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心鎮位於華坪縣中部,為縣城、縣政府所在,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屬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全鎮地勢分布有壩區、半山區、山區。全鎮幅員面積321.8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4個社區,153個村(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40403人,戶籍戶數13510戶,農業戶數6092戶,農業人口22260人,非農人口18143人,農村勞動力12781人,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轄區內共有彝、白、壯、傈僳、哈尼、回、納西等20多種少數民族。總耕地面積25424畝,人均耕地1.14畝,森林覆蓋率33.7%,最高海拔2843.6米,最低海拔1126米,相對高差1717.6米,平均海拔1984.8米,年平均氣溫17.1℃,年均日照2400小時,年均降雨1059毫米,相對濕度45—85%,霜期160天,熱能136217卡/平方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等農作物,可發展芒果、核桃、板粟、蘋果、桃子、梨等經濟林果。
2006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3317.3萬元;農業總產值完成6232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9820萬元,糧食總產值完成11928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46元。
中心鎮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現以探明儲量3000萬噸,占全縣儲量的25%,可開採儲量3000萬噸,投資前景好,現建有合法煤井35個生產系統;境內鐵礦藏大約35萬噸儲量,也有待有識之士來開採;我鎮養殖業發展迅猛,現建有養殖場 2個。中心鎮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環境優美,我們承諾“您投資、我服務,您發展、我開路,您困難、我幫助,您受益、我保護”。中心鎮熱忱歡迎各界朋友的光臨!
資源
全鎮有耕地總面積25424畝(其中:田7293畝,地18131畝),人均耕地1.14畝,主要種植芒果、茶葉、竹子、花椒、水稻、玉米等作物;林地195935.7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816畝,主要種植芒果、茶葉、竹子、花椒、蘋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6畝,其中養殖面積373畝;草地19850畝;荒山荒地149139畝,其他面積18519畝。有煤、鐵、高磷土礦、石灰石等礦產資源,煤資源豐富,可開採儲量達3000萬噸。
陳戶中心鎮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前線基地,具有大力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的良好基礎。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總產值5.14億元,完成財政收入3374.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0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29元。
農業經濟
農業經濟幾年來,陳戶中心鎮在狠抓糧棉穩產、高產的同時,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出台優惠政策,引導農民搞多種經營,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農業綜合效益穩步提高。建立了鎮淡水養殖基地和珍稀果品示範園。淡水養殖水面達7000畝,水產養殖專業村13個。林果面積達6000畝,造林34000畝,路域綠化3.6萬米。全鎮林木覆蓋率達19.8%,經市、縣驗收全部達標。自2000年以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1200多萬元,完成各項水利工程80餘項,鎮境內基本實現溝、渠、路、橋、涵、閘配套。陳戶鎮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水產開發先進鄉鎮”、“農業開發先進鄉鎮”、“林果開發先進鄉鎮”等稱號。
中心鎮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317.3萬元,同比增長11.57%,農民人均純收入2146元,同比增長10.62%。認真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和“919”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累計完成退耕還林5008畝,建設國債沼氣池830口,通過農業產業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全年糧食總產量11928噸,同比增長1.95%,加大工商管理和行政服務力度,有計畫地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不斷鞏固煤炭產業,對全鎮45個系統100多口礦井進行了技術整改,原煤產量106萬噸,居全縣首位。藉助小區開發的機遇,大興建築、建材經濟,加強城市飲食文化、娛樂文化建設,擴大招商引資力度,2006年我鎮招商引資投資項目12個,引入資金6153萬元。鯉魚河一、二級電站建成發電,永興烏木春茶葉有限公司龍洞初制茶廠、龍洞機制木炭廠相繼建成投產。全年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個私經濟穩步發展,商品市場不斷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創新,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鄉經濟更加繁榮,全鎮共有企業765戶,其中集體企業1戶,個體企業745戶,私營企業19戶,從業人員達6000人,實現工業產值19823萬元,營業收入26482萬元,實交國家稅金2473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35.8萬元,同比增長4%,完成財政支出580.2萬元,同比減少4%。
