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四川省綿陽市縣城]

三台[四川省綿陽市縣城]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綿陽市東南部。東與綿陽市鹽亭縣交界,南與射洪相鄰,西與中江縣接壤,北與綿陽市涪城區相連,距綿陽市57公里,距成都市153公里。境域南北長81.1公里,東西寬56.2公里,狀若艾葉,幅員面積2661平方公里,為四川百萬以上人口的農業大縣之一,有漢、回、藏、羌、彝、滿、白、土、維吾爾、蒙古、苗等11個民族。三台縣先後在中國縣級城市中榮獲“.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是中國米棗之鄉,四川的足球之鄉等,體育發展走在全省的前列。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三台縣春秋戰國時為蜀國酋長郪王國轄地。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為置縣之始,名為郪縣隸屬廣漢郡,治地在今縣南郪江鎮。南朝劉宋元嘉九年(432)分廣漢郡置新城郡,建北伍城縣,郡縣治今三台縣城潼川鎮,以伍城水為縣名。
南梁改始平僚郡為始平郡,分涪縣置始平縣,治地今花園鎮;撤郪縣併入北伍縣,仍屬新城郡。北朝西魏改伍城縣為新城縣,恭帝三年(556)改為昌城縣。
北周改始平縣為涪城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新州為梓州(以梓潼水命名),治城今潼川鎮;大業三年(607)改昌城縣為郪縣。唐宋時期郪縣、涪城縣仍置,隸屬梓州(後為潼川府)。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撤涪城縣併入郪縣。明朝洪武九年(1376)改潼川府為潼川州,同時撤郪縣併入潼川州,州隸屬四川行省。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潼川州為潼川府,以潼川州本州置三台縣,為附郭首縣,縣名以城西三台山得名,沿用至今。民國24年(1935)四川省建立行政督察區,三台縣隸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29日,三台縣解放。1950年1月1日,三台縣人民政府成立,駐地城廂鎮(潼川鎮),設5個區政府、轄56鄉(鎮),隸屬川北行政公署(駐地南充市)遂寧專區(駐地遂寧縣城)。
俯瞰三台俯瞰三台
1952年10月1日撤川北行署置四川省人民政府,三台縣隸屬四川省遂寧專區。1958年10月18日,撤遂寧專區,三台縣等劃歸綿陽專區(治地綿陽縣城)。
1968年7月8日,三台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綿陽地革委。
1978年5月6日,撤銷綿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設綿陽地區行政公署,三台縣隸屬綿陽行署。
1981年2月23日,根據《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撤銷三台縣革命委員會,選舉產生三台縣人民政府,隸屬綿陽行署。1984年3月,改社、隊為鄉、村,三台縣設14區1鎮(潼川鎮)115鄉1鎮(蘆溪鎮)。
1985年2月8日,撤銷綿陽地區,成立綿陽、廣元、遂寧3個省轄市,三台縣隸屬綿陽市。1992年9月5日,撤區並鄉建鎮,三台縣調整為30個鎮10個鄉。
2000年1月,三台縣調設為41個鎮22個鄉。

行政區劃

2012年末,三台縣轄潼川鎮蘆溪鎮景福鎮富順鎮劉營鎮西平鎮安居鎮塔山鎮樂安鎮、金石鎮、觀橋鎮、新生鎮、古井鎮、中太鎮、中新鎮、石安鎮、秋林鎮、建設鎮、三元鎮、萬安鎮、郪江鎮、龍樹鎮、魯班鎮紫河鎮建平鎮新魯鎮立新鎮靈興鎮八洞鎮凱河鎮、花園鎮、東塔鎮、光輝鎮、百頃鎮、前鋒鎮、柳池鎮、永明鎮、新德鎮、北壩鎮、永新鎮、黎曙鎮等41個鎮和樂加鄉、幸福鄉、老馬鄉、金鼓鄉、里程鄉、菊河鄉、建中鄉、斷石鄉、下新鄉、爭勝鄉雙勝鄉雙樂鄉忠孝鄉高堰鄉進都鄉、寶泉鄉、曙光鄉、雲同鄉上新鄉廣利鄉協和鄉玉林鄉等22個鄉,共63個鄉級政區;有109個居民委員會,93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01個居民小組、8198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

三台夜景三台夜景
三台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綿陽市東南部,北緯30º42′34"~31º26′35",東經104º43′04"~105º18′13"。東鄰梓潼、鹽亭兩縣,南連射洪、大英二縣,西界中江,北接涪城、遊仙兩區。三台縣與5縣邊界線長410.21公里。縣政府駐北壩鎮梓州幹道,距綿陽市區57公里。 幅員面積2659.38平方公里。

