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故居[陝西省蒲城縣]

林則徐故居[陝西省蒲城縣]
林則徐故居[陝西省蒲城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蒲城縣林則徐紀念館位於陝西蒲城縣城內杈把巷六號,屬縣城繁華地段。該館依託“林則徐寓所”(王鼎族弟王益謙家宅),由原縣文化館館長高起勝及長子高小明個人出資歷時五年創建起來的,整個建築規模宏大,氣勢宏偉,莊嚴肅穆;院落里青磚漫地,飛檐斗拱,雕樑畫棟,古色宜人,建築面積1080平方米,是一座十分精美的清代宦官人家宅第,也是渭北保存最為完整的關中典型的四進室宅院。

基本信息

簡介

林則徐故居林則徐故居
1847年初民族英雄林則徐來蒲城為他的恩師王鼎守心喪時居住的地方,這是陝西省內唯一保存下來的林則徐三次來陝期間,曾住過的一座完整的寓所遺址。2002年開始修建為紀念館,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整個院落布滿各色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品,雕刻手法嫻熟,生動逼真,生意盎然,有出神入化之妙。該院內僅高浮雕看牆就有十多塊,木雕有200多幅,各種磚雕就有數百種,雕刻有龍鳳、鹿、獅、虎、猴、鼠、人物、花卉山水等,並有陳摶老祖書寫的福壽磚雕,更是彌足珍貴,也是各具特色。宅內為歷代二十四塊名匾之一。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宅內的“鳳凰抱廈八卦亭”雕刻工藝精美,堪稱關中一絕。兩邊的走廊不但能觀賞字畫、花草也是遊客休息的絕佳場所。
1846年7月,62歲的林則徐來陝上任陝西巡撫不久,就向道光帝請假三個月,獲準後就來到了他久久懷念的恩師,軍機大臣王鼎的故里蒲城。
他當時下塌於王鼎族弟,也是林則徐的好友王仲山的家裡。在這期間,林則徐留下了大量的墨跡和文物,僅為此宅院就書寫了八塊匾額。大門口保存下來的就有兩塊:一塊是《兄弟叔侄科甲》;一塊是《觀察第》。走進大門,南廳上掛著林則徐當時寫的《味蘭書屋》,西箱房掛著《槐蔭山房》,前廳房門額上懸掛《壽萱堂》。中廳門額上掛著《介祉樓》,後樓額上掛著他寫的《肄經閣》。從《味蘭書屋》這塊匾額上林則徐所書下款文字中,我們可以確定他來蒲城的時間,匾上書之“道光丙午嘉平望月”正是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即1847年1月30日。下款還書有“年愚弟林則徐識”。這塊匾額是中國24名匾之一。歷史學家劉仲興先生經三十多年考證,林則徐請假後來蒲時間正是在1847年1月26日至3月31日之間。

