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催生於內戰烽火,飽含博雅學風的璀璨光華,使得東海大學的歷史格外彌足珍貴。它藉由悠遠的民國遺風與學術傳承,為台灣的高等教育進程開創先驅,刻畫出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的藍圖。近百年來,基督教會在中國大陸創辦了13所一流大學,基本復蓋了中華民國大學教育體系的主幹。其中包括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華中大學(現華中師範大學)、之江大學(現浙江大學之江校區)、聖約翰大學(現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滬江大學(現上海理工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齊魯大學(現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華西協和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金陵女子大學(現南京師範大學)、東吳大學(現蘇州大學)、福建協和大學(現福建師範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現福建華南女子學院)。
1949年,隨著內戰大局已定,中華民國教育界高層大部分遷往台灣,大陸的13所教會大學也陸續被撤銷或重組。1950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教育界與教會人士,基於事實需要,聯名向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提出在台灣恢復辦學的申請,以延續教會大學在華教育事業,並傳承大陸13所教會大學的優良傳統。
1953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和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選址,選定台中市西屯區大度山為校區,定名為“東海大學”。意為“在海之東”,以彰顯傳承中國大陸大學教育學風的理念。
1953年11月11日,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親自主持東海大學奠基破土典禮,以象徵中美兩國教育合作。此後貝聿銘先生、陳其寬先生、張肇康先生應邀負責校園設計,積極進行校舍興建工作。
1955年始招收第一屆新生,由國學大師曾約農先生(清朝曾國藩曾孫)為首任校長。初期僅有文學與理學兩院,學生200名。11月2日舉行創校奉獻典禮,定為校慶日。
1958年,增設工學院。
1976年,設定商學院(後改稱管理學院)。
1980年,增設農、法學院(後改稱社會科學院)。
2007年,成立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且位於農牧場旁的第二教學區及新音樂系館、新美術系館陸續落成啟用,管理學院全部系所搬遷至第二校區新大樓,同樣在此的還有興建中的新學生宿舍、綜合活動大樓。
2008年,新學制系統“博雅書院”正式招生。博雅書院的構想源自東海早期小班制教學特色,以“立足東海,放眼國際”為目標,從各系中招收學業品格成績均優且有特殊專長的學生,學生集體住宿並安排專任導師進行多元課後輔導。畢業時由學校協助海內外升學或就業,如同就業保證班,完全顛復博雅教育原先意指“涉足普遍知識及智識技術,著重於知識的承傳,而不是專門或者專業技術”的意義。
2009年,成立法律學院。
東海大學積極開發“第二教學區”,並將結合第一教學群各學群,配合推廣教育、企業講座、職訓中心、創新育成中心等,成為對外重要視窗,有效提升產學合作,帶動並協助國內經濟發展,堪稱東海近年來最大的校園建設;其中第二教學區重要建設亦規劃學生宿舍、教師宿舍暨退休教職員宿舍、體育館等。
2013年5月,未來事件交易所公布“台灣最好大學”、“台灣的大學社會貢獻度”及“台灣的大學國際化”評鑑結果,東海大學隆登台灣最佳私立大學第一名,社會貢獻度為私校第五名,國際化為私校第四名。
2014年,增設國際學院國際經營管理學位學程(英語專班)。
歷任校長
1955年,第一任校長曾約農先生。1958年,第二任校長吳德耀先生。
1972年,第三任校長謝明山先生。
1978年,第四任校長梅可望先生。
1992年,第五任校長阮大年先生。
1995年,第六任校長王亢沛先生。
2004年,第七任校長程海東先生。
2012年,代理校長葉芳栢先生。
2013年2月,第九任校長湯銘哲先生。
校園文化
校名
為延續傳承中華民國政府因內戰遷台前存在於中國大陸的13所教會大學,美國基督教聯董會於1955年以在台復校名義創校。創校之初曾提出玉山、協和、聖保羅等名稱,因校址位於台灣海峽的東側,後來產生“海東”之名,經凌純聲先生建議“東海”一名更佳,乃告決定。英文校名為“Tunghai University”,縮寫為THU。
校訓
東海大學校訓為“求真、篤信、力行”,源自於教育理念:真理為體,信行為用。真本天道,行維人倫。信出於己,行及於群。群不滅己,己不篡群。三者既通,學貫天人。其英譯為:“Truth,Faith,Deeds—Truth attained through Faith expressed by Deeds”。
校徽
在校徽中,藍色象徵汪洋碧海、雄偉純潔;白線為光芒逐漸上升,至於無窮,象徵東海之精神;三鏈環代表校訓,相環相扣,互為一體;十字架象徵基督的崇高精神。
校歌歌詞
美哉吾校,東海之東
挹重溟之巨浪,培萬里之長風
求仁與歸主,神聖本同功
勞心更勞力,專業復宏通
貫精粗於內外,東西此相逢
美哉吾校,美哉吾校
永生之光被四表
立心立命立人,極於無窮
學生社團
在人文氣息、自由學風的開放環境中,多樣的社團活動提供學生培養及發展興趣更多的選擇方向,含有康樂性、藝術性、學術性、服務性、公益性、聯誼性社團、學生自治團體、系學會等七大類總計一百五十多個學生社團。
生活機能
東海大學以優質校園聞名全台,校園內林木蒼鬱,人文氣息濃厚,位於交通便利的中港路旁,鄰近東海別墅商圈、愛買、台糖量販、逢甲商圈,生活機能極為便利,為一鬧中取靜的絕佳學習環境。
餐飲設施
紅林餐廳、男生餐廳、女生宿舍餐廳、海饕館餐廳、校友會館餐廳、奧柏林餐廳、海音咖啡書店、東食簡易餐廳、第二教學區餐廳、IBA餐廳、東海乳牛小棧、頂好超市、7-Eleven三家、書館附設伯朗咖啡館、85度C咖啡蛋糕烘焙專賣店。
硬體設施
圖書館一座(不含系所圖書館)、五十米游泳池一座、兒童池一座、體育館一座、四百米田徑場一座、攀岩場一座、壘球場一面、籃球場九面全場、四面半場、排球場七面、網球場八面、網球練習牆二面、室內羽球場八面、舞蹈教室一間、檯球室二間各有十二面及十四面球桌、溜冰場三座、健身房二間、體育專用視聽教室三間、中正紀念堂、藝術中心。藝術中心、創意實習中心、歌劇展示館、學生活動中心、中正堂、銘賢堂、茂榜廳、良鑒廳、芳華廳、東海書房、路思義學房、House19好學堂、O.S.House、Soar House。
其他設施
敦煌書局、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中華郵政、理髮部、洗衣部、牧場、校友會館,提供學生購書、金融、郵政、東海商圈、台中榮總、台糖量販店、愛買、澄清醫院、逢甲商圈及其他生活服務。
海耶克訪問
1974年與貢納爾·默達爾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海耶克,一生捍衛自由主義,於任教德國期間,曾三度訪問台灣各地停留數星期,並於東海大學和國立中興大學發表演講。
學科設定
院系
|
|
|
|
附屬學校
附屬幼稚園
成立於1956年,園長由教師兼任,負責全園園務工作。
成立之初僅有學童七、八名,後因東海大學逐年擴大及周圍社區不斷成長,故學童亦隨之增多。
目前共有6班,每班24-25人左右,聘10位合格老師與4位助理老師擔任教學。
附屬國民國小
1956年春季成立,校長由東海大學校長兼任,校舍七間,學生30餘人。
1958年第一屆畢業生僅有8人,其後因應社會需求逐年增至24班,幼稚園6班。
2002年更名“附屬國小”,設專任校長一人;簡素娟女士為第一任校長。
2003年2月1日,黃家懋先生接任第二任校長。
2007年8月1日,李春香女士接任第三任校長。
附屬實驗高級中學
成立於1958年8月,因東海大學教職員子女求學不便,由東海大學校長、教授等15位先生創辦。限於當時教育法令規定,私立大學無法設立附屬中學,所以另組董事會成立“懷恩中學”。
