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樹神

梓潼樹神

梓潼樹神的傳說十分古老,明代學人董斯張《廣博物志》就有記載。

梓潼古代先民以為梓樹化為童子是神,於是建廟祭祀梓潼樹神。

基本資料

《廣博物志》就有記載。說夏禹治水陳放泥土,堆積成尼陳山(今名七曲山)。山上的梓樹(一說是豇豆樹,一說為古柏),又粗又大,大禹治水需造獨木舟,下令工匠砍伐梓樹,梓樹驚嚇變化為童子,禹王大怒責且伐之。梓潼古代先民以為梓樹化為童子是神,於是建廟祭祀梓潼樹神。無獨有偶,在七曲山盤陀殿後有株古柏(乾隆縣誌記載有兩株),由文昌帝君張亞子西晉親手所植,人稱晉柏。張亞子被歷代帝王加封為王,元朝時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聲名顯赫,全國祭祀。由此,人們對他栽植的晉柏的崇拜也極其虔誠。進一步探討梓潼先民對樹神崇拜的成因,就會發現這正是古蜀人對樹木崇拜的承傳。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就是例證。有學者認為三星堆青銅神樹,既有若木之形,又兼有建木通天的功能,且代表天地中心,是溝通天與地,人與神的中介物———天梯,由神樹作天梯,可以通向光焰無際的太陽。因此,它又是太陽崇拜的產物。

上古時代在梓潼居住有勢力強大的氏族部落,他們一直保持著這種崇拜扶桑和若木的習俗,1970年在梓潼宏仁羊頭山出土的梓潼搖錢樹就是最好的佐證。錢樹殘高1.2米,樹座為青銅鑄造,與樹幹連為一體,形似二足,甚為奇特。樹幹為橢圓形,縱列六尊人像,似為坐姿。殘存葉片六層,一、三、五層為第一類葉片,由枝蔓組成,間以圓錢,外為芒刺;二、四、六層為第二類葉片,主體為一璧形,一側為龍首,璧之上中立一獸,作下蹲攤手狀。其右站立朱雀,展翅回首,其左立一獸作下蹲攤手狀;其右站立朱雀,展翅回首,其左立一獸,亦展翅回首,作欲奔狀。璧下為一圓錢,錢生二翅。四川可謂是“搖錢樹之鄉”,但梓潼錢樹有兩個與眾不同之處:一是樹座不是陶或石模製的,而樹座與樹幹連為一體,皆為青銅鑄造;二是錢生翼,一枚方孔圓錢兩側生長翅膀,作飛翔狀。生翅是羽人仙化,錢生翅膀就意味著仙人也要錢財陪伴。古蜀人崇拜樹神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樹不僅有十分重要的使用價值,它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高大茁壯,棘利銳強等特點。因此,他們以為樹與人一樣,具有靈魂,有驅鬼去邪的神奇力量。梓潼先民對梓樹和亞子柏的崇拜,不但承繼了古蜀人崇拜樹木的文化遺存,而且還把梓樹與張亞子融合為一體,作為一種圖騰崇拜物,才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梓潼樹神和梓潼帝君張亞子的許多美麗的傳說。

相關典故

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本於印度教(婆羅門教),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隋代天台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後代據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嶽大帝、二十四雷神。

後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明以後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前一位是天龍八部之一,我們將在天龍八部條中介紹。其中的二十諸天常常作為一組出現在塑像和壁畫中,而且也時或出現於水陸法會時懸掛的水陸畫中。但供奉二十四諸天的寺廟也不少,如昆明的圓通寶殿、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台山金閣寺等。在佛教藝術中,“天”像也常有單獨或以其他組合出現的情況。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很早就出現了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繪“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畫中,就出現了帝釋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雲岡石窟第八窟窟門兩側,則雕有騎牛的摩醯首羅天和騎金翅鳥的鳩摩羅天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