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普安始於春秋時期,“普”字源於“濮”(人)的諧音,“安”為安定。普安,即“濮越”人平安生息之地。
春秋戰國時期,屬夜郎國。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為漏江縣,隸牂牁郡。
漢元封(前110年)至東漢末(220年),為漏江縣、賁古縣。
蜀漢(221年)至魏景元(260年),為賁古縣,隸興古郡。
晉泰始至太元(265~376年),為漏江縣,改隸建寧郡,賁古縣地。
南朝(420~589年),宋齊時期,為漏江縣,改隸建平郡;梁陳時期,為烏蠻之地,阿外格(地名)。
隋(581~618年),為烏蠻七部之一的暴蠻部之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為西平州。
唐貞觀八年(634年),為盤水縣。
唐天寶至會昌(742~841年)、五代(907~960年),為於矢部地(自杞國)。
南宋鹹淳六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為於矢萬戶府。
宋景炎元年、元至正十三年(1276年),為普安路。
明洪武十五年 (1382年),改為普安府,隨置普安衛,隸雲南布政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南衛(衛治今普安江西坡);同年置新興、新城二所隸安南衛(新興所即今普安縣城);二十五年(1392年),遷安南衛治尾灑堡(今晴隆縣城)。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安南衛新興所隸貴州布政使司。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新興所隨安南衛改隸安順府。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置普安縣,自此起縣名始定。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縣治由新城所遷至新興所(今普安縣城),同時割安南衛的興仁、興讓二里及阿計、安逸二營隸普安縣。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南籠府。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普安縣新城巡檢司,改新城為新城鎮。
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南籠府名為興義府,普安縣隸興義府;三年(1798年)置縣丞於新城,知縣與縣丞分疆而治。
民國元年 (1912年),裁新城縣丞,以其地分設興仁縣。
民國二年(1913年),州、廳一律改為縣,省下設道,普安縣改隸黔西道(道治安順)。
民國三年(1914年),黔西道尹劉顯潛報準調整興義、興仁、盤縣、普安等縣插花地。
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黔西道,縣直隸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分建十一個行政督察區,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興仁,普安縣隸之。
1949年12月,普安縣人民解放委員會正式成立,駐地盤水鎮,設定5個行政區,區下設2鎮、9鄉。
1950年3月,普安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將原來的5個行政區改成3個行政區。
1952年7月,興仁專區改稱興義專區,普安縣隨之改隸;1953年4月,普安縣劃為44個鄉鎮。
1956年7月,興義專區撤銷,普安縣改隸安順專區;同年,普安縣第一區更名地瓜區,第二區更名青山區,第三區更名興中區,第四區更名盤水區。 1958年12月,晴隆縣轄區全部併入普安縣,駐地盤水鎮。
1959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全縣行政區劃為8個人民公社、71個管理區。
1961年8月,恢復晴隆縣,原晴隆縣管轄的區、鄉全部劃歸晴隆縣,普安縣劃為地瓜、青山、興中、盤水4個公社,下轄33個管理區。 1962年3月,撤銷大公社,復置4個行政區,將33個管理區調整規劃為22個公社。
1965年7月,恢復興義專區,普安縣劃歸興義專區管轄。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普安縣人民委員會改稱謂為普安縣革命委員會,隸屬興義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興義專區改稱興義地區,普安縣隸屬興義地區管轄。
1982年5月1日,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隸屬黔西南州管轄。
1984年4月,公社名稱全改為鄉,盤水鎮升格為區級鎮,7月撤銷罐子窯和青山2個公社。
1986年12月,行政區域劃分為4個區、1個區級鎮、34個鄉、2個鄉級鎮。
1992年1月,撤銷地瓜、青山、興中、盤水4個區,設8鎮6鄉。
2007年9月,撤銷鄉鎮設定的44個管理區,將原來設定的167個村、3個社區和下設的1264個村民組整合為75個村、14個社區並下設1094個村民小組、169個居民小組。
2015年1月,撤銷8個鄉鎮,改置2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相應進行行政村、社區隸屬調整,總量不變。至此全縣轄2個街道、8個鎮和2個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截至2011年末,普安縣轄8個建制鎮,6個鄉,共14個鄉鎮 ;轄有75個行政村、14個社區;下設1094個村民小組,169個居民小組。
2015年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普安縣撤銷盤水鎮、青山鎮、三板橋鎮、罐子窯鎮、窩沿鄉、雪浦鄉、新店鄉、羅漢鄉等8個鄉(鎮)建制,設定新的盤水街道、南湖街道、青山鎮、興中鎮、新店鎮、羅漢鎮。盤水街道轄原盤水鎮高興村、紅星村、雲盤社區、普天社區和窩沿鄉(除田壩村)及江西坡鎮白石村,地瓜鎮蓮花村,辦事處駐普天社區。南湖街道轄原三板橋鎮和原盤水鎮大灣村、南湖社區,辦事處駐南湖社區。青山鎮轄原青山鎮和雪浦鄉,鎮人民政府駐下街社區。興中鎮轄原罐子窯鎮和原窩沿鄉田壩村,鎮人民政府駐新光社區。新店鎮轄原新店鄉,鎮人民政府駐新店社區。羅漢鎮轄原羅漢鄉,鎮人民政府駐羅漢村。 同年6月1日新設定的2個街道、3個鎮正式授牌成立。
政區劃分
