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樺皮廠鎮早在清初1644年設廠,征壯丁代樺樹製造弓箭及馬鞍等,做為貢品送交內務府,由此得名樺皮廠。1727年清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建制為永吉州克勤社所在地。至今已有361年的歷史,區域變化頻繁,地區各稱多變,曾稱為永吉州克勤社,吉林縣三區,永吉縣樺皮廠區(公社、鄉、鎮)等。
以1956年3月始,區(社、鄉)、鎮曾先後分合三次,最後一次是在1985年7月20日合併為樺皮廠鎮人民政府,隸屬永吉縣人民政府管轄。
2000年1月,樺皮廠鎮行政區劃調整為吉林市區,隸屬吉林市昌邑區人民政府管轄。樺皮廠鎮27個行政村,18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1 個街道辦事處(8個居委會)及昌邑區原種場。
土地資源
樺皮廠鎮有總面積266,835畝,177.89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25,200畝,占總面積的60.3%;林地面積24,059畝,占總面積的9%;荒地面積15,841畝,占總面積的5.9%,其他(包括城鄉居民用地、工廠用地、交通用地等)44,420%畝,占總面積的14.4%;水域27,315畝,占總面積的10.4%。樺皮廠鎮土地結構大體是六分耕地,一分水,一分林地,半分草,一分半其他。耕地面積多,為大力發展農業提供了先決條件。

土壤分布:鰲龍河,蒐登河,藍旗河沿岸各村,多為草甸土的水稻土,土質肥沃,適於種植水稻,包括樺皮廠、鰲龍河、星火、喬屯、崔屯、東勝、慶祥、新勝、東風、張相、漂洋、柳屯(部分)等村。南部台地分布區:平安、平勝、松樹、柳屯(部分)、永勝等多為白漿土,適合種植旱田作物。漂洋、董屯、祖家嶺、蘇登河、幸福等村都為黑土分布區,適於各種作物生長,既可開墾水田,又可種旱田。北部邊緣地區金崗、樂園等村,均為丘陵區,分布著少量的灰棕壤土類。
從土壤分布看,樺皮廠大面積分布黑壤土、水稻土、草甸土和白漿土,土質肥沃,保肥、保水、具備發展農業的條件。建國後,荒地被不斷地開墾,水田面積不斷增加,成為永吉縣的主要產糧區之一。
林業資源
清朝年間(1644年),樺皮廠地區到處森林密布,其中樺樹為最多。據資料記載,樺樹皮可做船,又可裹鞍鐙、弓胎,樺木可製造箭桿。清朝廷在此設廠,每年向朝廷進貢樺樹皮數千張,樺皮廠因此得名。

偽滿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掠奪木材資源,大量森林被砍伐運走,全區森林面積只有2,500公頃,原始林木被伐淨盡。
解放以後,黨和政府有關部門重視保護林業資源,號召植樹造林,部分荒山已經幼樹至林。由於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期間無政府現象嚴重,濫砍亂伐,使僅有的少量山地也遭到破壞。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了農村各項經濟政策,建立了山林承包制度,加強了管理,調動了廣大民眾造林護林的積極性,使現有山林幼樹不斷成長起來,天然次生林面積可達1,000公頃,許多荒山禿嶺和宅旁、路旁、河旁得到了綠化。到1985年止,森林覆蓋率達到1.2%,其中十年生以上的林木可達60%。
主導產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養殖品種和落後的生產方式已不能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養魚增產不增收,經濟效益呈下降趨勢。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提高養魚戶市場競爭能力,樺皮廠鎮漁(農)民倡議籌建漁業技術協會,並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經過各方努力2004年3月20日樺皮廠鎮漁業技術協會正式掛牌。
城鄉規劃
加速小城鎮建設,振興縣城經濟是中國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從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結合出發,制定科學的城鎮規劃,是繁榮城鎮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的關鍵。
從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在吉林市昌邑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樺皮廠鎮人民政府與東北師範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共同合作,並在鎮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編寫制定出吉林市昌邑區樺皮廠鎮2000—2020年總體規劃,規劃由《樺皮廠鎮總體規劃文本(2000--2020)》、《樺皮廠鎮總體規劃說明書(2000--2020)》、樺皮廠鎮總體規劃圖件(4張)組成。規劃具體內容分以下幾個部分:

2、樺皮廠鎮鎮區建設規劃。按功能分區,鎮區各組成部分承擔不同的功能,形成北部工業倉儲區、南部一類工業用地區、村民居住用地區、商貿用地區、居民居住用地區、沿河度假休閒區、科教文化用地區的團塊狀布置形態。
3、公用工程設施規劃。主要包括給水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規劃、通信工程規劃、供熱規劃、規劃、環衛規劃及防災規劃。
4、樺皮廠鎮吉長公路北線街景設計。規劃建設內容,以商業建築為主,兼有部分商混建築和辦公建築。創造開庭、活潑、清新的街道環境。
規劃時間為:2005—2020年。
規劃範圍: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範圍是樺皮廠鎮全域,總面積179.12平方千米。村鎮建設規劃區的範圍主要集中在樺皮廠鎮鎮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84公頃。
吉林隕石雨

