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公元1335年(元朝至元元年,高麗忠肅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日,朝鮮太祖李成桂出生於元朝遼陽行省雙城總管府(高麗稱為和寧府,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鹹鏡南道金野
郡黑石里)的李子春私邸。後來李成桂即位建國後,出生之地被改稱為“永興郡”(現稱金野郡),並修建宮室,稱為“永興本宮”。
李成桂的本貫並不在出生地永興,而是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全州。15世紀中葉朝鮮王朝曾創製一首用諺文歌頌李成桂的詩歌,叫《龍飛御天歌》,將李氏家族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和源遠流長的溪流。但實際上,全州李氏並非是高麗王朝的名門望族,頂多只是地方土豪。李成桂的始祖是新羅司空李翰。後傳了十多代,到李成桂的高祖父李安社(後追尊為朝鮮穆祖)時,因為與當地官員爭奪官妓的風波而弄得在當地無法容身,於是就舉家遷徙到江原道三陟,後又遷到東北面宜州(今朝鮮元山),高麗政府曾任命李安社為宜州兵馬使。後來李安社又投降蒙古,才在今鹹興一帶定居下來,這是1254年的事。當地聚集了很多女真人,李氏家族深受女真影響,並出任了蒙古元朝在當地的軍事指揮,進而成為這一地區的豪族。
李成桂的曾祖父是李行里(後追尊為朝鮮翼祖)、祖父李椿(後追尊為朝鮮度祖,蒙古名孛顏帖木兒)、花、父李子春(後追尊為朝鮮桓祖,蒙古名吾魯思不花),世襲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李成桂的母親則是崔氏(後追尊為懿惠王后)。李成桂自幼愛好打獵,武藝高強。他二十二歲那年,即1356年,高麗恭愍王利用中國爆發元末農民起義的機會,發兵北拓領土,吾魯思不花成為了高麗的內應,協助高麗軍隊攻占元朝雙城總管府,此後李成桂與其父歸順高麗,成為高麗將領。吾魯思不花歸附高麗後,恢復高麗名李子春,官至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朔方道萬戶兼兵馬使。
南征北戰
高麗末年,戰亂連連,此時正是李成桂賺取政治資本的時機。公元1361年九月,禿魯江萬戶朴儀反叛,官軍平叛不力潰敗。此時,李成桂官居通議大夫東北面上萬戶、金吾上將軍,以一千五百的兵力大破叛軍初戰告捷。這是李成桂出仕以來的首次戰功。當年年底,中國境內的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四萬人渡過鴨綠江、攻入高麗境內。紅巾軍的活動範圍與高麗相隔萬里,但是兩方早已結怨甚深。親元的高麗恭愍王迫於蒙元的徵召,發兵幫助元軍鎮壓紅巾軍,由是雙方產生摩擦。此次紅巾軍入侵即為報復而來。在潘誠的率領下紅巾軍攻破靜州、鐵州、麟州,進而攻入西京(今朝鮮平壤),蹂躪高麗的國土。
公元1362年正月,高麗參知政事安佑與上將軍李芳實回師二十萬攻擊西京紅巾軍。李成桂本次領兵二千人參戰,由東大門奮勇進擊,率先等城,又立大功一件,從此威名日著。此後,李成桂不斷建立武功,公元1362年2月、7月李成桂任東北面兵馬使擊敗元朝軍閥納哈出。公元1364年擊敗依附元朝的高麗反叛者崔儒,同年2月、侵入和寧(今鹹鏡南道永興、現今的金野郡)以北討伐女真。公元1370年以騎兵五千步兵一萬自東北面渡鴨綠江攻打東寧府。北元東寧府同知李吾魯帖木兒逃往於羅山城。李成桂一度到達遼陽。僅以身免的納哈出稱李成桂“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將任大事於爾國矣。”憑藉戰功顯赫,李成桂得寵於高麗恭愍王,官至密直副使,進階奉翊大夫,賜端誠亮節翊戴功臣之號。逐漸替代了權臣李仁任,與崔瑩、曹敏修掌握實權。
公元1377年,李成桂在智異山殲滅倭寇名聲大震、同年8月在西海道(黃海道)一帯大破倭寇。公元1380年倭寇500隻船侵入雲峰(今韓國全羅北道南原郡),占領引月驛,高麗敗北,駐紮在當地的將軍陣亡。李成桂被任命總指揮官擊敗倭寇首領阿只拔都(荒山戰鬥)。
