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榕津古街](/img/0/7ee/nBnauM3XxYzMyMjMyEDO0ETOyITMxYzNwkjMwADMwAzMxAzLxg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榕津的旅遊資源主要是連理古榕、牆上古榕和榕津古街,是一處自然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相結合的潛在旅遊區。榕津人文資源主要集中在長約200米,寬約5米,時近千年、保留較為完整的、充滿中國南方情調的古村主街——榕津大街上。街內全部為南方民間兩層樓式的木、青磚結構的房舍,雖顯得破舊,但整條街道完整,青磚素瓦,木樓飛檐,顯示了我國江南村鎮建築上獨特的古樸風貌。古街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築較多,計有廖炳坤舊居、廖振國舊居、廖振啟舊居、古戲院、媽祖廟、廣東會館、湖南會館等,以上建築除了湖南會館以外,均較好地保留原貌,稍加維修即可恢復原狀。另外古街上原有的一些老字號店鋪如文廣鹽店、食味天麵館、天天來麵館、敬壽堂藥店、德記銀鋪等,現為民居,較好地保存了下來。
榕津古榕群是由8株齡逾千年的古榕所組成,尤其是北街口的連理古榕和東街口的牆上古榕最有特色,實為罕見,連理古榕不但古樸蒼勁,枝葉繁茂,更令人驚嘆的是其發育茁壯的氣根酷似樹幹,它與枝、乾相連形成了帶有幾個拱門(拱門下可通行中型汽車)的奇特組合群體,使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東街口的牆上古榕是一株榕樹上在牆上,令人分不清“先有牆還是先有榕”而驚嘆。
建築風格
![榕津古街](/img/9/73f/nBnauM3XwczMwUDN4gzN0ETOyITMxYzNwkjMwADMwAzMxAzL4c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古街的東口是義渡處,民謠“一河兩渡三上岸”即在此處,義渡的碼頭,石條台階,“義渡”石碑和岸邊長壽古榕與長壽井。據說古榕是汲取了她鄰近的這口長壽井的清泉而得以長壽的。人們傳說長壽古榕是祝融大仙的二姑娘春秀所幻化,錄年她將變榕樹時,不停地喝著長壽井水,並吟誦了一首詩:長壽樹下長壽井,長壽井養長壽人;長壽人飲長壽水,長壽水洞長壽樹。如今所見長壽井旁的榕樹根,就是祝融大仙二姑娘的原身。她將變為榕樹時,地手搭靠在矮牆上,後來榕樹漸生漸長,靠矮牆的一端越長越粗,到今天就成了所見的形態。岸邊長壽古榕與長壽井旁有台胞古良飛先生義建的“懷鄉亭”一座,亭的對面正是兩江匯合之處,兩岸鳳尾竹婀娜多姿,正如亭柱上寫的楹聯“兩江匯流鳳竹翠,一橋凝伴蟠榕亭”,這便是古街東口義渡處美不勝收的風光寫照。下游兩河相合的奇景引人驚嘆,南看有金雞報曉,西北看龜兔賽跑,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體現了一派江南水鄉的清秀風貌,確實使人流連往返。
同時榕津臨街的幾個大水塘沿街排列成為極有觀賞價值的水體組合,且還有榕津河、沙江河沿村邊流過,河兩旁婀娜多姿的鳳尾竹叢及其倒影十分迷人,再加上村周圍的田野,使榕津旅遊區就象一幅江南田園風光圖。榕津人文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長約二百米,寬約五米,時近千年,保留較為完整的,充滿中國南鄉情調的古村主街——榕津大街上。街內全部為南方民間兩層樓式的大木,村鎮建築古樸。榕津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很少,所以,基本上無污染。
榕津古榕群
![榕津古街](/img/c/941/nBnauM3X2AzN4gTN4czN0ETOyITMxYzNwkjMwADMwAzMxAzL3c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有兩株千年古榕相距很近,樹身主幹之間距離只有30米,樹的分支相互交錯,上下重疊。樹根沿著地面爬行,互相進入了對方的地盤,如人的雙手十指交叉,又如龍蛇纏繞同行。由於這兩株千年古榕的根和葉分別在地上和空中交錯相接,如情人相擁,人們稱它們為千年連理古榕。傳說是火神之女與水神之子摯愛千秋的化身。千年連理古榕枝繁葉茂,樹身如山,主幹直徑9米。樹身生長分出的樹枝如同巨人的巨大手臂,數十倍於黃山上的迎客松。蒼老而又遒勁,粗壯而又綿長。
榕樹的巨臂在空中平平地生長延伸,儘量覆蓋更寬廣的土地,為人們灑下更多的陰涼。巨臂的中間長出氣根,氣根懸降到土地上,扎入土中,又生根發芽,長出子樹。子樹與母樹根徑相連,枝葉交接,仿佛子孫與父母與爺爺奶奶相親相擁,嬉戲遊玩。千年連理古榕於是獨木成林,兒孫滿堂,佐證了摯愛千秋的美麗神話,呈現出華夏文明的幸福圖景。難怪香火鼎盛,遊人如織。連理古榕樹的莖桿粗壯,十人手拉手還難以合抱。真是頂天立地,雄壯如山。莖桿結實堅固,表皮長成仙形道狀,猶如山嶺溝壑,凹凸騰挪,行走龍蛇。古樹居神仙,信也。當地住家和外地遊人成群結隊,燃燭點香,日日祭拜,不絕分秒。煙霧飄渺瀰漫,與榕樹遮天的葉海溶合,承載多少虔誠的祈禱!
