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我國歷史時期文化遺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區北5公里嵩山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的山坡台地上。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四年(71年),後歷代均有修建。現建築多為清代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順山房、廂房等。寺內散存漢至清代古柏數十株,古銀杏四株,唐至清碑刻20餘品。法王寺塔群共有唐代磚塔四座及元“月庵海公圓靜之塔”、清“彌壑澧公和尚之塔”。法王寺大塔為密檐式,平面方形,邊長7米,高35米餘,空心。全塔用灰磚黃泥壘砌而成。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河南省
法王寺塔V-356

法王寺塔

名稱單行: 法王寺塔
法王寺塔法王寺塔

分類: 佛塔
年代:
位置: 河南登封
特點: 方形密檐式佛塔
法王寺塔

簡介

河南登封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法王寺塔約建於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紀前半葉,是唐代甚至中國最優美的古塔。

..

塔方形,底層面寬約7米,密檐式,第一層塔身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層,總高40米餘。第一層正面有圓券門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層四面各開一小圓券。法王寺塔的輪廓線中部微微臌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體呈梭形,檐端連成極柔和的弧線,體現了唐代藝術家高度的審美能力。寺院之北的山坡上即為塔院,院內有十五層密檐方塔及三座單層小方墓塔。密檐塔高40餘米,塔身砌成平直壁面,塔檐以磚疊澀層層挑出,挑檐之外輪廓又層層收分,至上部幾層急殺向內,最上以短短的塔剎封頂。整個塔的造型挺拔秀美,為現存密檐方塔中的上品。塔下部辟有半圓券門,上部各層檐之間也都有一個個半圓券窗。
2001年06月25日,法王寺塔作為唐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古建築

..

為法王寺附屬建築物。現存古塔6座,其中密檐式唐塔1座、單層唐塔3座、元塔和清塔各1座。唐塔平面呈正方形,邊長7米,高40米,為15級密檐式磚塔。通體用白灰敷皮一層。佛台上有泥塑佛像一尊,台下奉明永樂七年(1409)漢白玉佛像一尊。3座唐塔在隋塔東面,均方形單層塔,方形基座。其中一號塔高15米,邊長4.4米;二號塔高8米,邊長4.25米;三號塔高7米,邊長3米。月庵海公圓淨之塔建於元延祐三年(1316),六角七級密檐式磚塔,高19米。彌壑澧公和尚塔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69),為六角七級密檐式磚塔,高11米。

注釋

河南登封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的佛寺之一,法王寺塔約建於唐代盛期即公元八世紀前半葉,是唐代甚至中國最優美的古塔。塔方形,底層面寬約7米,密檐式,第一層塔身比例特高,以上密檐15層,總高40米餘。第一層正面有圓券門可通入塔心,以上各層四面各開一小圓券。法王寺塔的輪廓線中部微微臌出,上下收小,上部收小更多,整體呈梭形,檐端連成極柔和的弧線,體現了唐代藝術家高度的審美能力。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群考古有重大發現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群二號塔地宮發掘中獲重大考古發現。河南文物部門今日透露,此次發掘出土珍貴文物二十四件,經考古專家初步鑑定,國家一級文物在五件以上。
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登封法王寺塔群,位於嵩山南麓玉柱峰下,現存唐塔四座、元塔一座、清塔一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塔是四角拋物線型正方形舍利塔,有十五層,約高四十五米,全部用黃泥磚砌而成。其餘三座唐塔塔銘已失,塔頂和基座已有破損,但造型俊秀、精巧。

..

因近年來該塔群屢遭破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避免珍貴文物被盜流失,對法王寺塔地宮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發掘工作自三月十日開始,目前二號塔地宮的發掘已基本結束,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該地宮有宮道、隧道、宮室三部分組成。第二道門牆為單體石刻,門上線刻仕女圖,造型優美。宮室為平面方形直壁四角攢頂式結構,磚砌地面北半部有一坐壇,壇上有一趺坐真身坐像,雖殘損嚴重,但彩繪袈裟依然可辨。據專家稱,這是河南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真身坐化像,國內罕見,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宗教價值。地宮中還出土了白瓷、黑瓷、鎏金鏤孔銅爐、玉念珠、珍珠、玉戒指、飛天舍利盒、開元通寶等珍貴文物二十餘件。
經有關專家初步鑑定,白釉細頸瓶等瓷器為晚唐時期邢窯系產品,世所罕見。鎏金鏤孔銅爐造型獨特,是不可多見的文物珍品。尤其是飛天舍利盒,小巧玲瓏,鳥身人首,作吹簫狀,雕刻精細,極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盒內有三顆佛牙。舍利盒和佛牙的發現對於宗教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出土的典型文物和地宮的建築形制,結合塔的造型特徵,專家們初步推斷二號塔為晚唐時期的墓塔。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號塔的發掘正在進行中。
法王寺古人稱為"嵩山第一勝地",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七十一年),為印度僧竺法王講經處,故名大法王寺。曹魏時更名護國寺,隋代更名舍利寺,唐大曆年間復名法王寺,宋仁宗時賜名"東都大法王寺",元、明以後仍沿用法王寺舊名,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