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中國近代民族英雄,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林則徐曾多次粉碎英國人到中國海域進行武裝挑釁。雖然不少中國人視其“虎門銷煙”之行為為一次壯舉,但這同時亦是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近因。
林則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對於西方的政治勢力進行的艱苦的鬥爭,對於西方文化、科技和貿易,林則徐則持開放性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懂得英語和葡語兩種外語,並且著力翻譯西報及西方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成《海國圖志》,此書其後啟發了晚清後期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是韋莊敬的朋友。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
生平經歷
家世
家族及取名
林則徐,於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即1785年8月30日)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左營司巷林氏北院後祖室。父林賓日,母陳帙。
林則徐之家族源於晉代由中原南渡入閩的九牧林氏家族,林姓是八姓入閩的其中一姓。依照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所寫的檔案中,為自身的家族立下考據:
“余世居玉融,始祖高德公宋進士,傳十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長存素公,余之五代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學弢公,遷省垣,生曾祖啟采公,墓俱在北關外飛來峰下,啟采公生北塘公,墓在北關外銅盤山。”
林則徐名字由來有3種說法:
生於徐氏,養於林氏,但這說法後被考證為無據之論。
林賓日在林則徐出生時曾“夢中親見鳳凰飛”,認為兒子是“天上石麒麟”徐陵(字孝穆)之轉世,故名則徐,字少穆,又字石麟,但這說法亦被認為無據之論。
當時出名愛才的福建巡撫徐嗣曾至林府避雨,林則徐適時出生,林賓日希望兒子效法徐嗣曾,出類拔萃,飛黃騰達。取字元撫則謂其子如徐嗣曾,仕途坦蕩,官運亨通,這說法被多人接受。
少年時代
貧苦童年
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原名林天翰,字孟養,號暘谷,嘉慶侯官歲貢生,是當地的教書先生,於鄰居羅氏的地方開設書塾。而林則徐的母親陳帙,為閩縣歲貢生陳聖靈之第五女。
林賓日陳帙夫婦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長子林鳴鶴(早夭)、次子林則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兒。
雖然林賓日為私塾教師,中了秀才後又可領取公糧。但家裡人口眾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無以為繼。林母陳帙瞞住丈夫,偷偷以女紅這項手藝幫補家計,她也將此剪紙手藝傳於女兒,才能維持家庭生活。家計雖不用代勞,但林則徐每天到書塾之前,都先會為母親姊妹的工藝品拿到店鋪寄賣,放學後,則再到店鋪收錢交回母親。貧苦的童年,使他日後升至高官時都保持清儉的習慣。
青年時期
林則徐於乾隆50年7月26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東街(今福州市鼓樓區)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里。父親林賓日,以教讀、講學為生。僅靠父親教私塾的微薄收入無法維持生活,於是,母親用手工勞動來分擔家庭的困窘。
在科舉時代,林則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仕宦之途發達上升。林則徐性聰穎,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後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於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
嘉慶九年(1804年),20歲中舉人。父親的淳淳教導使林則徐的學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此後由於家庭日難,外出當塾師。在十一年(1806年)秋,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這裡的鴉片煙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招入幕府。他在張幕中獲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禮、樂等知識以及官場經驗,為他日後的“入仕”準備了些必要條件。
步入仕途
中舉成家
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參加鄉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就在揭曉成績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鄭淑卿為妻,自此林則徐在鄭淑卿在世時都沒有納過妾侍,終其一生情深不渝(但據林則徐長房後人林鴻漢表示,鄭淑卿逝世後林則徐曾續弦再娶)。林則徐逝世後,同治至光緒年間,英國的杜莎夫人蠟像館特地為林則徐鄭淑卿夫婦製作蠟像,成為少數可長期展出的名人蠟像,以表敬意。年底,新婚燕爾的林則徐離開家人前往京師參加會試但名落孫山。回鄉後就在福州北庫巷開設“補梅書屋”開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會試。
