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煎丸

沉香煎丸是傳統中醫藥方劑,在《普濟方》等多部醫學書籍中具有記載,用於溫經理氣。主治婦人雜病。

基本信息

《普濟方》卷三二七

【處方】丁香1兩,南木香半兩,訶子肉5錢,肉豆蔻5錢,陳皮5錢,甘草5錢,人參(去蘆)5錢,胡椒5錢,青皮5錢,生薑屑5錢,白豆蔻5錢半,縮砂仁5錢半,檳榔5錢半,乾薑5錢半,官桂(去皮)5錢半,沉香3錢半,麝香2兩,白朮4錢。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棗子大。
【功能主治】溫經理氣。主治婦人雜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空心、食前以生薑湯送下;溫紅酒亦可,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七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處方】沉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附子(炮裂)半兩,巴戟天(去心)半兩,硇砂(飛,研)半兩,補骨脂(炒)1兩,肉蓯蓉半兩(以上並先為末,以酒2升煎成膏,次入下藥),乾蠍(去土,炒)1分,木香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桂(去粗皮)1分,茴香子(炒)半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兩,楝實(只取肉,微炒)3分,青橘皮(湯去白,焙)3分。
【製法】後九味為細末,入前膏中拌和,如未成劑,用蜜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元風虛,面多青黃,腹脅脹滿,悒悒不樂,口苦頭痛,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聖濟總錄》卷七

【處方】沉香(銼)半兩,丁香半兩,葫蘆巴(炒)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牛膝(去苗,銼,酒,拌炒)半兩,骨碎補(炒)半兩,茴香子(炒)半兩,石斛半兩(銼,酒拌炒),芎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肉蓯蓉半兩。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攤緩不收,體重無力,肢節緩弱,運動不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炒生薑鹽湯送下;酒亦得。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