蒲城

林則徐故居林則徐故居
林則徐為什麼來蒲城?來蒲城之後都作了些什麼?百年來,這始終是一個歷史之謎,因為在那政治風雲多變的年代裡,曾被貶革職,發配流放的林則徐,來蒲城的行動十分謹慎,甚至有些神密,屬一種微服私訪的形式,正史里尚無明確記載。
“王鼎以血醒君薦林公、林則徐懷念恩師來蒲城”
19世紀中葉,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象魔爪一樣兇殘地伸進中國、腐朽的清朝封建社會瀕臨崩潰,中國大地、煙毒橫流、民生凋敝。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深深地墜進了苦難的深淵。在這緊急的關頭,大家都知道是林則徐挺身而出,抗敵入侵,嚴禁鴉片,他不愧為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但是,大家也許並不十分清楚,在這位民族英雄的身後,有一位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來保薦他、支持他禁菸抗敵的幕後英雄人物,他就是——軍機大臣王鼎。王鼎是蒲城人,他和林則徐有著卅多年的親密交往,以至於達到了生死之交。他們的友誼不是一般的朋友相好,而是始終以愛國、憂民為共同基礎,卅年鑄就的一種高尚的愛國主義情結。
從1811年春,27歲的林則徐會試中二甲三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派習清書。從此,他和早在翰林院任職的王鼎相識,而且兩人是經常來往,關係是非常的好。
1816年王鼎任江西學政,8月主持江西鄉試時,林則徐任副主考,二人再次一起共事,1816年1月18日、10月31日和11月5日林則徐在日記中寫著“王定九先生鼎,江西學政。擢少司空,仍留江右督學”。林則徐10月16日日記中寫道“又至王定九先生處晚飯,談至二鼓”,林則徐又在日記中寫道:“晴。早晨,赴各當事處辭行。在王省岩學使處午飯,申刻起身”可見他們兩人之間是經常來往,關係是非常的好。
1817年王鼎50歲,秋日,王鼎宴請京中諸友好,林則徐為首位,還有魏源龔自珍等賢士。1828年,林則徐在福州(時稱侯官)為父守制三年,當時王鼎族弟,此屋房主王仲山正在福州(侯官)任知縣,他二人因王鼎關係來往特別親密,當年林則徐為其父撰寫了《王實田封翁壽序》。1837年,王鼎70大壽時,道光帝御書賜“靖共篤祜”大壽匾一塊。而林則徐隆重地呈詩四首:
中和節啟樂熙台,帝錫蕃厘壽宴開……
杖國年高偏卻杖,拜恩剛自講筵來……
四十年來中外望,濟時真作巨川舟。
詩中字字句句里,滲透著林則徐對王鼎深深的敬慕之情。面對鴉片嚴重危害國家、毒害百姓的狀況。1838年10月9日道光帝下招令林則徐進京,1838年12月道光皇帝連續8次召見了林則徐,加上軍機大臣王鼎的極力推薦,決定禁菸的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並節制廣東水師,赴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到達廣州之後,他以“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決心,雷厲風行地開始了銷毀大量鴉片,狠狠打擊了外國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可是動搖不定的道光帝,又聽信投降派穆彰阿、琦善一夥的讒言,反降罪於禦敵、禁菸英雄林則徐,以其“深負委任”、“辦理不善”、“誤國病民”而發流伊犁。王鼎作為林則徐在國家中央內部的堅強後盾,為此,十分震驚,十分氣憤,立即開始多方周旋,全力營救。