張師誠幕僚時期
嘉慶十一年(1806年),林則徐擔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專責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那時廈門的走私鴉片問題嚴重,歷任廈門海防同知皆是貪官污吏,外商賄賂成風,無人打擊走私。林則徐見識到鴉片問題、煙販伎倆,開擴視野。其任內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張師誠賞識,張師誠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張師誠為何選林則徐為幕僚的說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後人傳說,張師誠翻閱各地呈交給他的賀啟,發現林則徐的賀啟寫得最好。那時正值除夕,慣例都要各地官員向皇帝呈拜折。於是將林則徐召來代草拜折,途中諸多刁難,整夜在他居所外連放爆竹,又改動拜折,要林則徐重抄一遍。張師誠觀察林則徐的修養和態度,只見他認真謄寫一遍,深感欣賞他人品及才華,就請他納入幕僚。
張師誠位極人臣,對典章大政等政治學問均有所知,他將自己公事上的知織、權術一一傳授給林則徐,甚至他在嘉慶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鎮壓海盜蔡牽時亦一同隨往,令林則徐間接參與鎮壓。張師誠事後稱讚林則徐:
“是役也,僚屬睹余督剿之勞,僉謂非余先得賊蹤,飛檄催戰,未必能如斯神速。”
同年年底,張師誠推薦林則徐父親林賓日為樂正書院主持,林家經濟得以改觀。後林則徐又在這年參加京師會試,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張師誠當幕僚。直到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終中進士,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從此踏上官宦之路。
官宦之路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會試中選,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進入了官場,實現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年)授編修。此後歷任國史館協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
在京官時期,他矢志做一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於是,他“文學而潛修”。為了通於政事,“益究心經世學,雖居清秘、於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綜核無遺”。在京師為官七年中,他廣泛蒐集元、明以來幾十位專家關於興修畿輔水利的奏疏、著述,寫了《北直水利書》。書中明確指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農為天下本務,稻又為農家之本務”。認為只有發展華北水利,提倡種稻,就地解決漕糧,才能合理解決南糧北運及由此產生的漕運積弊問題。
嘉慶二十五年 (1820年)7月,林則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積極甄拔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頗有作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種阻力難以應付,曾發泄“支左還絀右”“三嘆作吏難”這樣的苦悶。終於在次年七月藉口父病辭職回籍。林則徐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但由於性情過於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 (1822年)四月復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鹽運使,整頓鹽政,取得成效。林則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很快跨入官場上青雲直上時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並把鴉片毒害視為社會弊端加以嚴禁。
道光七年 (1827年)6月任陝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調任江寧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間,陝南略陽一帶發生水災,遂留陝暫理原職,赴略陽察看災情,安置受災百姓,同時還參與了縣城移建事宜。
道光十年 (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調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先後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面對關係到河道民生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於了解和治理。
道光十二年 (1832年)二月,調任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業、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耕技術,推廣新農具。他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地力必資人力,土功皆屬農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疇多一分之利賴。”林則徐這種農耕思想,是在實際考察中體驗出來的。