1961年8月,田振聲接任校長,40餘年慘澹經營,篳路藍縷,在全體教職員兢兢業業全力以赴付出及家長協助之下成為中部名校。
1997年8月5日,“懷恩中學”正式回歸東海大學。
2000年4月13日,奉準由“私立懷恩國民中學”改制為“台中市私立懷恩高級中學”。
2002年1月11日,校名經台灣當局教育部門核定為“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2008年8月1日,再更名為“台中市私立東海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
校園建築
校園規劃
東海大學擁有完整規劃的校園,由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等設計規劃,校園建築在台灣近代建築中極具代表性。以教堂和圖書館為校園中心,周圍規劃有教學區、宿舍區、活動區、與教員宿舍區,初期以文理大道為人行步道軸線,兩旁一進一退錯落設定行政中心、文學院、理學院,外圍設外環道路讓人車分道,空間架構成為往後校舍增建的基礎。現今的教學區以文理大道與德耀路兩條人行步道為軸線,近來校園東側已新建第二教學區,由力行路連結兩教學區,為東海創校以來校園空間最大的改變。
文理大道空間架構
西向端點:圖書館
南側建築設施
| 北側建築設施
|
東向端點:路思義教堂
德耀路─篤信路空間架構
西向端點:中正堂
北側建築設施
| 南側建築設施
|
東向端點:教職員宿舍區
第二教學區空間架構(湖西路以東,沿力行路)
南側建築設施
| 北側建築設施
|
建築風格
東海早期校園建築使用的材料都是不加修飾的本來顏色,由灰瓦、磚牆、白牆、清水混凝土與各種樹木等構成的校園景觀。 第一校區建築多為合院型式,錯落有致的庭院加之以唐代風格的校舍,飽含濃濃的學術氣息。進入新世紀以來,東海大學著手開闢現代化的第二校區,與古樸典雅的第一校區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校園景點
東海大學校園已成為台灣著名景點,常出現在旅遊書當中,亦成為台中市民的休閒場所。著名的景點有路思義教堂、文理大道、相思林、東海湖和農牧場等。
校園相關
路思義教堂
東海教堂即是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Henry R.Luce)先生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路思義牧師(Mr.Henry W.Luce)而捐款興建的,是亞洲乃至全球聞名的後現代主義宗教建築。貝聿銘起初想用磚砌哥德式的建築,但因台灣多地震而取消此意,後來由陳其寬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狀,逐布修正形成現在的教堂造形。外觀由四片面組合,於屋脊分開,構成一線形天窗,四片曲面之屋基與屋脊,兩邊為直線,所形成的曲面,稱為圓錐體(Conoid)雙曲面,使屋檐曲線更具有美感。由於曲面內部應力沿曲度方向進行,使內部無彎折力產生,曲面厚度遂可減少,內部增加交叉的補助小梁,用以承受複雜的結構力量。
教堂結構材料最初擬議採用磚砌牆面,後擬改為木造,最後才決定採用具可塑性的鋼筋混凝土。在教堂屋面外部用瓷磚瓦,採用黃色富有我國宗教建築性質,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梁,構成形狀呼應的視覺美。瓦分為兩種,每隔一層瓦上有凸出的釘頭,藉此釘頭形成的線條,來增強雙曲面的曲度。
校園活動
鐘聲百響:每年12月24日平安夜,宗教中心旁的畢律斯鐘樓會於23點58分40秒開始連續敲100下,第100響時剛好是12月25日0分0秒。該活動在每年聖誕夜總吸引大量人潮進入東海校園。畢律斯鐘樓在每周日上午的兩堂主日崇拜,亦會鳴鐘39響,實按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前,依古羅馬帝國法律所受鞭打的次數。
校園聖誕布置:每年聖誕節前夕,東海校園會布置溫馨的聖誕燈,亦會有許多學生創作的聖誕布置。
聖誕舞會:有學生會主辦的演唱會,以及各社團會在校園中作表演。建築系聖誕舞會、工設周晚會亦會在平安夜舉辦。
全校勞作日:每年畢業典禮前一天下午,全校師生會一同大掃除。
金秋地球日:每年的10月22日,發起人為環境工程學系陳炳煌副教授,有感全球暖化危機,環保及綠能應更被重視因而發起。
植樹周:配合校園整體生態景致,規劃植栽的樹種及區域,總吸引全校師生及校友或甚社區居民踴躍參與。
五月藝術節:每年的五月無疑是東海校園最熱鬧的季節,包括音樂系在內的東海學子將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校園傳說
夢谷
因大社支線灌溉水圳由北而南沖刷大度山紅土層,形成鵝卵石遍布之河谷。原位於目前舊音樂系館南側河溝後方,延伸至台中工業區之南邊坑溪一帶,後因台中工業區的開發而消失,僅剩下難以辨認之原本夢谷的小水溝。夢谷之名,即為“夢之入口”之意,是東海大學第一屆學生阮淑珊所命名,充滿老校友許許多多的回憶。
女鬼橋
建校初期教學區和學生宿舍間有個大濠溝,行人往來不便,校方於是建一座吊橋連線其中。目前大濠溝已成為一條幹枯的小溝,女鬼吊橋已不存在,剩下一座水泥小橋,雖然位置與女鬼吊橋完全不同,但女鬼橋的名字仍沿用至今。經過照明的改善,加上新建設的人文大樓緊鄰女鬼橋,目前已感受不到以往陰森森的氣氛。
古堡隧道
通往東海古堡的防空隧道。傳說入口位於射箭場後方樹林中,穿過女鬼橋底下經過夢谷直通東海古堡。由於夢谷與原女鬼橋已不存在,神秘的古堡隧道再也沒有人真正走過,與“夢谷”、“女鬼橋”成為東海大學三大消失景點。
啼明鳥
“聽說大度山上有一種神秘的小鳥,天還沒亮,它們就在相思林里唱著,它們的聲音比黃鶯還美。”(出自<司馬中原>長篇小說:啼明鳥)啼明鳥為東海大學所在的大度山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傳說,是一種無人見過的神秘小鳥。
校園意識
東海大學以校園美景聞名,校內有“東海校園解說員社”,亦有關於校園建築景觀的書籍出版。據統計,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選擇就讀東海的原因,是因為校園很美麗。在早期許多文學作品或建築書籍中能找到相關論述,加上住校制度、小班制及勞作教育的實踐,東海的校園景觀成為了能凝聚東海人的重要資產,同時也形成了日後東海校園公共論述的重要基礎,東海大學由此成為台灣文藝青年所普遍嚮往的聖地。
學生自治
創校初期的東海因教會學校的獨特性有較自由的學風,校園內有榮推會、東風社、學生會等學生組織,1970年代以後,由於這些社團積極參與了關於校園發展方向、校務變革的討論,累積了學生對於校園事務的公共參與。1958年東海大學學生會成立,是校內學生自治組織中最高的行政單位。現今學生會分為行政中心,學生議會及學生評議會,行政中心設定秘書處、總務部、學會部、社團部、外務部、文化部、新聞部,生促部等七部一處,會長為學生普選產生。負責舉辦校內各項大型活動,亦協助處理學生權益相關問題,擔任學生與各行政單位間師生溝通的管道。除此之外也負責協助管理校內海報張貼、活動旗幟及場地協調等事務。學生議會由各系推選議員組成,議長由議員互選產生,負責監督行政中心經費使用。學生評議會由九位評議委員組成,委員由會長、議長及主席提名經議會同意任命之,主席由委員互選產生,負責仲裁事務等。
策略聯盟
美國馬里蘭大學台灣研究合作案
美國馬里蘭大學與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文化組簽署備忘錄,雙方將推動5年台灣研究課程,馬大將與國立台灣大學、東海大學合作,進行環境科學與食品、營養等領域的研究。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工程認證
工學院之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所)、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所)、資訊工程與科學系(所)、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所)等四個系所通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之工程認證。通過IEET認證後,四系所畢業生將具備國際間認同的專業核心能力,如工程設計、實驗及分析、解決工程問題、有效溝通、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終身學習…等能力。