公元1382年,明朝命北元降將胡拔都深入到東女真地區,招撫當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進抵端州,女真首領金同不花降附,高麗命令其大將李成桂率兵出擊,雙方戰於吉州,女真敗退。
奪權之路
李成桂通過一系列重大戰績取得很高的威望,他也與鄭道傳、趙浚、尹紹宗等新興士大夫勢力聯手,抵制高麗王室和崔瑩代表的權門世族的舊勢力。公元1388年,明朝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定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高麗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崔瑩密議進攻遼東,守門下侍中李成桂反對無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攻遼。五月,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上書要求班師,王禑不聽。於是李成桂勸服曹敏修,果斷在威化島回軍,返回開京(今朝鮮開城),流放崔瑩,此後掌握高麗政權。六月,王禑退位,其子王昌即位,以李成桂為東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統使,賜忠勤亮節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號;八月,都總中外諸軍事;十月,兼判尚瑞司事。公元1388年十一月,王禑意圖復辟,事敗,李成桂以明朝稱王昌非恭愍王之後而不許入朝為藉口,廢王昌為庶人,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是為恭讓王。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華,十二月被殺。恭讓王只是李成桂的一個傀儡,他以李成桂為奮忠定難匡復燮理佐命功臣,封爵和寧君、開國忠義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三百戶,田二百結、奴婢二十口,稱中興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孫蔭職。
以威化島回軍為契機,掌握實權的李成桂與新興士大夫勢力開始進行私田改革,主要以限制權門世族和佛教勢力為目的,這種對經濟基礎的重新洗牌成為新王朝建立的前奏。首先李成桂下令調查全國土地,1390年將所有現存的公私田冊檔都予以焚毀。次年頒布了土地制度的新法令——科田法。規定科田只能取自京畿地區,按每人已有的官階對官僚集團成員實行分配,其他郡縣土地屬於公田。這樣,高麗權門世族和佛教勢力的經濟基礎遭到徹底破壞,從而敲響了他們的喪鐘。另一方面,私田改革也象徵著高麗王朝本身的沒落,公田的增長使政府收入相應增加,為朝鮮王朝開國奠定了經濟基礎。
登基為王
公元1392年四月,效忠高麗王朝的大臣鄭夢周被李成桂之子李芳遠刺殺,自此李成桂篡國的最後一道障礙被剷除。公元1392年七月十二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脅迫恭愍王妃廢黜恭讓王。七月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趙浚、奉化郡忠義君鄭道傳、同知密直司事南誾等親信的勸進下,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開創了朝鮮王朝五百年的基業。他時年五十八歲。
公元1394年四月,李成桂為免除後患,遣中樞院副使鄭南晉、刑曹議郎鹹傅霖絞死恭讓王及其二子。分遣刑曹典書尹邦慶、大將軍吳蒙乙至江華島,刑曹典書孫興宗、僉節制沈孝生至巨濟島,將囚禁在兩處的高麗宗室全部誅滅。結果,高麗宗室為躲避殺身之禍,將“王”氏增加筆畫,改為玉、全、琴、申、田、車、周、馬,以及龍、乃、金等姓氏,所以後來朝鮮半島的王氏人口十分稀少,成為稀姓。
