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蝗鶯

黑斑蝗鶯

黑斑蝗鶯 Grasshopper Warbler,雀形目 > 鶯科> 蝗鶯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Locustella naevia。

基本信息

簡介

黑斑蝗鶯斑蝗

中文學名:黑斑蝗鶯
二名法:Locustellanaevi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目: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鶲科Muscicapidae
屬:蝗鶯屬Locustella
種:黑斑蝗鶯L.naevia
分布區域:亞種straminea繁殖於新疆的西天山特克斯河谷。冬季南遷。
描述:中等體型(13厘米)的橄欖褐色鶯。遍布近黑色縱紋。下體灰皮黃色,喉奶油色,上胸沾暖色,夏季上胸具黑色點斑,有時兩脅具縱紋。淺色的眉紋不明顯。甚似矛斑蝗鶯但腹部灰色較重,尾下覆羽皮黃色而帶黑色的矛尖狀縱紋,尾色較深,體型略大,上體縱紋較少,鳴聲也不同。
虹膜:褐色。

嘴:上嘴色暗,下嘴基粉紅。

腳:粉色。
叫聲:叫聲為生硬的sit聲。鳴聲從低棲處發出,為不停頓的快而乏味似被蒙蓋的鬧鐘鈴聲。
分布範圍:繁殖於西歐至蒙古西北部;越冬於西班牙、北非及印度。
分布狀況:罕見。亞種straminea繁殖於新疆的西天山特克斯河谷。冬季南遷。
習性:隱匿於濃密的地表植被下;極少飛行。

蝗鶯屬品種簡介

矛斑蝗鶯Lanceolated Warbler
黑斑蝗鶯北蝗鶯

雀形目 %26gt; 鶯科 %26gt; 蝗鶯屬
PASSERIFORMES %26gt; Sylviidae %26gt; Locustella lanceolata

描述:體型略小(12.5厘米)而具褐色縱紋的鶯。上體橄欖褐色並具近黑色縱紋;下體白色而沾赭黃,胸及兩脅具黑色縱紋;眉紋皮黃;尾端無白色。與黑斑蝗鶯的區別在體型較小,上體及胸部縱紋較粗重,頂冠較黑。

叫聲:鳴聲為拖長的快速高調顫,;較黑斑蝗鶯高而慢。叫聲為churr-churr及低音chk。

黑斑蝗鶯黑斑蝗鶯

分布範圍:繁殖於西伯利亞古北界東部;冬季至菲律賓東南亞大巽他群島及馬魯古群島的北部。

分布狀況:不常見的季候鳥。繁殖於中國東北;有記錄遷徙時見於中國東部及西北部。

習性:喜濕潤稻田、沼澤灌叢、近水的休耕地及蕨叢。

黑斑蝗鶯小蝗鶯
小蝗鶯 Rusty-rumped Warbler

雀形目 ; 鶯科 ; 蝗鶯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Locustella certhiola

描述:中等體型(15厘米)而具褐色縱紋的鶯。眼紋皮黃,尾棕色而端白。上體褐色而具灰色及黑色縱紋;兩翼及尾紅褐,具近黑色的次端斑;下體近白,胸及兩脅皮黃。幼鳥沾黃,胸上具三角形的黑色點斑。亞種 centralasiae色最淡;rubescens的色最深;指名亞種的上背及次級飛羽多黑色縱紋。

叫聲:拖長的沙啞顫音chir-chirrrr;也有示警時的尖細tik tik tik聲。

分布範圍:繁殖於亞洲北部及中部;冬季中國東南亞巴拉望島蘇拉威西島及大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不常見的夏季繁殖鳥及過境鳥。亞種centralasiae繁殖於新疆西部及北部、青海甘肅北部、內蒙古西部,越冬於中國南方。minor繁殖於中國東北,有記錄遷徙時見於華東省份。rubescens也有記錄遷徙時見於中國東部,指名亞種偶見於河北

習性:棲於蘆葦地、沼澤、稻田、近水的草叢和蕨叢以及林邊地帶。隱匿於濃密的植被下,即使被驚起,飛行僅幾米遠就又扎入覆蓋中。

北蝗鶯

黑斑蝗鶯鴝蝗鶯
Middendorff;s Warbler

雀形目 ; 鶯科 ; 蝗鶯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Locustella ochotensis