國際職場專業實習制度
由東海大學與KPMG、法國CDVI簽署,這項合作協定將正式啟動與兩個國際企業“國際職場專業實習”的合作關係,推動未來東海學生至歐洲就業,開拓國際視野。
國家實驗研究院學術合作協定
雙方將在貴重儀器設備共用、科技研究合作、研究生訓練、合聘人員等方面進行交流,國研院有10箇中心,1個籌備處,包括太空中心、海洋中心到藝術領域,範圍廣泛,透過整合的能量,推動前瞻科技、支援學術研究及培育人才。
台灣基督教大學校院聯盟
加強台灣各基督教大學校院合作與交流,初步規劃合作內容包括課程開授的合作、教師互訪交換、共同進行研究計畫等。
中部科學園區進駐廠商策略聯盟
先後拜訪友達、康寧、日東等企業,並與友達公司簽訂雙方合作協定,開辦系列課程,針對不同企業需求,整合該校資源,提供各種諮詢服務及專業課程。
創新育成策略聯盟
促進產業技術升級轉型,輔導廠商:東海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與台中地區十三家創新育成中心簽訂策略聯盟,發揮所長,提供中部廠商企業更完整服務。
中部學術聯盟
東海大學與靜宜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及科學博物館等已形成中部的學術聯盟,互相分享教學及研究成果,集合各領域專長之師資,爭取整合型大型計畫。並和台灣林試所、美國STRI、日本京都大學生態研究所、越南中研院IEBR、馬來西亞FRIM成為研究團隊。建築系亦與文建會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中心(TADA)組成教學、研究、典藏、展覽之中部研發聯盟,進行大型計畫。
東大目前已與全球100所以上大學簽訂為姊妹校(不含系與系、學院與學院結盟),遍及五大洲,有助於學生出國深造或取得雙聯學位。
研究成果
研究獎勵制度
為鼓勵教師從事研究、發表學術著作並參與各項學術研討會,激勵教師教學及研究專業成長並增進與國際學術界密切交流,該校訂定相關的獎勵辦法。
獎勵教師學術論文發表:學術研究論文獎勵、東海學報及優良學術刊物出版補助。
獎勵教師研究能量提升:主持研究計畫獎勵、新進專任教師研究計畫獎勵、整合型研究計畫獎勵、研發能量啟動專案補助等。
補助研討會及出席國際會議:舉辦學術研討會補助、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補助。
專案計畫經費配合款補助
鼓勵研究及產學合作績優獎勵:國科會特殊優秀人才獎勵、東海學術獎與年輕學者傑出獎等。
獎勵院系所重點領域發展:院系所發展重點獎勵、系所圖書儀器專案計畫補助。
獎勵制度與成效
活用校外基金
近年來由於大學院校成立數量大為增加,但全國的教學資源並無相對地成長,每一大學校院所得補助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因此必須在籌募基金上著力,方能使校務得到更大的發展。故東海大學於1998年成立“東海永久基金”,此基金由旅居美加校友聯合籌募,並委託紐約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經營管理,再以其孳息及投資所得長期捐助東海大學,提升學術水準。該校董事、校友及東海大學之友等同時亦在國內籌資設立財團法人“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簡稱TEFA),支援東海大學發展重點項目。東海大學有效利用上述二項基金,突破舊有齊頭式分配體制,重點發展具特色學系、學程及中心,並獎助研究出色教師,資助海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來校進行長、短期教學及研究,協助舉辦學術會議,資助榮譽學生前往海外研習等。相關使用項目如下。
培育國際化人才:贊助該校菁英計畫、學生領導人才培育活動、及日籍學生擔任教學助理輔導日文系一、二年級學生課業等。
發展重點系所:充實、補助重點系所基礎設備及學術研究活動(96學年度獎勵的科係為生科及建築等系所)。
提升學術品質:獎助學術論文著作、補助辦理國際型學術研討會、贊助英文審稿費、贊助蔣勛特別獎座。
重點系所
自88學年度開始實施重點系所獎勵,根據該校“重點系所遴選辦法”打破獎補助經費由來已久的平頭式分配方式,以額外經費獎勵具發展特色、有傑出成就的優良系所。依各系所提之計畫,核定為期1至3年不等的重點發展計畫,活絡該系所教學研究及學術活動,並配合中長程校務發展,凸顯學校特色,提升學術地位。重點系所評選系經校內外評審,過程公正嚴謹,頗受各系重視,對提升研究風氣有積極正面意義。當相關學系獲補助為重點系所之後,教學方面將透過教學軟硬體設備的改進,提升教學品質,並藉由研究設備的擴充及學術的交流,拓展研究領域,進而培養高等科技研究人才,擴大對社會的貢獻。
每個重點系所除由學校每年額外提撥新台幣逾100萬元經費外,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亦配合核撥部分獎勵經費提供重點系所執行具特色及潛能的學術研究發展計畫。目前累計已有10系所37系獲得重點系所補助。獲得補助的系所皆在教學、研究及服務三方面逐步依計畫書執行,發展其領域特色,吸引優秀學生前來就讀,在活絡教學研究、促進國際交流與學術活動等各方面皆顯著進步,同時帶動並支援相關係所與研究中心的學術發展。
永續社會發展計畫
東海大學基於推動“Culture”與“Nature”結合的理念,以永續環境及生活品質為導向的頂尖研究發展計畫,作為100-104年五年特色研究的重要方向,名為“全球環境暨永續社會發展”(Global Research Educ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簡稱GREEnS)。GREEnS計畫聚焦在環境保護、生態學、綠色管理及綠色創意與生活等研究主題。由Global、Research、Education、Environment、Society組成綠色環境、綠色研究、綠色教育、綠色社會,進而培育綠色人才。計畫將以全球綠色創意與生態管理、環境保護與產業力提升的跨界對話平台作為己任,以大台中為基地,提升該校成為在亞洲區域具有一流活力的綠色研究發展特色重鎮,進而躋身為全球綠色研發體系中不可替代之角色。
GREEnS計畫共有“創新三維結構可降解人工骨材快速成型技術”、“區域、國家與社區的永續發展:環境治理的政治分析”、“綠色法律整合性研究性計畫”、“建構優質的長青生活品質與環境之研究”、“東海綠能開發與管理”及“綠色永續環境研究計畫”6大整合型計畫,將以此具體整合校內外跨領域研究計畫及學程,以綠色科學、企業與社會與數位創意為主軸,配合中長程發展計畫,使東海大學成為發展綠色科學研究之重鎮。
排名
網路學術影響力
根據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2012年1月公布之世界大學網路排名(RankingWebofWorldUniversities),東海大學排名第498躍身世界500大,亞洲各大學排名第76,國內大學第14、私立大學第2。
國內評價
2013年5月未來事件交易所公布之“台灣最好大學”、“台灣的大學社會貢獻度”及“台灣的大學國際化”評鑑結果,東海大學榮登台灣最好的私立大學第一名,社會貢獻度為私校第五名,國際化為私校第四名。
2015中國兩岸四地星級大學排行
2015中國兩岸四地星級大學排行入圍“中國高水平大學”。
知名校友
學術界
校友姓名 | 傑出成就 | 畢業系所 |
張志誠 |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全球EMBA執行長。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2011年東海大學第十二屆傑出校友 | 外文系 |
---|---|---|
唐堂 | 耶魯大學 博士、 中央研究院 特聘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 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中央研究院 學術諮詢總會副執行秘書、執行秘書、教育部顧問室主任。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生物系 |
徐啟銘 |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所) 特聘教授兼教育部區域產學中心主任,併兼任社團法人中華壓力容器協會理事長,《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副總編輯等職務。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化工系 |
