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林發述,1929年4月出生,福州鼓山鎮後嶼村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老教授學會會員、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高級會員、福州市壽山石研究會會員。他自幼喜愛繪畫、雕刻、音樂諸藝,勤奮好學。16歲師從林友竹,從事壽山石雕業60年整,富有獨創精神,技藝爐火純青。作品古樸凝重、詼諧自然、新意迭出、情趣逼真、神韻畢現、講求對比、手法洗鍊。國畫得陳子奮等名師指導,能自然地將寫意畫手法運用於石雕創作中,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富有畫意而趣味無窮。1997年8月,中國郵票《壽山石雕》中有1964年的作品《三仙醉酒》,改名為《醉八童真》。1998年,林發述傳略被收錄在《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五、六十年代,有6件作品分別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總理接待室、福建廳、台灣廳、全國政協禮堂會客廳、輕工部和中國軍事博物館;70年代,就有作品選送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展出。改革開放後,更是譽滿東南亞、香港、台灣等地。《福建電視台》、《東南電視台》等都有播放採訪專集和不少精品。60年代,曾二度受聘於廈門“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任教。
藝術風格
作品古樸凝重、詼諧自然、新意迭出、情趣逼真、神韻畢現、講求對比、手法洗鍊。國畫得陳子奮等名師指導,自然
地將寫意畫手法運用於石雕創作中,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膏有畫意而趣味無窮。
從事壽山石雕50多年,林發述的技藝日臻精湛,爐火純青。後學者學習與仿效其構圖、線條、造型者眾。凡取法於他的作品,人們稱其為“述派”。
獨特表現手法
“含苞”雕刻,又稱“苞雕”或“包雕”,是壽山石雕的一種獨特表現手法,也是壽山石中有“銀包金”或“金包
銀”的旗降、善伯、荔枝等石種最理想的雕刻技法之一。談到這種受人喜愛的雕技法,不能不提到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林發述,富有創新精神的他在1967年獨創了人物“苞雕”技法,1972年、1986年和1987年又先後開創了海底世界、民國仕女、人鳥合一等新題材,如今,這些新題材在不斷創新的壽山石雕藝術中已占據了相當大的分量,後學者學習與仿效其構圖、線條、造型者眾。
林發述早年就喜歡閱讀歷史故事書,並竭力研究佛像上的藝術風格,同佛門弟子為友,經常傾聽他們講解佛經典故。因此,數十年來,他的佛像石雕藝術的風格的多樣、形象的準確和技巧的純熟都達到了理想的境界。荔枝黃凍《天機不可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兩羅漢方圓結實的臉龐,飽滿高挺的胸脯,豐厚壯實的雙臂和肩膀,在表現男性特有的魅力和力量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以形寫神”的美學思想。
作品欣賞
創作心得
記得1964年,我在省工藝美術實驗廠,找到一塊十多斤重的旗降石,這塊石質較差,很多砂、雜質。慢慢剔除雜質後,可喜色彩顯現出來了,不很艷麗,有好幾塊紅色,但較分散,還有黃色、青白色,當初我正好學過李耕、李霞的畫,就想有個創新,不要來時以前師傅教的模式,因為石質較差,我就敢大膽設計取捨,經過反覆琢磨,左右推敲,最後決定刻《三仙醉酒》。
這塊旗降石一邊都是砂,把它放在底部,上部有較大一塊紅色,但三個頭放在一起就顯得太擠,又太死板,那還有一個頭部的位置放哪裡呢?方其他紅色的部位又不合適。後來想到日常生活中會有喝醉酒的人,往往臉是越喝越青的,鐵拐李最會喝酒,就給他安排青白色的臉。那二個頭部中間還有紅色就刻只手,托著頭,整個手臂裸露,說明他喝得全身都紅了,呂洞賓士文人,在這三人中,酒量應差些,這個位置就排呂洞賓,右下部正好也有紅色,就刻他左手,因他有學問的,愛看書,下面還有紅色就安排可一疊書,最下面還有二小塊紅色,就給他刻二隻腳,但紅色的鞋總不行吧,想到李耕畫筆下的人物都與眾不同,他能創新,我們石雕為什麼不行呢?我也來個創新,把它改成木拖鞋,就可露出腳趾頭,以前從來沒人做過的,但再一想有小塊如做腳面的話,膝蓋位置就要在上面,那鐵拐李的位置又不夠了,只有把腿部倒下來,壓在左腳下面,因此那塊紅因做成腳底板才合乎透視邏輯,不穿拖鞋,更顯醉態,上部左側紅色就刻漢鍾離的頭,他的衣服是青色的,那黃色就做裸露的胸脯和手,把旁邊一些紅黃晴含糊不清的雜色安排做漢鍾離的腿腳,結果又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像腿的青筋暴出。而且只有翹起來,打在左膝蓋上,石頭的位置才夠,右腳大在左腿上,石頭是連著的,知道肯定也是那個顏色,乾脆把青皮剝掉一塊,做破褲狀,結果效果更佳,以前有臨過李耕畫打哈欠的古人,因此我就設計嘴巴張開,好像還在胡言亂語,拖鞋來個創新,大膽地把腳後跟騰空,使湖最得手舞足蹈。
根據石頭的位置,只能把鐵拐李安排半躺在呂洞賓身上,一支手架過去就被倒下來,醉意更濃。鐵拐李德包頭設計,以往一般截都搭在中間,我把結囉到旁邊,更顯醉態。三個人眼睛全閉著,說明爛醉如泥,鐵拐李霞不的黃色正好做成草蓆壓在下面。這樣,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不斷創作,不斷修改,終於把三仙的醉態刻畫得較透徹較逼真。後來一直收藏在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珍品館”。聽說八十年代被一位所長以70萬人民幣被賣掉,後來廳領導知道後馬上勒令追回,這是非賣品,國家收藏。才能讓後人展現它的風展,才能在97年評上國家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