵水溪等。據風灘水文站記載,此段河流最大洪峰流量2.67萬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339立方米/秒,最大洪水出現在1847年、1925年(5月3日)、1965年(9月4日)。洪水位上漲幅度高達25米。河口最寬處在江口鎮的王家陀,有320米,最窄在澌岸鄉的雨包梁處河寬100米。
巴河在達縣西部堡子區江陵鄉黃毛溪入境,流經道讓鄉的燕子村,急轉向南經洛車、橋灣、石梯、在生橋村出境,進入渠縣。縣境內河長60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3000立方米/秒。
巴河從渠縣東北部共和鄉的北部清河壩入境,由北向南,迂迴曲折,環繞縣境東北,流經文崇、涌興、三匯,在三匯鎮與州河相匯入渠江。流程41公里,流域面積2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300立方米/秒。巴河從源頭至三匯全長375公里。
明水河,巴河最大支流,是隋至五代十國時名為巴水,北宋時更名巴江,南宋時始名明水。發源於鐵船山南麓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沙壩鄉境內木竹埡,流經沙壩、西清、趕場、關路、興馬、大河、石板、高橋等地,沿途接納了30多條支流,在下兩河口東北一公里處注入南江,全長115公里。流城面積約108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4立方米/秒。最大年徑流總量4.3億立米(1964年)。明水上游小巫峽位於華林關之麓,兩岸峭壁千尋,蒼枝倒掛,勁桿橫空,怪石鱗峋。
恩陽河,巴河在巴中縣境內接納的一條最大支流,發源於旺蒼縣雲霧山南麓,經南江縣的正直、鳳儀場,在巴中縣福星鄉李家壩入境,途中接納石龍河(上游有掃塘河)、青木河、茶壩河,匯流至三江口注入巴河。年平均流量26.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6780立方米/秒。
州河及支流
州河,原名通川江,因流經明代稱為達州的達縣,故名州河,一直沿用。州河源頭有三。
東源出於城口縣東燕麥鄉光頭山,水由二穴湧出,經明中、桃元、蓼於鄉接納燕子河後,在周凌鄉出城口縣,從東北進入宣漢縣的大塘口入境,橫貫縣境東南部,流經雞唱、龍泉(河口)、渡口、樊噲、土黃、華景、五寶、赤溪、昆池、南壩、下八、黃石、三河等13個鄉鎮,在宣漢城東江口與後河合為一川,匯人州河,此段河流名為前河。前河古稱關東水,又名溉江。全河流域面積2754平方公里,幹流長145公里。天然落差327米,河床平均比降2.3‰。前河水系發育,支流較多。宣漢縣境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條,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條。
中源出於城口縣白芷鄉的白芷山西南,海拔高程1050米。流經雙河等鄉,在城口縣境內河長50公里,至十字溪進入宣漢縣境,後斜貫縣境北部,流經石鐵、新華、廠溪、黃金4個鄉,於普光匯入後河。中源名為中河。中河古稱益丘水,又名中江、千江。中河流域面積14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67立方米/秒,從源頭至匯合口,河長101.5公里。其中宣漢縣境內流域面積596.4平方公里,幹流長51.8公里,天然落差106米,平均坡降2‰。
西源出於萬源縣北皮窩鄉趙家山下鐵鋪,主要源頭位於大橫山白龍洞,從龍洞中冒出的大股泉水,即為後河的發源地,其海拔高程1480米。在萬源縣由東向西流至荊竹壩折向南流,貫穿萬源縣全境104公里後入宣漢縣,經太平鎮和官渡、青花、長壩、羅文等10個集鎮,沿途有大小十多條溪流匯入。較大的有蒿壩河、瑪瑙溪、池家河、廟溝、青花溪、龍行溝、白沙河、三叉河等,至大水盪進入宣漢縣境,縱貫縣西北部、流經毛壩、胡家、普光、清坪、清溪、新紅、西北、東鄉鎮等8個鄉鎮,在縣城東的江口處與前河相匯,注入州河。西源各為後河,後河古稱下蒲江,又名後江,從源頭至匯合口,全長148公里。天然落差1128米,平均比降10.8%,多年平均流量34.4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94平方公里。
