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鶯

林柳鶯

林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sibilatrix),為鶲科柳鶯屬的鳥類。主要分布在中國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林柳鶯林柳鶯
林柳鶯林柳鶯林柳鶯獨具
林柳鶯林柳鶯

特色的體型略大(12.5厘米)而翼長的柳鶯。上體偏綠,眉紋、頦及胸部檸檬色。翼斑黃綠,三級飛羽羽緣淺黃。具狹窄的深色眼紋及黃色眼圈。尾平或略凹。胸部黃色驟變為腹部的絲光白色。第一冬的鳥上體較成鳥略暗且喉部黃色較少。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肉黃色;腳-淺黃。叫聲:叫聲為流水般的tiuh及輕柔的wit-wit-wit聲。鳴聲為一連串清脆的zip聲加速成金屬顫音。

林柳鶯夏季在中國東北、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它築巢的地點極為隱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層中,或在地面凹窩中,以樹皮纖維及草莖編織成球狀巢,出入口開在巢的一側。

生活習性

林柳鶯林柳鶯

林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sibilatrix)為鶲科柳鶯屬的鳥類。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德國。

林柳鶯夏季在中國東北、河北省北部及新疆等地的山林中繁殖。它築巢的地點極為隱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層中,或在地面凹窩中,以樹皮纖維及草莖編織成球狀巢,出入口開在巢的一側。

巢壁內常混有大量苔蘚和蕨類以及羽毛、獸毛等,有著偽裝鳥巢的本能,能銜取蘚和樹皮蓋在球狀巢的巢頂上,厚度可達6厘米,從表面上很難發現它的巢。它們出入在一個很不規則的洞口,卵的長徑1.4~1.8厘米,短徑1.1~1.3厘米。孵化期13~14天。

林柳鶯滿窩卵為4枚,白色,有紅褐色細斑,特別在鈍端密集成環輪。卵的大小為14.8×11.4毫米,卵重0.9克。在消滅害蟲方面有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蟲種類有膜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蟲,而這些都是有害種類,例如蝽象、葉跳蟬、蠅類和蚊類等,有時也食雜草種子及植物種子。在遷徙時,它們的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在控制園林害蟲方面有重要作用,應大力保護。

人工飼養

林柳鶯林柳鶯

(一)飼餵
1、粒料的飼餵 對於一些林柳鶯,應供給粒料,它們能將飼料殼剝去,吞食籽粒,但剝下來的殼常與飼料混合在一起,有時甚至會造成食缸中有食的假象,其實食缸中剩下一些鳥棄之不食的殼。所在在飼餵時,應注意食缸中食量的多少,不能造成斷食少糧。應該每天將殼吹去或篩除,再添加些新飼料。對於無殼粒料——蒸蛋米和炒蛋米,因為它們易變質發霉,在飼餵時一定要密切注意,發霉變質的蛋米

不能飼餵。一般情況下,炒蛋米可2天更換一次,蒸蛋米夏、秋高溫炎熱季節應每天更換。

有的鳥在取食時,喜歡挑取其中的菜子、蘇子、麻子等富含脂肪的食物,而把其他穀物如粟、黍、稗、稻穀等留於食缸。飼養者在添加飼料時,不能只加鳥喜食的食物,以免鳥攝取脂肪過多而發胖。而應該減少飼料脂肪的比例,或適當減少食缸中飼料添加量,採取少量多次的添加方法,迫使鳥取食混合飼料。

林柳鶯食料如粟、黍、稗、稻、蘇子、麻子、菜子等,一定要曬乾和精選,有利於貯存,在給鳥飼餵之前,還應檢查是否發生霉變,已變壞的食料不能用於飼餵。

2、粉料含蛋白質豐富,與粒料相比更易發霉變質。所以在粉料飼餵方法上,除了同粒料一樣注意不缺食斷糧外,應防止食物發霉變質,在配製粉料時,可少配一些。一般掌握氣溫在12℃以下時,一天的粉料可一次調配,12-24℃時一天的粉料分二次調配,24℃以上時,一天的粉料分三次調配。

添加飼料時應注意,必須讓食缸已有的粉料吃完之後才加,如果食缸中已有的粉料將要變質,在添加新粉料之前,必須把食缸中剩餘的粉料清除乾淨,否則,新加的粉料易變質。



3、青料的飼餵 青飼料包括各種菜葉、胡蘿蔔、水果等。青飼料應保持新鮮,可將少量青飼料切碎放入菜缸中飼喂,當碎菜葉變色或變蔫時應更換。也可將青菜插入菜缸中,菜缸事先放入少量水,以利保持青菜新鮮。水果片、胡蘿蔔片等,可插於竹扦上供林柳鶯啄食。

(二)飲水

應供給籠鳥清潔乾淨的飲水,以涼白開水或自來水為好,礦泉水因為太硬最好煮成開水晾冷後使用,河水因為太髒一般不用。在供給飲水時,既要防止水缸中缺水,水又不能加得太多,以防林柳鶯在水缸中水浴,因此可採用曲頸飲水器或在水缸中放入一塊絲瓜絡或海綿,使林柳鶯僅能飲水而不能淘水。夏天、秋天高溫季節,應隨時檢查水缸中是否還有水,缺水時應添加乾淨飲水。為了防止水質變劣,可在水缸中加入一塊木炭。一般每天換水一次。