道光十七年 (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林則徐採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千里長堤,安瀾普慶,並支河裡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道光十八年(1837),鴻臚寺卿黃爵滋上疏主張以死罪嚴懲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撫各抒己見。林則徐堅決支持黃爵滋的嚴禁主張,提出六條具體禁菸方案,並率先在湖廣實施,成績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歷年禁菸失敗在於不能嚴禁。警告:“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九月應召進京,在連續八次召見中,力陳禁菸的重要性和禁菸方略。十一月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菸,並節制廣東水師,查辦海口。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廣州。他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傳訊洋商,令外國煙販限期交出鴉片。採取撤買辦工役、封索商館等正義措施,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煙販的狡賴,收繳英國躉船上的全部鴉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總計2376254斤。在此期間,林則徐注意了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制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後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為防範外國侵略,林則徐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購置外國大炮加強炮台,蒐集外國船炮圖樣準備仿製。他堅信民心可用,組織地方團練,從沿海漁民、村戶中招募水勇,操練教習。七月因義律拒不交出殺害中國村民的英國水手,又不肯具結保證不再夾帶鴉片,他下令斷絕澳門英商接濟。義律訴諸武力,挑起九龍炮戰和穿鼻洋海戰。林則徐親赴虎門布防,督師數敗英軍。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貿易。十九年十二月實授兩廣總督。此時他已覺察英國正蓄意發動侵華戰爭,以所得西方訊息五次奏請令沿海各省備戰。
陳玉先 《民族英雄林則徐》 |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鴉片戰爭開始後,英軍攻粵閩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驚恐求和,歸咎林則徐在廣東“辦理不善”,屢次下旨斥責。九月林則徐被革職,留粵備查問。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籌募壯勇守衛廣州,反對欽差大臣琦善畏敵求和。繼而向主持粵戰的奕山上防禦建議,不被採納。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受命赴浙江協辦海防。在浙積極籌議戰守,提供炮書,幫助研製新式炮車和車輪戰船。五月道光帝以廣東戰敗,歸咎前任,林則徐被革去四品卿銜,從重懲處,充軍伊犁。林則徐在赴伊利途中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曾被溫家寶總理引用),從中可窺見他對國家的忠心。途經鎮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關外國資料,囑撰《海國圖志》。旋因黃河在河南開封祥符決口,釀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黃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抵伊犁。他協助辦理墾務,親歷南疆庫車、阿克蘇、葉爾羌等地勘察,行程三萬里,所至倡導水利,開闢屯田。又繪製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警惕沙俄威脅。
道光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陝甘總督,次年轉任陝西巡撫。
二十七年升雲貴總督。曾先後平息、鎮壓西北、西南民族衝突和人民起義,整頓雲南礦政。二十九年因病辭職歸籍。
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於潮州普寧縣(今廣東普寧北)行館。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魏源聞訊輓聯對其一生人品和功績,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評價:“品望重當朝,猶憶追陪瞻雅範;褒榮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遺徽。”
鹹豐元年(1851年),鹹豐帝賜祭葬,諡號“文忠”,晉贈太子太傅。林則徐逝世後,全國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同時林則徐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於言教”,林則徐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時,入湖北發出《傳牌》,禁止沿途阿諛奉迎,借端勒索。在總督任內,仍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林則徐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受民眾愛戴的好宮。
逝世