李成桂建國以後,就確立了對明事大的基本國策。1392年七月,李成桂遣知密直司事趙胖至中國明朝禮部上表:“定昌府院君瑤權署國事,及今四年。瑤又昏迷不法,疏斥忠正,昵比讒邪,變亂是非,謀陷勛舊,諂惑佛神,妄興土木,靡費無度,民不堪苦;子奭痴佁無知,縱於酒色,聚會群小,謀害忠直。又其臣鄭夢周等潛成奸計,欲生亂階,乃將勛臣李成桂、趙浚、鄭道傳、南誾等譖於權署國事,令有司論劾以致謀害,國人憤怨,共誅夢周。權署國事尚不悛改,又謀殺戮。舉國臣民實慮社稷生靈俱被其害,惶懼失措,無可奈何,鹹以為若所為難以主斯民奉社稷。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日,以恭愍王妃安氏之命,退居私第。竊念軍國之務不可一日無統,擇於宗親,無有可當輿望者,惟門下侍中李成桂澤被生靈,功在社稷,中外之心夙皆歸附。於是一國大小臣僚、閒良、耆老、軍民臣等鹹願推戴,令知密直司事趙胖,前赴朝廷奏達,伏啟照驗,煩為聞奏,俯從輿意,以安一國之民。”禮部以明太祖聖旨答覆:“三韓臣民既尊李氏,民無兵禍,人各樂天之樂,乃帝命也。雖然,自今以後慎守封疆,毋生譎詐,福愈增焉。爾禮部以示朕意。”李成桂遣門下侍郎贊成事鄭道傳赴南京謝恩,並獻馬六十匹。
當年八月,又遣前密直使趙琳赴京進表:“權知高麗國事臣李成桂言:伏惟小邦自恭愍王無嗣薨逝之後,辛旽子禑冒姓竊位者十有五年矣。迄至戊辰春,妄興師旅,將犯遼東,以臣為都統使,率兵至鴨綠江。臣竊自念小邦不可以犯上國之境,諭諸將以大義,即與還師,禑乃自知其罪,遜位子昌。昌亦暗弱,難以蒞位,國人啟奉恭愍王妃安氏之命,以定昌府院君王瑤權署國事。瑤乃昏迷不法,紊亂刑政,狎昵讒佞,貶斥忠良,臣民憤怨,無所控告。恭愍王妃安氏深慮其然,命歸私邸。於是一國大小臣僚、閒良、耆老、軍民等以為軍國之務不可一日無統,推戴臣權知軍國事。臣素無才德,辭至再三,而迫於眾情,未獲逃避,驚惶戰慄,不知所措。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察眾志之不可違、微臣之不獲已,裁自聖心,以定民志。”禮部再以明太祖旨意答覆:“高麗限山隔海,天造東夷,非我中國所治。爾禮部回文書,聲教自由,果能順天意合人心,以妥東夷之民,不生邊釁,則使命往來,實彼國之福也。文書到日,國更何號,星馳來報。”
當年十一月,再遣藝文館學士韓尚質至明朝上表:“竊念小邦王氏之裔瑤,昏迷不道,自底於亡,一國臣民推戴臣權監國事。驚惶戰慄,措躬無地間,欽蒙聖慈許臣權知國事,仍問國號,臣與國人感喜尤切。臣竊思惟,有國立號誠非小臣所敢擅便。謹將“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等號聞達天聰,伏望取自聖裁。”禮部復以明太祖旨意答覆:“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於是,“朝鮮”這一名稱經過宗主國明朝批准,正式成為新王朝的國號。李成桂遣門下侍郎贊成事崔永沚謝恩,又遣政堂文學李恬送明朝頒賜的給前朝的高麗國王之印,並請更己名為李旦。
不過,雖然國號被批准,但明太祖一直沒有認可李成桂的王位。公元1395年十一月,遣藝文春秋館太學士鄭總赴京請誥命印章:“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差知密直司事趙胖奏達天庭,繼差門下評理趙琳奉表陳奏,欽奉聖旨,許允權知國事。準奉禮部來咨內云:‘國更何號,星馳來報。準此。’即差知密直司事韓尚質齎擎奏本赴京,欽奉聖旨節該:‘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欽此。’除欽遵外,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九日,差門下評理李恬送納前朝高麗國王金印,又於當年十二月初八日準奉左軍都督督府咨,欽奉聖旨內一款節該:‘即合正名。今既改號朝鮮,表文仍稱權知國事,未審何謀?欽此。’一國臣民戰慄惶懼,鹹請國王欽遵施行。見今雖稱國王名號,竊緣未蒙頒降誥命及朝鮮國印信,一國臣民日夜顒望,仰天吁呼。伏請照驗,煩為聞奏,乞賜頒降國王誥命及朝鮮印信施行。”禮部以明太祖旨意拒絕:“今朝鮮在當王之國,性相好而來王,頑囂狡詐,聽其自然,其來文關請印信誥命,未可輕與。朝鮮限山隔海,天造地設,東夷之邦也,風殊俗異。朕若賜與印信誥命,令彼臣妾,鬼神監見,無乃貪之甚歟?較之上古聖人,約束一節決不可為。朕數年前曾敕彼儀從本俗,法守舊章,令聽其自為聲教。喜則來王,怒則絕行,亦聽其自然。爾禮部移文李成桂,使知朕意。”