州河,始於宣漢縣江口,婉蜒流向西南,經宣漢城南門、西北、東林、洋烈至千丘旁入達縣境。由東北向西南經達縣羅江鄉紅梁村曹家灣人達縣境、穿過達縣市和達縣的羅江、河市、渡市三個區的7個鄉,於木頭鄉的大河咀出境,流入渠縣的農樂、匯東、匯南等鄉,在三匯鎮與巴河相匯,以下始稱渠江幹流。州河古名通川江。流域面積8849平方公里,河長10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立方米/秒,據歷史洪水調查最大流量13700立方米/秒(1902年),多年平均徑流總量60.1億立米。河寬一般為200~300米。
大通江及支流
大通江,有資料認為是渠江源頭之一,有作為渠江左岸一級支流,也有作為巴河支流的。古稱宕水,陝西省境內稱巴水河,發源於米倉山陝西省西鄉縣境內大河鎮河西羅家溝,西南流一西鄉縣大河鎮,轉為南流,經樓房坪沿川(通江縣)陝(鎮巴縣)界流至通江縣兩河口鎮納毛家河(漁洞河)後,進入四川省通江縣,始稱大通江。
大通江由北向南流經檬壩鄉,至長坪鄉納鐵溪後轉向西南,經泥溪鄉、永安鎮、碧溪鄉、煙溪鄉,在原長勝鄉政府東北納肖口河繼續西南向流,經瓦室鎮、毛浴鄉,至渃江鎮納小通江,再經春在鄉、廣納鎮、東山鄉,於雙泉鄉 出境,納澌灘河進入平昌縣,經澌灘鄉、雲台鎮,至江口鎮注入巴河。河道總長247.7公里,天然落差1219米,流域面積11950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2978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897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1立方米/秒。大通江主要支流為毛家河、鐵溪、肖口河、小通江、澌灘河等。
小通江,為大通江右岸支流,古稱諾水,陝西省境內稱碑壩河,發源於米倉山南麓陝西省南鄭縣境內西河鄉光頭山,西流至西河鄉後折向南流,經碑壩鎮於原前進鄉西南2.5公里處出境,進入四川省通江縣,始稱小通江。小通江南流至諾水鎮後納後河,經板橋鄉、青裕鄉、新場鄉、浮洋鎮,至草池鄉後轉為西南向,再經大興鄉,於諾江鎮小江口注入大通江。河道總長158.1公里,天然落差1097米,流域面積1906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699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12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3.8立方米每秒。小通江在通江縣北部400餘平方公里範圍內,兩岸群峰聳峙,壁陡如削,溝壑縱橫,林海茫茫,山水洞林各呈姿態,尤以規模宏大的地下溶洞嘆為觀止,數以百計的地下溶洞或臨清溪,或處絕壁宏大深遂,諾水河畔,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獨特,雄壯絕妙,奇趣多端,即為著名的諾水河風景名勝區。小通江上游左岸支流後河,發源於米倉山南麓陝西省南鄭縣西河鄉梭草壩,南流至福成張發堂坪出陝境進入四川省通江縣,於諾水河鎮注入小通江。河道總工59.7公里,總流域面積363平方公里。
鐵溪,為大通江一級支流,陝西省境內稱伊家河(湯家河),發源於陝西省鎮巴縣米倉山主脊的箭桿山(海拔2553M)東南側,南流至三元鎮方家坪轉向西南,於花河子溝口出境,進入通江縣,始稱鐵溪,經鐵溪鎮,於長坪鄉注入大通江,河道總長80公里,天然落差1035米,流域面積707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445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2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4立方米/秒。