林則徐退休之後,欲與北京任京官的長子同住,因買不起京中住宅,最終回到福州住在父親購置的舊屋中。其故居雲左山房,又稱七十二峰樓,他把新疆帶回的七車書冊,皆藏在裡面,從此,過住平淡的生活。
鹹豐帝繼位後,因洪秀全等組織的拜上帝會正在準備起事,鹹豐帝下旨求賢以對付太平天國,大學士潘世恩、通政使羅惇衍、兩名尚書孫瑞珍、杜受田力薦林則徐。
可是林則徐根本未康復,疝氣不時發作,結果他要躺在特製的臥轎,由福建、廣東山區,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時,開始嚴重下痢,到了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後林則徐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下,於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後,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
林則徐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馬安村的金獅山麓。墓用三合土築造,為四層台結構。墓地離市區4公里。
為政舉措
虎門銷煙
與英軍交鋒
1839年6月20日,發生林維喜事件。林則徐覺得案件可疑,於是命新安縣知縣梁星源查辦,要求義律交出兇手,但義律以領事裁判權為由,要求私自開審兇手。林則徐便委託美國醫生伯駕和袁得輝合譯瑞士法學家艾默瑞奇•德•瓦特爾的著作《萬國公法》,查明義律根本沒有治外法權。七月初四(1839年8月12日),義律在英船上開庭,對五名兇手輕判罰金和監禁後,便送回英國監獄服刑,事後才通知中國官方。
林則徐震怒,七月初八(1839年8月15日),下令再次封鎖澳門,七月初九(1839年8月17日),勒令義律交出兇手,並勒令澳葡政府將所有英國人驅逐出境。
早在虎門銷煙之時,美國商人C•W•金已通知林則徐有英國軍艦在廣東海域游戈,要林則徐注意,但他最終輕視C•W•金的提醒。但後來的事件,令林則徐意識到戰爭的可能性,他曾致道光帝,希望撥款買西洋的船炮布設海防,道光帝不肯,結果林則徐只好民間集資,通過新加坡密購英國利物浦銅炮,更購入一艘軍艦劍橋號。
七月二十(1839年8月30日),英國軍艦窩拉疑號抵達廣東,義律要求澳門總督邊度提供軍隊協助,卻遭邊度拒絕。林則徐為維持澳葡政府的中立,於七月廿四(1839年9月1日)巡閱澳門。七月廿七(1839年9月4日)中午,軍艦窩拉疑號、路易莎號、珍珠號、甘米力治號在香港九龍海域向中國水師開炮,九龍之戰爆發,戰役歷時一個半小時,英軍用盡彈藥,敗走尖沙咀,陣亡者至少十七人。
戰敗後義律要求重開談判,聲稱英國煙商同意不販鴉片,中方亦可搜檢,一查出夾帶鴉片,即可沒收。已具結者,可自由貿易,不具結者,則在沙角搜檢,而不合作的英國煙商限三日內驅逐回國。但林則徐發現了問題,若果不具結者可貿易,禁菸之舉必全功盡廢,於是林則徐以具結和交凶為必要前提。結果談判破裂,義律把五名兇手送回英國。
儘管與義律的談判破裂,但有兩艘英國商船湯姆士•葛號和皇家薩克遜號同意具結,林則徐立即允許正常貿易,給予特別保護。義律非常不滿,認為有損權威,九月廿八(1839年11月3日)下令軍艦窩拉疑號和海阿新號在穿鼻洋武力迫兩船折返。提督關天培正常查究期間,窩拉疑號突向中方軍隊發炮,穿鼻之戰爆發。
穿鼻之戰戰敗後,英軍盡逃回尖沙咀。林則徐下令軍隊駐在尖沙咀附近的官涌(今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佐敦)還擊。英軍本打算在尖沙咀修理軍艦,被中方軍隊發現,驅逐出海。九月廿九(1839年11月4日)英軍還擊,欲以大炮轟擊官涌軍營,但軍營地勢頗高,中方軍隊居高臨下發炮,英軍敗退。連續幾次交鋒後,十月六日(1839年11月11日),林則徐令軍隊分五路,主動合擊英軍,凌晨時分,中方軍隊包抄英軍艦隊,五路大炮,重迭發擊,將英軍艦隊大半軍艦摧毀。十月八日(1839年11月11日),英軍艦隊又再來犯,林則徐發動總攻擊,五路大炮全向軍艦船頭髮炮,英軍艦隊全滅。九月廿八至十月八日合共九日內,官涌之戰六役,林則徐役役皆勝,將英軍驅逐尖沙咀。並尋回湯姆士•葛號和皇家薩克遜號兩船,帶回港口貿易。
戰爭之後,中英貿易完全斷絕,林則徐更密切注意世界局勢,他組織一隊翻譯隊伍,專門負責翻譯外國報紙和外國書籍。他們翻譯了《澳門月報》、英國商務總監戴維斯著的《中國人:中華帝國及其居民的概況》(即《華事夷言》)、傳教士地爾窪牧師著的《對華鴉片罪過論》、休•慕瑞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即《四洲志》),及其他軍事書籍。
同時,他亦親自接觸外國人,向虎門銷煙時來訪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人詢問英國的情況,並接觸英國海員,了解英國對禁菸的看法,態度極為親密。接著他又再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由湯姆士•葛號船主帶往倫敦,但英國外交部拒收信件[44],結果信件刊登在《泰晤士報》上。十二月初一(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接任兩廣總督。
通過戰爭動議
1839年至1840年間,英國出現很多來歷不明的小冊子,主要控訴封鎖十三行事件,並誣指林則徐私自種植罌粟,便排拒外來鴉片,一時之間也引英國民間輿論紛紛。英國國會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在維多利亞女王的決定性聲明下,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
林則徐得知英國軍隊異動,便加緊改裝早前購入的劍橋號,又從旗昌洋行購入參加過九龍之戰的甘米力治號,並廣泛搜只戰船資料,仿製英國軍艦,小型歐式雙桅縱帆船等。他亦會同關天培親自校閱水軍,重用英國人懼怕的海盜、漁民、蛋戶,由外商、鹽商、潮商支付用費,治海人民紛紛應徵。
其後,林則徐發動了長沙灣之戰,將藏在長沙灣的英國軍艦驅離。怡和洋行的馬地臣又偷偷販賣鴉片,林則徐便派人攻擊煙商船隊,是為磨刀洋之戰。
防守粵閩海岸
