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梁維燕](/img/9/d82/wZwpmLzATM1QDN4QjNwQD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Y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29年10月2日,梁維燕出生於北京市,原籍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
1947年9月,梁維燕進入天津北洋大學(1951年更名為天津大學)電機系學習。
1951年7月,梁維燕從天津大學畢業。8月進入哈爾濱電機廠工作,擔任副廠長(至1988年2月)。
1956年6月,梁維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年2月,梁維燕調任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常務董事、諮詢委員會主任(至1994年9月)
1993年1月,梁維燕擔任機械工業部三峽裝備室副主任(至1998年8月)。
1994年9月,梁維燕擔任哈爾濱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至2006年9月)
1995年,梁維燕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水電工程)。
1999年,梁維燕兼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任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成員(至2009年)。
2006年9月,梁維燕擔任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
2008年,梁維燕擔任中國工程院“三峽工程認證及可行性研究結論的階段性評估”機電設備專家組組長。
2018年12月29日16時,梁維燕因病醫治無效,在海南省三亞市去世,享年89歲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梁維燕主持研製達到國際水平的長江葛洲壩125MW水電機組工廠獲國家優質金獎,葛洲壩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持全國第一台引進技術製造的600MW汽輪發電機工廠獲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一等獎。主持突破高壓定子線棒主絕緣防暈層電腐蝕的技術關鍵,實現大型發電機定子線棒主絕緣與防暈層半導體帶包紮後一次模壓成型的新工藝,無電壓擊穿,延長機組壽命。參與三峽機組論證,肯定國內製造的可行性,提出了有益的建議。兼任機械工業部三峽裝備辦公室副主任期間分工負責國內分包左岸14台700MW機組科技攻關協調工作 。
1951年參加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第一台800kw立式水輪發電機組;1970年組織突破劉家峽225MW水輪發電機定幹線棒防暈層電腐蝕技術關;1981年1月試製成功的雲峰型100MW水電機組,獲"國家質量獎銀獎”;198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質量金獎;1991年2月研製的600MW汽輪發電機獲“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一等獎”。
參加了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台立式800kW水輪發電機組和3—72.5MW系列水輪發電機和水輪機的工作;主持雲峰型100MW水電機組、長江葛洲壩125MW水電機組的研製工作;主持的葛洲壩125MW水電機組的研製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持的600MW汽輪發電機引進技術製造獲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一等獎;參加長江三峽機組論證並組織科技攻關
主持研製達到國際水平的長江葛洲壩125MW水電機組,獲國家優質金獎,葛洲壩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持全國第一台引進技術製造的600MW汽輪發電機獲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一等獎。主持突破高壓定子線棒主絕緣防暈層電腐蝕的技術關鍵,實現大型發電機定子線棒主絕緣與防暈層半導體帶包紮後一次模壓成型的新工藝,無電壓擊穿,延長機組壽命。參與三峽機組論證,肯定國內製造的可行性,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學術論著
梁維燕主編了《中國電器工業發展史(水力發電設備製造業)》和《英漢電站工程辭典》。
出版日期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2012.06 | 《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史話 三峽水輪機轉輪製造》 | 梁維燕編著 |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
2010.01 | 《中國電氣工程大典 第5卷 水力發電工程》 | 梁維燕等主編 |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
1991.12 | 《英漢電站工程辭典》 | 梁維燕主編 |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榮譽表彰
1995年,梁維燕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1979年01月至1983年12月 | 人大黑龍江省代表 |
1984年01月至2006年01月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
1991年01月至2010年01月 |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