肖口河,大通江左岸一級支流,陝西省境內稱徐家河,發源於米倉山南麓陝西省鎮巴縣境內青水鄉筲箕灣,自北向南流經長嶺鎮、仁村鄉,至赤南鄉納漁水河(長灘河)後出陝西境,進入四川省萬源市,至永寧鄉轉為東北向,經虹橋鄉再折向西南,於竹肉峪鎮蕨孫壩出萬源境,進入通江縣,經澌波鄉、洪口鎮、松溪鄉、沙溪鎮、文勝鄉,於原長勝鄉政府東注入大通江。河道總長168公里,天然落差802米,流域面積2080平方公里,其中陝西省流域面積880平方公里四川省流域面積12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5.9立方米/秒。
本乾主要支流
渠江流域支流密布,全流域大小支流共有582餘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條,5000~1萬平方公里的3條,1000~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64條,100平方公里以下的498條。渠江河道略呈“Y”字類型。主桿上發出了許多分枝,形如樹枝。渠縣三匯鎮以上水系,呈典型的扇形水網。控制著巴、州兩河流域面積8119平方公里。全流域面積為392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5億立方米。渠江幹流全長305.5公里。總天然落差532米,平均比降0.17‰。
河名 | 級別 | 二級流域面積(平方公里) | 二級河長(公里) |
神潭河 | 1 | 1340 | 105 |
恩陽河 | 1 | 2920 | 140 |
坦溪河 | 1 | 1010 | 76 |
大通河 | 1 | 7650 | 223.7 |
肖口河 | 2 | 2160 | 130 |
小通江 | 2 | 1900 | 197 |
撕灘河 | 2 | 1815 | 80 |
州河 | 1 | 11180 | - |
後河 | 2 | 3385 | 148 |
中河 | 2 | 1355 | 90 |
明月江 | 2 | 1338 | 100 |
流江河 | 1 | 3180 | 224 |
河名 | 境內河長 〔公里〕 |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 多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 境內落差 (米) | 河床平均比降 (%) |
---|---|---|---|---|---|
渠江 | 99.8 | 36224 | 639.92 | 18 | 0.16 |
巴河 | 39.2 | 19927 | 355.53 | 8.38 | 0.29 |
州河 | 10.15 | 1.165 | 224.83 | 7.0 | 0.55 |
流江河 | 54.37 | 3171 | 35.44 | 47.6 | 3.46 |
中灘河 | 46.45 | 432 | 5.00 | 120.7 | 3.81 |
清溪河 | 20.03 | 70.2 | 0.81 | 38.01 | 1.86 |
西橋河 | 13.0 | 98.0 | 1.14 | 11.27 | 1.36 |
桂溪河 | 47.05 | 214 | 2.63 | 271.0 | 2.76 |
浦興河 | 39.28 | 178 | 2.15 | 345 | 5.87 |
冷水河 | 26.28 | 92.5 | 1.29 | 588 | 12.29 |
琅琊河 | 20.72 | 48.3 | 0.67 | 234.6 | 17.42 |
白水河 | 24.19 | 53.9 | 0.75 | 566.7 | 17.3 |
知縣壩河 | 14.35 | 66.6 | 0.93 | 395.7 | 12.39 |
李馥河 | 23.60 | 42.5 | 0.49 | 149.7 | 3.28 |
桃花河 | 16.1 | 100 | 1.16 | 32.6 | 1.96 |
渠南雙河 | 13.8 | 42.8 | 0.5. | 70.6 | 7.99 |
筒家河 | 7.0 | 112 | 1.30 | 34 | 0.6 |
岳池縣境內主要支流:
西溪河。發源於南充市蓬安縣鳳石鄉金城山西麓,由北折向南入境,流經天平鎮、苟角鎮、廣安區全民水庫。於廣安區城南平橋外灘口入渠江。幹流長78.60公里,縣轄段長36.37公里。右納顧縣河。河床比降3.64‰。43年均均流量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354平方公里。20世紀50年代末,在上游建成騎龍、回龍水庫。控制集雨面積65.50平方公里,蓄水控灌農田2400公頃。