布局規劃
![榕津古街](/img/7/852/nBnauM3XyAzMykTM0gzN0ETOyITMxYzNwkjMwADMwAzMxAzL4c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門樓進去,是一條通達古渡口的石板街,由一塊塊青色的石板鋪就,長約260米。由於年代久遠,石板被人們行走踩踏得油光發亮。石板街的兩邊,是古老的商住房。一戶一棟,並排相連,堪稱典型的古鎮聯排別墅。戶戶前店後家,商住兩用。最特別的是人神鄰居。媽祖廟、火神宮、財神殿、觀音閣,與人住的房屋緊緊相鄰。裡面供奉神像,有功德箱,有大小長短不同的香燭。香客自己任意捐功德,自己取香紙蠟燭拜神。祭神用品不以銷售的方式供給,由香客自由取用,使人感覺良好。在文革和破四舊的歲月里,廟宇殿閣中的神像多次被毀壞。但廟宇殿閣建築整體保存完好。或許是因為人神鄰居,民房與廟宇牆體緊接,如果拆毀廟宇就難免損壞民房。
媽祖文化
![榕津古街](/img/b/a2e/nBnauM3XxIjN2AjN2ADO0ETOyITMxYzNwkjMwADMwAzMxAzLwg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幾百年來,榕津人信奉媽祖,媽祖已滲透到古街的每個角落,融入百姓的生活中。大約從宋代開始,就有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等地的商人來此經商。到了明代,商人逐漸定居下來,建起了一幢幢青磚瓦舍,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古街風貌。一時間,榕津河上舟來船往,街上商賈如雲,這裡自然形成了嶺南地區頗具規模的商品集散地。這些從四面八方定居下來的商人漸漸帶著他們的方言、信仰到榕津,並開始建廟宇。媽祖,就是當時的廣東商人帶進榕津的。傳說媽祖是福建人,姓林,名默,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女英雄。她一生行善濟貧,為民解憂,多次作戰立功,並被皇帝敕封。
人們敬仰她的善良、勇敢、機智,常燒香供奉,祈求她顯神保平安,保財運,保昌盛,在她誕辰之日舉行各種活動,其中三年一出遊的場面最為熱鬧。據了解,香港、澳門、台灣及廣東、福建沿海一帶的商人都信仰媽祖,也都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榕津媽祖廟坐落在古街中間的粵東會館的天后宮里,那是一座做工考究的建築物,頗具氣派的飛檐斗角上,雕了許多龍鳳飛舞的圖案,門前的石柱上刻了許多象徵吉祥的龍、麒麟等。拾級而上,一個二進廳便展現在眼前,中間的天井已把兩個廳分開,天井砌有魚池假山,還栽了不少鮮花,整個廳由11根朱紅色的柱子支撐著,牆上可見當年工匠刻下的花草,古樸而雅致。
這幢建築物是當時的廣東商人捐資修建的。當年,廣東商人就在他們的粵東會館裡供奉著媽祖祈財運,保平安,也舉行各種媽祖文化活動,只是那時的遊行隊伍沒有現在的規模。幾百年之後,他們的後裔在秉承他們經商的傳統中,把這一信仰發揚光大,演繹成一個古樸的民風民俗。
近年來,隨著各地旅遊日漸升溫,精明的榕津人把目光對準了自家門前的古村風貌,做起了旅遊文章。榕津古蹟眾多,有“七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之說,古街盡頭,是獨具特色的千年連理古榕群,那自然形成的天然拱門,確實令人驚嘆。於是,在平樂縣有關部門的策劃下,推出了一個以古榕、古街、古戲台為主線的榕津風景旅遊區,向世人展示其古色古香的一面。旅遊的開發,帶動了當地二、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運輸、餐館業發展勢頭迅猛,榕津人依國道323線蓋起了一幢幢新樓房,開起了飯店、旅館,還賣著本地土特產品,賺起了南來北往遊客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