截至2015年,普安縣轄2個街道,8個建制鎮,2個鄉,共12個鄉鎮; 共有75個行政村、14個社區,下設1094個村民小組,169個居民小組。普安縣人民政府駐普安縣西街12號。
•街道:盤水街道、南湖街道
•鎮:龍吟鎮、江西坡鎮、地瓜鎮、青山鎮、樓下鎮、興中鎮、新店鎮、羅漢鎮
•鄉:白沙鄉、高棉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普安縣位於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烏蒙山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南北盤江分水嶺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4°51′10"~105°09′24",北緯25°18′31"~26°10′35"。東與晴隆縣接壤,南與興仁縣、興義市相連,西靠盤州市,北與水城特區、六枝特區相鄰,縣城東距省會貴陽297公里,南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興義147公里。
普安縣東西最大距離3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6.55千米,總面積1429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418.51平方千米,占99.3%;水域面積10.49平方千米,占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32人。
地質地貌
地質
普安縣境地層出露顯示多樣,結構複雜,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均有分布,其中以三疊系分布最廣,二疊系次之,其餘的泥盆系、石灰系、侏羅系、第四系均為零星分布。出露最老地層屬泥盆系罐子窯組,最新屬第四系全新統。境內岩溶地貌發育,出露地層主要岩類為炭酸鹽岩、砂頁岩、玄武岩,以炭酸鹽岩分布最廣,約占總面積的57.6%,砂頁岩37.1%,玄武岩29.3%。由此發育的土壤,土層薄、有機質少、生物種類不多,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容易造成石漠化。
地貌
普安縣地處雲貴高原向黔中過渡的梯級狀斜坡地帶,縣境呈不同規則南北向長條形。地勢特點是中部較高,四面較低,烏蒙山脈橫穿中部將全縣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北部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主要山脈有:中部呈西南向東北走向的烏蒙山,南部呈西南向東北走向的卡子坡山,北部呈西南向東北走向的普納山。這些山脈走向都順應新老地質構造走向的分布,構成普安地貌骨架。境內最高峰長沖梁子位於中部蓮花山附近,海拔2084.6米,最低點石古河谷位於北部,海拔633米。
土壤特徵
普安縣境土壤類型多樣,形成因素主要是母質、地形生物氣候等自然及人文活動影響。共有山地灌叢草甸土、山地黃棕壤、黃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澤土、紅壤和水稻土9個土類,27個亞類,72個土屬,150個土種。其中,山地灌叢草甸土占土地總面積的0.09%,該類土土層淺薄,礦物質風化度較弱,表層黑色,富彈性,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頂或山脊平緩部;山地黃棕壤占土地總面積的16.3%,分布在海拔1700-2000米之間,其類的耕作土為灰色土亞類;黃壤是境內主要的土壤類型,占土地總面積的40%,廣泛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下地帶;石灰土主要分布於石灰岩集中出露區域的緩坡、窪地和石旮旯地段,占土地總面積17.25%;紫色土占土地總面積的3.2%;潮土占土地總面積的0.08%,呈帶狀分布在河流沿岸,多為高產稻田土壤;灌淤土占土地總面積0.07%;紅壤占土地總面積的1.08%;水稻土是縣境內耕作土壤的主要類型, 占土地總面積的5.56%。
氣候特徵
普安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秋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溫13.7℃,1月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氣溫-6.9℃(1977年2月9日);7月平均氣溫20.7℃,極端最高氣溫35.1℃(1994年5月1日)。最低月均氣溫-2.2℃(2008年2月),最高月均氣溫26.8℃(2011年8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6.1℃,最大日較差23.3℃(2006年3月17日)。生長期年平均280天,無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長達348天,最短為23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28.3小時,年總輻射103.2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98天(一般為3月1日~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227天,最多達271天(1984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841.3毫米(198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68.3毫米(2011年) 。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6月最多。
水文特徵
普安縣境內河道屬南盤江、北盤江兩大流域。其中南盤江流域面積692.2平方千米,占48.8%;北盤江流域面積732.8平方千米,占51.2%。主要河道有四級河烏都河、馬別河、新寨河、石古河4條,總長199.6千米。河流總長度374.3千米,河網密度26.19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0.03億立方米,年排澇量13.44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19.8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烏都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三板橋鎮、窩沿鄉、罐子窯鎮、龍吟鎮,長41.8千米,流域面積732.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上寨灣河、大橋河、魚洞河。