李成桂由於一直沒有得到明太祖的冊封,在上書明朝時仍然使用“權知高麗國事”,國號更改後則使用“權知朝鮮國事”。朝鮮史官對李成桂屢上書明朝的事件,謂之“我太祖有百折不撓之毅”。
李成桂即位後,認為開京王氣已盡,開始積極謀劃遷都。即位後一個月就下旨由開京遷都漢陽(今韓國首爾,1395年改稱漢城),建宗廟社稷、宮室城池,並在1394年開始建設景福宮。其間,一個傳說相當傳神地刻畫了當年圍繞新都爭論的激烈情形——李成桂的摯友、高僧無學大師曾對漢陽的城池布局提出意見:“以仁王山作鎮,白岳南山為龍虎。”首席謀臣鄭道傳則以儒家立場反對怪力亂神之說:“自古帝王皆南面而治,未聞東向也。”二人互不相讓,場面劍拔弩張。最後,李成桂採納了鄭道傳的意見,無學挖苦鄭道傳:“不從吾言,垂二百年當思吾言。新羅義湘大師云:擇都漢陽,鄭姓人是非之,不過五世,篡奪之禍生;歲才二百,板蕩之難至。”1396年,在宗社宮闕建設完成以後,朝鮮正式定都漢城。李成桂即位後,對內繼續依靠鄭道傳等人實行改革,規劃新王朝的藍圖,對外則通過招撫、武力征服朝鮮半島東北地區的女真部落,李成桂令進一步加強了對該地區的管轄,使其疆域達到圖們江。
淒涼晚景
李成桂晚年偏愛神德王后康氏所生之幼子李芳碩,立他為世子,引發元配神懿王后韓氏所生之第五子李芳遠的不滿。公元1398年八月,李芳遠發動“戊寅靖社”(第一次王子之亂),世子李芳碩及重臣鄭道傳等人被殺。李成桂在李芳遠的壓力下,另立子李芳果為世子,同年九月又禪位於李芳果(朝鮮定宗),被尊為太上王。公元1400年,李芳遠又發動“庚辰靖社”(第二次王子之亂),李芳果退位,五子李芳遠即位,是為朝鮮太宗。經過兩次變亂,痛失愛子和寵臣的李成桂對李芳遠極其反感,“常鬱鬱不樂,游幸稍數”,先後居住在老家鹹興、楊州檜岩寺及豐壤行宮等地,皈依佛門。公元1402年,被李芳遠從鹹興挾持回京(參見詞條鹹興差使),據史料記載,李成桂回京時企圖用弓箭射死太宗,可見父子感情之淡漠。
此後李成桂被李芳遠幽居在昌德宮內。公元1408年五月廿四日,李成桂薨於昌德宮廣延樓下別殿。總計在王位七年,在太上王位十年,年七十四歲,廟號太祖,諡號康獻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明朝賜謚康獻。葬在漢城近郊楊州儉岩山下的健元陵。
500年後,其後代高宗李熙建元稱帝,追尊李成桂為太祖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高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李成桂發動兵變,經幾度廢立,自掌大權,並於公元1392年9月28日登上王位,改國號為朝鮮,稱臣於中國明朝。
李成桂即位後定都漢陽,建宗廟社稷、宮室城池。同時由鄭道傳等人制訂了《朝鮮經國典》。鑒於明太祖批評高麗諸王崇拜佛教而影響國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國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沒收,貴族莊園裡的奴婢都被釋放,並且實行開墾農地與改良農具谷種等勸農政策。
經濟
高麗王朝實行的是土地國有制度。但是自高麗中期以來,豪族、寺院兼併土地日益嚴重,大地主的農莊林立,土地的國有制度逐漸受到破壞。國有的土地,被權臣所霸占,並且肆無忌憚地不斷擴占,由此造成稅制紊亂,農民生活困苦不堪,國家經濟基礎陷入危機(類似唐代均田制的瓦解)。權臣和佛寺對土地的占有是權臣得以在王廷作威作福的資本,占有國家大部份土地的權臣,自然就可以影響國家財政,進而可以左右國家政治,排斥打壓異見的士大夫。因此,李成桂如若要剷除曹敏修之流,就必先要改革田制,削弱權臣之根基,然後才能一舉除去。
