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孢子菌病

毛孢子菌病(trichosporonsis)是由毛孢子菌引起的淺表性和系統性感染多見於熱帶地區。某些溫帶地區,特別是美國的東南部也有較高的發病率。白毛結節多見於年輕男性,特別是生殖器周圍。但似乎並非接觸傳染,個人衛生差及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不是本病的風險因素。系統發生與隱球菌屬相近。實際上,包括了一個異質性的群體,多數毛孢子菌能同化多數碳源和氮源,使傳統營養實驗難於鑑別淺表感染,又稱為白毛結節,為白色、棕黑色或綠色顆粒狀紡錘狀小結節包圍毛乾並呈不規則散在分布。有時結節可以融合成團塊某些具有遺傳素質的患者可與毛孢子菌的抗原發生反應而導致肺炎臨床表現為淺表感染,過敏性肺炎,侵襲性毛孢子菌病。組織培養,血培養,皮膚組織病理的培養對診斷非常有用。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毛孢子菌所致的淺表感染多見於熱帶地區。某些溫帶地區,特別是美國的東南部也有較高的發病率白毛結節多見於年輕男性,特別是生殖器周圍。但似乎並非接觸傳染,個人衛生差及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不是本病的風險因素。呈散發性,可能患者原為無症狀攜帶者。白毛結節主要由卵毛孢子菌和墨毛孢子菌引起。一項研究從無症狀的門診志願者的腹股溝處分離此菌的陽性率為12.4%,另一項研究從性傳播疾病患者肛周分離此菌,同性戀男性為13%,異性戀男性為2.5%系統性毛孢子菌感染是一種少見的感染,多見於免疫缺陷患者。此感染目前似呈上升趨勢通常具致死性。

病因

毛孢子菌屬真菌學分類為有絲孢子菌,屬於擔子菌門,系統發生與隱球菌屬相近。實際上包括了一個異質性的群體多數毛孢子菌能同化多數碳源和氮源,使傳統營養實驗難於鑑別。毛孢子菌的生態學特徵為既可見於環境中腐物寄生於水和植物中,也可分離於人體的特定部位(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膚)最近通過形態、在細胞壁中存在木糖,超微結構、免疫學特性、生理生化、輔酶Q系統、DNA-DNA雜交和部分26SrRNA序列分析,將本菌屬重新劃分為17個菌種和5個變種。其中有6種致病性菌:
1.卵圓形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ovoides),可引起淺部真菌病即白毛結節和皮膚損害。
2.墨毛孢子菌(T.inkin),主要分離自人體腹股溝區和肛門,可引起陰毛的白毛結節,也有兩例引起系統性真菌病的報導,即心內膜炎和腹膜炎。
3.T.asahii(包括三個變種即var.asahii、var.coremiformis和var.faecalis)多數分離自內源性免疫缺陷患者,也可分離自肝炎患者的血液中,或引起皮膚損害,也有引起被哺乳動物白毛結節的報導。
4.類星形毛孢子菌(T.Asteroides)可引起皮膚損害。
5.皮膚毛孢子菌(T.cutaneum)引起皮膚損害和腋毛毛結節病及變應性應。
6.黏膜毛孢子菌(T.mucoides),多數分離自內源性免疫缺陷患者,也可見於陰毛白毛結節病,最近也有分離自甲真菌病的報導。但目前亦有人仍以白吉利毛孢子菌代表這一屬的所有病原菌。

發病機制

淺表感染,又稱為白毛結節,為白色、棕黑色或綠色顆粒狀紡錘狀小結節包圍毛乾並呈不規則散在分布。有時結節可以融合成團塊。某些具有遺傳素質的患者可與毛孢子菌的抗原發生反應而導致肺炎侵襲性毛孢子菌病主要見於免疫缺陷患者。約90%的患者見中性粒白細胞減少,通常為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皮膚損害是第三位常見病變,可反映感染播散情況。表現為背部及四肢的紅斑性丘疹,有時可伴水皰丘疹逐漸發展為中央壞死。

