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背痛

腰背痛是指背、腰、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有時伴有下肢感應痛或放射痛。因腰背痛絕大多數表現在下腰椎和腰骶、骶髂部。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腰背痛是人類脊柱最常見的疾患,被說成是人類由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所付出的代價。該症內科、外科、婦科和神經科較常見,腰背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韌帶、脊椎肋骨脊髓和脊髓膜之中的任何的一種組織的病變均可引起腰背痛。
所以它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常見和共有症狀。臨床上只懂得一味對症處理而診斷不明,則會治療失當,延誤病機。腰背痛以30~40歲的青壯年為多發,是影響人們生產勞動最嚴重的疾患。
中醫認為腰背部疼痛與督脈有密切聯繫。督脈經氣阻滯,則脊背出現強直,《靈樞·經脈》載:“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醫部傘錄》載:“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故機關不利,而腰不可以轉也”中醫稱其為腰痹

流行病學

本病多見於30~40歲的青壯年是影響人們生產勞動最嚴重的疾患。其發病率及流行特徵還不很清楚。

病因

慢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

1.常見原因
(1)脊椎性腰背痛:
①外傷性腰背痛:如椎體骨折、肌肉扭傷、椎體滑脫等。
②先天畸形性腰背痛:如半椎體、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裂等
③炎症性腰背痛:如強直性脊椎炎結核性脊椎炎、化膿性脊椎炎病灶性骶髂關節炎
④退行性腰背痛:如增生性脊椎炎、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腰椎後關節紊亂症等。
⑤營養代謝障礙性腰背痛:如骨質軟化症、氟骨症
⑥姿勢不良性腰背痛。
⑦萎縮性腰背痛。
⑧內分泌異常性腰背痛:如骨質疏鬆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等。
⑨骨腫瘤性腰背痛
⑩原因不明性腰背痛。
⑪其他脊椎疾病性腰背痛:如畸形性骨炎青年性脊椎骨軟骨炎(青年性駝背)等
(2)脊椎旁軟組織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①腰肌勞損
②腰背肌肌筋膜炎(纖維性肌炎)。
③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
(3)脊髓及脊神經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痛:
①脊髓壓迫症:如硬膜外膿腫、椎管內腫瘤、脊髓蛛網膜炎等。
急性脊髓炎
蛛網膜下隙出血。
④腰骶神經根炎。
⑤帶狀皰疹。
(4)內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①消化系統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消化性潰瘍、胰腺癌肝癌直腸癌、膽囊炎、後位闌尾炎等。
②泌尿、生殖系統所致的腰背痛:如腎盂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周圍膿腫、腎積水腎癌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宮頸癌、子宮後傾、慢性附屬檔案炎、痛經等
③呼吸系統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胸膜炎胸膜增厚或粘連、肺結核肺癌等。
④心血管系統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主動脈瘤心絞痛等。
⑤腹膜後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腹膜後膿腫、腹膜後硬纖維瘤或纖維肉瘤還有前述的腎臟病和胰腺病等。
(5)精神因素所致的腰背痛:
①癔症。
②慢性疲勞綜合徵。
③抑鬱症。
④代償性神經官能症。
2.腰背痛與職業因素的關係
(1)腰背痛的發生:Buckle等發現:43%的腰背痛病人在工作時發病,28%的病人在家中發病。Daniel等通過分析l00例病人發現,約一半病人(51%)在工作時發病並非所有腰背痛都有誘發因素。
(2)與重體力工作的關係:很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說明,重工業、建築業礦工、林業工人中腰背痛發病率高,可能與其脊柱負荷大,容易受損傷有關係。
(3)與彎腰扭轉的關係:以往調查證實,從事抬搬重物、重複彎腰扭轉的工種,腰背痛發病率高,各作者報導發病率可在15%~64%。通常中等重量的物體不會造成腰背部損傷,但在經常抬搬重物時易出現腰背痛。目前普遍認為,彎腰提取重物時軀幹屈曲使椎間盤前窄後寬,提起重物時脊柱載荷擠壓椎間盤,髓核向後移動,可到達纖維環後部、後縱韌帶深部,隨著軀幹的挺直,髓核被上、下軟骨板壓力限制在後部,反覆損傷或急性損傷都可造成髓核突出尤其在後伸位,脊柱各個方向的負重運動對脊柱的後部結構椎間關節和關節囊、棘間、棘上韌帶及椎旁肌,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而成為腰背痛的原因。
(4)限制性工作體位和震動:近年來限制性工作體位與腰痛的關係越來越受到重視長時間坐位工作被認為是導致腰背痛的高危因素。實驗研究說明震動工種(包括氣動工具)易產生腰背痛,有害震動頻率為3.5~8.9Hz,最易產生損害,對肌肉骨骼系統、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可產生不良影響。震動產生的輕微應力可加速腰椎間盤組織退變。椎間盤本身無血管供給營養,其髓核營養靠軟骨終板的滲透供給震動產生的輕微應力可從兩個方面對椎間盤產生影響,一方面長期壓力使軟骨終板和終板下骨因疲勞而發生微小骨折修復過程減少了滲透營養能力,影響了髓核和纖維環的修復;另一方面,微小的剪力彎曲和扭轉力量,使纖維環易疲勞並加速退變。從而使得髓核易於突出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背痛
(5)其他職業因素:Bergqnist-Ullmann和Larssonu發現,在工廠裝配線從事單調重複工作的人腰背痛患病率高。另有調查發現,單調重複工作,較少業餘活動,與腰背痛有直接關係。實際上單調重複工作對人的體力和心理都產生影響。在站立行走及經常變換體位的人,腰背痛患病率也較高。還有人報導工作場地高低不平或易滑倒常易患腰扭傷。

