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柳鶯

褐柳鶯

褐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fuscatus)小型鳥類,體長11~12厘米。外形甚顯緊湊而墩圓,兩翼短圓,尾圓而略凹。上體灰褐,飛羽有橄欖綠色的翼緣。嘴細小,腿細長。眉紋棕白色,貫眼紋暗褐色。頦、喉白色,其餘下體乳白色,胸及兩脅沾黃褐。第二枚初級飛羽在第九至第十枚之間或等於第九和第十枚。指名亞種眉紋沾栗褐,臉頰無皮黃,上體褐色較重。與巨嘴柳鶯易混淆,不同處在於嘴纖細且色深;腿較細;眉紋較窄而短(指名亞種眉紋後端棕色);眼先上部的眉紋有深褐色邊且眉紋將眼和嘴隔開;腰部無橄欖綠色渲染。 相似種煙柳鶯上體較暗呈煙褐色,遠處看近黑色,眉紋綠色,下體油綠色。 隱匿於沿溪流、沼澤周圍及森林中潮濕灌叢的濃密低植被之下,高可上至海拔4000米。翹尾並輕彈尾及兩翼。鳴聲為一連串響亮單調的清晰哨音,以一顫音結尾。似巨嘴柳鶯但鳴聲較慢。叫聲為尖厲的“chett、chett”似擊石頭之聲。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褐柳鶯 褐柳鶯

上體褐色或橄欖褐色,兩翅內側覆羽顏色同背,其餘覆羽和飛羽暗褐色, 外翈羽緣較淡呈淡褐色微綴橄欖色,內翈羽緣淺灰褐色。尾暗褐色,有的上面微沾淡棕色,羽緣亦較淡具明顯的橄欖褐色。眉紋棕白色從額基直到枕,貫眼紋暗褐色自眼先經眼向後延伸至枕側,頰和耳覆羽褐色而雜有淺棕色。頦、喉白色微沾皮黃色,胸淡棕褐色,腹白色微沾皮黃色或灰色,兩脅棕褐色,尾下覆羽淡棕色有時微沾褐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為皮黃色。陳舊的夏羽上體有點灰色。幼鳥和成鳥相似,但上體較暗,眉紋淡灰白色,下體淡棕黃色。

虹膜暗褐色或黑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橙黃色、尖端暗褐色,腳淡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8~12g,♀7~9g;體長♂109~134mm,♀112~125mm;嘴峰♂8~10mm,♀8~10mm;翅♂52~65mm,♀53~62mm;尾長♂41~56mm,♀42~56mm;跗蹠♂21~25mm,♀19~23mm(指名亞種)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從山腳平原到海拔4500米的山地森林和林線以上的高山灌叢地帶,尤其喜歡稀疏而開闊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林緣以及溪流沿岸的疏林與灌叢,不喜歡茂密的大森林。非繁殖期間也見於農田、果園和宅旁附近的小塊叢林內。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林下、林緣和溪邊灌叢與草叢中活動。喜 歡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或跳上跳下,不斷發出近似“嘎叭、嘎叭——”或“答、答、答——”的叫聲。繁殖期間常站在灌木枝頭從早到晚不停地鳴唱,其聲似“欺、欺、欺、欺——”不斷重複的連續叫聲。有時站在枝頭鳴叫,有時又振翅在空中翱翔,有時又從一個枝頭飛向另一枝頭,遇有干擾,則立刻落入灌叢中。

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據在長白山剖析的8個鳥胃,所吃食物以鞘翅目昆蟲居多。

遷徙:褐柳鶯在中國部分為夏候鳥,部分為分冬候鳥和旅鳥。每年多在5月初開始遷來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開始遷離,最晚遲至10月末還見於長白山未遷走。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或林緣與溪邊灌木叢中,巢距地高0.27~0.7m,也有報告直接營巢於灌叢中地上的。巢呈球形,巢口開在側面近頂端處。巢的大小據在長白山測量的2巢為:外徑12~15cm,內徑6~6cm,高13~14cm,巢口為圓形,直徑為4cm。每窩產卵4~6枚,通常5枚,卵白色,大小為15~18mm×12~13mm。

地理分布

綠:原生種分布;紫:稀少;紅:可能存在 綠:原生種分布;紫:稀少;紅:可能存在

分布範圍廣泛,從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東部,往西至葉尼塞河,北達北緯(64°~66°),南至蒙古、阿爾泰,東至太平洋沿岸、鄂霍次克海、薩哈林島、朝鮮;越冬於印度、緬甸和泰國。

原生種分布地:孟加拉、不丹、高棉、中國、印度、日本、哈薩克斯坦、朝鮮、韓國、寮國、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新加坡、泰國、越南。

來源地不明:阿富汗。

迷鳥分布地:奧地利、比利時、賽普勒斯、丹麥、埃及、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直布羅陀、希臘、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立陶宛、墨西哥、摩洛哥、荷蘭;挪威、菲律賓、波蘭、葡萄牙、沙烏地阿拉伯、斯里蘭卡、瑞典、瑞士、阿聯、英國、美國、葉門。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盟,黑龍江省北部大興安嶺、東北部小興安嶺、伊春、南部牡丹江、哈爾濱,吉林省東部長白山、延邊、南部通化、渾江、西南部四平、遼源、西部白城,遼寧南部大連、金縣、營口、遼陽、西部朝陽、錦州、義縣,河北東部、北部,北京及河南、四川、甘肅、寧夏、青海和內蒙古伊克昭盟等地 (繁殖鳥) ;遷徙或越冬於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廣西、廣東、香港、福建和海南島,偶見於台灣。

亞種分化

褐柳鶯(3亞種)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01褐柳鶯指名亞種Phylloscopus fuscatus fuscatusBlyth,1842
02褐柳鶯西北亞種Phylloscopus fuscatus robustusStresemann,1924
03褐柳鶯西南亞種Phylloscopus fuscatus weigoldiStresemann,1924

註:褐柳鶯西北亞種是否成立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未量化,但在原產地屬常見物種( Baker 1997)。各地種群估算如下:中國大陸約有10,000~100,000繁殖對,1,000~10,000隻候鳥;中國台灣約有50~1,000隻冬候鳥;韓國約10,000~100,000繁殖對,約50~10,000隻候鳥;在日本越冬的候鳥少於1,000隻;俄羅斯約10,000~100,000繁殖對,約1,000-10,000隻候鳥( Brazil 2009)。 褐柳鶯在中國分布較廣,種群數量較豐富。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註:第555項 褐柳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