英國政府任命義律的堂兄喬治•懿律和全權代表,派遣的遠征軍於五月廿三(1840年6月22日)正式集合,總共有軍艦十六艘、武裝輪船四艘、運兵艦一艘、運輸艦二十七艘。士兵四千人,包括第18皇家愛爾蘭聯隊、第26蘇格蘭來福槍聯隊、第49孟加拉聯隊、孟加拉工兵團和馬德拉斯工兵團等。遠征軍一抵達,即宣讀英國政府的命令,封鎖廣州海岸,並打算攻打虎門示威。但林則徐早有準備,於澳門、虎門、尖沙咀及內河要道設重兵駐守,加上廣州海岸多淺水暗礁的天然屏障,英軍無隙而入。同時,林則徐向廣東民眾頒布《英夷鴟張安民告示》,鼓厲人民殺敵,殺一白人士兵賞洋銀百元,殺一南亞士兵賞洋銀五十元。英軍並無攻打廣州之意,只留下軍艦都魯壹號、拉呢號、海阿新號及武裝輪船進取號繼續封鎖廣州海岸,其他軍艦北上閩境。林則徐的防守是多此一舉。
六月初四(1840年7月2日)早晨,軍艦布朗底號帶著《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副本前往廈門,要求上岸,但遭拒後向岸邊發炮,最後由廈門守軍擊退。次日,林則徐向江蘇、浙江二省通知英軍入侵的訊息,但兩省大吏認為林則徐的話不足信,完全未做絲毫抗敵準備[53]。結果戈登•伯麥率領的軍隊於六月初七(1840年7月5日)輕易占領舟山定海縣,掠財屠城。
中國沿海的總督巡撫,沒一個像林則徐具有如此的前瞻眼光,當英軍占領定海的訊息傳來,林則徐氣憤痛罵浙江巡撫烏爾恭額。他向道光帝奏收復定海的方法,但道光帝已經對林則徐轉變態度,對之不予理采。
封鎖廣州海岸的英軍開始在珠江口橫行無忌,英國軍人溫森特•士擔頓槍殺船舵工盛全福,澳門民眾活捉了士擔頓。留在廣州海岸的兩名英軍軍官士密和參遜要求林則徐放人,林則徐拒絕。為防英軍入侵澳門,林則徐和關天培增兵二千人入澳門,調集軍艦防守。七月廿二(1840年8月19日)下午二時,英軍由九州洋駛至關閘、拱北一帶,向中國守軍發炮,清軍反擊,英軍敗退,這次是為關閘之戰。八月初五(1840年8月31日),林則徐派軍艦於穿鼻洋和南龍穴一帶的礬石洋向英軍反擊,是為礬石洋之戰,英軍反應不及,大敗。清軍只有數名輕傷者,而英軍死傷慘重,英軍點算至少十五士兵陣亡。第一次鴉片戰爭之中,唯有林則徐領導的七次戰役取得勝利,英軍對廣州海岸的進攻失敗。
革職
七月十四(1840年8月11日),英軍主力駛到天津大沽口外,要求清廷接收《巴麥尊子爵致中國皇帝欽命宰相書》(簡稱《巴麥尊照會》),時任直隸總督的琦善收到林則徐的英軍入侵通知,但並未理會,認為他們單純為通商而來。到英軍來臨,依然不對戰,並饋賜牛羊及禮品。
其後,琦善夥同穆彰阿、伊里布等一向與林則徐有過節的朝臣向道光帝誇大英軍軍力,誣指林則徐允許煙片販賣後又反悔禁菸,激起英國發動戰爭,將所有戰爭責任歸咎林則徐身上。另外,《巴麥尊照會》中,英國政府限令清廷十日內善妥照會內的要求,否則就封港口、截船隻、占島地。
道光帝命琦善向英方交涉,並當欽差大臣往廣東查辦,琦善對英方的要求處以閃避態度,只想革職林則徐了事。英方不許,派軍駛往山海關一帶示威,道光帝命清軍不得反抗,露出妥協之意。最後,琦善只同意對林則徐革職查辦,而英軍考慮補給等因素,亦退兵南下,道光帝對琦善表示嘉賞。
八月廿九(1840年9月24日),林則徐回復道光帝的朱批,對指斥加以抗辯,在上折的《密陳辦理禁菸不能歇手片》中指出,鴉片之流入已經證明外商包藏禍心,戰爭是意料中事,若不一次過掃清外國勢力,他國亦會仿效英國,必禍患無窮。並表示自己建的船炮是必須之物,只要增強國防力量,才能對抗船堅炮利的入侵者,建議用關稅的十分之一來製造炮船。但他亦知事情已無法挽回,唯有奏請治罪,請去浙江前線將功折罪。
結果,林則徐被革去兩廣總督一職,由怡良署任,直到新任兩廣總督琦善到來。另外支持林則徐的鄧廷楨亦被革職。
林則徐就此羈滯廣東,署理兩廣總督怡良一向是林則徐的支持者,署理期間亦不忘禁菸,廣建武裝。但道光帝勒令怡良撤兵,怡良久久不能動手,他向林則徐徵詢意見,林則徐示意他向道光帝奏報撤二千的少數兵力,令道光帝不疑有他,保存廣東兵力。
畢竟怡良只是署理兩廣總督,在位短短三十五日後,琦善到任,他一來就把原先林則徐推行的政策完全廢除,把林則徐引入的新式武器廢置,解散水師,結果大角炮台、沙角炮台失陷。林則徐拋下對琦善的恩怨,出手相助。但琦善只想將一切過失都推向林則徐處,不肯讓他插手立功。林則徐忍無可忍,要求怡良架空琦善,以巡撫身分來布防和動員民眾。但怡良還未行動,琦善於十二月廿八(1841年1月20日)與義律擬訂《穿鼻草約》,草約的其中一項條款就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關天培的殉國及琦善的獲罪
道光帝得知英軍繼續進攻沿海,而且不肯離開定海,態度漸轉強硬,於是復命林則徐及鄧廷楨“協理夷務”,琦善禮節性拜會林則徐,希望他轉向主和的態度,林則徐反應冷淡。
琦善對於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一事保持隱瞞,但義律、馬禮遜、伯麥等人也不等草約簽定,就宣布占領香港。賴恩爵告之怡良香港島割讓的訊息後非常震驚,怡良也向林則徐告示這訊息。林則徐認為怡良向道光帝彈劾琦善,才能保住香港島。但怡良怕無證據之下彈劾,會被琦善反咬一口,最後在林則徐敦勸和具體協助下,下定決心上奏,奏摺亦在林則徐修改潤色後呈上道光帝。然而,檔案未來得及呈上道光帝,琦善打算於道光二十年正月十八(1841年2月9日)正式簽訂《穿鼻草約》,此時,廣東士紳常琦善之行動震怒,聲討琦善,廣東的高級官員又站在怡良一邊,琦善不敢簽約。
林則徐知廣東士氣渙散,自己仍可“協理夷務”之際增強廣東防務,局面改觀,於是鄭重建議琦善抓住戰機,迎擊敵軍、公布道光帝上諭、招撫漢奸、組織民眾對抗,但林則徐所有提議皆被琦善一一否決。二月初五(1841年2月25日),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麥廷章親自督軍,但由於士氣渙散,靖遠炮台、鎮遠炮台、威遠炮台失陷。林則徐和鄧廷楨急求琦善出兵救援,可惜援兵來得太遲。橫擋炮台、永安炮台、鞏固炮台亦告失陷,關天培、麥廷章以身殉國。
是以,英軍北攻廣州,二月初七(1841年2月27日),英軍經烏涌。林則徐本來在那裡設有烏涌炮台,打算作虎門炮台之後的第二重防線,他購入的甘米力治號改裝的截殺號亦在烏涌看守。不過英軍一攻,清軍先亂,截殺號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被擊沉。二月初九(1841年3月1日),潖州炮台失陷,二月初十,獵得炮台失陷。
琦善無可奈何,答應義律的條款。但道光帝從怡良得知香港島被琦善私自割讓,下令將琦善革職鎖拿,押京治罪,家產查抄入官。改派湖南提督楊芳主持軍事。但楊芳竟是昏庸無能之人,道光帝最後將楊芳連帶怡良一同革職[40]。英國方面,英國外相亨利•約翰•坦普爾不滿義律在《穿鼻草約》中得益太少,撤銷義律職務,改派亨利•璞鼎查(又譯砵甸乍)擔任新的商務總監[38]。閏三月十一(1841年5月1日),道光帝命林則徐以四品卿調任浙江。