地貌

三台縣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屬川中丘陵地區,地勢北高南低。
三台縣地處四川盆地中東北部,大地構造分區為揚子準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四川盆地川中褶皺帶鏇扭構造。境內地質構造簡單,全部由褶皺構造組成。土地承載能力在2.5—2.8kg/cm之間,無地質斷層。

水文

縣境內大小江河溪流46條,均屬於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其中涪江、凱江、梓江、郪江為四條大江。涪江由綿陽市涪城區豐谷鎮進入三台縣境內,經永明、蘆溪、花園、老馬、劉營、里程、爭勝、靈興、新德、潼川、百頃出境至射洪香山場,縣境內流程長70.65公里,流域面積2660.5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183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6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上游入境處為348立方米/秒,下游出境處流量為441立方米/秒。凱江縣境內流程長45.35公里,流域面積64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3420立方米/秒,冬春季節的乾旱年,也曾出現短暫時段的斷流現象。郪江縣境內流程長32.95公里,流域面積2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0.7立方米/秒。梓江縣境內流程長12.7公里,流域面積569.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49.1立方米/秒。流域面積達100平方公里以上較大溪河有魏城河、綠豆河、蘇家河、桃花河、牛頭河、茂隆河、草帽河、柳池河8條,縣境內流程共長457.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76至9.87立方米/秒。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溪河34條,呈葉脈狀分布三台縣,屬涪、凱、梓、郪四條河的二、三級支流,多年平均流量在0.08~1.5立方米/秒之間,流程總長441.4公里,流域面積1031.25平方公里,水面面積為3244.5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三台縣總幅員面積265965.76公頃,其中耕地116689.09公頃,占幅員面積43.87%;園地4230.58公頃,占1.59%;林地77321.07公頃,占29.07%;草地913.18公頃,占0.35%;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372.84公頃,占9.54%;交通運輸用地5143.19公頃,占1.9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4196.47公頃,占5.34%;其他土地22099.34公頃,占8.31%。

水資源

縣境內水資源主要是地表徑流水、地下水和外來客水。
地表水,縣境內地表水資源主要來源於降水,受降水時空分布的影響較大,具有明顯的夏雨型特徵。縣境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82.2毫米。四季氣候分明,冬春降水少而夏秋降水集中,形成年際降水不均。降水最多的年曾達1523.5毫米,最少年為598.8毫米。年降水和年徑流區域分布上,總的趨勢是降水量從縣境中部往北邊和南邊兩端遞增。在年徑流的區域分布上,當地徑流與降水區域分布大體相同,也是境南至境北呈逐增趨勢。三台縣地表水資源總量5.401億立方米,利用量0.947億立方米。
地下水,主要以紅層地下裂隙水為主。其次是沿江河谷一帶的鬆散堆積物下,埋藏有豐富的地下孔隙水。紅層地下水包括淺層地下淡水和深層高礦化承壓鹽滷水兩大類。淺層地下水系指地表淺部風化帶淡水和埋藏不深的層間水。三台縣地下水儲量為6.959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為4777萬立方米。
外來客水,引入三台縣的客水主要是涪江、凱江、梓江、郪江、魏城河和都江堰引水的人民渠六期和七期水利工程,計年過境客水總量為126.211億立方米,利用量僅2.34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境內植物共55科95屬269種,主要有常綠針葉樹柏樹、馬尾松,落葉闊葉樹麻櫟、榿木、泡桐、楊、刺槐等,珍稀樹種有銀杏、楠木、水杉、紅豆杉、紅豆樹等。草本植物共有25科69種,常見的有屬禾本科的白茅、鐵錢草、芭茅、蓑草,莎草科的香附子、牛筋草等。動物種類繁多,有魚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等多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三台縣探明有礦泉水、膨潤土、石油、天然氣、砂金、砂石鑄型用砂、磚瓦用頁岩、鹽滷等礦產。在開發中的礦產資源有川中石油礦區在三台富順、秋林、前鋒等地開發利用石油、天然氣。雙勝、忠孝、三元、富順、秋林、東塔、古井、魯班等鎮開採加工的鈣基膨潤土經改性加工成活性土。含砂質鈣基膨潤土主要分布在鈣基膨潤土礦的頂、底板,用於飼料添加劑。砂金主要分布在縣境內涪江流域劉營至慕禹河段,砂金平均品位0.18克/立方米,儲量約5噸,由於砂金品位低未進行開發。

人口民族

2013年末,三台縣戶籍總人口1474950人,比上年末增加1813人,增長1.5%。其中:男性775277人,女性699673人,男女性別比為110.8:100;農業人口1248794人,非農業人口226156人;當年出生15212人,當年死亡9902人。人口出生率為10.3‰,人口死亡率為6.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計畫生育率為8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9‰,嬰兒死亡率為5‰。[4]少數民族有回族、羌族、藏族、彝族等31個民族共2907人。