植被特徵
普安縣地處珠江上游,地勢起伏,地形破碎,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森林覆蓋率27.3%,是珠江防護林的重要生態建設區域。本縣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呈垂直帶發育。主要植被帶有高山灌叢草甸帶;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帶和針葉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帶。海拔1800米以上主要為高山灌叢草甸帶,偶見一些落葉喬木呈矮曲林景觀;海拔1800—2000米主要為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帶;海拔1800米以下主要為針葉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帶。
自然災害
普安縣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雹、凝凍、倒春寒、秋季低溫綿雨等。旱災平均每兩年發生1次重旱以上等級,春旱主要發生在11月~次年4月,夏旱發生在7月~9月。風雹災平均一年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月~ 7月。凝凍災害每年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1月~2月,最長凝凍時間可達40天。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截止2011年,普安縣地下礦藏有煤、黃金、鐵、矽、鉛、鋅、磷礦、石膏、大理石等28種。其中煤炭理論儲量172億噸,為黔西南州煤碳儲量的49.33%,規劃採用儲量32.5億噸,主要分布在老鬼山背斜的樓下鎮、青山鎮,盤南山背斜的地瓜鎮、江西坡鎮、新店鄉,土城新田測區的窩沿鄉,樓下、地瓜、青山幸福等煤田規模最大,其他各鄉(鎮)亦有分布,現有興安、貴全、安寧、宏興、郭家地等26對生產礦井 ;黃金儲量豐富,泥堡礦區儲量為800~1000金屬噸;鉛鋅礦為鉛鋅共生礦,儲量約16.5萬噸,其中鉛6.7萬噸,鋅9.8萬噸;鐵礦總儲量214.28萬噸;鉀礦儲量約400噸;大理石礦點8個,面積7.5平方千米,儲量約2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截止2011年,普安縣境內野生動物有二類保護動物恆河猴、水獺、雀鷹等10餘種;三類保護動物有紅腹錦雞和蟒蛇等;境內野生植物以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為主,共118科,639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普安縣全縣公安戶籍總人口341578人,比上年末增加4797人,年末常住人口25.6萬人。
民族
2013年末,民族以漢族為主,達23.82萬人,占71.77%;有苗族、布依族、黎族、彝族、回族、白族、水族、侗族等30個民族,共9.37萬人,占28.23%;超過1萬人的有苗族、布依族、黎族。
•布依族2.95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1.48%,主要分布江西坡、樓下、高棉、窩沿、罐子窯、龍吟等6個鄉(鎮);
•苗族2.93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4.63%,主要分布在龍吟、白沙、罐子窯、高棉、窩沿、江西坡、地瓜、新店、青山、雪浦等10個鄉(鎮);
•黎族1.31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7.68%,主要分布在新店、雪浦、樓下、羅漢、三板橋等5個鄉(鎮)。
經濟
綜述
2013年,普安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27942萬元(現價),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1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1089萬元,比2012年增長9.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12769萬元,比2012年增長18.8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44084萬元,比2012年增長13.1%。人均生產總值16709元,比2012年增長19.24%。
第一產業
普安縣第一產業以烤菸、茶葉、草地生態畜牧業、核桃“四大”產業為主。
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03元,比2012年增長16.7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0339.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完成69825.5萬元,林業產值完成2423.3萬元,牧業產值完成36776.3萬元,漁業產值完成484.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完成830.0萬元。2013年末耕地面積252804畝,糧食總產量達71110噸,比2012年增長9.93%。2013年末牛存欄47744頭,比2012年增長0.04%,牛出欄11136頭,比2012年增長10.00%;生豬存欄115889頭,比2012年增長0.87%,生豬出欄109116頭,比2012年減少1.27%;肉類總產量12305噸,比2012年增長2.94%。
第二產業
普安縣是黔西南煤炭主要產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水電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南部青山工業園“煤-電-煤化工-建材”、“煤-焦化-精細煤化工”、北部罐子窯工業園“電-冶-煤”、“煤-焦化-金屬冶煉”、東部江西坡特色輕工業園“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集群。