溫肇東 |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兼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工業工程系 |
巢志成 | 現任東海大學 副校長。 成功大學 永續環境科技研究中心 研究教授兼副主任。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化工系 |
張仲明 | 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逢甲大學 董事長 | 生物系 |
高承恕 |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逢甲大學 副董事長 | 社會系 |
王耀輝 | 國立台灣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 企管系 |
於寬仁 | 現任喬治亞州醫學院分子醫學及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及教授。(2002年東海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 | 化學系 |
吳萬益 | 中國文化大學 第六任校長;曾任國立成功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所長、管理學院院長、企管所教授。 | 企研所 |
胡德偉 | 曾任 世界衛生組織 、 世界銀行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美國國家科學院 醫學研究所、智庫蘭德公司、中國衛生部、中華民國 行政院衛生署 等多個官方或政府組織以及私人基金會的專家顧問,學術上亦曾任美國 賓州州立大學 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威斯康星大學博士。(2009年東海大學第十屆傑出校友) | 經濟系 |
阮大年 | 中原大學 、 國立交通大學 、東海大學、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前校長。 | 化工系 |
王亢沛 | 東海大學前校長、物理系榮譽退休教授。 | 物理系 |
楊朝棟 | 1990年東海大學資訊科學系學士,1992年與1996年分別獲得 交通大學 資訊科學系碩士與博士。曾經於台北捷運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服務,目前任教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並擔任東海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平行暨分散式運算,雲端運算,以及多核心繫統。在東海大學開授雲端運算與服務、編譯器、計算機組織等課程。 | 資訊科學系 |
吳安妮 | 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講座教授。 | 經濟學系 |
李福登 |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前校長、現任東方技術學院董事長。(2002年東海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 | 政治系 |
劉全生 | 國立中央大學 前校長、現任美國 馬里蘭大學 物理系教授。(2003年東海大學第四屆傑出校友) | 物理系 |
蔡詩東 | 電漿物理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物理學會高級會員 (APS Fellow)。1960年畢業於東海大學物理系,1969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1973年從美國回到大陸工作。 | 物理系 |
簡春安 |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曾任勞作教育處勞作教育指導長、社會工作學系前系主任、 長榮大學 前校長。 | 社會系 |
曾騰光 | 朝陽科技大學 前校長。 | 社會系 |
林寶琮 | 修平技術學院前校長。 | 歷史系 |
郭榮趙 | 中國文化大學 、 中國醫藥大學 、 華梵大學 前校長、 環球技術學院 創辦人。 | 政治系 |
劉姿汝 | 國立中興大學 法律學系副教授、台中市政府法規委員會委員。 | 法律系 |
陶幼慧 | 國立高雄大學 管理學院院長。 | 數學系 |
沈維雄 | 朝陽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院長。 | 工工系 |
林金龍 |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 語文學院院長。 | 中文所 |
羅文貴 | 華盛頓中學 董事長、 亞洲大學 董事。 | 數學系 |
王國明 | 南開科技大學 校長、 元智大學 前校長、 國立清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院前院長。 | 工工系 |
俞禮亮 | 喬治工商校長。 | 物理系 |
林憲德 | 逢甲大學 商學院前院長。 | 經濟系 |
沈國基 | 國立中央大學 管理學院院長。 | 工工系 |
欒斌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前學務長。 | 工工系 |
楊牧 | 詩人、散文作家、 國立東華大學 中文系講座教授。 中央研究院 文哲所所長(2003年東海大學第四屆傑出校友) | 外文系 |
莊希豐 | 淡江大學 經濟系系主任。 | 國際貿易學系 |
盧陽正 | 銘傳大學 財金系系主任。 | 工工系 |
杜維明 | 美國 哈佛大學 燕京學社執行長、東亞文明學系教授;第三代 新儒家 代表人物。(2005年東海大學第六屆傑出校友) | 中文系 |
王孝廉 | 日本福岡西南學院大學教授。 | 中文系 |
金泰范 | 韓國 新星大學 教授。 | 中文系 |
李立信 | 香港珠海書院教授。 | 中文系 |
周質平 | 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 東亞系教授。 | 中文系 |
林秀玲 | 美國 西北大學 教授。 | 中文系 |
崔南圭 | 韓國 延世大學 教授。 | 中文系 |
蕭欣義 | 加拿大 維多利亞大學 教授。 | 中文系 |
陳敏 | 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 物理學系教授。(2006年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 物理系 |
張淑纖 | 美國太空總署 哥達德航天飛行中心氣象學家。 | 物理系 |
錢嘉陵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系教授。(2007年東海大學第八屆傑出校友) | 物理系 |
張圖南 | 美國 南加州大學 物理與天文系主任、美國華人物理學會會長。 | 物理系 |
張昭慶 | 香港科技大學 物理系教授。 | 物理系 |
李慶德 | 國立台灣大學 物理系教授。 | 物理系 |
林鶴宜 |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系教授。 | 中文系 |
陸希傑 | 國立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 | 建築系 |
潘犀靈 |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教授兼系主任。 | 物理系 |
廖炳惠 | 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 | 外文系 |
林建昌 | 國立清華大學 原子科學技術研發中心研究員。 | 化工系 |
徐統 | 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系教授。 | 物理系 |