新民河。源出岳池花板鄉劉家院子,流經普安、大佛、賽龍等鄉鎮,於水清寨入渠江。河長35公里,河床比降4.60‰。43年均均流量0.7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9平方公里。20世紀60年代初,在上游建成會仙橋水庫,控灌農田1066.67公頃。
羅渡河。源出廣安區廣門鄉金峰寺西,由彭家溝入境,流經花板、齊福鄉及羅渡鎮,於老鷹岩入渠江。流域面積62.50平方公里,縣轄段長25公里,河床比降9.80‰。43年均均流量0.40立方米/秒。河道下游有落差125米,20世紀60年代,建成羅渡電站,裝機容量500千瓦。
臨溪河。源出華鎣山西麓陽和鎮,於臨溪鎮入境,由中和鎮上碼頭入渠江。境內流域面積54.62平方公里,縣轄段長15.20公里,河床比降9.10‰。43年均均流量0.92立方米/秒。
水文特徵
河水補給主要來自降水,其次是地下水,據下游羅渡溪站32年統計,多年平均流量為730立方米/秒。該站最大月(7月)水量為最小月((2月或6月)水量的25倍以上,7-10月水量占全年總水量80%以上,7-9月也占70%以上,且各月水量相差很大,枯水期延續時間長。徑流的年際變化很大,年徑流變差係數全流域均在以0.30以上,一般為0.33。
渠江洪水較多,洪枯變幅大。自宋以來,至少有49次較大的洪水,據《保寧府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又《渠縣誌》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巴中縣誌》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都曾發生大洪災。按實測或推算所得,乾支流最大洪水發生情況,前三位洪水發生時間各不相同:南江大佛為1926,1957,1974;澌灘河神河口為1902,1975、1952;大通江毛峪為1965、1926、1974;巴河鳳灘為1847、1926、1870;渠江羅渡溪為1847、1870、1903。近500年來,渠江幹流、支流18座縣以上城鎮,均受過不同程度的洪災,其中被淹沒過的城鎮幹流3座,支流5座。
渠江泥沙較多,主要來自州河,每立方米中泥沙含量分別為:州河東林站1.35公斤,巴河鳳灘站0.94公斤,幹流羅渡溪站1.20公斤。
渠江流域省內水力資源蘊藏量為179.63萬千瓦,可開發量76.51萬千瓦。乾支流全年通航里程為1921公里,尚有528公里季節性的通航河段。
流域概況
渠江流域面積約占嘉陵江全流域面積的25%。從源頭到渠河咀,地跨陝西省的漢中、四川的巴中、廣元、達州、廣安等市和重慶萬州、合川兩區。在四川境內共有24個縣(市),168個區(鎮),1000餘個鄉(鎮),7410個村在流域內。據1988年統計,流域內人口已達1314.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5%。現有耕地1089萬畝,其中田663萬畝,土426萬畝。
渠江流城內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而北部米倉山、大巴山區氣溫較低,並多暴雨,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流域內年降雨量1014~1253毫米,米倉山、大巴山年降而量達1014~1500毫米。雨季一般從4月開始,10月結束,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