在威化島回軍之後,李成桂宣布將佛寺的三百多處土地收歸國有,沒收國家東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公元1390年,焚公私田籍於市街,大火數日不滅。公元1391年,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共79萬多結(包括耕地和荒地);並宣布實行科田法,整頓高麗中期以來陷於混亂的田制,恢復土地國有制度,重新將土地分配給農民,保護其使用權。國家規定,京畿一帶土地按科(等級)授給在京任職的官員,稱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結,依次遞減,至第十八科得田10結。京畿以外的地方置軍田,以養軍士。地方官吏和“閒良”,不論資品高下,隨其本田多少,各給軍田10結或5結。從“凡受田者身死後,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傳受,無子媳守信者,減半傳受”看,科田和軍田都允許程度不同的世襲。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孫相傳。公私奴婢、工商、賣卜、娼妓、僧尼等,不許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結糙米30斗,旱田1結雜谷30斗。除陵寢、倉庫、宮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納土地稅,水田1結白米2斗,旱田1結黃豆2斗。科田、軍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餘土地為公田,公田作為國家開支的來源。公私田的比例無資料可查,無疑公田占絕大多數。軍田和科田,須向國家納土地稅,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國家規定公私田租的數額,“此外有橫斂者,以髒論。”科田法的實施有積極意義,它限制了大農莊主的橫徵暴斂,有利於中央權力的加強,也多少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根據科田法的條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級)來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獲得租權,而農民則得到耕種權。按慣例田租為莊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為租稅繳納給國家。由於就耕作權而言,農民作為佃農對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沒收,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兩班(即擁有官職的貴族)的土地積累受到這樣一條規定的嚴格控制:科田將只在首都周圍的京畿地區授予,在這個地區,政府很容易加以監督和監視,防止土豪的產生威脅中央。
科田制是一場不見刀光劍影的爭鬥,通過田制改革,舊貴族失去了經濟基礎紛紛崩潰,李成桂及其心腹新官吏(鄭道傳、趙浚等)通過堅決地實行改革,獲得了大量土地,進而控制了國家經濟。
軍事
公元1384年,明朝派女真千戶白把山率70餘騎至北青州,意欲接管故元合蘭府轄區,由於兵力單薄,被高麗軍擊退。公元1388年明準備在元朝的雙城總管府地區立鐵嶺衛的舉動,促進了高麗加快向東北面發展的步伐。高麗表面對明朝“事大以誠”,暗地進一步向女真地區擴展勢力。