物種家族

褐柳鶯 褐柳鶯

褐柳鶯

褐柳鶯體重♂8-12g,♀7-9g;體長♂109-134mm,♀112-125mm;嘴峰♂8-10mm,♀8-10mm;翅♂52-65mm,♀53-62mm;尾♂41-56mm,♀42-56mm;跗蹠♂21-25mm,♀19-23mm (指名亞種) 。

中等體型(11厘米)的單一褐色柳鶯。外形甚顯緊湊而墩圓,兩翼短圓,尾圓而略凹。下體乳白,胸及兩脅沾黃褐。上體灰褐,飛羽有橄欖綠色的翼緣。嘴細小,腿細長。

指名亞種眉紋沾栗褐,臉頰無皮黃,上體褐色較重。與巨嘴柳鶯易混淆,不同處在於嘴纖細且色深;腿較細;眉紋較窄而短(指名亞種眉紋後端棕色);眼先上部的眉紋有深褐色邊且眉紋將眼和嘴隔開;腰部無橄欖綠色渲染,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偏黃;腳-偏褐叫聲:鳴聲為一連串響亮單調的清晰哨音,以一顫音結尾。似巨嘴柳鶯但鳴聲較慢。叫聲為尖厲的chett…chett似擊石頭之聲。

煙柳鶯
中等體型(11厘米)的單褐色柳鶯。甚似褐柳鶯但上體煙褐色較重,下體沾黃綠,眉紋偏黃亞種tibetanus上體色較深,下體較少黃色,眉紋近灰。舊羽標本下體近灰色。下體的黃色不如黃腹柳鶯艷麗且眉紋較短。棕腹柳鶯色不如其深且下體淡皮黃而非黃綠色。灰柳鶯之不同在於上體淺灰褐,腰略沾橄欖色,前眉紋略沾橙。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偏黃;腳-褐黑叫聲:鳴聲為重複的單音tsli-tsli-tsli…或雙音tslui-tslui…叫聲為偏高的tzik或輕柔的stup。也作比褐柳鶯的chett聲略高的chek叫聲。

繁殖於林線以上海拔3500~4500米的多岩石高山草甸及灌叢。一般少見煙柳鶯習性:隱匿於覆蓋下,姿勢水平,常做尾上翹和翼及尾輕彈的動作。有時在開闊處尤其是溪流邊進食有時作為與褐柳鶯的同種,隱匿於覆蓋下,姿勢水平,常做尾上翹和翼及尾輕彈的動作。有時在開闊處尤其是溪流邊進食。

冕柳鶯 冕柳鶯

冕柳鶯

冕柳鶯中等體型(12厘米)的黃橄欖色柳鶯。具近白的眉紋和頂紋;上體綠橄欖色,飛羽具黃色羽緣,僅一道黃白色翼斑;下體近白,與檸檬黃色的臀成對比;眼先及過眼紋近黑。與冠紋柳鶯的區別在僅一道翼斑,嘴較大,頂紋及眉紋更顯黃色。虹膜-深褐;嘴-上嘴褐色,下嘴色淺;腳-灰色。叫聲:叫聲為輕柔的phit phit。鳴聲為多變刺耳的pichi pichu seu sweu聲,尾聲最高。

喜光顧紅樹林、林地及林緣,從海平面直至最高的山頂。加入混合鳥群,通常見於較大樹木的樹冠層。見於喜馬拉雅山脈的相似的大冕紋柳鶯P. occipitalis可能在西藏南部有見。其區別為嘴較大且色深,頭上條紋色淺且眉線更白。

灰柳

灰柳鶯的形態特徵中等體型(11厘米)的冷褐色柳鶯。下體硫磺色,上胸、胸側及兩脅沾灰褐。尾無白色,無翼斑,無頂紋。頦偏白,眉紋長且色淡,過眼紋近黑。與棕腹柳鶯的區別在色較冷而少橄欖色,眉線前端橘黃而後端成黃色。比煙柳鶯色彩淡而亮麗。與棕眉柳鶯的區別在色彩較冷且喉無黃色細紋。虹膜-褐色;嘴-帶粉色,嘴端色深;腳-褐色。

叫聲:鳴聲約1秒鐘,包括 4~5個音調相同的快音節tsi-tsi-tsi-tsi-tsi。有時前有清脆的裝飾音。叫聲為輕柔而具特色的quip聲,聽似滴水。繁殖於南亞及中國西部山區;越冬至印度,主要分布省份:新疆,分布在以下保護區:托木爾峰。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崑崙山-西段、伊犁谷地、尤爾都斯盆地、南部天山山地、東疆戈壁丘陵 塔河上游平原 塔河中下游平原 羅布泊低地、崑崙山北麓平原、西崑侖山山地、阿爾泰、托木爾峰南坡(瓊台蘭河)、布泊地區、米蘭鮮見夏季繁殖鳥。見於新疆的喀什、天山、和靜及崑崙山以及青海的祁連山有分布記錄灰柳鶯在樹枝上橫向移動而似鏇木雀在樹枝上橫向移動而似鏇木雀。穿行於灌叢中似岩鷚。常光顧多礫石堆積的山麓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