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梵淨山貢茶色澤油亮,茸毛多,胺基酸、蛋白質和寧酸的含量較高,同時富含人體必須的硒、鋅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滋味鮮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簡介
梵淨山貢茶源於“團龍貢茶”,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歷史上印江、松桃二縣的貢茶都很出名,而今印江的
梵淨山貢茶 |
梵淨山貢茶色澤油亮,茸毛多,胺基酸、蛋白質和寧酸的含量較高,同時富含人體必須的硒、鋅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滋味鮮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
茶名由來
(一)梵淨山貢茶名“團龍”
從印江上梵淨山,進入永義鄉團龍村,就會見著村民在山路旁銷售“團龍貢茶”。團龍村是個小地方,但峰巒起伏、溪流潺潺、煙雲蕩漾、霧露滋培,出貢茶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有關貢茶的記載,不見於縣誌、府志,而是出自家譜。
柴氏家族在團龍村是大族,占了團龍村人口的一半。據說他們的祖先在宋末元初從江西遷來,同時也從那裡帶來
梵淨山貢茶 |
該省茶葉專家、高級農藝師牟應書在擺完這則故事後說:化銅錢的事,我們沒有試驗,但團龍貢茶所含單寧類物質豐富,毋庸置疑。這種酚類衍生物能緩和腸胃緊張,消炎止瀉。
梵淨山貢茶 |
地理分布
受梵淨山貢茶工藝的影響,梵淨山周邊的石阡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銅仁市,依靠各自的山地優勢,分別生產
梵淨山貢茶 |
梵淨山地區完好的生態環境,最佳海拔1300~1500米之間所產茶葉,具“色澤隱翠,湯色內綠明亮,香高滋味濃純鮮爽,略帶茶香”的特點。歷史上曾為貢品送致宮廷。印江梵淨山茶葉2005年申請了原產地保護.
產業優勢
(一)自然優勢。印江屬亞熱帶溫暖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署,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多雲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謂“高山雲霧出好茶” 。宜茶地10萬畝以上,茶園所在地無任何工業企業,無污染、無公害,適合發展無公害茶葉。
(二)名山出名茶。梵淨山系聯合國公布的六個“人與生物”保留地之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佛教和旅遊聖
梵淨山貢茶 |
(三)品牌優勢。梵淨山茶葉基地“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由於“品質優良,內質上乘”,從投產以來就陸續獲得各項榮譽。“梵淨翠峰”1992年獲貴州省十大名茶,同年又獲湘、鄂、川、黔四省邊區名茶評比“一等獎”。1995年,梵淨山系列綠茶獲中國鄉鎮企業出口商品展覽“金杯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1997年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授予名牌產品,同年“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產品被國家技術監督局評為“質量信得過產品”。1998年被貴州省工商局、省消費者協會評為“消費者協會推薦商品”;1999“梵淨翠峰”再次被第四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並指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大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成果展。在2000年、2002年、2003年梵淨山牌系列綠茶都獲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區名優茶評比會的金獎和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原貴州省省長王朝文來印江視察工作,品償“梵淨翠峰”等系列綠茶後,大加讚賞,揮毫提茗:“梵淨翠峰,茶中極品”。“梵淨山”牌系列綠茶從投放市場以來,一直深受消費者的親睞。品牌價值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的生產加工經過近二十年的積累和總結,形成了一套獨具地方特色的技術秘密。2004年成功地申報為省級“梵淨山翠峰”、“梵淨山綠茶”地方標準和原產地域保護,品牌優勢明顯。
(四)勞動力富餘廉價。全縣有13萬勞動力之多,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苦於有力無處使,外出務工每月400---600元工資,除去開支所剝無幾,茶葉產業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在家創業的機會,特別是女勞動力和年老體弱的勞動力也得到充分利用。由於勞動力報酬低,使茶園投入成本低,茶葉生產成本低,市場競爭能力強。
