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縣城]

星子縣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九江縣、德安縣接壤,北與廬山管理局山體相連,南與永修縣湖洲相接。全縣人口23.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01萬人,區域面積894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星子縣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九江縣德安縣接壤,北與廬山管理局山體相連,南與永修湖洲相接。全縣人口23.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01萬人,區域面積894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和一場(東牯山林場)一處(鄱陽湖沙湖山濕地生態保護區管理處),72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同治《星子縣誌》記載,夏、商、周,星子在《禹貢》《爾雅》所載的楊州之域,“西據敷淺原(即廬山),東匯澤於彭蠡(即今鄱陽湖)。”

春秋時,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5年),星子地域逐漸為楚國所有” 。周敬王十年(前509年),吳王闔閭攻打國,歸屬國(今吳障嶺,即吳國屏障之義)。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國,故又歸屬國。戰國時代,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熊商征討越國,殺越王無疆。次年,收回原被吳國占去的全部土地,因而,這裡又屬楚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本縣歸九江郡轄。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淮南國豫章郡柴桑縣,星子在其境。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東吳孫權武昌郡,柴桑屬武昌。晉永興元年(304年),劃武昌的柴桑,廬州的潯陽,設潯陽郡。南朝仍循舊置。隋文帝平陳,廢潯陽郡設江洲,廢汝南柴桑二縣,設潯陽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彭蠡縣。大業三年(607年),廢江洲改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武德四年(621年),復設江洲,立潯陽縣;八年(625年)湓城併入潯陽五代吳楊溥大和年間(929~935),於廬山之南立星子鎮,派兵駐守,因境內有石(即落星墩)浮於水面如星,故得其名(《水經注》云:落星石,周迥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南唐保大年間,潯陽改名德化,星子鎮歸屬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升星子鎮為星子縣,屬江洲太平天國七年(982年),設南康軍,把江洲的都昌、洪州的建昌(明析安義縣)、江洲的星子,統一管轄,以星子縣為軍治,隸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江南路分東西兩路,南康軍屬江南東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康軍改名南康路,設總管府,隸屬江淮行省。不久改歸江西中書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西征,進入江西,把南康路改為西寧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名南康府,隸屬江西布政司。清雍正九年(1731年),南康府屬廣饒南九道。自宋至清,星子均屬南康。南康軍、路、府治nbsp;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除南康府。民國3年(1914年),全省劃為四道,星了隸屬潯陽道。民國15年(1926年),廢道,星子直接隸屬江西省。民國21年(1932年),江西劃為13個行政區,星子屬第三個行政區(區駐地瑞昌)。民國24年(1935年),劃歸第五行政區(區駐地浮梁)。民國28年(1939年),因贛北多為日軍占據,省府為便於統治,將13個行政區減至11個行政區,星子劃歸第九行政區(專署駐岷山)。縣府一度駐波陽、都昌等地。民國31年(1942年)仍屬第九區,專署駐武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星子九江專區管轄,直至1983年,實行市管縣,星子縣直屬九江市。縣治均設南康鎮。

土地資源

星子縣土地詳查及199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資料統計,全縣土地總面積73971.2公頃。全縣土地總面積中,耕地14867.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10%;園地764.4公頃,占1.03%;林地22509.2公頃,占30.43%;牧草地3.8公頃,占0.01%;居民點及工礦用地3804.3公頃,占5.14%;交通用地777.7公頃,占1.05%;水域26782.7公頃,占36.21%;未利用土地4461.9公頃,占6.03%。

旅遊資源

廬山山南風景區——星子縣位於舉世聞名的廬山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之間。星子縣由相傳“有星墜湖”而得名,至今縣城附近的南湖還有“落星墩”、“流星墩”等島嶼。

星子縣地處江西北部,東西寬35公里,南北長52公里,介於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之間,總面積894平方公里。

星子西北倚傍廬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部分鄉鎮均濱臨鄱陽湖。全縣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座,最高峰為漢陽峰海拔1474米。縣境內湖汊眾多,湖岸迂迴曲折。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屬亞勢帶季風區,年平均降水量1437.1毫米,年平均氣溫15至18℃,1月份平均氣溫4.5℃,7月份平均氣溫29.2℃。

歷史印記

歷代名人或在此仕宦,或遊歷隱居,或修道參禪,或探幽訪勝,留下了眾多的古蹟,可以說縣域內每一雨土地都留下了歷史名人的足跡:董奉的“杏林”,陶淵明的“醉石”,王羲之的“鵝池”,陸修靜的“簡寂觀”,周瑜的“點將台”,陸羽品評的“天下第一泉”,南唐中主李璟的“讀書台”,蘇東坡譽為廬山二絕的“漱玉亭”和“三峽橋”(觀音橋),周墩頤開鑿的“愛蓮池”,朱熹倡修的“紫陽堤”,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唐寅的《廬山三峽橋圖》等等。還有白居易蘇轍米芾黃庭堅徐霞客周必大李夢陽……都留下了行跡和名篇佳構。

1、山南之美在秀峰----秀峰景區
2、千古勝絕觀音橋----觀音橋景區
3、要共群賢聽鹿鳴----白鹿洞景區
4、太乙雲深有人家----太乙村景區
5、桃源仙境飛瀑懸----桃花源景區
6、醉仙臥石溫泉涌----醉石溫泉景區
7、儒將古賢留遺蹤----縣城景區
8、萬里長江一酒杯----鄱陽湖景區
名人行蹤:
陸羽:唐朝茶聖
歐陽修:北宋文壇領袖
蘇軾:宋朝文人
黃庭堅:北宋的大文學家和書法家
米芾:北宋書畫家
唐寅:明代文學家、書法家,江蘇吳縣人
王守仁:浙江餘姚人
徐霞客:江蘇江陰人
康有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首領
胡適:中國近代史上著名學者
董必武 劉少奇 周恩來:中國革命帶頭人
四、星子特產
銀魚 雲霧茶
石雞 石耳 石魚
靈芝 花崗岩 長石 型砂 醉石春酒

旅遊交通

境內有北京廣州的105國道,緊靠昌九高速公路,至九江機場、廬山火車站30分鐘,至九江火車站、九江碼頭、九江市區40分鐘,至昌北機場僅需80分鐘,水上運輸四通八達,自古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交通十分便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