2013年,普安縣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515541萬元(現價),比2012年增長11.2%。完成工業增加值216253萬元,比2012年增長21.1%。全年資質內建築企業單位數1個,總產值完成2360萬元,比2012年減少15.7%,資質內建築企業年末從業人員338人。
第三產業
2013年末,普安縣全年完成財稅總收入12.01億元,比2012年增長29.0%,一般預算收入5.96億元(新體制),比2012年增長51.27,一般預算支出17.28億元,比2012年增長25.3%。
2013年末,普安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8.66億元,比2012年末增長13.1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24.22億元,比2012年末增長22.6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7.99億元,比2012年末增長33.14%。
2013年,普安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155.1萬元,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完成44213.9萬元,鄉村完成11941.2萬元。全年全縣商品銷售額達74679.3萬元,按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完成59164.7萬元,鄉村完成15514.6萬元;按行業分組:批發業銷售額完成6307.3萬元,零售業銷售額完成59320.8萬元住宿業營業額完成758.5萬元,餐飲業營業額完成8292.7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普安縣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126個,其中團體會員1個,創作完成的主要文化藝術作品有:歌曲《奼娜,奼娜》,小品《生要連來死要連》;各類藝術表演團體 5個(民間),演職人員500人,劇院(場)3座(民間),座位780個,每萬人擁有9.1個;電影公司1個,年放映2004場次,觀眾達210萬人次;文化館 1個,建築面積1496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個,建築面積971.34平方米,藏書30576冊;檔案館1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還有體育休閒廣場、老年活動中心等娛樂設施。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0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8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普安縣文化藝術團。
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苗族蘆笙舞、海馬舞、攆山舞、大花苗多聲部合唱和跳腳舞等。舉辦的文化節有 “中國·普安春茶節”。
教育事業
2013年,普安縣全縣各類在校學生數53901人,比2012年減少764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9%,比2012年增加0.01%。
科技事業
2012年末,普安縣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和州級科技項目29項,完成專利申請29件,專利授權26件,發明專利1件。
醫療衛生
2012年,普安縣有14個鄉鎮衛生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共獲上級補助資金622萬元,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2萬份,傳染病防治、愛滋病防治、婦幼保健、職業病防治等工作落到實處。人口計生工作實現“升位摘帽”目標。完成男女結紮2158例,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6.78%,流動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0.94%,常住人口出生率8.6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4‰,7個村級計生服務室建成投用。
2013年,普安縣全年衛生機構共123個,比2012年增加24個;衛生機構人員共704張,比2012年增加35人,增速為5.23%。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普安縣有體育場地132處。體育社團 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287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登山運動會、籃球運動會等。14.3%的城鎮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廣播電視
1996年12月建立普安電視台,發射(轉播)塔高45米,覆蓋半徑2.5千米;1996年12月開通普安有線電視。
2011年末,開通普安新聞、法制等3個欄目;有中央一台、二台及各省級衛視共74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2000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2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7500小時。農村共有35197戶農戶安裝了地面衛星接收器,電視入戶率96%。
截止2012年末,普安縣完成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置設備的安裝調試和7308座廣播電視“村村通”。
新聞出版
2011年末,普安縣境內有各類印刷複製企業1家,其中包裝裝潢印刷企業1家,從業人員共3人;複製單位11家,從業人員共25人。出版物發行機構(網點)銷售收入0.05億元,其中新華書店系統銷售0.05億元。
社會保障
