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不具翅上翼斑。上體橄欖褐色;眉紋長而窄呈淡綠黃色;下體暗淡黃綠色(或暗橄欖綠色)。[1]
[據Baker(1924)對指名亞種Phylloscopusfuligiventerfuligiventer的描述]
兩性羽色相似。上體深煙褐色,幾乎呈黑色,有時稍染以橄欖色;翅和尾暗褐色,羽緣橄欖褐色;眉紋狹窄呈暗綠色;頭側暗皮黃色和褐色;整個下體暗油綠色,胸和兩脅染以暗褐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下嘴中央角褐色;跗蹠赭綠色。
分布範圍
西藏(南部珠穆朗瑪峰鄰近江孜以南地區、東南部則拉至怒江流域和昌都地區)(繁殖鳥);不丹,尼泊爾中部,孟加拉國,印度(北部和阿薩姆邦)。生活習性
常單只或成對地棲息于海拔3600-4300米,有時可達5000米高原灌叢中,或在大的亂石堆中來回走動,尋覓食物。有時,也到開闊地區尋覓食物。冬季,常出沒於有水的地方,自由地來回跳動於石塊或水上浮木捕捉昆蟲,亦常見其飛到水面上捕捉昆蟲。
鳴聲是一種單調重複的"tsli-tsli-tsli…”聲。有時幾乎呈雙音節的"tsuli-tsuli-tsuli…”聲,可重複五六次。叫聲是"cht…cht…”聲(約翰·馬敬能等,2000)。
主要食物是昆蟲。
生長繁殖
據Baker(1924)記載:"1921年8月4日在海拔4593m處的西藏Rhamtso採得1隻成鳥標本和一巢3枚卵。卵的大小為15.0mm×12.0mm,14.6mm×12.2mm和15.0mm×12.0mm“。亞種分化
上體較暗,呈暗煙褐色;下體暗油綠色;眉紋不顯,較狹窄,呈暗綠色;翅長♂56.5-61.5cm(Ticehurst)→指名亞種P.f.fuligiventer上體亦呈暗菸灰色;下體暗灰,不具任何黃色;眉紋淺灰白色;翅長♂52-60cm→昌都亞種P.f.tibetanus[1]
指名亞種
拉丁文學名:Phylloscopusfuligiventerfuligiventer
命名人:Hodgson
命名年份:1845年
分布:西藏(崗巴、甘馬藏布河谷、三安曲林、米林、魯霞、羌納、德母貢巴、加山口、狄里浱、珠穆朗瑪峰鄰近地區以及江孜以南地區)(繁殖鳥);不丹,尼泊爾,印度阿薩姆邦,孟加拉國。
形態:詳見種的描述。
昌都亞種
拉丁文學名:Phylloscopusfuligiventertibetanus
命名人:Ticehurst
命名年份:1937年
分布:西藏(則拉、朗縣、納木布、米拉、比母比和昌都地區)(繁殖鳥);印度北部。
形態:詳見亞種檢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