渠江流域是川東北糧倉,特別是幹流兩岸及支流州河流域,農業生產發達,單產水平較高,達縣、渠縣、廣安、岳池、大竹是省內商品糧基地。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大豆、小豆、綠豆、薯類、高粱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油茶、油橄欖等。1988年全流域糧食總產量達到532萬噸。渠江流域的上游通江、南江、萬源、宣漢,是我省名優土特產品生產基地,經濟價值較高的土特產品有:桐油、主漆、白蠟、茶葉。藥材資源十分豐富。除產治癌良藥三尖杉外,還有天麻、杜仲、麝香、鹿茸、紅花、連翹、銀花、黨參、沙參、黃連、黃柏、黃岑、厚朴、五味、積殼、大力、細辛等200多種。位於州河上游的萬源縣出產中藥材1000餘種,其品種、產量均為川北之冠。經濟林果有:核桃、板栗、蘋果、梨、李、杏、櫻桃、批杷。渠江中下游盛產柑桔,南江、通江、盛產木耳、銀耳,遠銷國外。渠縣是四川省的黃花之鄉,又是全國黃花生產基地,產量占四川省黃花總產量的80%左右,素以色澤黃潤,香氣濃馥,肉質肥碩、根條較長著稱,除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外,還起降血壓作用,遠銷香港、新加坡、澳門、馬來西亞、緬甸、美洲和非洲等地。通江銀耳以其朵大肉厚、膠重色純為耳中之魁,在國際國內市場久負盛名。
渠江流域不僅是糧食產區,也是森林木材資源豐富的地區,特別是上游大巴山區,下游華鎣山區,森林復蓋率高,木材蓄積量多。僅通江、南江、巴中、萬源、平昌、達縣、渠縣等7縣統計,林業用地達800多萬畝,現有木材蓄積量近1000萬立方米。植被包括50餘個科,160餘種,主要樹種有松、杉、櫟、柏,名貴樹種有銀杏、樟、三尖杉、柳杉、馬掛、蝴蝶樹、楠木、紅豆木、水青岡。在森林中,還有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漳、羚、豹、金絲猴、畫雞、錦雞、竹留等動物資源。流域內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煤主要分布在幹流左岸華鎣山地帶,儲量達10億噸。已探明的鐵礦達1億噸、硫鐵礦0.1億噸、石灰石2000億噸、天然氣3000億立方米,大理石8億立方米,石墨礦0.15億噸,錳礦0.02億噸,還有豐富的鋁、鋅、鉀、磷、鈉、銅、石膏等。生鐵產量現已達到17萬噸,鋼產量6.2萬噸。流域內紡織、食品、皮革、造紙、機械工業也有一定發展,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機械、紡織、建材、食品等工業體系。1988年工農業總產值79,88億元,財政收入達到了45億元。
水利概況
治理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渠江水資源開始得到綜合利用,農田水利事業蓬勃興起,從50年代修塘築堰發展到60~70年代興建小型水庫,到1988年,渠江流域內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8.93萬處。其中中型水庫15處,小(一)型水庫145處,小(二)型水庫895處,山平塘77150處,石河埝2867處,引水渠堰6454條,江河固提灌站1722處,裝機63225千瓦,水輪泵提灌站33處,45台,蓄、引、堤水能力達到18.44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427,39萬畝,其中水田灌溉面積達到390.68萬畝。保證灌溉面積達到332,55萬畝。渠江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力地抗禦了夏伏旱對農業的危害,保證了糧食連年增產。
渠江流域乾支流水能蘊藏量共有205.3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共76.15萬千瓦。50年代,各縣根據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力量,首先在各小支流規劃修建了一批以木製水輪機為主的小型水電站,此後逐步發展,到1988年止,先後已建成小水電站430多處,裝機容量達到10.186萬千瓦。其中最著名的水電站有舵石鼓、鳳灘、南洋灘、江口、四九灘等。
舵石鼓電站:位於渠縣三匯鎮州河上。電站設計水頭6.8米,單機引用流量53.5立方米/秒,裝機二台,總容量5000千瓦。1964年動工修建,1965年建成投產。樞紐工程有漿砌條石溢流重力壩、船閘、泄水閘,溢流式廠房、變電站等。其中船閘、泄水閘,及漿砌條石溢流重力壩為建國初期建成。電站採用溢流式廠房,以適應州河洪枯水位,流量變幅較大的特點。這一工程單位千瓦投資1845.4萬元。