他不顧自己年高已74歲,願意前往河南祥符治理水災,目的是為,請求道光帝充許準備赴伊犁戍邊的林則徐和他一道去,以“戴罪立功”來挽留愛國功臣林則徐,使他不去戍邊。好在道光批准了他的請求,兩位愛國愛民的愛國主義者嘔心瀝血、同心協力,並肩戰鬥終日勞苦於治黃工地,74歲的王鼎帶病苦作,不顧背部瘡痛,堅持到底,直到大壩合壠之日。王鼎以為道光會改變主意。然而昏庸的道光,在治黃工程勝利竣工時,又降旨讓林則徐“著仍往伊犁”。愛國老臣王鼎一番用心,全成泡影,他氣憤難平。當他們相互告別時王鼎老淚縱橫、涕泣不已,愧感有負少穆,而林則徐忍痛以詩安慰恩師道:“塞馬未堪論得失,相公切莫涕滂沱”!“公身幸保千鈞重,寶劍還期賜尚方”王鼎亦把最後的希望寄託給道光,決心再次上諫皇帝,決心力挽狂瀾,死保力薦林則徐。王鼎出於國家全民族的利益,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挺身而出,他當皇斥奸,怒罵投降派穆彰阿、琦善是“秦檜、嚴嵩。王鼎多次挺身而出向皇帝保薦林則徐,要道光處置穆彰阿琦善,但是道光並不採納他的建議,還不讓他上朝議事,王鼎身感大勢已去無法口爭,難以回天,而他還是堅持為國為民還已非爭不可,便留下了“條約不可輕許,惡側不可先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四不遺書!在1842年4月30日自縊身亡,以“以學醒君”救國救民,來挽救林則徐不被迫害。王鼎自縊後,林則徐已在邊戍的途中,他得知訊息後,該怎么想怎么做呢?
“林則徐懷念恩師來蒲城”
林則徐和王鼎在河南工地揮淚分別之後,林則徐行至西安,一方面安置有病的家眷,一方面等待王鼎上諫皇帝後的好訊息,不料盼來的卻是恩師尸諫而亡的噩耗。他將“傷心知已千行淚,灑向平沙大幕風。”拖著沉重的步覆,離開了西安,踏上了西去的征途,這真是:“廿載樞機贊畫深,獨悲時事涕難禁”“萬言遺疏氣嶙峋,屍間誰聞古藎臣。”這些林則徐的詩句無不反映了,林則徐在疆戍邊期間,無時不在深深地為王的死悲傷,無時不在懷念著恩師王鼎。林則徐在疆三年,不辭勞苦,行程數萬里,給邊疆人民了辦不少好事。
1845年九月初六,道光帝以林則徐“自備斧資,效力賓士,著成勞積”,“特旨賜環”被赦召還。1846年七月林則徐接旨到任陝西巡撫,這時他已62歲。這正如林則徐詩曰:“人事如棋渾不定,君恩每飯總難忘”。他覺得年已至此,事已至此,離王鼎恩師墓地該是實現他奠師之望之時了,前幾年他“下馬有墳悲董相,只雞無路奠橋公”。是實現他多年夙願的時候了。多年在外,長期勞祿,疾病纏身,也有請予開脫的原由了。他逐於1846年十一月十三日向皇帝呈了《患病未愈請開缺調治析》請予開缺,道光帝批給他休假三個月,他立即作了一番準備,經富平專程來到蒲城縣為王鼎守心喪。林則徐來到蒲城並未先去官府,徑直來到王四鼎相國府祭奠了恩師的亡靈,拜見師母孟太夫人。因為王鼎家只有女眷,加上王鼎族弟王仲山和林則徐十分熟悉,此時又在家中為母丁憂,老朋友相見真是難得的暢談的好機會。王仲山在林則徐家鄉候官縣任縣令時,林則徐正好也在家為父丁憂,三年中二人來往親密,常有詞詩唱合,今日一見不已悅乎!林則徐在蒲城的時候,心情是格外的輕鬆,從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的狀態中釋放出來,再加上和好友的重逢,所以書性大發,留下了大量的墨跡和文物。
林則徐,在蒲城期間,還抽暇實地查看了蒲城旱災的情況,在後來他上奏的《陝西道光二十六年被旱各屬分別緩徵析》中寫道:“陝西省各地除旱較輕,暨已種二麥現因得雨收成可望者,均照常徵收錢糧外,惟蒲城縣赤地居多,間有數處麥苗極形疏弱,經雨亦難期長發,而該縣土性向止種麥,不宜雜糧,翻犁補種,仍恐無濟,情形最重,所有本年上忙額徵地丁錢糧,應請全行展緩。”林則徐真是時時刻刻關心百姓疾苦,為解除人民疾苦而著想的清官。
林則徐在蒲期間還為王鼎家和其族弟,他的好友王仲山家,書寫了11塊匾額:“觀察第”兩塊,一大一小(小“觀察第”是給同巷一清朝官員張鐸家門額所寫的),“兄弟叔侄科甲”、“槐蔭山房”、“壽萱堂”、“味蘭書屋”、“芥祉樓”、“肄經閣”、“相國府”、“怡怡書屋”、“慈惠徽音”等。林則徐在蒲的數十天中,還校閱審定了好友王仲山著的《漢書味瞍集》、《三史說》、《太華山人文集》三部著作。還為王仲山兄長王之謙的著作《易爻引類》作了序。此後不久,王仲山母去世,林則徐又為其母魏太夫人寫了墓志銘和紀念匾額“慈惠徽音”特大木匾。(2.36米×1.12米)至今保存完好。
民族英雄林則徐離世已經157年了,來到蒲城也已時隔160年了,可他那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和軍機大臣王鼎之間感人的愛國主義生死情結,蒲城人民不會忘記,中華民族不會忘記。他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鴉片戰爭