公元1390年,高麗越過伊板嶺(摩天嶺)于海洋設吉州萬戶府。翌年七月,派李必等“齎榜文招諭東女真地面諸部落”。李成桂建立朝鮮後,繼承了高麗的北拓,到公元1392年即王位後,元朝合蘭府轄區內的女真人,已大都附於朝鮮。如哈蘭(今鹹鏡南道鹹興)都達魯花赤奚灘訶郎哈,三散(今鹹鏡南道北青)猛安古論豆蘭帖木兒,海洋(今鹹鏡北道吉州)猛安括兒牙火失帖木兒,甲州(今兩江道甲山)猛安雲剛括,洪肯(今鹹鏡南道洪原)猛安括兒牙兀難,禿魯兀(今鹹鏡南道端川)猛安夾溫不花,斡合(今鹹鏡北道鏡城)猛安奚灘薛列,阿沙(利城)猛家朱胡引答忽等部,均受招撫。《李朝實錄》頌揚李成桂:“自孔州迤北至於甲山,設邑置鎮,以治民事,以練士卒”,“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滿江為界。”
後世評價
正面
後世普遍對李成桂評價較高,特別是他建立朝鮮和實行改革等業績。比如韓國歷史學家李基白稱“李成桂代表高麗末年出現的一股新勢力”,即與權門世族對立的新興士大夫勢力,而對其予以肯定。韓國史學界認為,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找到了解決高麗社會長期積累的的各種社會矛盾的方法和途徑”,“而在威化島回軍後通過田制改革運動,新王朝誕生了,新的政治、社會秩序開始構築,社會矛盾也隨著逐步消解”,高度讚賞李成桂建立朝鮮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韓國總統朴正熙亦對李成桂評價道:“李成桂將軍不僅是一位有能力的軍事指揮官,他曾成功地制止北方女真人的入侵,並將日本侵略者從韓半島的南岸趕了出去,而且他還是一位能幹的政治家,他對公眾的情感和高麗王朝末期國際政治的轉變,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負面
不過,也有對李成桂表示否定的意見,特別是他為了鞏固權勢誅戮大臣甚至殺光高麗王室的做法以及威化島回軍頗受詬病。比如日本歷史學家林泰輔就稱李成桂“跋扈”,並且對其威化島回軍評價道:“蓋回軍之舉,為古今非常之事變,名雖除君側之奸,以臣脅君之罪甚大,而為之極易者,何也?李成桂之威望,由二十餘年之閱歷,不僅已服將士之心,且以事大主義養成數百年之高麗人,如伐遼事,尤恐萬狀故也。當是時,位在成桂之上而又為成桂所畏憚者,獨崔瑩耳,不圖於外交問題,成桂與瑩之方針各異,而成桂之主張,為卑屈柔懦之高麗人所喜者,以是收攬人心,假此問題以除其最畏憚者。成桂之利便,莫大於是。以成桂之野心勃勃,安肯舍此良機?此所以斷然決行回軍也。”在其筆下李成桂成為一個不顧民族利益、威脅君王的野心家和投機者。另外,主體思想確立後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李成桂的評價也比較低,尤其是威化島回軍事件,認為這是事大主義的錯誤路線。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出於對李成桂的否定評價,在聽說鹹鏡南道永興郡得名於李成桂希望其故鄉“永遠興盛”之意後下令更名為“金野郡”。身世爭論
韓國學術界出現新解釋說朝鮮太祖李成桂(1335~1408年)為高麗系蒙古軍閥勢力,而朝鮮王朝是以北方遊牧傳統為基礎建立的國家,這很可能引起爭論。年輕的東方歷史學家尹銀淑博士和蒙古系中國學者埃爾德尼-巴塔爾(音譯,內蒙古大學前任講師)上月通過在江原大學歷史系通過的博士學位論文提出了上述主張。
撰寫學位論文《蒙、元帝國期斡赤斤家對東北滿洲地區的統治》的尹銀淑博士說:“13~14世紀元朝的斡赤斤王室統治著東北滿洲地區的事實值得關注。”成吉思汗於1211年將自己爭奪的領土分封給自己的弟弟時,將該地區分交給小弟斡赤斤統治。斡赤斤家通過遊牧和農耕的經濟基礎,可以在該地區形成獨立的勢力。
問題是李成桂家族就生活在他們的支配領域內。李成桂的高曾祖父李安社(穆祖)離開全州,在圖們江斡東地區安身後的1255年被元朝皇帝封為5000戶千戶長和“達魯花赤(元朝的地方官職)”。尹銀淑說:“千戶長一職是很少由蒙古族之外的人擔任的高級官職,所以事實上可以認為李成桂家族已成為得到斡赤斤家承認的軍閥勢力。”1290年由於斡赤斤家的內部分裂,李安社的兒子李行里(翼祖)失去了斡東,遷移到鹹興平野。但千戶長和達魯花赤職位一直世襲到李行里的曾孫李成桂,共世襲5代。