張維安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院長;前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學院院長。 | 社會系 |
梅 廣 | 國立清華大學 榮譽教授。 | 中文系 |
徐子民 | 國立中央大學 物理系教授。 | 物理系 |
王存國 | 國立中央大學 管理學院院長。 | 會計系 |
林中一 | 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系教授。 | 物理系 |
林清源 | 國立中興大學 中文系教授。 | 中文系 |
斯頌平 | 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系副教授。 | 物理系 |
謝文良 | 國立交通大學 財務金融所教授。 | 國貿系 |
胡錦媛 | 國立政治大學 英語系教授。 | 中文系 |
陳恭 | 國立中正大學 物理系教授。 | 物理系 |
廖美玉 | 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現任 逢甲大學 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長。 | 中文系 |
陳昭容 |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中文系 |
王建生 |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中文系 |
吳福助 | 東海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 中文系 |
李建昆 |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中文系 |
李金星 | 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中文系 |
周芬伶 |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知名作家。 | 中文系 |
洪銘水 | 東海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 中文系 |
許建昆 | 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中文系 |
張端穗 |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中文系 |
劉榮賢 |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中文系 |
范聖興 | 現任東海大學教務長。 | 生物系 |
侯雪娟 | 大葉大學 總務長。 | 中文系 |
林左裕 |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教授。 | 工工系 |
連興隆 | 國立高雄大學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 | 環工系 |
李元恕 | 逢甲大學 行銷學系教授。 | 國貿系 |
陳至還 | 逢甲大學 經濟學系系主任。 | 國貿系 |
陳振益 | 輔仁大學 物理系教授。 | 物理系 |
周彥文 | 淡江大學 中文系教授。 | 中文系 |
樓迎統 | 長庚大學 醫學院副院長。 | 物理系 |
陳明柔 | 靜宜大學 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 中文系 |
周玉暮 | 中國文化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 物理系 |
許達然 | 東海大學講座教授、美國 西北大學 名譽教授、歷史學家、文學作家。 | 歷史系 |
徐國能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副教授、作家。 | 中文系 |
林南 | 中央研究院 第二十二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2002年東海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 | 外文系 |
劉鴻文 | 中央研究院 第二十七屆生命科學組院士; 美國 德州大學 奧斯汀校區藥物設計講座教授及化學、生化及藥物化學教授。(2008年東海大學第九屆傑出校友) | 化學系 |
郎鹹平 | 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經濟評論家。 | 經濟系 |
周維中 | 美國 克拉克大學 數學暨電腦系教授、東海大學數學系客座教授。 | 數學系 |
郭岳承 | 國立高雄大學 統計學研究所所長。 | 數學系 |
郭錕霖 | 國立高雄大學 統計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數學系 |
陳鳳山 | 美國J.L.Lawrence製造系統工程講座教授、彈性製造系統實驗室主任、高產能製造中心主任,1996年榮獲“ 美國總統 教授獎”殊榮。 | 工工系 |
郭人介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系教授、前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第2、3任)、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國工業工程學會秘書長、台灣作業研究學會理事長。 | 工管系 |
廖偉立 | 前東海大學、 逢甲大學 、 國立交通大學 及 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助理教授、講師;2004年以王功生態景觀橋第三度拿下日本SD REVIEW建築雜誌獎項也榮獲中國大陸WA佳作獎,2001、2002年獲選年度獎及年度獎入賞,2005年獲台灣建築獎首獎,2007年獲第八屆台灣傑出建築師建築設計獎。(2008年東海大學第九屆傑出校友) | 建築所 |
錢嘉凌 | 美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物理和天文系教授, 南京大學 、 蘭州大學 和 復旦大學 名譽教授。國際知名的凝聚態物理學華裔學者,1980年以來,擔任歷屆國際磁學與磁性材料等會議顧問與主席,2002年47th Annual Conference on Magnetism & Magnetic Materials主席。 | 物理系 |
彭懷真 | 現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前東海大學學生事務處處長、前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知名作家。 | 社會所博士班 |
郭東曜 |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2000年東海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 | 社會系 |
鄭永齊 | 美國 耶魯大學 藥理系講座教授、中藥全球化聯盟主席。(2001年東海大學第二屆傑出校友) | 化學系 |
蔣飛 | 紐約州立大學 化學系教授(2003年東海大學第四屆傑出校友) | 社會系 |
劉小如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2004年東海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 外文系 |
吳仲義 | 美國 芝加哥大學 生態及演化系教授(2004年東海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 生物系 |
卓春英 | 長榮大學 學務長、 長榮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2004年東海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 社會系 |
許文雄 | 美國 西北大學 亞非研究、比較文學研究、及歷史系名譽教授。東海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 歷史系 |