交通

2013年末,縣境內公路總里程3225.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226.9公里;2013年公路客運周轉量74233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0.5%,公路貨運周轉量83819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2.8%。三台是川西北交通樞紐,綿陽市交通次樞紐,區域性中心城市,至今已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已通車的綿三快速通道、三(台)射(洪)路、三(台)中(江)路、三(台)大(英)路、三(台)鹽(亭)路均為一、二級公路,並與成(都)綿(陽)、綿(陽)廣(元)高速公路相連,綿(陽)遂(寧)高速、成德南高速在三台城區交匯,從成都到三台僅一小時左右的車程。鎮鄉公路四通八達。綿遂內宜城際鐵路將經過縣城。

經濟

綜述

2013年實現GDP178.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3%。其中,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64.08億元,增長3.8%;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49.62億元,下降6.1%,其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億元,增長0.9%;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64.35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6:27.9:36.1,與2012年比,一產業上升5.1個百分點,二產業下降10.4個百分點,三產業上升5.3個百分點,由2012年的“二、一、三”產業結構變化為“三、一、二”的產業結構。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17035元,比上年增長1.2%。2013年實現非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增加值98.64億元,比上年增長3.9%,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為55.4%,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實現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24.18億元,比上年下降5%。

第一產業

四星級酒店:梓州國際酒店四星級酒店:梓州國際酒店
2013年,三台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05.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9%。其中,農、林、牧、漁業分別實現產值53.82億元、2.72億元、43.87億元和3.72億元,分別增長3.6%、2.8%、4.4%和3.4%。
2013年實現糧食總產72.33萬噸,比上年減產2%,其中小春糧食17.44萬噸,減產4.6%,大春糧食54.89萬噸,減產1.1%。油料總產11.61萬噸,比上年增長0.1%。
2013年,三台縣實現林業總產值2.72億元,比上年增長2.8%。2013年完成造林面積1793公頃,三台縣森林面積達到8221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7.3%。
2013年生豬出欄130.01萬頭,比上年增長1.1%;出欄家禽1306.16萬隻,比上年增長4%。

第二產業

2013年末,三台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1戶(含57戶2014年初退出企業),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5.5億元,比上年下降54.7%,其中產值上億元的企業11戶,比上年減少26戶,億元企業實現產值27.37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9.3%。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9億元,比上年增長0.9%,規上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0.7%,比上年下降10.6個百分點。園區內規上工業企業82戶,占三台縣規上工業企業總戶數的73.9%,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6.2億元,占三台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3.2%。其中,兩江工業集中區實現產值32.06億元,比上年下降57.6%,蘆溪工業集中區實現產值14.14億元,比上年下降41.5%。
2013年,三台縣111戶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23億元,比上年下降54.4%;盈利企業盈利額3.58億元,比上年下降67.2%;虧損企業24戶,虧損面21.6%,比上年上升1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7倍;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3.15億元,比上年下降71%。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為0.75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3.5%。

第三產業

2013年,三台縣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65.38億元,比上年增長6.4%,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52.8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101.3億元和16.9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1%和8.7%。
2013年,接待旅遊人數達到344.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實現旅遊收入22.78億元,比上年增長45.5%。

社會

科技事業

2013年,三台縣有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178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195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704人。2013年受理專利申請84件,授權專利申請238件,其中發明12件。2013年末,三台縣有高新技術產業企業8個,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實現總產值9.7億元。

教育事業

三台第一中學三台縣第一中學
2013年末,三台縣有國小校105所,在校學生54369人,專任教師355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普通中學校78所,在校學生77111人,專任教師4549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在校學生8536人,專任教師266人。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60.1%,高中升學率為56.6%。2013年三台縣普通高校報考8169人,本科硬上線4624人。
四川省三台縣重點學校
高等院校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三台校區
高級中學 (重點高中) 三台中學(國家級) 蘆溪中學(省級) 三台一中(省級)
西平中學 觀橋中學 塔山中學
初級中學 (縣級重點) 三台外國語學校 長坪中學 城南中學
初級國小 (市、縣級重點) 七一國小(原潼川一小) 潼川國小 潼川二小
潼川三小 潼川四小

文化事業

梓州購物中心梓州購物中心
2013年末,三台縣有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20.5萬冊。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三台縣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1.55萬戶,其中城區7.42萬戶,農村24.13萬戶,分別比上年增長3.2%、1.5%。

醫療事業

2013年末,三台縣有醫院、衛生院66所,床位4204張,衛生技術人員3351人,其中醫師1705人,註冊護士1184人。

體育事業

2013年末,三台縣有體育場館3個。2013年舉辦各類體育賽事27次;榮獲各類體育項目獎項14個。

地方特產

三台涪城麥冬三台被譽為“中國麥冬之鄉”,是全國著名的“涪城麥冬”和“川麥冬”的主產地。三台涪城麥冬,是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的著名特產,又名“川麥冬”、“綿麥冬”,麥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
嶄山米棗嶄山米棗

