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沉香(煨乾)1兩,乾木瓜1兩,人參(去蘆)1兩,訶子(炮,去核)1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夏(紅曲炒)1兩,木香(濕紙煨)1兩,丁香(不見火)1兩,檳榔1兩,川芎1兩,烏藥1兩,陳皮(去白)1兩,當歸(去蘆)1兩,白姜(炮,洗)1兩,白芷(炒)1兩,甘草(炙)1兩,桔梗(炒)1兩,良姜(炒)1兩,遠志(去心)1兩,白扁豆(炒)1兩,縮砂仁1兩,龍骨(鍛)1兩,白茯苓(去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藿香葉(去土)1兩,蓮子肉(去心)1兩,罌粟子(炒)1兩,川厚朴(去粗皮,姜制,炒)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溫中和氣,調養心脾,進食止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2分,加生薑5片,大棗2枚,同煎至8分,和滓,空心溫服。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五
中藥方劑之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