發病機制

慢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

1.個體因素與腰背痛的關係 許多作者從年齡、性別、身體和社會心理以及X射線表現等個體因素去了解與腰背痛的關係。
(1)年齡與性別:腰背痛多發於青壯年,絕大多數發病年齡在30~40歲也有文獻報導在35~55歲,症狀持續時間與年齡增長成正比。性別對腰背痛的意義不太重要。
(2)身體姿態:臨床上常把脊柱側彎、駝背、腰椎前凸增加以及雙下肢長度不等姿態因素列為病因,但仍缺乏足夠的流行病學資料證實。一些調查指出,脊柱側凸Cobb角大於80°或側凸位於腰段,易產生腰背痛。
(3)肌肉因素: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薄弱與腰背痛的發生有密切關係脊柱穩定由內外因素決定,內源性穩定由韌帶和椎間盤提供,而外源性穩定由背部和腹部肌肉提供。以往對腹肌重視不夠,現在認為腹肌不僅控制和調節脊柱運動,而且在增加腹壓方面起主要作用。較強的腹壓可使腰部軀幹成一圓柱體腹部的支撐作用可減少腰骶段脊柱的載荷,因此如果腹部肌肉力量薄弱,相對增加了脊柱的載荷加之背部肌肉薄弱,因而易於勞損和導致腰背痛。
(4)腰椎活動度:大多數腰背痛病人的腰椎活動度明顯減少,目前缺乏足夠的文獻說明腰椎活動度與腰痛的關係。
(5)腰痛史:以前患過腰背痛的人,再次發生腰背痛的可能性比較大。
(6)疾病因素: Gyntellberg報導,患慢性支氣管炎動脈硬化心絞痛和常有頭痛的人,腰背痛發病率高。Frymoger報導認為慢性咳嗽的人腰背痛發病多。因為咳嗽時可以增加腰椎間盤壓力。
(7)社會心理因素:國外流行病學調查不僅涉及職業因素,還調查其社會心理因素不少調查報告認為吸菸、吸毒和酗酒的人腰背痛患者多。焦慮、緊張對工作不滿意情緒低落、分居和離婚的人,腰背痛患病率亦高。
2.腰背痛的分類見表1。
3.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腰痹的致病原因與其他風濕病有許多相同之處,也可大致分為外感、內傷兩大因素,而正氣虛弱,腎虛不足是發生腰痹的根本原因。
(1)外邪痹阻:素體正氣不足,腠理疏鬆,感受風寒濕邪,寒性凝滯收引濕性重濁黏滯不化,風寒濕邪客於經脈,血行受阻,氣血運行不暢發生腰痹。或濕熱毒邪入侵經脈,或寒濕蘊積日久化生濕熱,或過食肥甘辛辣之品,內生濕熱,也可阻遏經絡灼傷血脈,氣血閉阻發生腰痹。
(2)氣滯血淤:跌仆挫閃損傷經脈氣血,淤血內阻;或長期體位不正腰部用力不當,屏氣閃挫;或郁怒傷肝,氣滯血淤,阻塞經絡;或因手術及長期臥床導致氣機閉阻,氣血阻滯於腰部經絡,腰失氣血濡養而發生腰痛
(3)腎虧體虛:先天稟賦不足房勞傷腎,久病體虛,年老體弱均可致肝腎不足,腎精虧損。肝主筋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肝腎不足則首先累及腰部使經脈失於濡養而發生疼痛,腎陽不足經脈失於溫煦,寒濕之邪易於侵襲,陽虛生內寒,寒凝經脈,淤血內阻而致痹痛久病脾胃虛弱,氣血虧虛,經脈失養,外邪留滯,久而成痹。婦人產後失血過多,腎精虧損,也會導致經脈失養而發生腰痹。