於2006年5月正式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被評為四川名特產和四川名牌農產品,2009年10月又通過“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考核驗收,同時獲得“四川省精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稱號。
嶄山米棗
嶄山米棗產於三台縣永新鎮嶄山村,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三台縣獨具地方特色的小水果,具有脆嫩多汁、甘甜爽口、營養價值高且成份比例最佳、外觀悅目等特點。
前鋒蔗根
前鋒鎮位於四川省三台縣中部地區,距縣城25公里,面積23平方公里,人口1.3萬人。前鋒鎮盛產蔗根,現種植面積達1000畝,單產1000公斤,總產1000000餘公斤,產值50餘萬元。
三台蠶繭
三台蠶繭三台蠶繭
蠶繭生產周期短,效益高,是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的重要途徑。現三台縣有桑園面積5.98萬畝,養蠶農戶30萬戶以上,常年產蠶量超過4000噸,產值7200萬元。
三台紅桔
三台縣從60年代開始發展優質紅桔,70年代開始投產,當時的三台大紅袍紅桔馳名省內外,年產量在5000噸左右,出口4500噸左右,遠銷東北、西北、陝西等地。
潼川豆豉
潼川豆豉潼川豆豉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的優秀產品,也是各地的川菜大師們專要的調味品之一。炒食、拌食、制湯皆妙,以它烹調各種葷素菜,最能體現川菜的風味。潼川豆豉出產在三台縣,因三台古為潼川府,故習慣稱為潼川豆豉。
劉營辣椒
1999年,劉營鎮種植辣椒8000畝,單產1250公斤,總產1000餘萬公斤,產值1200餘萬元;企業加工銷售收入225萬元,利稅45萬元,“川椒系列產品技術開發”被國家科技部以國科發計[1998]076號檔案明確列入1998-2000年國家星火計畫項目。

三台名人

蘇易簡
蘇舜欽 蘇舜元
李頎 岑參
盧綸 韓愈 劉禹錫 賈島 李世明
龔隆昆 伍嘉冀 傅庚辰 劉家琛 張卓婭
李珣 謝梓文 唐超 李德祥 梁光烈
蕭龍友 趙德賢 袁成松 張慶 羅忠鎔
李傑慧 戴岱 布衣 野川 謝雲
鄧禹平 邱平邦 鄒開歧 李長空 陳開沚
許可經 劉裕 羅子平 周真誠 龍榮華
姜聯 張海春

旅遊景點

三台雲台觀
三台雲台觀三台雲台觀
雲台觀為四川省第二大道觀,僅次於青城山。位於三台縣南百里的安居境內。
郪江古鎮
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鄉,三十年代更名為郪江鄉,1992年建鎮,同年被命名為省歷史文化名鎮。郪江位於四川綿陽三台縣,是三台文化的發祥地,境內有戰國時代郪王城和傳說的郪王墓,的漢代至兩晉時期的崖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宋時代摩崖造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民、街道、寺廟和石橋。
西平古鎮
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廳、省旅遊局、省建設廳等聯合主辦,省名城古鎮文化旅遊發展促進會等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四川名城古鎮文化旅遊節”上,西平古鎮被評為“四川最美古鎮”,排名全省第二。主要景點有念佛樓、古民居、石板街、四大會館、吳氏宗祠,以及朱君辦事處紅梁村陳宛溪故居遺址等文物、遺蹟。
五層山五層山

琴泉寺
琴泉寺位於三台縣潼川鎮北泉路左側的長平山腰。始建於北周(公無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經隋,於唐初更名慧義寺,南宋易名護聖寺,因寺後山泉滴聲似琴,明朝萬曆時已稱琴泉寺。1981年5月由三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6月,由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五層山
“一印高懸,一切峰巒皆處下;五泉上涌,五層樓閣獨居尊。”這是聳立於三國遺址五層寺的一幅古石刻對聯。聯語寫盡了五層寺壯美、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色。五層山位於三台縣建設鎮北三公里。
東山公園
東山公園東山公園
三台縣東山公園位於縣城東郊涪江東岸,始建於唐代,始稱“普惠寺”、“東山寺”,以有“東林晚鐘”之景而有“小寒山寺”之稱,民國時期更名為東山公園。在三台縣政府的城市總體規劃下,於1991年正式成立東山公園管理所,1992年被縣政府確定為第一批縣級風景名勝區。
魯班湖
國家級水上公園魯班湖是四川省最大的水庫之一,魯班湖,是20世紀70年代,三台人民巧奪天工用勞動和智慧凝結而成的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人工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