撰寫學位論文《關於元朝和高麗支配勢力的關係性質的研究》的埃爾德尼-巴塔爾說:“通過斡赤斤家掌握當時最先進的蒙古帝國軍事技術的李成桂家族,靈活利用直屬斡赤斤家的翰東地區和雙城總管府的各種條件壯大了勢力。”李成桂1362年利用這一“先進技術”在同元朝將軍納哈出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尹銀淑表示,應該將1388年的“威化島回軍”理解為熟悉蒙古內部情況的李成桂掌握元朝的基本實力即將滅亡後做出的“蒙古將軍的背叛”。
所以不能認為朝鮮王朝的建立只是韓半島“自生”的產物。尹銀淑說:“蒙古帝國的核心地區東北亞在13~14世紀發生劇變後誕生的王朝就是朝鮮。儘管表明上主張了“親明”、“事大”,但事實上朝鮮王朝依然堅持了‘蒙古和平’體系的中心——北方遊牧帝國的傳統。”他們說:“這並不是說朝鮮王朝的歷史是蒙古史的一部分,而是超出韓半島的範圍,從東亞史的角度上重新對高麗與朝鮮王朝的交替進行解釋。”
對此,學術界的評價互不相同。江原大學歷史系博士周采赫說:“其意義在於,查明了統治滿洲兩個世紀的先進文明圈帶給朝鮮王朝的一些影響。”高麗大學歷史系教授朴元浩說:“雖然是很令人感興趣的假設,但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家族成員
妃嬪
地位 | 稱號 | 本貫 | 生卒年 | 備註 |
王妃 | 神懿王后韓氏 | 安邊 | 1337年—1391年 | 追封為王后,葬開城豐德齊陵。 |
神德王后康氏 | 谷山 | 1356年—1396年 | 初草殮於漢城皇華坊,後改葬貞陵。 | |
後宮 | 誠妃元氏 | 原州 | ?年—1428年 | 1406年封誠妃。 |
貞慶宮主柳氏 | 高興 | ?-? | 1398年封翁主,1406年封宮主。 | |
和義翁主金氏 | 不詳 | ?年—1449年 | 入宮前為金海官妓七點仙,1398年封翁主。 | |
贊德周氏 | 不詳 | ?—? |
兄弟
完豐君李元桂:李成桂庶兄,母李氏。官至高麗同知密直,封完山君,死於朝鮮開國之前。朝鮮高宗九(1872)年十二月,追封完豐君。義安大君李和:李成桂庶弟,母定嬪金氏。官至朝鮮判門下事兼判三軍府事,封義安君。青海伯李之蘭:李成桂義弟,女真千戶,原名佟·豆蘭帖木兒。官至朝鮮門下贊成事,封青海君,謚“襄烈”。列名“三功臣”(開國、定社、佐命),青海李氏之始祖。兒子
序 | 稱號 | 姓名 | 生卒年 | 生母 | 備註 |
1 | 鎮安大君 | 李芳雨 | 1354年—1393年 | 神懿王后韓氏 | 謚靖懿。 |
2 | 朝鮮定宗 | 李芳果 | 1357年—1419年 | 朝鮮王朝第二代君主,即位後改名曔。 | |
3 | 益安大君 | 李芳毅 | 1360年—1404年 | 謚安襄。 | |
4 | 懷安大君 | 李芳乾 | 1364年—1421年 | 謚良僖。 | |
5 | 朝鮮太宗 | 李芳遠 | 1367年—1422年 | 朝鮮王朝第三代君主。 | |
6 | 德安大君 | 李芳衍 | ?—? | ||
7 | 撫安大君 | 李芳蕃 | 1381年—1398年 | 神德王后康氏 | 第一次王子之亂時被李芳遠所殺。 |
8 | 宜安大君 | 李芳碩 | 1382年—1398年 | 曾被立為世子,第一次王子之亂時被李芳遠所殺。 |
女兒
序 | 稱號 | 姓名 | 生卒年 | 生母 | |
1 | 慶慎公主 | ?-1426年 | 神懿王后韓氏 | ||
2 | 慶善公主 | ?—? | |||
3 | 慶順公主 | ?-1407年 | 神德王后康氏 | ||
4 | 宜寧翁主 | ?—? | 贊德周氏 | 又稱義寧翁主 | |
5 | 淑慎翁主 | 李旀致 | ?—1453年 | 和義翁主金氏 | 又稱信淑翁主 |
影視形象
1983年KBS電視劇《開國》:林東真飾演李成桂;
1983年MBC電視劇《朝鮮王朝五百年》—《楸洞宮大人》:金茂生飾演李成桂;
1996年KBS電視劇《龍之淚》:金茂生飾演李成桂;
2005年MBC電視劇《辛旽》:李振宇飾演李成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