2012年末,普安縣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4757人、5502人、10287人、14028人、9006人;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1.35萬人,發放保險金2080.84萬元;28.6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25%;366套教師公租房、100套廉租住房、60戶墾區棚戶區改造工程完成70%以上;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828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83.74萬元覆蓋1060戶2427人;發放救災和臨時救助213.9萬元、冬春救助糧2000噸;5.8萬農村居民納入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1396元提高到1620元,同比2011年增幅達16%;2893名城鎮居民納入城市低保,保障標準由260元提高到310元,同比2011年增幅達19%,社會保障日益完善。新增微型企業140家,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4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14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92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5250人,完成職業培訓900人;發放小額創業擔保貸款3969.5萬元,發展種養殖戶和個體工商戶300餘戶。
環境保護
2012年,普安縣編制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普安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投資2979.78萬元,實施扶貧生態移民285戶1431人,減少貧困人口1.32萬人。完成營造林6.8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1.8%,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2.19平方公里,退耕還林成果進一步鞏固;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州下達的指標內。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普安縣有郵政網點17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35千米,投遞點1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9.5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6.03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0.57萬件,征訂報紙27.64萬份、雜誌11.86萬冊,業務收入930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6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024門,固定電話用戶2萬戶,比2010年減少39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21.32%,比2010年降低0.12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7.5萬戶,比上年增加5.8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2.86%,比2010年提高15.43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3304.85千米,主幹電纜達58428.4對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4.73萬個,其中已占用連線埠總數0.72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88萬戶,比2010年增加0.28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1200萬元。
2013年,普安縣全年郵電業務收入達到13093萬元,比2012年增長33.24%。
給排水
2012年,五嘎沖水庫開工建設,白水水庫、甲金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高潮、泡木山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竣工,褚寨、白家山等山塘治理工程完工,完成飲水安全工程91處,解決了2.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供電
2012年末,普安縣完成220千伏雨雪輸變電工程、110千伏仙鶴輸變電工程;新建雨雪變110千伏線路送出工程、35千伏輸電線路、10千伏及以下農村電網工程;建成10千伏線路83條,安裝配電變壓器156台,解決了186個集群烤房點2100餘座烤房供電問題。
園林綠 化
2011年末,普安縣有城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3.19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6.16公頃,其中公共綠地 8.67公頃,綠化覆蓋率25%,人均綠地2.89平方米。
交通建設
普安縣以公路交通為主,2011年客運總量132萬人次,貨運總量2.3萬噸。滬昆高速高公路過境,境內長26.3千米,雙向4車道,有普安1個出口,通往晴隆縣、盤縣特區。320國道過境,境內長43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晴隆縣、盤縣特區。313省道過境,境內長49.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興仁縣、盤縣特區。有縣鄉(鎮)級公路15條,總長248.7千米。有縣級客運站1個,日均傳送196輛客車,日客運量3000人次。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78輛,780噸位;客運汽車72輛,1056座位,客運周轉量481萬人·千米。