趙桂蓉 | 國立清華大學 教授及講座教授(2009年東海大學第十屆傑出校友) | 化學系 |
羅湘鈞 | 新竹市立建功高級中學化學科教師 | 化學系 |
王祖興 | 中山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院長。 | 生物系 |
吳信宏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聘教授、2012年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得主 | 工工系 |
企業界
校友姓名 | 傑出成就 | 畢業系所 |
林永雄 | 美國HOP Industries Corp. 執行長、美國ITP Corp.總裁、美國亞細亞銀行董事、美國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TEFA USA)董事會董事。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經濟系 |
---|---|---|
羅文森 | 1.羅文森校友為優秀經理人,任職知名外商多年,人脈深厚,退休後擔任兩岸企業顧問,培訓管理的專題演講每年超過50場2.2007年出版 “戀戀九號宿舍”3.2009年出版“當機會被我遇見!”,榮獲2009年中山國家文藝創作獎。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化學系 |
林澤顯 | 蒙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建築系 |
林育業 | 帆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工業工程系 |
張光永 | 亘豐興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TW)、Unique Plastic Corp. Limited董事長(HK)。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企管系 |
陳逸萍 | 工研院資通所/無線通訊技術組工程組長 、東海大學電機系兼任教授。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化工系 |
蔡志峰 | 立川漁場負責人、花蓮東海大學校友會副會長。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畜產系 |
陳國雄 | 摩達網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2010年第一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資工系 |
賴南貝 | 統一超商 流通事業群 副總經理。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企管系 |
黃聲遠 | 田中央建築學校/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建築系 |
郭志超 | 超洋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外文系 |
賴鴻儀 | 輝盟國際公司董事長。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化學系 |
陳碧灣 | 台灣光罩公司總經理。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化學系 |
郭國聖 | “財團法人郭隆龍先生文建基金會”董事長。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食品科學系 |
韋復家 | 台灣各大學香港校友會總會 會長/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 副總會長/東海大學香港校友會 顧問/香港中山學會 董事2011年第二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楷模 | 社會系 |
王寶銘 | 統一集團 統一阪急百貨總經理。 | 法律系 |
黃鴻隆 | 誠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專業教育委員會法規組召集人、維力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監督人、彰化縣建築投資公會財稅顧問、東海會計系系友會會長。(2008年東海大學第九屆傑出校友) | 會計系 |
吳文龍 | 美國 恆豐銀行 董事長、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2008年東海大學第九屆傑出校友) | 化工系 |
盧大為 | 奇摩站(Yahoo!奇摩前身)創辦人。 | 化學系 |
李詩欽 | 英業達董事長。 | 經濟系 |
徐中時 |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總經理; 前華隆微電子、華邦電子、世界先進副總經理、韓國 三星電子 研發處長、 台積電 全球行銷暨業務專案副總經理、台積電美國子公司總經理專案顧問。 | 物理系 |
簡學仁 | 前世界先進積體電路總經理。(2007年東海大學第八屆傑出校友) | 化工系 |
吳禮淦 | 楠梓電子創辦人兼總裁。 | 化學系 |
徐抗 | 楠梓電子董事長。 | 化工系 |
陳木在 | 前 台灣銀行 董事長、中華開發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2004年東海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 經濟系 |
莫業鈞 | 美國尼克製藥總裁。 | 化學系 |
鄭心元 | 美加華語廣播紐約總台總經理。 | 中文系 |
鄭瑞山 | 美國 波音公司 。 | 中文系 |
謝劍平 | 台灣中華投資公司董事長。 | 企管系 |
孫崇實 | 器研所設計師,曾任華碩產品設計部門、 橙果 設計產品部門。 | 工設系 |
黃薰立 | 華碩資深設計師,曾任明基電通數位時尚設計中心主任,獲IF Design Award金獎、Red Dot Award、G-Mark Award、IF China Award等獎項。 | 工設系 |
葉文凱 | 唐草設計公司專案設計師。 | 工設系 |
楊秀慧 | 夏幕尼鐵板燒總經理。 | 會計系 |
經天瑞 | 澳盛銀行台灣區總經理。 | 企管系 |
林伯翰 | 台新銀行 監察人。 | 企管系 |
張衣宜 | 台灣微軟企業公關副總經理。 | 哲學系 |
連啟舜 |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個人優先理財部門經理。 | 國貿系 |
李淑汝 | 鴻海 科技集團 富士康 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全球採購處經理。 | 國貿系 |
蘇美月 | 南山人壽業務經理。 | 國貿系 |
陳及幼 | 台積電會計長。 | 會計系 |
秦玉玲 |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台北市空運承攬公會顧問。 | 數學系 |
葉進男 | 新德科技董事長。 | 化工系 |
蔡清華 | 均豪精密LCD事業群副執行長/第七屆東海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2006年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 化工系 |
蕭敏志 | 美亞鋼管廠總經理、帆宣科技監察人。 | 會計系 |
張明田 | 中國信託 金融控股公司財務總處長。 | 會計系 |
巫慧燕 | 英商施洛德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 國貿系 |
王仁茂 | 全球第三大MP3、MP4製造大廠天鵬盛電子董事長。 | 企管系 |
陳征榮 | 台灣 飛利浦 建元電子品管部品質稽核經理。 | 物理系 |