遣戍新疆 1830年以英國、法國為代表的歐美等國的商人在廣州大量販賣鴉片,給中國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白銀外流,主張禁菸和弛煙的兩派官員爭論不休。
雖然只有少數官員主張禁菸,由於林則徐早已於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任內時禁菸,把煙販及鴉片吸食者一掃而空。鑒於林則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認為禁菸並非不可行,於是道光帝下定決心禁菸。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日,天天皆召見林則徐商談禁菸;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關防,全國禁菸。
道光十九年 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繳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葉五斤。
至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間繳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繳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六兩、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桿、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煙販繳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
林則徐經道光帝同意,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余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許多人都來觀看。當中有帶同家眷之不販鴉片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十人,不信林則徐有辦法把所有鴉片完整銷毀,於是前來實地考證。林則徐幹脆給他們進入池邊,讓外國觀察員直接詳看銷煙方法,沿途講解。待觀看全部過程、反覆考察後,皆心悅誠服,向林則徐脫帽致敬。
鴉片戰爭
1839年6月20日,發生林維喜事件。林則徐覺得案件可疑,於是命新安縣知縣梁星源查辦,要求義律交出兇手,但義律以領事裁判權為由,要求私自開審兇手。林則徐便委託美國醫生伯駕和袁得輝合譯瑞士法學家艾默瑞奇·德·瓦特爾的著作《萬國公法》,查明義律根本沒有治外法權。七月初四(1839年8月12日),義律在英船上開庭,對五名兇手輕判罰金和監禁後,便送回英國監獄服刑,事後才通知中國官方。
林則徐震怒,七月初八(1839年8月15日),下令再次封鎖澳門,七月初九(1839年8月17日),勒令義律交出兇手,並勒令澳葡政府將所有英國人驅逐出境。義律在9月5日派特使要求林則徐解除封鎖,恢復正常貿易關係。林則徐未達到目的,拒絕了義律的要求。當天下午,英國軍艦向封鎖他們的中國戰船開炮。
穿鼻之戰戰敗後,英軍盡逃回尖沙咀。林則徐下令軍隊駐在尖沙咀附近的官涌(今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佐敦)還擊。英軍本打算在尖沙咀修理軍艦,被中方軍隊發現,驅逐出海。九月廿九(1839年11月4日)英軍還擊,欲以大炮轟擊官涌軍營,但軍營地勢頗高,中方軍隊居高臨下發炮,英軍敗退。連續幾次交鋒後,十月六日(1839年11月11日),林則徐令軍隊分五路,主動合擊英軍,凌晨時分,中方軍隊包抄英軍艦隊,五路大炮,重迭發擊,將英軍艦隊大半軍艦摧毀。十月八日(1839年11月11日),英軍艦隊又再來犯,林則除發動總攻擊,五路大炮全向軍艦船頭髮炮,英軍艦隊全滅。九月廿八至十月八日合共九日內,官涌之戰六役,林則徐役役皆勝,將英軍驅逐尖沙咀。並尋回湯姆士·葛號和皇家薩克遜號兩船,帶回港口貿易。
戰爭之後,中英貿易完全斷絕,林則徐更密切注意世界局勢,他組織一隊翻譯隊伍,專門負責翻譯外國報紙和外國書籍。他們翻譯了《澳門月報》、英國商務總監戴維斯著的《中國人:中華帝國及其居民的概況》(即《華事夷言》)、傳教士地爾窪牧師著的《對華鴉片罪過論》、休·慕瑞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即《四洲志》),及其他軍事書籍。
同時,他亦親自接觸外國人,向虎門銷煙時來訪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人詢問英國的情況,並接觸英國海員,了解英國對禁菸的看法,態度極為親密。接著他又再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由湯姆士·葛號船主帶往倫敦,但英國外交部拒收信件,結果信件刊登在《泰晤士報》上。十二月初一(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接任兩廣總督。
六月初四(1840年7月2日)早晨,軍艦布朗底號帶著《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副本前往廈門,要求上岸,但遭拒後向岸邊發炮,最後由廈門守軍擊退。次日,林則徐向江蘇、浙江二省通知英軍入侵的訊息,但兩省大吏認為林則徐的話不足信,完全未做絲毫抗敵準備。結果戈登·伯麥率領的軍隊於六月初七(1840年7月5日)輕易占領舟山定海縣,掠財屠城。
封鎖廣州海岸的英軍開始在珠江口橫行無忌,英國軍人溫森特·士擔頓槍殺船舵工盛全福,澳門民眾活捉了士擔頓。留在廣州海岸的兩名英軍軍官士密和參遜要求林則徐放人,林則徐拒絕。為防英軍入侵澳門,林則徐和關天培增兵二千人入澳門,調集軍艦防守。八月初五(1840年8月31日),林則徐派軍艦於穿鼻洋和南龍穴一帶的礬石洋向英軍反擊,是為礬石洋之戰,英軍反應不及,大敗。清軍只有數名輕傷者,而英軍死傷慘重,英軍點算至少十五士兵陣亡。第一次鴉片戰爭之中,唯有林則徐領導的七次戰役取得勝利,英軍對廣州海岸的進攻失敗。