涼灘電站:位於距廣安市區60公里的渠江幹流涼灘閘壩左岸,現已裝機2台,總容量7000千瓦。1982年動工,1985年3月第一台機組發電,同年6月第二台機組發電,全工程實際投資1487.6萬元。
風灘電站是發電、通航綜合利用工程。位於平昌縣城下游11公里處的巴河幹流上。電站設計水頭11米,單機引用流量37立方米/秒,裝機之台,總容量6400千瓦。1977年動工,1981年竣工發電。電站主要建築物有漿砌條石溢流重力壩,溢流式廠房、副廠房、綜合廊道、開關站及船閘。電站單位千瓦投資2210元。這一工程曾榮獲四川省70年代優秀設計獎。
南洋灘電站也是發電、通航綜合利用工程。位於渠江幹流南陽灘閘壩西岸。引用流量209.2立方米/秒,設計水頭6.4米,電站型式為河床式,裝機4台,總容量11200千瓦。1982年動工,1988年建成投產。總投資1872萬元。
江口電站:位於宣漢縣城東北1公里處的州河上,攔河壩為漿砌條石溢流重力壩,高48.9米,壩頂長324.1米,總庫容3.04億立方米,有效率庫容1.48億立方米,裝機三台,總容量5.1萬千瓦,在壩下游的紅衛溝,設纜式斜面升船機裝置。這一工程1987年動工,1988年10月完成右岸河床截流。現尚在建設中。
航道航運
航道
渠江,是溝通內地物資交往的主要通道,是大巴山區通向四川盆地腹心地帶的天然黃金水道。渠江有舟楫之利的記載,始見於東漢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此後歷代均有航運開發。民國時期地方軍閥割據,內戰頻繁,渠江航運日益蕭條。直到抗日戰爭時間,交通部頒布《製造木船貸款章程》,使失業的船工重操舊業,渠江航運才逐漸興旺。渠江航道資源十分豐富,整個水系中通航支流有23條,總長2116.9公里,占流域內河流總長的41%,其中能航河道1446.9公里,占通航河道長的68%,1988年通航里程達到1126公里(未包括上游小木船)。
渠江通航河道有上源各支及幹流。幹流航道自三匯鎮至渠河咀,總長306公里,江寬250~300米,終年可通航20~50噸木船和80~100噸機動船。1950~1963年省交通部門在渠江幹流上先後修建了南陽灘、涼灘兩座閘壩,渠化航道70公里,淹沒險灘34個。由於水位抬高,水位加深,運載能力增強,使沿江一帶的城鄉人民得到很大方便。1985年容運量共414萬人,除洪期禁航水位停運外,日平均容運量達1.2萬人。
巴河航道由三匯鎮至平昌,總河長124.1公里,河床比降為0.4‰,豐水時木船可載10~20噸。
州河航道全長111.9公里,三噸以下木船終年行駛無阻,在襄渝鐵路未通車前,州河水運極其重要。州河除幹流具有較高的航運價值外,其一級支流前河、中河、後河也承擔著極其重要的水運任務。前河全長197.6公里,河床平均比降為2.83‰。其中宣漢至老碼頭126公里,可通行5噸以下的小木船。後河從萬源縣皮窩鄉至宣漢縣江口,全長157.7公里,河床平均比降2.5‰,從宣漢江口至長壩,可通行5噸以下的小木船,航線95公里,占河長的60%。中河從宣漢江口至城口縣的雙河鄉,可通行5噸以下小木船。通航里程106公里,占中河河長137.8公里的76.9%。1949年前在渠江航行的主要船支類型有:高架子、黃豆殼、舵籠子、滾筒子、沙泥鰍、大舢板、魯船、敞口船、黃渡河纜載船、一、二道燕尾船、三板船、四腳蛇、架架船、爬尾船等等。最大船支為舵籠子,最大噸位為200噸。建國後,為了適應日益繁忙的運輸事業,渠江船支逐步得到了改造,進行了小改大,深水改淺水,合作化後,實現了木船風帆化,1967年後,渠江航行的船支從單一的木質結構型,發展到水泥結構、鋼質結構等金屬船支,輪駁船、機動船也相繼出現。並由以運載貨物為主,發展到客貨並進。1988年僅渠江幹流、巴河、州河等河流的運輸船舶,已發展到2493艘,23379總噸,5844馬力。其中專業船隻469艘,11464.57總噸,5135馬力。客運量達到487.7萬人次,5032.5萬人公里。貨運量152.6萬噸,5681.5萬噸公里。
整治