賈培源 | 新加坡航空 董事、 淡馬錫 控股顧問、賈氏基金會董事長、亞洲協會榮譽理事;前 花旗集團 副董事長兼北美 花旗銀行 董事、 美國國際集團 董事、Baxter百特醫療董事、香港 中國銀行 董事、Case Corporation董事、美國 紐約大學 醫學中心理事、華美協進社理事、華頓商學院董事、SEI管理研究中心資深院士、 洛克菲勒大學 諮詢委員,曾名列Marquis美國名人錄。(2000年東海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 | 經濟系 |
黃誠勛 | 台灣康寧顯示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台灣康寧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2007年東海大學第八屆傑出校友) | 化工系 |
張舒眉 | 佳必琪國際公司董事長,為女性創業的典範之一,獨立創業的女性;曾獲第五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馨獎銅牌。(2007年東海大學第八屆傑出校友) | 經濟系 |
喬全生 | AECOM中國區總裁,曾任美國建築師、景觀建築師外,也曾被聘為 清華大學 建築學院客座教授。 | 建築系 |
黃金樺 | 2010年榮獲美國商業促進協會頒發為美藉亞裔傑出企業家,美國註冊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AIA)及國際室內設計協會會員(IIDA)以及 PLAN的協同創辦人,目前擔任新市場開發總監,負責主導亞洲市場業務之開發及產品多元化之發展。 | 建築系 |
劉艷玲 | 中華航空公司 747-400正駕駛。(2004年東海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 | (夜)社會系 |
楊金山 | P&K Microbiology Services, Inc.(2006年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 物理系 |
簡鴻文 | 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理事長(2006年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 工工系 |
姜華鈞 | North Amercia Recycling Resource、美國舊金山少年中國晨報行銷經理(2006年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 國貿系 |
姚仁喜 | 大元建築及設計事務所創辦人。(2007年東海大學第八屆傑出校友) | 建築系 |
徐祖慈 | 徐祖慈建築公司負責人(2009年東海大學第十屆傑出校友) | 建築系 |
姚迪剛 | 東大機械有限公司董事經理、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僑務顧問、中華民國東海大學校友總會榮譽理事(2009年東海大學第十屆傑出校友) | 工工系 |
洪金谷 | 統一超商中國事業群主管協理。 | 企管系 |
法政界
校友姓名 | 成就 | 畢業系所 |
王育敏 | 第八屆立法委員 | 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社會工作學系學士 |
---|---|---|
王惠美 | 第八屆立法委員 | 政治學碩士 政治系學士 |
林滄敏 | 第八屆立法委員 | 公共事務學碩士 |
陳明文 | 第八屆立法委員 | 哲學系學士 |
楊曜 | 第八屆立法委員 | 法律系學士 |
楊瓊瓔 | 第八屆立法委員 | 公共事務學碩士 社會學系學士 |
蔡其昌 | 第八屆立法委員 | 歷史系學士 歷史研究所碩士 |
潘世偉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政務副主委。 | 政治系 |
詹春柏 | 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副主席。 | 政治系 |
吳桂茂 |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期局組長。 | 會計系 |
賴峰偉 | 總統府副秘書長、前考選部部長、國民黨籍前 澎湖縣 縣長。(2006年東海大學第七屆傑出校友) | 化學系、輔系工工 |
林正杰 | 中華統一促進黨 主席、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新竹市 副市長。 | 政治系 |
吳乃仁 | 前民進黨秘書長、 台糖 董事長。 | 經濟系 |
范巽綠 | 前 教育部 政務次長。(2005年東海大學第六屆傑出校友) | 政治系 |
游錫堃 | 前 行政院院長 、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主席。(2001年東海大學第二屆傑出校友) | 政治系地方政治組 |
陳必照 |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國防部副部長。 | 政治系 |
田弘茂 | 前外交部部長。 | 政治系 |
陳木在 | 前財政部常務次長。 | 經濟系 |
劉煌基 | 合議庭特偵組審判長。 | 法訓所 |
史哲 | 高雄市文化局局長。 | 資訊系 |
李健育 | 嘉義縣環保局局長。 | 環工系 |
楊瓊瓔 | 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 公共事務碩士 |
邱鏡淳 | 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 公行系研究所 |
江昭儀 |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 經濟系 |
陳明文 | 民進黨籍嘉義縣縣長。 | 哲學系 |
謝志得 | 民進黨籍 宜蘭縣 議員、下屆縣長參選人。 | 政治系 |
蔡適應 | 民進黨籍 基隆市 議員、基隆觀光協會理事長。 | 政治系 |
沈發惠 | 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 法律系 |
張川田 | 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創黨黨員。 | 政治系 |
許釗涓 | 高雄世界運動會執行長、中山科學研究院資料管理員、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科員、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股長、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室主任、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長青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主任秘書。(2001年東海大學第二屆傑出校友) | 社會系 |
吳經國 | 國際奧會委員、2008年北京奧運協調委員會委員、2009年高雄世運會國際奧會駐會代表、國際奧會2016年奧運申辦評估委員會委員(2009年東海大學第十屆傑出校友) | 建築系 |
媒體藝術界
校友姓名 | 傑出成就 | 畢業系所 |
蔡康永 | 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 | 外文系 |
---|---|---|
周芬青 | 美國雜誌‘蘋果一生(ISSEY)’創辦人。 | 外文系 |
鍾玲 | 作家。 | 外文系 |
楊富閔 | 作家。 | 中文系 |
周紘立 | 作家。 | 中文系 |
包冠涵 | 作家。 | 中文系 |
宇文正 | 作家。 | 中文系 |
柯景騰 ( 九把刀 ) | 網路作家、導演。 | 外文系/社會系研究所 |
李安修 | 填詞人 | 信息科學系 |
戴忠仁 | 華人思維學院執行長,前 台視 、 中天電視 新聞主播、拍賣官。 | 政治系 |
李崇建 | 小說家。 | 中文系 |
甘耀明 | 小說家。 | 中文系 |
江春男 | 筆名司馬文武,作家。 | 政治系 |
廖淑娟 | 多倫多台灣合唱團指揮。 | 音樂系 |
陳美玲 | 知名女高音、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成員。 | 音樂系碩士班 |
姚仁祿 | 建築師,前大愛衛星電視總監暨靜思文化執行長。(2005年東海大學第六屆傑出校友) | 建築系 |