隕石降落時,猶如一個巨大的火球從天而降,一聲巨響,似山崩地裂,煙霧騰空而起,高達數十丈,土塊飛到百米以外。隕石穿過1.7米厚的凍土層,陷入地下6.5米深處,形成一個直徑2米多的黑洞洞的深坑。此次隕石雨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事故和其他損失。
隕石雨過後,全國許多著名科學家到金崗村1號隕石雨降落的地方進行考查。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新聞記錄影片,並在1號隕石雨降落的地方立了一塊石碑作為紀念。吉林隕石雨1號隕石現陳列在吉林市博物館內。
名勝古蹟
喬屯西城遺址

崔屯北城遺址
位於樺皮廠鎮崔屯村西北大約一公理,藍旗河與鰲龍河匯合處。遺址略呈正方形,邊長給二百五十米,西北兩側靠近河邊,東面和南面為平原。在耕地和放牧時曾發現過石臼、銅菸袋、銅勺、銅錢等遺物。因年代十分久遠只有周圍城垣高出地面,古城輪廓隱約可辨。經文物部門考證,系遼金時代古城遺址。

位於樺皮廠鎮樂園村東北八百米處的潘家窩堡屯後山南坡上。從遺物的布來看,遺址東西長約十二米,南北寬約六米,採集到的遺物殘片有瓦當、板瓦、勾滴,還有零星的雕刻的獸頭建築飾件。這裡視野開闊,南面可望吉長鐵路,西面是連綿起伏的山嶺。樺皮廠至兩家子公路從遺址西側二砂米處經過。遺址西側一百米處是一條無名小河蜿蜒流注入鰲龍河。這處遺址毀壞年代及其原因已經不得而知。清代有漢人潘姓來此落腳,在遺址廢墟建起土砌的祠廟。解放後拆除,已成為耕地。據文物部門考證,此遺址為遼金時代的寺廟群築遺址。
革命文物
樺皮廠烈士陵園
位於樺皮廠鎮所在地西北角。樺皮廠鎮國小西側一百米處。這座陵園如建於1948年5月2日,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1981年重新修茸。陵園座北朝南,大門兩側紅磚砌圍牆,周圍是參天白楊。園中方體建築是革命烈士紀念碑,正面朝南,碑身建築在混凝土澆鑄的五角形平台上,周圍有十六根石柱,上下兩道鐵欄,碑身用磚砌成,外面水刷石掛麵,頂端有一立體五角星,從碑頂到碑基通高十點五米。

每年清明節,樺皮廠人民都在這裡舉行隆重祭掃活動,緬懷先烈,祭奠英靈,激勵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奮勇前進。
民間文化
方言土語
氣候諺語
燕子鑽天蛇過道,水缸出汗山戴帽,大雨不久就來到。
八月十五雲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燈。
九月十三不下半冬乾。
水浮青苔,大雨就來。
捲雲不過三,不下也陰半邊天。
早望燕南雲罩山,晚望西北陰了天。
老雲接駕,不是陰就是下。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雨吃飽飯。
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熱在天伏、冷在三九。
天空長出魚鱗斑,明天曬穀不用翻。
民間傳說
鰲龍河的傳說
鰲龍河,發源於一拉溪鄉西南房木溝,全長97.7分里,從樺皮廠鎮祖家嶺村入境,從東風村流出,經土城子鄉流入松花江,樺皮廠境內長度18公里。鰲龍河造福於人民。多少年來,用它那甘甜的河水,澆灌羊兩岸的肥田沃土,在人們中間,流傳著關於鰲龍河的美麗而動人的傳說。

有一次,松花江上遇到了大風暴,有不少漁船被打翻要江里。它拚命地把掉到江里的人們救到岸上。當它把最後一個人求到岸上準備返回江里時,忽然聽到岸上有哭聲,原來,有一個小孩隨著父親打魚,被風暴掀到江里,不知被洶湧的江水衝到哪雲了。它聽到了以後,毫不猶豫地尋找起來。它找遍了松花江的每一個角落。當它把孩子救上岸時,自己也已經筋疲力盡了。不知不覺被風暴卷到了一個小山溝里,當那裡的百姓發現它時,它已經奄奄一息了。

自此,這裡的百姓們從此安居樂業,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河水滋潤兩岸的肥田沃土。又不知多少年過去了,清高宗東巡,來到興龍河畔,看見河水蜿蜒若龍,滾滾東流,遂信口呼之,於是興龍可改名“鰲龍河”,一直流傳至今。
吉林鄉鎮(二)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坐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