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武昌區培智中心學校

武昌區培智中心學校我校創建於1957年,傍沙湖之濱,與長江毗鄰,四季如畫,風景宜人。1986年,開辦第一個智障教育輔讀班,填補了湖北省智障教育的空白。1989年正式成立武昌區培智中心學校(湖濱街國小內)。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現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校內環境幽雅、師資優良、教學設施設備齊全。微機室、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室、實驗室、儀器室、勞技室、圖書室等專用室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感統訓練室、體能訓練室、認知訓練室、言語訓練室、職業技能訓練室等特殊教育專用室充分體現現代、多功能等特點,成為集教育、康復、職業訓練為一體的特殊教育中心,是華中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實習、科研基地。

師資簡介

該校現有學生327人,教職工41人。其中智障學生136人,從事智障教育教師24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10人。市、區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10人。近年來,教師論文在全國、省、市、區獲獎或公開刊物上發表多達100多篇,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質、高學歷、專業化、年輕化的教師隊伍。

學校招生

為適應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全心全意為家長、學生服務,努力建構和諧校園,我校常年招收6-16歲的智障兒童、少年,學制九年。學校根據智障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教育、教學、康復、職業訓練系列活動,充分發掘其潛能,矯正行為,激發自信,培養學生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共享人類文明成果,成為適應家庭和社會生活、自立或半自立的公民,是他們的生命更加充實有意義。

辦學理念

學校樹立“發掘生命潛能、提高生活品質、促進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明確“普特並存、資源共享、融合互助、共促發展”的辦學模式,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主體,以康復、職業訓練、科研為三翼”的辦學思路,堅定“善、信、勤、儉、愛”的為人原則,在營造“尊重、融合、求實、共進”的校風,“博愛、敬業、廣識、奉獻”的教風和“誠信、勤奮、健康、向上”的學風的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學校成就

培智中心學校26名學生回歸普小,畢業生中有62%的人就業,其中有軍人、服務員、保全、打字員等;學校職業教育初步形成與區殘聯就業安置一體化的教育、就業管理體系;參加2003年全國《身殘志更堅、巧手繪明天》的書畫比賽,榮獲全國書畫比賽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秀獎各一名,成績居湖北省智障教育榜首。參加世界特奧會、亞太地區、全國以及湖北省特奧會共獲得金牌118枚,銀牌137枚的優異成績,運動員代表王華強曾受到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同志的親切接見。在2007年上海夏季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會上,我校有16名智障學生、1名教師(作為融合隊員)參加了田徑、網球、排球比賽和舞龍舞獅湖北一隊的表演賽。經過賽前刻苦的訓練和賽場上出色的發揮,我們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湖北一隊(由中國地質大學及武漢體育學院和我校師生共同組成)在舞龍舞獅項目自選套路和規定套路的比賽中榮獲1金1銀;劉瑩同學在田徑10000米和4*100米的比賽中榮獲2枚金牌;李晨同學在網球項目單打和男女混合雙打的比賽中榮獲1金1銅;胡曉飛同學在網球項目個人技術的比賽中榮獲1枚金牌;有我校學生參加的排球隊榮獲1金1銀。

學校曾先後獲得全國特奧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紅領巾手拉手助殘先進集體、湖北省殘疾人之家、武漢市特殊教育先進單位、武昌區目標管理立功單位、武昌區科研先進單位等榮譽。

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武漢晨報、武漢晚報及湖北電視台、武漢教育電視台等數十家媒體對我校進行過專門報導和宣傳。

在上級領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懷下,我校正沿著特色發展、內涵發展的軌道健康、快速成長。

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學校名錄(二)

特殊教育是根據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教育需要,採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受教育者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擁有良好品德,提高適應能力的一種教育,實施對象主要是盲、聾、啞、智力落後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兒童和青少年,本任務是盤點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