張繼正 | 前台視資深記者。 | 中文系 |
曹永洋 | 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主編。 | 中文系 |
林健吉 | 首位獨挑大樑登上歐洲歌劇舞台的台灣聲樂家,演唱 羅西尼 《阿爾及利亞的義大利女郎》男主角林多羅,並被當地媒體譽為“神秘的明星”。 | 音樂系 |
汪銘峰 | 舉辦四次繪畫與設計個展,二次聯展,也屢獲藝術與設計獎章,作品皆被陸續收購,19歲時被記者稱為 南投縣 最年輕的藝術家,24歲被記者稱為 南投縣 繪畫素材最多元的藝術家,獲選98年全國社會優秀青年代表。 | 工設系研究所 |
黃鹹錚 | 知名建築師,所設計的“ 廈門國際銀行大廈 ”獲得中國建築最大獎 魯班獎 。 | 中文系 |
卓義峰 | 流行音樂歌手。 | 統計學系 |
合作辦學
作為台灣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之一,東海的對外合作辦學遍布全球。已與五大洲100所以上大學簽訂為姐妹校(不含系與系、學院與學院結盟),有助於學生交換到世界各地體驗不同文化與參與學術交流。
中國大陸合作院校
香港浸會大學(1995)
廈門大學-985(1997)
南京大學-985(1999)
福建師範大學(1999)
北京大學-985(2000)
山西大學(2000)
復旦大學-985(2001)
香港嶺南大學(2001)
武漢大學-985(2003)
吉林大學-985(2007)
中山大學-985(2008)
四川大學-985(2008)
北京語言大學(2008)
香港城市大學(2008)
浙江大學-985(2009)
天津大學-985(2009)
湖南大學-985(2009)
福州大學-211(2009)
清華大學-985(2010)
南開大學-985(2010)
華南理工大學-985(2010)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
香港珠海學院(2010)
東南大學-985(2011)
西安交通大學-985(2011)
西北工業大學-985(2011)
大連理工大學-985(2011)
中央財經大學-211(2011)
中國政法大學-211(2011)
東北林業大學-211(2011)
華僑大學(2011)
華東師範大學-985(2012)
北京科技大學-211(2012)
西南大學-211(2012)
寧夏大學-211(2012)
貴州師範大學(2012)
福建江夏學院(2012)
澳門科技大學(2014)
SAF全球聯盟高校
——SAF Partner Lnstitutions
英國
Oxford University-牛津大學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of Edinburgh-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倫敦藝術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布里斯托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西敏大學
美國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
American University-美利堅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Utah-猶他大學
University of Arizona-亞利桑那大學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Hilo-夏威夷大學,希羅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Indiana University - 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西根州立大學
Purdue University-普渡大學
Drexel University-卓克索大學
Middlebury College-明德學院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蒙大拿州立大學
Mount Holyoke College-霍利約克山學院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舊金山州立大學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聖何塞州立大學
Texas A M University-德州A&M大學
University of Alabama-阿拉巴馬大學
University of Arkansas-阿肯色大學
University at Buffalo,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University of Iowa-愛荷華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
University of Montana-蒙大拿大學
University of Vermont-佛蒙特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ISAYA華盛頓大學,ISAYA
Vanderbilt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學
加拿大
University of Toronto-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Victoria-維多利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gary-卡加利大學
University of Manitoba-馬尼托巴大學
澳洲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新南威爾斯大學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昆士蘭大學
Macquarie University-麥考瑞大學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臥龍崗大學
韓國
Yonsei Univeristy-延世大學
德國
Universitat Leipzig-萊比錫大學
法國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est-西部天主教大學
西班牙
Universidad de Leon-雷昂大學
愛爾蘭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都柏林大學
University of Limerick-林莫瑞克大學
紐西蘭
University of Otago-奧塔哥大學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五大洲國際姐妹校
美國:加州大學、芝加哥州立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等30餘所。
阿根廷:巴爾格萊諾大學
巴西:聖保羅大學
巴拿馬:史密生熱帶研究學院
日本:早稻田大學、昭和女子大學、大分大學、千葉大學...等10餘所。
越南:國立生態及生物資源研究中心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法政大學、清邁大學
韓國:建國大學、延世大學、梨花女子大學、濟州大學...等10餘所。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
菲律賓:菲律賓大學
印尼:印尼大學
英國:霍爾大學、南灣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等。
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
德國:明斯特大學
法國:緬因大學
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
南非:波切夫斯特魯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