《傳家秘寶》

【處方】馬藺花1兩(頭醋2升熬乾),芫花2兩(頭醋2升熬乾),青橘1兩(湯浸,去瓤,焙乾秤),陳橘皮1兩(湯浸,去瓤,焙乾秤),蓬莪術3兩(炮,紙裹,碎),乾薑(炮)、吳茱萸1兩(湯浸,去涎汁者,焙乾,炒黃),川烏頭1兩(炮,去皮臍),巴豆20個(去皮、油,5個煎紫色)。
【製法】上為末,用好沉香1兩半為末,米醋2升,慢火熬成膏,加少許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化冷積。主治一切冷氣,心胸痞滯,腹脅疼痛,傷冷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傳家秘寶》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沉香1兩,丁香1兩,木香1兩,胡椒1兩,沒藥1兩,丹砂(別研,水飛)1兩,高良姜1兩,檳榔(面裹煨熟,去面)1兩,硇砂(別研,水飛,用石器慢火熬乾)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石硫黃(別研,水飛)1兩,阿魏(醋浸,去砂石,面和作餅,炙)半兩,縮砂(去皮)半兩,吳茱萸(陳者,湯洗,取沉者,炒)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2錢半。
【製法】上除研藥外為末,與研藥和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瓷器封。
【功能主治】化水谷,消積聚;除中滿,調順脾胃。主治飲食不消,噫氣生熟,面黃腹脹,髒府不調;膈氣嘔逆不下食,噁心,心腹疼痛,及脾積氣,飲食進退,怠惰,水谷不化,症瘕積聚;小兒嘔逆,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前、臨臥以溫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處方】桔梗(去蘆)3兩,沉香2兩,前胡1兩,柴胡(去苗)1兩,荊芥穗1兩,麻黃(去根節)1兩,白芍藥1兩,茴香(炒)1兩,陳橘皮(去白)1兩,甘草(炙)1兩,木香半兩,川芎半兩,當歸(洗,焙)半兩,青蒿子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天仙藤半兩,香白芷半兩,乾薑(炮)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
【功能主治】婦人一切血虛,羸瘦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水1盞化開,加生薑3片,烏梅1枚,同煎至7分,通口服。如骨蒸熱極者,用酒、水各半盞,同煎至7分服;渾身疼痛,用溫酒化下。冷血氣疼,炒生薑酒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處方】沉香1兩,木香1兩,胡椒1兩,青橘皮(去白,焙)1兩,阿魏(醋化,面和作餅,炙)1兩,沒藥(研)1兩,檳榔(銼)1兩,丹砂(研)1兩,硫黃(研)1兩,硇砂(研)1兩,高良姜1兩,巴豆霜2錢匕,丁香半兩。
【製法】上藥除研外,為末,一處研勻,用重湯煮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丸,煎橘皮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魏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天雄(生,去皮,銼)2兩,漢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2兩,草烏頭(生,去皮尖,銼)2兩,附子(生,去皮臍,銼)2兩,黑豆(緊小者)2兩,防風(去蘆,生,銼)2兩,天麻(生,銼)2兩,牛膝(去蘆)2兩(以上以無灰酒1斗,同於銀鍋內慢火煮,勿令大沸,酒盡,焙乾),沉香1兩,丁香1兩,木香(各不見火)1兩,羌活1兩,乾薑1兩(炮,洗),肉桂(去粗皮,不見火)3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3兩,紫巴戟(去心)3兩。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耳目,壯氣海。主治下元冷憊,陽氣衰弱,筋骨無力,或成下墜,小腸氣痛,腎臟風毒攻注,腰腳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二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別名】沉香煎、沉乳感應丸
【處方】乳香1錢,沉香1錢,杏仁(炒)1錢,木香1錢,丁香1錢,百草霜2錢半,肉豆蔻(煨)1個,巴豆7粒(去油如霜)。
【製法】上為細末,熔黃蠟加酒些少和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冷積,症積,疳積,食積,乳積,中脘不和,痞氣鬱結,或瀉利嘔噦,肚腹疼痛,傷食泄瀉。
【用法用量】沉香煎(《嬰童百問》卷七)、沉乳感應丸(《醫學入門》卷六)。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中藥方劑之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沉香附子湯
沉香不二丸
沉香三味散
沉香萬應丸
沉附膏
沉香附子丸
沉茄止疝散
沉苓丸
沉蘇飲子
沉蘇湯
沉水膏
沉檀香茶餅
沉檀快膈丸
沉香阿魏丸
沉香化氣丹
沉香金粟散
沉香勻氣散
沉香利膈丸
沉香分消丸
沉香內補丸
沉香鬱金散
沉香養脾湯
沉香養脾散
沉香養脾丸
沉香養氣丸
沉香保生丸
沉香交泰丸
沉香烏藥煎
沉香烏藥丸
沉香大補丸
沉香大腹皮湯
沉香通氣丸
沉香大腹散
沉香透膈湯
沉香聖餅子
沉香固元散
沉香透膈丸
沉香四寶丹
沉香四倍丸
沉香和血丸
沉香和中丸
沉香蒺藜丸
沉香化痰丸
沉香枳殼散
沉香末子
沉香蓽澄茄湯
沉香既濟丸
沉香斷紅丸
沉香磨脾湯
沉香快脾丸
沉香茯苓丸
沉香歸附散
沉香開隔散
沉香延齡散
沉香蓯蓉煎丸
沉香舒郁丹
沉香至珍丸
沉香定痛丸
沉香安神丸
沉香如意丸
沉香天麻煎
沉香至寶丸
沉香石斛湯
沉香石斛丸
沉香百補丸
沉香百消丸
沉香琥珀散
沉香膏
沉香理氣湯
沉香豬肚丸
沉香牡丹丸
沉香煮散
沉香煎丸
沉香煎
沉香爛積丸
沉香羌活湯
沉香羊肉丹
沉香消積丸
沉香續斷丸
沉香海金砂丸
沉香活血丸
沉香紫蔻丸
沉香永壽丸
沉香水煮散
沉香檳榔湯
沉香紫菀丸
沉香桃膠散
沉香紫桂丸
沉香降氣丹
沉香神曲煎
沉香陳曲丸
沉香丸
沉附湯
沉香溫胃丸
沉香消痞丸
沉香磁石丸
沉香大腹皮散
沉香大丸
沉香四磨湯
沉香半夏湯
沉香曲
沉香散
沉香檳榔丸
沉香廣聖散
沉香導氣散
沉香桂附丸
沉香天麻湯
沉香琥珀丸
沉香溫脾湯
沉香湯
沉香磨脾散
沉香蓽澄茄散
沉香快氣丸
沉香導氣丸
沉香降氣丸
沉香化氣丸
沉香化滯丸
沉香內消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