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詞目:學風
拼音:xuéfēng
基本解釋
[styleofstudy]學習的風氣
詳細解釋
學校、學術界或一般學習方面的風氣。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二》:“學風如何,我以為是和政治狀態及社會情形相關的,倘在山林中,該可以比城市好一點。”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所謂學風,不但是學校的學風,而且是全黨的學風。”
內涵及要素
1、學風的內涵
“學風”,最早源於《禮記·中庸》,即是“廣泛地加以學習,詳細地加以求教,謹慎地加以思考,踏實地加以實踐。”在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價方案》評估指標體系中,學風被作為重要的一級指標,包含三個二級指標:教師風範、學習風氣、學術文化氛圍,其中學習風氣為重要指標。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在全國高校學風建設研討會上指出,學風有廣義的學風和狹義的學風之分。從狹義上講,學風特指學生的學習風氣;從廣義上講,學風包括學習風氣、治學風氣和學術風氣。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講的學風則是指“狹義的學風”,即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學習風氣與學習氛圍,是學生總體學習質量和學習面貌的主要標誌,是全體學生群體心理和行為在治學上的綜合表現。可見,學風既是一種學習氛圍,同時又是一種群體行為,不但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感染,還能內化為一種向上的精神動力。在優良學風的環境裡,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會發生變化,並反過來對自己的成長成才和職業生涯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2、學風的構成要素
學風歸根到底是學生對待學習這個問題上的思想態度和行為表現,它通過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效果等具體地反映出來。這就在不同層次上構成了學風的要素。
(1)學習目標。大學生學習,首當其衝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即確實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需要引發動機,動機推動行為,這是學風建設的基礎。
(2)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要體現於對學習重要性的認同、對學習目標的追求、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情感的濃厚程度、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風建設的前提。
(3)學習紀律。這是促使良好學風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強調的是學生學習行為的始終一貫性。嚴明的學習紀律,有利於學生自覺維護正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秩序,對優良學風的形成起到強有力的保證作用。
(4)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形成良好學風的關鍵。一個人學習方法得當,會少走很多彎路,容易產生較強的成就感,並易形成對學風的趨同意識。
(5)學習興趣。興趣是對事物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認識活動傾向。學生的學習相當程度上依賴於對知識的興趣,只有在充滿學習興趣的氣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學風,這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6)學習效果。這是判斷學風好壞的終級標準,也是學風內涵的最高層次要求,與人才的培養質量直接相連,是衡量人才質量優劣的重要標誌,對學風的糾正和重塑起著反饋和調控作用。
含義
學風有二種含義,一是指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原則;二是指學生的行為規範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有時也特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風氣。
介紹
評估學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
一是校園氛圍,包括校園的建築、景點、綠化等物質文化,這些都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
二是學生管理,包括規章制度,行為準則等制度文化。這些能對學生起到規範和約束作用。
三是教育載體,學風的形成總是通過一定形式的活動載體實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這些活動包括學校的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特別是以素質教育和“三創”教育為核心的科技活動、社會活動等,也包括學術風氣、文化氛圍等精神文化。這些對學生起到陶冶心靈的作用。
該項有 2 個二級指標,共 4 個觀測點。
教師風範
二級指標
主要觀測點
參考權重
等 級 標 準
A
C
教師風範
●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
1.0
學校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嚴格履行崗位責任,嚴謹治學,從嚴執教,教書育人
教師履行崗位責任,從嚴執教,教書育人
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
教師風範是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修養、知識水平、文化水準、精神面貌等的綜合表現,是教師的德與才的統一。教師風範是教師隊伍素質的核心,是學校品牌和校風的象徵。教師的教風不僅表現在課堂教學及各項教學活動中,也表現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還表現在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等方面。在當前形勢下,教師抵制學術腐敗也是教師風範的表現形式之一。
考核教師風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
一是學校倡導優良教風的措施,制定的教師行為規範和道德規範等;
二是教師從嚴執教、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的典型事跡和表現;
三是學校整治學術腐敗、處理教師違規違紀情況。
學習風氣
二級指標
主要觀測點
參考權重
等 級 標 準
A
C
學習風氣
●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的情況
0.3
自覺遵守校紀校規,考風優良
能遵守校紀校規,考風良好
●學風建設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措施與效果
0.3
措施得力,效果好
有措施,效果較好
●課外科技文化活動
0.4
校園課外科學文化活動豐富活躍,多數學生積極參與,效果好
有一定的參加人數和活動效果
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的情況
學習風氣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表現出的學習作風和精神風貌,是在長期教育和建設過程中積澱形成的一種風尚。
考風是學風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考試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風氣。考風在近年來有惡化的趨勢,因此要看學校為端正考風而制定的規章制度、政策、措施、執行效果。考風要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考查。
“遵守校紀校規,考風良好”要一看制度、二看管理、三看效果。
學風建設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措施與效果
良好學風的建立和形成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治理。學風也有很多載體,這些載體對形成良好學風有一定影響和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校園氛圍。學校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學術氣氛、安全狀況等都對學生產生耳儒目染的作用,能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勤奮學習、努力成才。
二是管理體系。學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和科學的管理體系,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規範的管理。
三是教育載體。學校組織的科技活動,文化、藝術、體育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創新、創業和社會實踐活動等都對形成良好學風有促進作用。
四是形象表現。學生群體的形象表現和學習、生活作風也能反映學風狀態。
學風是一種無形力量,體現在很多細微之處,是群體的綜合表現。
學生考試的作弊情況、遲到早退情況、曠課情況、自習情況、課棠聽講情況等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學風狀況。
課外科技文化活動
科技活動分課內和課外兩部分。
課內科技活動是指教學計畫規定的內容,如創新、創業活動、社會調查和實踐等這些活動要取得相應的成績或學分。
課外科技文化活動是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願參加的科技活動和文化活動。如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科技活動、競賽活動等,也包括科技講座和文化沙龍活動等。
科技活動要注意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要體現文理滲透和結合。第二課堂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生的課外活動要體現和落實“學生以學習為主”的原則。
該項考核一是看活動形式和內容;二是看參加活動的人數;三是看活動的效果。在統計人數時是指經常參加,而不是偶而參加的人,多數人參加是指參加人數 ( 次 ) 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