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龍

鰲龍

查過幾本字典,鰲:同「鼇」,是「鼇」的俗字。 龍頭魚身的鰲魚也稱鼇龍,是傳說中的『鯉魚跳躍過龍門化成龍』的一組藝品。 據《水經注》載:「鯉魚叄月上渡龍門,得渡為龍,否則點額而還。

鰲魚

據商務版的《辭海》4924頁,有二種解說:一、形狀像龍,好吞火。見陸容《菽園雜記》。二、稱大魚。宋人話本中有一佳句說:「鰲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再不回。」鼇:是一種海中大龜。用「鼇頭」稱狀元,最早見於洪亮吉的《北江詩話》。

寓意

在科舉時代,讀書人的最大願望,是由「士」進到「仕」。無數的書生忍受「十年寒窗」的清苦,為的是「一舉成名」。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章回描寫范進中舉,把當年的功名思想和民情,寫得入木叄分;尤其是屠戶丈人的前倨後恭的表現,更是令人噴飯。科舉時代參加考試中了第一名,就是狀元,也就是所謂的「獨占鼇頭」。
社會上的「鼇」字,出現了兩種寫法,有「黽」部的「鼇」和「魚」部的「鰲」,讀音相同,用法也一樣。查過幾本字典,鰲:同「鼇」,是「鼇」的俗字。見張自烈《正字通》。

典故

鹿港天后宮旁,有一位民俗古物商黃中興先生,收藏展售著一對精美的鰲魚,安置在牆壁櫥柜上;一隻閉口者,一隻開口者;造型優美、刻工精緻,很值得觀賞。
據黃先生說,這對鼇魚,原是桃園大園的一座二級古蹟廟中神物,是古廟裡的哼、哈兩將。這座古廟興建於道光年間,後來,因為電線走火,燒毀了大廟,這對鰲魚造型的哼哈大將,幸未著火。後來,輾轉落到鹿港,由黃先生購入收藏。仔細觀察這對鰲魚,真讓人激賞喜愛。
龍頭魚身的鰲魚也稱鼇龍,是傳說中的『鯉魚跳躍過龍門化成龍』的一組藝品。原來,「魚躍龍門」是我們國人最喜愛的一件事哩!據《水經注》載:「鯉魚叄月上渡龍門,得渡為龍,否則點額而還。」又據《太平御覽》鱗介龍:〈叄秦記〉曰:『河津,一名龍門,鉅靈跡猶存,去長安九百里,水懸船而行,旁有山,水陸不通,龜魚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即為龍,故云曝鰓龍門,垂耳轅下。』比喻困頓,引伸為落第者。
以前的人,又把考試及第或平民發跡,稱為魚龍變化。漢書中有這麼一段記載:魚龍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起初嬉戲於皇宮庭院的一邊;後來進入宮殿前,噴激出一些水來,變化成了比目魚,跳躍著激揚起了水波,形成了雲霧,遮蔽了陽光。最後,竟然化成了身長八丈的黃龍,離開水面,在庭院裡遨遊嬉戲,身上鱗片被日光炤得炫耀亮麗。魚龍變化真是神奇呀!怪不得古代的神童,寫出了一對詩聯:「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漢書》註:「魚龍者,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乃入殿前激水,化為比目魚,跳躍激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耀日光。」

鰲龍飾品

圖片為壽山石雕的鰲龍,很是惟妙惟肖。(圖片來自網路,服務大眾。謝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