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按照“政府創造環境,社會發展經濟”的思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改善服務質量,促進了全 鎮民營經濟的發展。投資1000餘萬元對陳戶工業園的基礎設施進行了配套和完善,投資600餘萬元進行了董府綜合批發商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新增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並配套完善了商場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為商貿大流通創造了條件;投資600餘萬元進行了以閆陳路口為中心的沿街商品樓開發建設,出台了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措施。良好的硬體設施和發展環境吸引了眾多的外地客商和各村民眾積極投資發展民營經濟。到2002年底,全鎮民營、業戶達2400戶,從業人員13000人,實現增加值1.7億元,總產值達6.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創利稅1.1億元。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民營經濟示範區”。2000年,陳戶鎮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心鎮”。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本著“集中建設,成片開發,形成規模,突出特色”的原則,依託油田大搞油地共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小城鎮面貌有了質的改變。重新修訂完善了《陳戶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和完善了“政策引導、社會投資”的投資機制,廣泛吸收社會投資,參與城鎮建設。三年來,在城區內累計投入2.5億元,新建、擴建了純繡小區、董府綜合批發商場、董府公園、學校、圖書館、商品樓、住宅樓等。城鎮建成區面積達4平方公里,建築總面積達60.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小區4個,商業小區2個,工業小區3個,大型綜合市場1個,城區內水、電、路、訊、綠化等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設施配套完善、功能齊全。2002年被濱州市委、市府評為“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先進單位”。純繡小區2001年被中央文明委、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文明小區”。近幾年來,陳戶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黨的建設、文化、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取得進一步發展,被先後授予“山東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進鄉鎮”、“濱州市六好鄉鎮黨委”、“濱州市實驗教育示範鄉鎮”、“濱州市計畫生育示範鎮”、“濱州市社會文化先進鄉鎮”等稱號。
人口衛生
中心鎮總人口40403人,戶籍戶數13510戶,其中農戶數6092戶,農業人口22260人,非農人口18143人,其中男性20566人,女性19837人,農村勞動力12781人,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人口以漢族為主,其他有彝、白、壯、傈僳、哈尼、回、納西等20多種少數民族8254人。至2006年底,全鎮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288人,參合率111.9%;享受低保的城鎮人口共有1440戶3113人,農村人口940戶,1008人。農民醫療已初步形成,鄉衛生院與村衛生所構成框架式的體系。全鎮有衛生院3個,醫務人員257人,村級衛生所9個,衛生員9人。有病床44張,X光機1台,B超1台,冰櫃1台,心電圖機1台,洗胃機1台,能開展內科、外科、兒科、中醫科、婦產科、醫技科室(放射、B超、化驗、心電圖)及預防保健工作。
文化教育
全鎮建有9所完小32所國小,校舍占地面積53841平方米,建築面積20588平方米,有教師250人,在校學生2605人;有中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9723平方米,教師100人,教職工人17人,在校生1496人,總計29班,私立幼稚園4所,教師10人,總計收兒童300多人。
有文化中心1個,幹部職工14人,影劇院1個,圖書室1個、網咖16家,歌舞、娛樂茶室63家,音像出租店23個,電子遊戲室7家,書刊經營15家,打字複印38家,印刷5家,攝影室5家。
中心鎮近年來狠抓了成人文化陣地宣傳,2007年組織舉辦業餘文藝骨幹培訓班8期,培訓人員600多人。全年共辦黑板報30期,大小標語20多幅,櫥窗圖片展12期,審批各種申請書26份,其中:打字複印部6份,歌廳、KTV5份,檯球桌11份,音響製品1份,音樂茶室1份,圖書雜誌1份,籃球機1份。組織轉星調試人員125人進行了集中培訓,指導9個村委會,4個社區共2948戶進行了調星工作。
基礎設施
中心鎮地處華坪縣城所在地,截止2006年底,全鎮農戶有2658戶通管道水,有1992戶飲用井水,有150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24%)有6005戶通電,有312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36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51%和88%);安有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43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3804戶(分別占總數的71%和62%)。
中心鎮與外界溝通的主要道路:華坪縣城至永勝道 ;華坪至寧蒗道;華坪至省會昆明道;華坪至大理道等。
鄉村公路, 1988年撤區建鎮後,改造了龍洞的公路。 1988年修建華坪縣城至河東國營煤廠8公里柏油路。1996年,順利建成了轎仙公路,促進了中心鎮轎頂山森林資源的開發,2001年,改造了仙人洞彈石路面工程。
中心鎮政府駐地地處縣城,建有客運汽車站1個,每天有定時發往昆明、麗江、攀枝花等客車;建有定期趕集集貿市場3個:河東、河西、中心基社。全鎮共有客運車37輛,農戶擁有汽車421輛,農用運輸車179輛,有拖拉機158輛,機車1132輛。
全鎮總耕地面積有25424畝,有效灌溉面積7293畝,有效灌溉率為30%,高穩產農田的面積6559畝,人均有耕地1.14畝。
至2006年底,全鎮建有沼氣池農戶258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66戶,建有小水窖20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農戶2567戶。有磚混結構住房464戶,有磚木結構住房260戶,有土木結構住房5202戶,還有16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事關我縣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為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執行新農村建設方針政策,調動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心鎮結合實際,根據上級的有關要求,為推進全鎮經濟的發展,通過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 首先以點帶面於2003年7月啟動建設了河東村九組第一個小康示範村,建村年末全村人均收入僅2529元,通過幾年努力,創出一條“畜——沼——果”的生態發展模式,狠抓芒果為支柱產業的培育——種植——奔小康的農業產業,重點改造山、水、林、路、電、宅等基礎設施,2006年全村農民人均所得達到了5442元,實施“919”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高效節能沼氣28口,實現了三改(改廄、改廁、改廚),環境衛生髒、亂、差得到治理,村容村貌乾淨整齊,環境最佳化, 3戶以休閒娛樂為主的農家樂已投入使用。投資13萬元新建了文化室,實現村村通、家家戶戶通公路、通電,電視、電話覆蓋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