教育
儘管林則徐家境寒苦,但是林賓日非常重視教育。四歲時,父親林賓日已將他攜入塾中,教以曉字。七歲,已經熟練文體,在當時來說是非常早的事。原因由於林賓日幼時家貧,到十三歲才入書塾,常常被同學嘲笑,為免兒子和自己一樣命運,教書時便將他攜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聽學。
林賓日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教書先生,教育態度暨講究又開明。他不只重追求學問,還注重品格修養;不求死背,不求體罰,循循善誘,讓學生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在他教了五十年書當中,中舉或考上進士的多達數十人,最傑出的還是兒子林則徐,他八、九歲時,他在書塾常常以佳作得到獎金,眼見家境依然貧窮,有人曾叫林則徐改業,但林賓日不許,他認為兒子日後必飛黃騰達,名成利就。
林則徐十二歲時,孔廟召童生任佾生,經一輪選拔之後,林則徐當選任佾生,為祭祀樂舞的人員。
林則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開明的父親教導,還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童年是非常快樂的。鄰居常常聽到林家吃飯時的歡笑聲,探看之下,不過是十多個人津津有味吃著豆腐。後來林家以此事來教誨子孫知足常樂的道理。
河南省永城縣知縣鄭大模有次遇到林則徐,對他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認為此子必成大器。果然,林則徐十四歲時,就考上秀才,同年,林則徐就與鄭大模之女鄭淑卿訂婚。以當時來說,進士門第出身的鄭家千金下嫁給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見的事情。
入讀鰲峰書院
鰲峰書院是福建當時的最高學府,入讀書院者皆非泛泛之輩。院長是出名敢於蔑視和珅、剛直不阿的教育家鄭光策。在鄭光策指導之下,林則徐專心向學,寫有讀書札記《雲左山房雜錄》,將諸子百家一同兼收。
入讀期間,林則徐通過父親結識漢學家陳壽祺。陳壽祺為人憤世嫉俗,對現實的社會問題和官場有深刻的思考。他經世匡時之思想對林則徐有潛移默化作用。與他同時入讀的還有鄭光策女婿梁章巨。兩人少時已經交往甚頻,加上樑章巨早已接受鄭光策“經世致用”之學,加深林則徐“經世致用”之思想,兩人同時立下“經國救世”之志。
林雨化事件
林雨化,字希吾,是林則徐的同族長輩,亦是林賓日所創立的真率會的中堅分子,為人正派不阿,不畏權勢。他揭發當時的福建按察使錢士椿營私舞弊,遭錢士椿羅織罪名報復,林雨化拒不認罪,錢士椿則迫林雨化父親代押。結果林雨化被監禁七個月後,遣戍新疆,途中受盡折磨,直到六十歲時獲釋歸鄕。
林賓日對林雨化的遭遇感到無限憤慨,林則徐少時已經從父親口中聽聞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見林雨化。在父親的引見下拜見了林雨化,拜讀其著作。之後,林則徐對吏治腐敗加深了認識,日後對他的改革吏治有重要作用。
林則徐的家離南宋抗金將領李綱之墓不遠,結果那裡成為他和朋友聯誼之所。此後,林則徐特別遊覽歷代愛國者的遺蹟,感受到愛國及民族思想的薰陶,後來他和友人梁章巨發起修葺李綱墓地行動,又重修于謙祠墓。
學術思想
詩歌
林則徐稱自己“先政後文”,然而,他不只是傑出的政治人物,而且才氣橫溢,文筆敏銳,博覽經史。其詩作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林則徐一生中的詩作數量極豐,但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他曾自編《試帖詩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詩草》、《黑頭公集》、《閩中小題礪鍔集》、《雲左山房詩鈔》等詩集。《試帖詩稿》在浙冮發現,僅為殘本;《使滇吟草》現存福州市文管會;《閩中小題礪鍔集》於2005年在福建泉州發現,為唯一流傳之本;流傳最廣是《雲左山房詩鈔》,其餘皆以散失。
書法
林則徐除喜愛作詩之外,亦善書法,他從唐朝書法入手,因為嘉道年間盛行“館閣體”,科舉選拔皆重視楷書,而唐朝楷書發展最為成熟。林則徐為學習書法基本功,學鍾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之書法,直接臨摹他們的書法作品。對於楷書,林則徐最推崇文徵明和董其昌,所以林則徐晚年的楷書作品中,帶有兩者的風格。至於草書,唯獨推崇元朝的鮮于樞。
此外,林則徐暨學書法又學作畫,他藏有米芾的真跡,自《蜀素帖》看出書中皆有畫的道理,認為書法和繪畫相通,即“畫從書入,書以畫入”,非書法精熟者不能識書晝。繪有《夢菜圖》、《杏花紅雨圖》、《報閏圖》,亦評畫,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則不多。
篆刻
林則徐亦作篆刻,以詩詞、書法融入印章之中,如早年還是小京官時,他自刻“讀書東觀,視草西台”之印;外仕時則刻“管領江淮河漢”之印;專收集珍藏的有“林少穆珍藏印”;而表達革職後之心境,則有“今是中原一布衣”、“禮過夜焚香”兩印;遣戍新疆,漫遊南疆開荒時,乃作“身行萬里半天下”;而表達晚年之心境,有“江上數峰青”一印,出自唐朝詩人錢起的五言詩《省試湘靈鼓瑟》,可知他生活景況。
他的篆刻作品非常多產,被人評為志懷高遠,工於駢儷,楷書用筆遒勁,風格典雅。 其篆刻作品在近年被拍賣,據估價,值八至十萬人民幣以上。
佛學
福建巡撫張師誠,號蘭渚,是一位虔誠的淨土宗佛教徒。當林則徐任張師誠的幕僚時,張師誠不僅將政治學問傳授給林則徐,還包括了其佛教思想。林則徐受其影響,一生篤信佛教淨土宗。林則徐曾用蠅頭小楷書寫《阿彌陀經》等五種經咒,終生隨身攜帶,其經本只有四寸多長,三寸多寬。當上海佛學書局欲再版林則徐的經文抄本時,唯有放大影印,才能明察其中的文字。
林則徐的青年時期,受佛教思想薰陶,無論政務繁冗,還是坐轎中,仍堅持背頌佛經,並深信力行,說過:“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足見虔誠。亦是此佛教利人為善的助人思想,為林則徐日後不顧威脅利誘,堅定不移地禁菸的動力來源之一。