2011年末,普安縣城區道路總長度1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6米;道路鋪裝面積0.166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5.5平方米;有客運三輪車198輛,年客運量146萬人次。
風土人情
民族文化
普安縣為多民族聚居地區,民族文化有苗族的“惹捱德亘”(蘆笙棒舞)、採花風情、喇叭苗服飾,彝族的海馬舞、 橫山歌圩等。
苗族蘆笙棒舞
苗族蘆笙棒舞為縣城東北41千米白沙鄉蓮花寨的苗族民間舞蹈,苗語稱“惹捱德亘”,意為“苗族(歪梳苗)攆山舞”。起源於遠古祭祀活動,由絞谷(亘子鼓)、索亘(昌子飄)、高樁德亘(港格亘)、嘞乾赤四部分組成。舞蹈時,十餘人至數十人分別持蘆笙和木棒奏樂,再現圍獵、跟蹤追擊、搏殺捕獲的原始狩獵活動場面。
彝族海馬舞
傳於地瓜鎮格拱、三板橋鎮梅子井一帶。
海馬舞源於彝族祭祀活動,套用於婚喪、農耕、慶典、節日等場合。海馬舞表演三人一組,其中一人扮馬哥,二人扮烈馬。表演由四個階段組成:馬幫跋涉;調遣烈馬;烈馬爭鬥;降服烈馬。伴奏以皮鼓為主,以鈸、鑼為輔。
土特產品
境內土特產品主要有茶葉、薄殼核桃、麻糖、牛乾巴、龍溪石硯等。
風景名勝
截止2010年,普安縣境內的歷史人文景區有普安夜郎遺址群;天然風景區有“青山溶洞群”和“普白森林公園”等;省級以下風景名勝區有“水墨金州十八景”之一的“烽火驛道—松巋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松巋寺、白沙烽火台、銅鼓山遺址等3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隴家橋、青山清真寺等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
普安夜郎遺址群
位於縣城南22千米,分布在青山鎮、雪浦鄉、新店鄉境內,景區面積400平方千米,約占全縣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由青山鎮銅鼓山遺址、大坡頂遺址、營盤山遺址、大營山遺址、小營山遺址、大園子遺址、獅子山遺址,雪浦鄉銅壺山遺址、土司灣遺址、倪大箐遺址,新店鄉屯腳河遺址共11處組成。
崧巋寺
位於普安縣城北十五公里的罐子窯鎮譚家灣崧巋山頂。黔滇古驛道經此而過,該寺始建於明代中葉。崧巋山周圍有五條似龍的山嶺環繞,俗稱“五龍觀”。清順治年間,曾人善權雲遊至此,取青松高大挺拔之意,改稱“崧巋寺”,1985年12月,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州級保護單位,2007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保護單位。
南山湖
位於縣城西南郊,為人工湖泊,湖容量134萬立方米,景區面積約1.8平方千米,始建於1959年。景區三面青山環抱,四時松柏長青,湖水清澈透明。主要景點有望湖崖、螺螄灣、水怪石、青漪橋、湖心島等處。
著名人物
清雍正至同治年間,境內先後共產生2進士、9舉人,拔貢、恩貢、歲貢若干。在近現代著名人士有易飛熊、譚本良、羅會廉、張立、張敷榮。
歷史事件
普安縣轄區內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9年)發生在轄區內的莊蹻伐夜郎戰事;元末明初至洪武六年(1373年)發生在龍吟鎮的苗族仡佬族起義;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至1949年“貴州地下黨”在轄區內的活動 ;1949年12月7日至10日發生在縣城駐地(盤水鎮)的“黔西南、黔西北和平起義”事件;1980年至2002年發生在青山鎮、新店鄉、雪浦鄉的11處夜郎遺址群發現,2011年10月21日普安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 “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
貴州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貴州省簡稱貴,別稱黔,省會貴陽市。全省轄:4個地級市、2個地區、3個自治州;10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2個特區 |
地級市、地區、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特區 |
貴陽市 | 烏當區 | 南明區 | 雲岩區 | 花溪區 | 白雲區 | 小河區 | 清鎮市 | 開陽縣 | 息烽縣 | 修文縣 | 金陽新區* |
六盤水市 | 鐘山區 | 六枝特區 | 盤縣 | 水城縣 |
遵義市 | 紅花崗區| 匯川區 | 赤水市 | 仁懷市 | 遵義縣 | 綏陽縣 | 桐梓縣 | 習水縣 | 鳳岡縣 | 正安縣 | 餘慶縣 | 湄潭縣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安順市 | 西秀區 | 普定縣 | 平壩縣 |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銅仁地區 | 銅仁市 | 德江縣 | 江口縣 | 思南縣 | 石阡縣 | 玉屏侗族自治縣 | 松桃苗族自治縣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萬山特區 |
畢節地區 | 畢節市 | 黔西縣 | 大方縣 | 織金縣 | 金沙縣 | 赫章縣 | 納雍縣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興義市 | 望謨縣 | 興仁縣 | 普安縣 | 冊亨縣 | 晴隆縣 | 貞豐縣 | 安龍縣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凱里市 | 施秉縣 | 從江縣 | 錦屏縣 | 鎮遠縣 | 麻江縣 | 台江縣 | 天柱縣 | 黃平縣 | 榕江縣 | 劍河縣 | 三穗縣 | 雷山縣 | 黎平縣 | 岑鞏縣 | 丹寨縣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都勻市 | 福泉市 | 貴定縣 | 惠水縣 | 羅甸縣 | 甕安縣 | 荔波縣 | 龍里縣 | 平塘縣 | 長順縣 | 獨山縣 | 三都水族自治縣 |
註: | 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