(五)無性系茶園比例大,發展勢頭好。2001年後定植的13281畝幼齡茶園,均為無性系茶,占茶園總面積70%,無性系品種是當今茶葉發展的主體,是實現茶葉優質高效的保障。
(六)茶葉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高。為了提高全縣茶葉產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從1993年起,縣政府聘請了中國茶科所作為全縣發展茶葉的技術依託單位,到2003年止,全縣從事茶葉工作的專業人才120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80多人。通過縣職業技術學校和縣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培訓的茶葉生產、加工、管理等方面的農民技術骨幹8萬人(次),已獲得綠色證書的有2500餘人。目前,全縣有近1萬人正在從事茶葉管理、生產、加工和行銷。現有的技術人員和加工、管理人員完全能夠保障全縣大面積茶園投產後的生產需要。
(七)茶葉文化豐富。印江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梵淨山腳下的“中國茶王樹”就是佐證。梵淨山團龍貢茶在明代就作為皇家貢品,今梵淨山團龍一帶的村民沖儺還願時仍作首選祭祀品。梵淨山團龍“合閉茶”、“雷公茶”有許多神奇古老的傳說,令人神往。印江文化之鄉,書法之鄉,土家風情,長征紅色文化也給茶文化增添無窮的色彩。
產業現狀
(一)茶場規模小,廠房陳舊,設備落後,資金投入不足。最大的企業擁有面積1100畝,最小的企業茶葉面積220
梵淨山貢茶 |
(二)生產、市場缺言統一管理。全縣茶葉品牌從1998年茶葉企業體制改革後,各生產企業協作性差,不願出資進行品牌維護和宣傳,大型且有影響的參評參展活動各企業不願參加,產品質量下降,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
(三)全縣茶葉企業信貸能力弱,融資能力差,銀企關係特別緊張,影響全縣茶葉產業的發展。
(四)種植分散,投入不足,幼齡茶園抓住了退耕還林機遇,但土地已承包到一家一戶,種植較分散,底肥投入不足。農業工程設施,茶園基礎設施不完善,如路溝、防護林,茶、水、土保持設施不配套,沒有按山區特點嚴格規劃設計茶園。苦丁茶種植面積可觀,但生產、加工技術薄弱,預計成園率低,形勢不容樂觀。
(五)茶農思想素質還跟不上茶葉產業的發展,茶農不了解市場動態,對無公害茶葉認識不足,質量意見差,存在有啥銷啥,以多為是的思想觀念,只顧眼前利益,濫用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造成環境污染,使茶葉衛生質量受到影響。
產業發展方向
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科技為依託,以組建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充分發揮聯合整體優勢和區位優勢,
梵淨山貢茶 |
(一)統一思想,政策支持。縣委、縣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梵淨山茶葉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為茶葉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必須全縣上下認識統一,保證政策到位,技術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精力到位。茶葉作為特色產業,要與地方政府的“政績”結合起來,發展才會有聲有色。鼓勵和支持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幹部和社會能人領辦茶葉企業。
(二)加強茶園基地建設,全面實施無公害目標。發展有機無公害茶葉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樹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觀念。注重茶園生態環境,為實現無公害茶葉優質化打好基礎。要充分發揮利用好無污染、無公害的自然優勢。加大資金扶持,利用扶貧和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項目資金,扶持高效無性系茶園建設和低中產茶園的改造。建立無公害有機茶病蟲害測報點。成立茶科所,抓好茶樹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適合地方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優良品種試驗、示範推廣,不斷最佳化品種結構,做到訂購茶苗不出縣。
(三)充分利用“梵淨山”品牌效應,發揮整體優勢。加入WTO後,茶葉產業在國際大市場、大流通、大貿易的背景下,茶葉市場的競爭最終歸終於品牌的競爭,沒有競爭力的品牌,就沒有立足之地。“梵淨翠峰”等梵淨系列綠茶,有很好的名牌效應,打造“梵淨山”總品牌,利於上規模、上批量、上檔次、上效益,利於減少內耗,集中資源優勢,樹立品牌形象,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成立“梵淨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實行股份有限,行業管理。”統一產品品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宣傳、統一產品包裝、統一技術要求、統一門面裝璜,採取集中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以市場引導企業,以企業帶動基地,以基地連線農戶的經營模式,產、加、銷一條龍。