史書記載
從政之暇,尤喜藏書。舉進士後,居於文藻山,早年以“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頌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為志,潛心搜羅前朝及當代各類書籍。藏書樓有“七十二峰樓”、“雲左山房”,專用貯書,積三十餘楹。貶謫伊犁時,以大車7輛,載書20篋。臨行前賦詩云“縱使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有《雲左山房書目》抄本傳世。藏印有“林少穆珍藏印”、“河東節帥,江左中丞”、“寵辱皆忘”、“讀書東觀,視草西台”、“吳越秦楚齊梁使者”等十數枚。原藏書之所“七十二峰樓”於1948年被洪水衝垮,福州市政府撥款重建。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等,後匯為《林則徐集》。
軼事典故
八寶鴨
林則徐任江蘇按察使時,眼見鴉片害人,便下令江蘇全面禁菸。他發現有人不理會禁令,繼續吸食鴉片,便微服出巡,換上富商的服飾。他留意到一艘遊船有一縷縷的輕煙飄起來,十分古怪,便召船家駛向遊船。
林則徐為了試探船家,假裝不耐煩地說:“船家,前艙那東西很香,我何時才可過過癮呢?”船家便捧出鴉片煙,讓林則徐使用。林則徐臉色當堂一沉,指著桌面的一道沒骨菜問是什麼,船家回答那是蘇州船菜“出骨八寶鴨”,林則徐便回應:“哼!你連“骨”(“骨”與“國”讀音相似)也賣了!有像你這樣的人,國家怎可富強起來?”船家才認出眼前的富商就是下令江蘇全面禁菸的林則徐,此事傳遍蘇州,也有人將這件事編成歌謠,而那道八寶鴨,亦因為林則徐而聲名大揚,成為蘇州名菜。
王老吉
王澤邦,乳名阿吉,年老時被人稱為“王老吉”,以行醫為業。他在廣州十三行開設藥鋪,從白雲山找來的草藥製成涼茶,平價賣給大眾。
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初到廣東,因禁菸時操勞過度,加上水土不服,又患上感冒等症。他的隨從聽聞十三行的王老吉有解暑治感良方,為林則徐求藥,林則徐服下一包草藥之後,諸如症狀皆痊癒。林則徐登門答謝王老吉,又問王老吉以何種藥治病,當他得知王老吉都不過以平價草藥來醫治,林則徐有感而發,提議王老吉將藥方製成涼茶,讓人們隨到隨飲,防病保健。
之後,王老吉如林則徐所言,賣起涼茶來。林則徐為鼓勵王老吉,特地送來雕有“王老吉”三金字的大銅葫蘆壺。自此王老吉的涼茶風行珠江三角洲一帶,直至現在。
蠟像
如前文所述,同治至光緒年間(大約19世紀60年代末),英國的杜莎夫人蠟像館特地為林則徐鄭淑卿夫婦製作蠟像,成為少數可長期展出的名人蠟像,當中多名時人,出版家王韜、清朝駐英國大使郭嵩燾及使節團成員劉錫鴻、劉孚翊、黎庶昌、張斯栒、清朝外交使節志剛與其隨行的翻譯張德彝見過和留下文獻,記載此事。
當時在歐洲漫遊生活的王韜,在著作中記下了在杜莎夫人蠟像館見到了“林則徐夫婦”的情景:
主要作品
《林文忠公政書》3卷
《畿輔水利議》1卷
《俄羅斯國紀要》1卷
《滇軺紀程》1卷
《荷戈紀程》1卷
《雲左山房文鈔》
《雲左山房詩鈔》8卷
《詩餘》1卷
《四洲志》
《林文忠公家書》
《信及錄》
《林文忠公禁菸奏稿》
《道光廣南府志》4卷 林則徐等修
後世設施
1)福州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則徐墓、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林文忠公祠(即林則徐紀念館)和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林則徐出生地、林則徐故居、林則徐西湖讀書處、升山摩崖題刻以及林則徐星石雕像等。紐約華埠立有林則徐銅像。
2)林文忠公祠:在福州市烏石山下澳門路兩端,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3000平方米,現重修一新。林則徐出生地紀念館位於福州市中山路,1997年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26日,市政府在館內開闢了“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曾失火。林則徐故居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文灶北路,是林則徐逝世前在家鄉的住處,1961年被列為福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林則徐墓:位於金獅山麓,墓前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陵墓面對五鳳山,故墓屏寫有“五鳳來翔”四字。
5)中國人民幣5元面額的林則徐銀幣,重22克,共發行30000枚。
6)1985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林則徐誕生200周年紀念郵票二種。面額人民幣8分郵票,編號J.115 (2-1)。面額人民幣80分郵票,編號J.115 (2-2)。
影響
林則徐禁菸、銷煙受到了馬克思的稱讚。1858年,馬克思在所著鴉片貿易專論里就肯定了林則徐的這一禁菸壯舉。“國際聯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位“國際禁菸日”。(5月31日則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世界無菸日”)
1987年12月聯合國第42屆聯大又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每年的“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北京天文台1996年6月7日發現的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7145)命名為“林則徐星”。
人物評價
中國清代愛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繳獲和焚毀大批鴉片,並粉碎了英國侵略者的多次武裝挑釁,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