臨床表現

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為主,有單純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應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疼痛性質多為隱痛、鈍痛、刺痛、局部壓痛或伴放射痛,活動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難、肢倦乏力等症狀,甚至出現腰部前屈後伸側彎等功能障礙,重者出現脊柱畸形,表現為:“尻以代踵,脊以代頭”。咳嗽及增加腹壓時腰背部疼痛加劇。臨床舌淡或暗紅,有瘀斑或瘀點,脈沉弱(尺部尤甚)或浮緊多見。因腰背痛病因較為複雜,臨床引起腰背痛的疾病較多。每種疾病又有其特殊的病史、體徵和臨床表現。故每種疾病引起腰背痛的臨床表現在此不一一贅述。

併發症:
可並發步行困難甚至出現腰部前屈後伸、側彎等功能障礙,重者出現脊柱畸形

診斷

慢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

診斷要點:腰背痛產生於多種疾病,明確診斷尤為重要。臨床中要重點理清診斷思路從病史、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3個方面著手以下重點介紹病史、體格檢查2個方面的診斷思路
1.病史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職業,女性應考慮有無盆腔疾病,男性則注意前列腺炎,老年及絕經後婦女多有骨質疏鬆中青年則多見於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職業及工作環境與腰背部有密切關係。長期坐位或使用腰背彎曲工作者易產生勞損及退變,冷庫及水上作業者易患風濕,長期接觸毒物者易發生慢性中毒及骨代謝紊亂。慢性起病逐漸加重者多見於勞損退變腫瘤;扭傷及外傷則起病急值得注意的是著涼及天氣改變並不是誘發風濕病的特異性病因,許多腰背痛的起因和疼痛加重都可能與天氣改變及著涼有一定關係勞累後疼痛加重與慢性勞損有關。行走後疼痛加重多見於椎管狹窄症、脊柱滑脫及腰椎退變性骨關節炎。退變及慢性勞損引起的疼痛多為酸痛,在休息後或晨起開始活動時痛加重,少許活動後可緩解,但活動久後再次加重。腰椎管狹窄及椎間盤突出症多於行走加重,但騎腳踏車無事,背物或上坡時痛輕,而抱物或下坡時痛加重,結核及腫瘤疼痛則常於夜間加重椎管內神經受壓迫刺激後常因咳嗽而引起椎管內壓增高導致沿神經走向的放射性痛。疼痛的部位非常重要,單純腰背疼痛多由腰背部肌肉韌帶小關節突關節、椎體病變所致。腰背痛伴有沿神經走向的放射痛則考慮椎管內神經受嵌壓刺激引起,風濕病則可伴有其他關節的遊走性疼痛。早期強直性脊柱炎則為骶部或髖關節的疼痛。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其他部位的腫瘤病史。疼痛是否因腫瘤轉移引起,骨質疏鬆是否有糖尿病或腎病史,是否有內分泌紊亂病史。疼痛是否伴有發熱或其他部位的症狀如心絞痛引起腰背痛多有心慌、胸悶、氣閉等症狀,泌尿繫結石多伴有腹部疼痛且在床上輾轉反側,腎腫瘤則伴有血尿。