(五)搞好“梵淨山牌”系列綠茶的認證工作,申請無公害茶葉認證,為了獲得各種認證資格,梵淨山牌系列綠茶應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茶葉展銷展示會、博覽會,找準“梵淨山牌”等系列綠茶與其它品牌產品的差距,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進,提高品牌質量,把“梵淨山”牌等系列綠茶打造成國內知名品牌,努力爭取獲得國家認定的“綠色證書”。
(六)發展科技興茶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茶葉基地發展要高起點、規範化、科學化栽培。增加科技含量,推廣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提高生產者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做好無公害茶葉開發工作的基礎。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加強骨幹培訓,請專家作常年業務指導,創新學習機制,開展多種層次的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努力提高茶葉幹部、從業人員及廣大茶農的專業技術水平。把廣大茶農培養成為知識型農民,讓他們了解茶樹的生長規律、需肥特性及用藥安全性,普及規範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
梵淨山貢茶 |
1、加強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研究和推廣,為實現茶葉優質無公害,在引進新良種的同時要引進配套的良種栽培綜合技術。
2、科學合理施肥。實行測土施肥,根據土壤所需肥料進行合理配方,以利土壤養分的平衡供應,避免盲目施肥,減少浪費,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肥料要以有機肥為主,推廣套用精製有機肥,杜絕不宜施用的化學肥料。
3、把好病蟲防治關。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好“三高,三防”農藥和茶葉禁用農藥在茶園上的禁銷禁用。通過電視、專欄、宣傳車、會議、培訓,村規民約等多種形式,公布禁銷禁用農藥,大力加強農業防治,提倡、引導套用生物防治。
4、最佳化茶葉加工技術,改革制茶工藝,更新制茶設備,引進新型茶葉機械。特別是新興起的苦丁茶加工技術和設備。開發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罐裝茶飲料。
(七)嚴把質量關。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梵淨翠峰”等系列綠茶之所以有很高的聲譽,得益於企業對質量的嚴格把關。廣泛宣傳、強化標準意識和質量意識,成立質量監測機構,加強生產過程控制和質量監督,從大田管理,鮮葉採摘,茶葉加工到成品保管等嚴格按無公害茶系列標準進行,對不符合無公害茶要求的,限期整改,確保茶葉產品安全優質。
(八)開闢視窗市場。建立梵淨山無公害茶葉交易市場,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茶葉龍頭企業,外地客商,販銷大戶進行誠信交易,實現印江既是產茶大縣,又是市場強縣的目標,把“印江城”變成“茶葉城”。想方設法在重點綠茶和苦丁茶消費城市設立“專買店”、“鏈鎖店”、“直銷店”。吸納在外地創業且有行銷特長和行銷經驗的人士,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加入茶葉協會,讓他們在所創業的城市宣傳梵淨山無公害茶葉,開拓梵淨山無公害茶葉市場。充分發揮印江駐外地辦事處的宣傳作用。
(九)建立旅遊觀光茶園和旅遊茶館,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和“團龍茶王樹”為依託,把自然景觀和生態茶園結合起來,本著“高起點、高投入、高標準、高效益”的原則,在永義鄉建1000畝科技示範茶園,嚴格按有機茶標準進行生態規劃、設計。建立梵淨山旅遊茶館,弘揚印江茶葉文化,為茶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利用茶館宣傳中國茶葉文化、印江茶葉文化,發揮茶葉文化的歷史文化力、精神文化力和市場文化力。同時宣傳印江文化之鄉、書法之鄉、土家風情、長征紅色文化……。中外遊客旅遊梵淨山的同時,參觀梵淨山生態茶園,品償梵淨山精品茶葉,了解梵淨山茶葉文化,欣賞梵淨山的茶歌茶舞。讓觀光旅遊帶動茶葉發展。
總之,為了全縣茶葉產業健康發展,應採用各種有效措施把茶葉這根支柱做大做強,使茶葉真正成為富民富縣的產業,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出表率,推進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銅仁農業信息網
2.文學部落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