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卷三十六引《德生堂方》
【處方】丁香1兩,沉香1兩,木香1兩,粉霜5錢,硇砂3錢,巴豆49個(大者去油),麝香1錢,信2錢(用錫炒,去錫),硃砂5錢。
【製法】上為末,酒湖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反胃吐食,膈氣噎氣。
【用法用量】只三服見效,如三服不見效,不可治之。
中藥方劑之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沉香透膈丸,中成藥,中藥藥方,組方摘自《普濟方》卷三十六引《德生堂方》,主治反胃吐食,膈氣噎氣。
【處方】丁香1兩,沉香1兩,木香1兩,粉霜5錢,硇砂3錢,巴豆49個(大者去油),麝香1錢,信2錢(用錫炒,去錫),硃砂5錢。
【製法】上為末,酒湖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反胃吐食,膈氣噎氣。
【用法用量】只三服見效,如三服不見效,不可治之。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沉香內消丸沉香在唐朝已傳入廣東,宋朝普遍種植,因為主要集中在東莞地區,所以又名莞香。關於莞香,當地人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莞香的洗曬由姑娘們負責,她們常...
主要成分 行氣止痛成分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丁沉透膈丸,為胃脘痛類非處方藥藥品。用於消化不良,腹部脹痛。
簡介 處方來源 方劑功效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沉香,是一種藥材名,屬藥瑞香科植物;性味苦溫無毒,功用降氣溫中可治多種疾病。其經濟價值極高,產品供不應求,國內外奇缺,價格貴如黃金,正所謂“一片萬錢”。
概述 藥品簡述 用藥禁忌 中藥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華山三聖母與凡人劉向的兒子,灌江口二郎神楊戩的外甥。為救壓於華山之下的母親而學藝,並與其舅二郎神大戰於華山。
商品名 特性 3.中藥概述 4.原形態 性狀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沉香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國香文化起源於秦漢,盛於唐宋。古時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
基本信息 簡介 沉香文化 形成與發展 內容涵蓋方劑別名:消枳丸、連羅丸藥物組成:白芥子1兩半,蘿蔔子1兩半,山梔1兩,川芎1兩,三棱1兩,莪術1兩,桃仁1兩,香附1兩,山楂1兩,神曲1兩,青皮5錢,...
主要成分 清熱瀉火 行氣開郁 停痰宿飲 處方來源黑神丸,中醫藥方,適用於一切風疾,及癱瘓風,手足顫掉,渾身麻痹,肩背拘急,骨節疼痛;及婦人血風,頭鏇眼暈,精神睏倦;流注;小兒驚風,傷風咳嗽,頭痛等症。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52.新加黃龍湯53.承氣養營湯54.大陷胸湯55.大陷胸丸56.涼膈散第二節 溫下57.大黃附子湯58.溫脾湯59.三物備急丸60.三物白散第三節 潤下61.麻子仁丸62.濟川煎63.潤腸丸64.五仁丸第四節 逐水...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