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別名】石一、九號坎象方
【處方】五靈脂1兩,廣皮1兩,青皮7錢,天仙子7錢,薑黃7錢,蓬術7錢,三棱7錢,枳殼6錢,白豆仁5錢,烏藥5錢,木香2錢,沉香2錢,阿魏1錢。
【製法】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痧氣壅,血阻,昏迷不醒,偏身沉重,不能轉側。
【用法用量】石一(《痧書》卷下)、九號坎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
方劑2
【處方】沉香(銼)、木香、丁香、蓽澄茄、茴香子(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薑(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銼)、阿魏(醋和面裹煨熟,去面,研)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研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胃心痛,腹脅虛脹,胸膈不利,痰逆不思食,嘔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炒生薑鹽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方劑3
【處方】沉香3分,木香3分,芎半兩,當歸(銼,焙)半兩,蓬莪術(炮)半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延胡索半兩,檳榔(銼)半兩,吳茱萸(醋浸1宿,炒)半兩,益智仁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白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阿魏1兩半(瓷器中醋浸1宿,生絹濾去砂,入面煮糊)。
【製法】上藥搗羅十五味為細末,用阿魏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脾胃冷熱氣不和,食毒,脾胃中宿積。
【用法用量】每服5-7丸,以生薑、橘皮湯送下;血氣,以溫酒醋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方劑4
【處方】沉香(銼)半兩,阿魏(研)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檳榔(銼)半兩,蓬莪術(炮,銼)半兩,青橘皮(去白,米醋炙)1分,吳茱萸(醋炒)1分,青木香1分,茴香子(炒)1分,硇砂3兩(細研,湯泡,紙濾取清,入銀石器內煎成霜,研入藥)。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虛勞氣,奔沖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炒生薑鹽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中藥方劑之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