描述:體型略大(16厘米)的橄欖褐色鶯。兩脅皮黃褐色,腹部近白。亞成鳥胸及兩脅具縱紋。與小蝗鶯的區別在上體無縱紋,與史氏蝗鶯的區別在上體褐色較重,下體色淡,較深色的眼紋和較短的嘴。

叫聲:尖厲的摩擦音VICHE…viche…viche。

分布範圍: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中國南方、菲律賓、蘇拉威西島婆羅洲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報導為罕見過境鳥,於中國東部沿海、台灣廣東

習性:喜草地或蘆葦叢。

鴝蝗鶯
Savi;s Warbler
黑斑蝗鶯蒼眉蝗鶯

雀形目 ; 鶯科 ; 蝗鶯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Locustella luscinioides

描述:中等體型(14厘米)的單調橄欖灰色鶯。上體單色,眉線模糊,眼下方有半圈白色。下體偏白,上、胸側、兩脅及尾下覆羽淺粉皮黃,胸側散有偏褐色縱紋。尾下覆羽羽端白色而略成鋸齒紋

虹膜-褐色;嘴-上嘴暗角質色,下嘴粉紅;腳-淺肉色。

叫聲:叫聲ching ching似大山雀,也有輕柔的puitt聲。鳴聲開始時輕緩逐漸增至生硬的嘁喳聲surrrrrrrr…聲似螻蛄。

分布範圍:歐洲及烏克蘭,越冬至西非;另見於中亞至蒙古,越冬至東非

分布狀況:亞種fusca為迷鳥在新疆西部有過幾次記錄,但可能在喀什及天山地區有繁殖現象,應多加留意。

習性:棲於近淡水或鹹水的棘叢。雖隱匿但不甚懼生。在地面笨拙拖行及奔走,似老鼠將尾舉在空中。

蒼眉蝗鶯

黑斑蝗鶯斑背大尾鶯
Locustella fasciolata

雀形目 ; 鶯科 ; 蝗鶯屬 ,英文名Gray;s Warbler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Locustella fasciolata

描述:體型略大(15厘米)而色淡的鶯。上體橄欖褐,眉紋白,眼紋色深而臉頰灰暗。下體白,胸及兩脅具灰色或棕黃色條帶,羽緣微近白色,尾下覆羽皮黃。幼鳥下體偏黃,具縱紋。嘴大,體型較其他蝗鶯屬(Locustella)種類均大,但可能與大葦鶯混淆,儘管其尾為凸形,頭較小,體多灰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下嘴粉紅;腳-粉褐。

叫聲:華美而帶高低起伏短句的長鳴聲。叫聲包括顫音cherr-cherr…cher及響亮的似吵嘴聲tschrrok tschrrok。

分布範圍:繁殖於東北亞及日本;遷徙經中國東部至菲律賓、蘇拉威西島及紐幾內亞

分布狀況:不常見。指名亞種繁殖於內蒙古東北部及黑龍江北部的大小興安嶺,遷徙時見於華東省份及台灣。對體色較深的亞種amnicola也應加留意。

黑斑蝗鶯黑斑蝗鶯

習性:見於低地及沿海的林地、棘叢、丘陵草地及灌叢。在林下植被中潛行、奔跑及齊足跳動。棲勢水平但立於地面時高揚而似(JI)。

斑背大尾鶯
Megalurus pryeri

雀形目; 鶯科 ; 蝗鶯屬 ,英名Stuak-bachel Suamp Wabler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Locustella pryeri

描述:體小(12厘米)的棲於蘆葦叢的鶯。上體棕褐而滿布黑色縱紋,具既長且寬的楔形尾和擴散的近白色眉紋。下體偏白,兩脅及胸側淺銅色,尾下覆羽皮黃。與矛斑蝗鶯的區別在胸無縱紋。與棕扇尾鶯的區別在體型較大,冠頂色淺而尾較長。

虹膜-褐色;嘴-上嘴輝黑,下嘴粉紅;腳-粉紅。

叫聲:炫耀飛行或棲於蘆葦地時發出低音的djuk-djuk-djuk鳴聲。叫聲為chuck。

黑斑蝗鶯黑斑蝗鶯

分布範圍:繁殖於日本及中國東北;越冬於中國中部;迷鳥至朝鮮

分布狀況: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罕見的季候鳥。亞種sinensis繁殖於遼寧(朝陽)及河北沿海。有記錄遷徙時見於湖北;越冬於長江中游的湖北和江西

習性:棲於蘆葦地。懼生而隱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