渠江主要行航河道上有不少險灘,如巴河有70多個主要險灘。州河上源後河上的逆石灘,亂石林立,最為險惡。隙榨灘漕口窄,扁擔灘灘口長,銅鼓峽約長250米,兩岸皆為石岩,石堰口、沙壩灘、新灘均系險灘。中河官渡以下至宣漢有50多個險灘。其中尤以老拱廟、亂石窖、李家橋、大里灘、張飛灘為最險。州河幹流航道上則共有險灘58個,平均每1公里就有1個。渠江幹流三江至渠河咀,共有險灘115處,平均2.6公里即有一險灘。
為了整治渠江天然河道上的險灘,省交通部門於1958年4月開始動工修建南陽灘閘壩工程。1960年2月,建成了第一座重力式砌石溢流壩。最大壩高10.5米,船閘有效尺寸為150×13.6×2.5米。工程投入運行後,使閘壩上遊河段抬水位抬高了8米,渠化里程達39公里(包括回水到州、巴兩河段9公里)。在南陽灘閘壩工程動工的同時,舵石鼓閘壩工程也於1959年2月開工,直到1962年7月,歷時三年多,完成了幹流第二處攔河閘壩工程。這裡船閘有效尺寸為160×12×2.5米。最大壩高15.11米。工程建成後,枯水水位抬高了10米,渠化里程達18公里。淹沒險灘12個。渠河幹流的第三處攔河閘壩渠化工程?涼灘閘壩,最大壩高14.4米,船閘布置在大壩右岸,有效尺寸66×12×2.5米,船閘室長175米,高14米,寬12米,一次可容停30噸級的船隻30艘。該工程1960年11月開工,歷時5年多,便竣工投產。工程建成後,抬高枯水水位8米,渠化河段里程50公里,淹沒險灘23處。到1988年,渠江乾支流已建成的南陽灘、舵石鼓、涼灘、風灘四處閘壩工程,已實現渠化河段141.6公里。
漁業生產
渠江,水源充足,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和浮游生物,為魚類的繁殖生長提供了條件。清代《合川縣誌》所載水產種屬即有鯉、鯽、鰱、白條、青波、黃魚、象、鯿、江團、白甲、鱒、黃鱔、青鱔等13種。《廣安縣誌》記有一種裂腹魚,產於流域內天然洞穴中,“每歲春三月隨桃水出穴,九月逆流入穴,刺軟肉鮮,其味甚美”。《萬源縣誌》亦記:鯉魚有黑甲、白甲兩種,大竹河(即東柳河)盛產鰱魚、草魚。渠江魚類共有90種,分別隸屬17科,其中以鯉科占絕對優勢,共59種,占全流域魚類資源的66.5%。其次為厄科9種,占全流域的10%。這些魚類中,除鰻魚是海淡洄游性魚類之外,其餘均為淡水性魚類。有的季節,渠江下游偶有達氏鱘和白鱘弋游,一般只出現在閘壩以下。有的半洄游性魚類如長吻厄則只在生殖期間進入渠江。水工建築物的修建,隔斷了半洄游性魚類的上溯。但長江、渠江同頻漲水淹過閘壩時,也有少數個體進入閘壩以上。因此,構成優勢種群資源的魚類,均為淡水定居性魚類。有鯉魚、中華倒刺巴(青波)、岩原鯉(岩鯉巴)、白甲、倫氏華鯪(青勇)、三角魴(邊魚)、鯝類(凡子)和鯰魚等,約占渠江漁獲量的60%。渠江水系中漁獲量比例最大的是鯉魚,約占總產量的19%;其次為鯰魚,占11%左右,再次為白甲、華鯪和岩原鯉。就其分類來看,鯉科魚類約占全河總捕獲量的70%左右,其中,下游以鯰魚、岩原鯉為主,中游則以鯉魚、華鯪、白甲和鯰魚為主;州河則以鯉魚、華鯪、鯰魚、中華倒刺巴、白甲為主。鯉、草、鰱、鱅也占有一定比例,產量可達5000公斤。草魚產區以州河的達縣、宣漢及巴河的平昌為主。
渠江流域魚類資源中,有一種魚叫洋魚,盛產在石炭岩地區的暗河溶洞之中,深居簡出,很難捕獲。南江縣趕場溪北5公里外,有一河段名為小巫溪,這段河床的右岸,略高於河面的山岩中有一洞口,外寬丈余,名叫洋魚洞,每年春分後,洋魚出洞之時,忽然鳴咽一聲,潭水被吸而竭,少頃則魚水並出,燦爛奪目,如放爆竹火花,遠射數米,甚至達對岸岩石,洋魚有重達1.5~2公斤一尾的,也有很小的,巨口細鱗,呈現五彩紋,刺少、肉嫩、味鮮,既是一種難得的珍餚,也是渠江面臨絕滅的魚類。
渠江人工投放魚苗、魚種,是1971年由巴河支流駟馬坦溪河段開始的。以後,在達縣地區普遍開展,至1985年,共向渠江乾支流投放魚苗3881萬尾,其中鯉魚苗占72.9%,草魚占9%,鰱鱅魚苗占18.1%。投放時間為5~10月。經採取增殖措施後,投放的魚苗魚種得到了繁衍,過去瀕於絕跡的洋魚資源也得到了休養生息,渠江魚產量逐年回升。江河捕撈魚船已有1476隻,在渠江乾支流上捕撈作業,過去上坡改行的漁民,又逐步回到了江河參加捕魚行列了。
嘉陵江水系
嘉陵江水系是長江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因流經陝西省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