2.體格檢查 檢查應從患者就診時的步態開始,蹣跚步態者兩腿僵硬步態不穩,似醉酒狀,多見於脊髓病變如脊髓型頸椎病脊髓腫瘤等。拘謹步態,腰僵直或被迫向一側傾斜,以手扶腰步態小心謹慎,多見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腰扭傷或急性腰肌纖維組織炎。鴨步為走路時左右擺動,多見於髖關節疾病。應讓患者脫去上衣,觀察腰背部生理彎曲是否存在,有無側彎、駝背、成角畸形。有無包塊、竇道、疤痕、色素沉著使患者脊柱做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鏇轉來觀察腰背的功能。腰背部器質性病變患者其功能往往受限,而內臟疾病引起的反射性疼痛則活動正常。確定腰背部壓痛部位是尋找病灶的最直接的方法。壓痛可分淺表壓痛和深壓痛,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骶棘肌的炎性病變用拇指在相應部位有壓痛,若下腰椎棘突壓痛伴有沿神經走向的放射性疼痛是多為腰椎間盤突出所致。脊柱骨骼及椎管內病變則往往有叩擊痛壓迫神經者常引起放射痛。若反覆多次檢查其壓痛點不變,則為固定壓痛點,常意味著該部位存在著器質性病變相反,內臟病變引起的反射性腰背部常無固定性壓痛點。然後讓患者平臥位,若腰前凸強直或髖關節屈曲攣縮則在腿伸直位腰不能平放檢查腹部是否對稱,觸診有無肝脾腫大,有無腫塊及髖窩膿腫女性患者應注意有無小腹深壓痛。
3.檢查腰背痛常用的幾個特殊試驗
(1)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患者仰臥,兩腿伸直,檢查者一手托踝上抬一手同時輕按膝部保持腿伸直,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為陽性,此時若再將足背伸若疼痛加重則為加強試驗陽性,以鑑別因膕繩肌緊張而引起的疼痛值得注意的是該試驗也能產生骶髂關節扭力若骶髂關節病變也可產生骶部疼痛,而非下肢放射性痛應注意鑑別
(2)仰臥挺腹試驗:患者枕部以及兩足為力點將腹部及臀部用力挺起,引起腰腿痛者為陽性。若為陰性可令患者挺腹同時深吸氣後屏氣至臉紅.或同時用力咳嗽,引起患肢放射性疼痛為陽性,史可任首創此法,用於檢查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3)屈頸試驗:患者平臥,四肢伸直放平,慢慢抬頭屈頸產生下肢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
(4)斜搬試驗:患者四肢伸直平臥,檢查者扶患側膝部,使屈髖屈膝並內收髖關節,另一手扶住肩部固定上身不動,如此可使骨盆縱軸產生鏇轉壓力,若骶髂關節有病變則可產生疼痛。
(5) “4”字試驗患者仰臥:屈膝髖將足踝部放在對側膝部,檢查者一手將膝部外翻下壓,另一手固定骨盆對側,骶髂關節疼痛說明骶髂關節部有病變若髖關節病變則出現髖關節疼痛且不能把膝部放平。
此外,還有壓頸試驗、蓋斯林(Gaenslen)試驗、姚曼(Yeomann)試驗骨盆擠壓試驗等對腰背痛伴有下肢疼痛或麻木的患者還應檢查下肢的深淺感覺運動、反射、肌肉有無萎縮等當腰背部本身檢查未能查明病因時應根據情況請有關科室如泌尿外科婦科、腹外科、內科等會診對骶骨腫瘤作肛檢查是必要的。還應注意檢查下肢病變如雙下肢不等長、扁平足、足內外翻、馬蹄足、仰趾畸形等影響腰背平衡及穩定引起腰背痛,足部的病變如胼胝、骨刺、滑膜炎、趾痛等可使下肢用力失調而引起腰肌勞損。