臨床表現

1.淺表感染 又稱為白毛結節,為白色、棕黑色或綠色顆粒狀紡錘狀小結節,包圍毛乾並呈不規則散在分布有時結節可以融合成團塊。在真菌生長處的毛乾質脆易於折斷。此種毛幹上結節質地較柔軟並易用手將結節從毛幹上擦去。
2.過敏性肺炎 有報導本菌是過敏性肺炎的病因之一。某些具有遺傳素質的患者可與毛孢子菌的抗原發生反應而導致肺炎。通過從患者居住的環境中清除此菌可以降低本病的發生率。目前在日本以外地區尚無相關報導。
3.侵襲性毛孢子菌病 主要見於免疫缺陷患者約90%的患者見中性粒白細胞減少,通常為惡性血液系統腫瘤。其他風險因素包括愛滋病、嚴重燒傷、靜脈插管、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以及心瓣膜手術等。主要由灰毛孢子菌和黏毛孢子菌引起
侵襲性感染可分為播散性和局限性。播散性最常見。表現為急性發熱,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治療無效。感染常進行迅速,導致多器官衰竭和敗血症。肺和腎最常累及。肺部累及可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少痰。胸部X線示肺泡瀰漫性浸潤。腎部累及多於屍檢時發現,臨床表現為腎衰伴鏡下血尿和蛋白尿皮膚損害是第三位常見病變,可反映感染播散情況。表現為背部及四肢的紅斑性丘疹,有時可伴水皰。丘疹逐漸發展為中央壞死。一些患者如血細胞減少狀況改善且套用抗真菌治療有效可轉化為慢性播散型有如慢性播散型念珠菌病,罕見肝、脾受損,表現為發熱和血清鹼性磷酸酶升高。
感染可局限於單個器官,包括心瓣膜、中樞神經系統腹膜和外科傷口絕大多數心內膜炎由人工瓣膜引起。也有因注射毒品而引起。通常表現為大且厚的瓣膜贅生物,易發生栓塞特別是下肢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主要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和發熱多見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一例脊髓X線照相致腦膜炎的報導。有慢性腹膜透析致腹膜炎的報導。

併發症:

某些具有遺傳素質的患者可與毛孢子菌的抗原發生反應而導致肺炎。

診斷

血、尿、痰、腦脊液和皮損組織培養。血培養對播散性感染的診斷非常有用。皮膚組織病理的培養也有提示作用。皮膚活檢示真皮侵入菌絲和關節孢子,部分可見血栓性脈管炎。應注意從痰和尿中培養出毛孢子菌可能為定植菌而非感染。但對於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從任何標本中培養出此菌均應認真對待,並做進一步評估。
血清學檢查:在培養結果出來前,可採用血清學方法評估毛孢子菌與新生隱球菌多糖有交叉抗原有報導毛孢子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時,新生隱球菌抗原為陽性。因此對於可疑病例,隱球菌抗原檢查是有益的。

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尿痰、腦脊液和皮損組織培養。血培養對播散性感染的診斷非常有用。皮膚組織病理的培養也有提示作用。皮膚活檢示真皮侵入菌絲和關節孢子,部分可見血栓性脈管炎應注意從痰和尿中培養出毛孢子菌,可能為定植菌而非感染。但對於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從任何標本中培養出此菌均應認真對待並做進一步評估。

其它輔助檢查:
血清學檢查:在培養結果出來前,可採用血清學方法評估。毛孢子菌與新生隱球菌多糖有交叉抗原。

治療

對於淺表感染常用治療方法為將毛髮剃光,或每天擦洗毛髮,用手颳去結節。可在剃除毛髮後再用一些抗真菌劑,如0.05%氯化汞、6%水楊酸(柳酸)、12%苯甲酸、3%硫磺或2%甲醛溶液(福馬林),即可治好。亦可用含酮康唑和二硫化硒的藥液洗滌病發
由於大多數系統感染患者均有嚴重的免疫抑制和原發病,因而侵襲性感染的治療較為困難。已報導治癒的患者多為無中性粒細胞減少或中性粒細胞減少迅速恢復的患者。
在人血清中兩性黴素B的濃度可以抑制毛孢子菌但不能殺滅。因此,兩性黴素B不適於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合併的毛孢子菌病。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SCH39304的體外活性與兩性黴素B相似氟胞嘧啶可與兩性黴素B協同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效率優於單用兩性黴素B推薦的治療方法:在腎功正常的情況下,兩性黴素B 0.7~1.0mg/(kg·d)聯合或不聯合氟胞嘧啶100mg/(kg·d);以氟胞嘧啶600~800mg/d作為替代療法或與兩性黴素B聯合在抗真菌治療的同時應重視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狀況。刺激細胞因子以提高中性粒細胞計數降低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真菌血症患者可拔除靜脈插管對於恢復良好的患者特別是心內膜炎和中樞神經系統累及者,應維持長期抗真菌治療,較為簡便的方法是口服氟康唑。一些患者雖然恢復並在停止抗真菌治療後病情穩定,但一旦出現新的免疫抑制因素如長期的化療或抗排斥反應治療時可能應繼續給予系統性抗真菌治療。
中醫治則:宜養陰清熱,扶正祛邪,方用解毒養陰湯加減。

預後

由於大多數系統感染患者均有嚴重的免疫抑制和原發病,因而侵襲性感染的治療較為困難。

預防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澡,勤換洗內衣衫褲。
2.合理營養,因營養不良可誘發本病,對於接受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要注意觀察並預防本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