林則徐故居林則徐故居
林則徐1785年生。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
鴉片戰爭把古老的中國捲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旋渦之中。從此,中國的命運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密切相聯。為了民族的獨立和生存,中國人民必須抵制西方列強的奴役和侵略;為了國家的富強,先覺的中國人又不能不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從西方尋求救國的真理。抵抗西方侵略與向西方學習,這一對既矛盾又統一的歷史課題,從鴉片戰爭一開始,就尖銳地擺在中國人的面前,這也正是中國近代史上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民族英雄林則徐,他的偉大正在於他從實踐的體驗中,正視了這一新的歷史課題,並開始積極實踐在低抗侵略的同時又積極學習西方的長處。他為後人首先開闢了這條前進的道路,在中國歷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首先讓我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民族英雄林則徐:民族英雄林則徐誕生在中國東南口岸城市——福州(當時名為候官)。林則徐的先祖,系出九牧。被尊奉為“航海女神”的媽祖林默娘亦出自是族。宋時,林氏的一支從莆田遷至福清,清初又遷居候官(福州)。故福清市海口鎮尚有林則徐祖居遺址。
林則徐少年時,家道貧寒,父林賓日是個未曾中舉的窮秀才,以教書為業;母親陳帙系當地名儒陳聖靈之女,工於女紅,尤善剪裁手工藝品,並以此維持家計。她生有三男八女,林則徐為次子。因長子夭折,故父母對則徐尤為鍾愛,並十分重視對他的培養教育。
中國與海外國家交往雖有悠久的歷史,也曾帶給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但是,明清兩代封建統治者一貫自以為是,歷行海禁,閉關自守,造成了對海外文明的排擠,造成了中國社會數百年的停滯與落後,從上到下普遍的愚昧無知。林則徐開眼向洋看世界,首創學外之長強國之路。他積極的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並開始引進學習西方國家的軍事技術和造船、制炮的技術。他在海炮局,研製造出了可可以移動,變位的四輪磨盤架炮車,林則徐還讓美國傳教世伯架翻譯了瑞士人滑達爾所著的《各國律例》,以了解國際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引進國際法,也是中國走向國際所必須的。
民族英雄林則徐一生中最光輝的一頁那就是在廣州虎門開展了一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數量最大的銷煙活動。
鴉片是什麼?它是從一種叫罌粟的植物中提練出的毒品。明朝以來,鴉片一直被我國作為一種藥材適量進口。1729年時清政付只限每年進口200箱。(每箱120斤)鴉片貿易惡性澎漲,不斷擴大,由原來每年的200箱至鴉片戰爭前的1839年已達三萬五千箱。這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白銀大量外流,至1839年時每年白銀外流量達1000萬兩,中國的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造成了中國社會的嚴重政治、經濟、道德危機。
特別直接造成危險的是中國軍隊吸食鴉片之風也非常流行。士兵們開始一個個“筋骨疲軟,營務廢弛”被洋人恥之為“雙槍”士兵。整個大清王朝,漸成病國憂朝。面對如此國難當頭,道光十八年四月十日(1836年6月20日)鴻臚寺卿黃爵滋上《請嚴塞漏危以培國體折》,林則徐也多次上奏,嚴禁鴉片。
林則徐痛切指出若不嚴禁鴉片,長此以往,“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響之銀。
林則徐不僅首先支持黃爵慈嚴禁鴉片的主張,而且在他的管轄內付出行動,始捉煙販子,一年之內收繳煙土1.2萬斤,煙槍5500餘桿。煙販如數繳煙,林則徐親臨繳煙第一線指揮,1839年4月10日至5月18日一艘艘滿載鴉片的躉船被迫開到穿鼻洋龍穴島和虎門沙角口岸繳出了兩萬多箱(其中美國鴉片販子一千多箱)總重量為2376254斤這么大批的鴉片怎么處理,道光帝原想讓林則徐全部運回北京驗明後燒毀,但道光又深知大清各級官員的貪婪與腐敗,恐怕一路會出紕漏,就地銷毀還可讓外國商販和沿海軍民看到大清確真燒毀了這批毒物。於是批示林則徐,要他就地銷毀。
1839年6月3日,晴空萬里,林則徐開始消煙活動,只見在海灘高處挖了兩個見方15丈的大池子,底鋪上石板,池前開涵洞通向大海,以排出銷過的鴉片渣。池後挖有一條水道,以引水入池。搬運鄉勇,把一箱箱鴉片背到大池邊,同時一擔擔石灰和海鹽也被扛到池邊,先在池中注入水流,再撒入海鹽,然後把箱中煙土切成幾瓣投入塘水中,浸泡後再將整塊石灰拋入,頃刻間整個大池像開了鍋的沸水沸騰翻滾起來,一股股濃煙直衝天空,一池池鴉片被化為槳水流入大海,虎門大地一片歡騰,人們歡呼雀躍!我們勝利了!禁菸勝利了!一直用了23天時間至6月25日,2376254斤鴉片全部化為烏有。林則徐上奏道光帝,道光批示道:“可稱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當時住在澳門的美國傳教師衛三記道:“鴉片是在最徹底的手段下被銷毀了……全部事務的處理,在人類歷史上也必然永遠是一個最為卓越的事件。”
虎門銷煙,是林則徐主辦的中外歷史上禁菸運動中最輝煌的壯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永遠載入了英雄的史冊;功彪千秋,光照後人。鴉片走私是英國侵略者的重要財源,也是清朝貪官污吏們獲利的渠道,他們能罷休嗎?這些人絕不會善罷甘休。
1842年5月英國侵略軍集中2000兵力,以陸軍一萬多人全力進攻吳鬆口要塞。年近七十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領守軍5000人頑強抵抗。七月進攻鎮江,副都統海齡率官兵血戰兩天兩夜,鎮江之戰,切斷我長江與運河的交通命脈。1842年8月初英艦駛抵下關,揚言攻南京城。在內外壓力下,道光派耆英為欽差大臣,29日上午耆英、牛鑒、伊里布爬上英軍的“皋華麗”號軍艦,與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為中國人留下百年恥辱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王朝的失敗而告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