鑑別診斷:
臨床中明確診斷每種疾病引起腰背痛的同時就是鑑別診斷中醫鑑別診斷當與骨痹、腎痹相鑑別。
1.與骨痹鑑別 骨痹多為冬季感受風寒濕邪深入侵傷筋骨而發病,臨床以肢體關節疼痛肢體羸瘦,惡寒怕冷,活動受限,骨重不舉,腰膝酸軟為特徵的一類痹病,多由腎陽不足,感受風寒濕邪為病,易與腰痹混淆,但骨痹其病位在骨,發於四肢諸關節為主伴有腰酸軟之症狀與腰痹不同。
2.與腎痹鑑別 腎痹為骨痹不已,加之腎氣虧虛復感外邪,內舍於腎所致,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四肢拘攣骨重不舉腰背酸痛僂曲不伸,步履艱難,甚則也可出現“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該病之病位在腎在骨,與腰痹症狀、病位均有相同之處。但腎痹是由骨痹發展而來。並伴有骨痹的臨床症狀起病多由四肢關節開始與腰痹之初起即以腰部疼痛為主明顯不同其病史及初發症狀為其鑑別要點。

檢查

慢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

實驗室檢查:
一般多無異常。臨床檢查,血沉血尿常規、免疫球蛋白γ球蛋白抗“O”、HLA-B27、類風濕因子酸鹼性磷酸酶。對於正確診斷,病情判斷以及預後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血沉 結核病風濕病活動期及惡性腫瘤引起的腰背痛血沉加快。臨床上部分年輕患者可見有血沉加快。
2.血尿常規 類風濕關節炎、惡性腫瘤可致貧血、感染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藥物及白血病可見白細胞增高,結核病恢復期淋巴細胞增高。血尿中本-周蛋白增加多見於骨髓瘤,尿中有紅細胞、蛋白質和管型,可考慮泌尿系統病變引起的腰背痛,尿糖陽性可考慮糖尿病。
3.RF、抗“O”、HLA-B27 RF陽性多考慮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的可能抗“O”增高表示有風濕熱活動。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陽性率高達90%以上。
4.免疫球蛋白 LgG增高多見於感染肝病、骨髓瘤、類風濕關節炎等引起的腰背痛LgA增高多見於肝病、骨髓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5.酸性磷酸酶與鹼性磷酸酶 前列腺癌轉移時酸性磷酸酶升高。鹼性磷酸酶升高反映骨重建活動增加,在骨轉移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多發性纖維骨炎等疾病中多增高。

其它輔助檢查:
X射線CT、椎管造影、MRI等影像檢查對於正確診斷,病情判斷以及預後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影像檢查:
1.X射線檢查 X射線是檢查腰背痛的重要手段,常先照正側位片,必要時可加照斜位和功能位。它能顯示腰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的排列、骨質的改變,對腰椎骨折、結核、腫瘤及畸形均有良好的顯示。
2.CT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脊柱結核的破壞范圍脊柱腫瘤、硬脊膜外血腫的定位、定性診斷均提供了良好的資料。
3.椎管造影 椎管造影有助於對涉及椎管內的各種損傷或疾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由於現用造影劑Omnipaque及Isovist為非離子碘造影劑,其副作用甚微,具有卓越的神經和局部耐受性
4.MRI 是利用磁共振的原理來測定各組織中運動質子密度差加以判斷,對軟組織尤其是脊髓腦組織、腎臟皮質及髓質具有高分辨力,圖像十分清晰但對骨組織則不如CT清晰。

