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濟方》卷二。
【異名】蓽澄茄散(《秘傳證治要訣類方》卷三)。
【組成】蓽澄茄 沉香 胡蘆巴(微炒) 舶上茴香(微炒) 破故紙(微炒) 官桂(去皮) 川苦楝子(炮,捶破,去核用肉) 木香 紫巴戟(穿心者)各30克 桃仁(面炒,去皮,尖)60克 川烏頭15克(炮,去皮、臍) 黑附子(炮製,去皮、臍)120克
【用法】上十二味,同杵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鹽少許,同煎至240毫升,溫服。
【主治】腎陽不足,內挾積冷,臍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黃,手足厥冷,脅肋虛滿,精神睏倦,大便瀉利,小便滑數,並治膀胱、小腸一切氣痛。
中藥方劑之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中醫方劑詞典-散
“散”是中藥的一種劑型,如還有湯劑,丸劑,膏劑等,散是把藥經過一些特定的處理,再搗碎,成為粉沫就是散,就是雲南白藥就是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