治療

慢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

1.西醫治療
(1)休息或活動:首先決定患者是否需要休息,需要絕對休息者是急性椎間盤脫出擠壓性骨折或急性Pott病;需要部分時間休息和鍛鍊者是骨質疏鬆症和骨軟化症;儘可能少休息者是強直性脊柱炎
(2)鍛鍊:在劇烈的腰痛急性期過後,不論何種病因,患者都需要休息,需要有一個恢復期和鍛鍊以恢復功能要儘可能多從事運動。
(3)物理療法:間動電超聲混合療法,超聲療法,穴位磁珠貼敷療法。
(4)注意身體和精神的健康狀態:很多肥胖者都會發生腰痛,在控制飲食使體重減輕後便見改善。要注意貧血和抑鬱等因素的存在。
(5)特效治療可對適應疾病使用:像感染性疾病的結核病、布魯菌病膿毒症或梅毒(作為腰痛的病因,現在已極為少見)或腫瘤病的Hodgkin病、骨髓瘤原發性或繼發性脊柱惡性病。
(6)簡單止痛藥或抗炎藥:根據腰痛性質適時選擇套用。
(7)對疼痛劇烈預後惡劣者:給予麻醉性止痛藥
(8)對於適當選擇病例:給予影響精神方面的藥物或精神療法讓醫生、護士、理療專家和周圍的人都給所有慢性腰痛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
(9)選擇適當病例施行外科手術:例如,切除壓迫神經組織的脫出椎間盤、脊椎融合術切除惡性或良性腫瘤(例如骨樣骨瘤)。
(10)有一些病例可適用射線療法或細胞毒素療法。
(11)對腰椎神經根非感染性炎症:可作硬膜外皮質激素注射。
2.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
①寒濕閉阻:
主症: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痛有定處,日輕夜重,遇寒癰甚,靜臥痛不減,或伴周圍關節腫脹,舌體胖質淡舌苔白膩,脈沉而遲緩或沉緊。
治法:散寒除濕溫經通絡。
方藥:甘姜苓術湯加味。
甘姜10g,茯苓15g,白朮15g,甘草10g,防己15g薏苡仁20g炮附子10g,狗脊15g
②濕熱痹阻:
主症:腰部灼熱脹痛重著,口乾渴不欲飲夏季或陰雨天加重,活動後減輕,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藥:四妙丸加味
炒蒼朮10g,炒黃柏10g,川牛膝15g,炒苡米20g,木瓜15g川萆薢30g,苦參15g,防己10g。
③氣滯血淤:
主症:腰部刺痛,痛有定處,或向下肢竄痛,時輕時重;痛重時腰不能轉側,痛處拒按,局部腫脹或有硬結,舌質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沉澀或沉弦。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2g,川芎15g,沒藥6g,五靈脂10g,懷牛膝15g,地龍10g,羌活10g秦艽15g生川斷30g,土鱉蟲lOg,香附15g。
④氣血兩虛,風寒痹阻:
主症:腰背冷痛,伴四肢關節遊走性疼痛,遇寒加重,或屈伸不利,惡風晨寒神疲乏力面白少華。勞累後加劇,舌淡嫩,舌苔薄白,脈沉緩或沉緊無力。
治法:益氣養血祛風散寒。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
桑寄生30g,杜仲10g,懷牛膝15g,熟地黃15g,川芎15g,當歸10g,白芍15g,黨參10g,茯苓10g,炙甘草10g,獨活10g細辛6g,桂枝10g,秦艽15g,防風10g。
⑤肝腎陰虛,筋骨失養:
主症:腰部酸軟疼痛,痛處喜按遇勞加劇,伴雙下肢酸痛、拘急、屈伸不利,心煩失眠,手足心熱,形體消瘦,或見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舌質紅、體瘦或有裂紋,舌少苔脈沉細或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強壯筋骨。
方藥:左歸丸加減
地黃2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板膠10g(烊化),鹿角膠10g(烊化)菟絲子30g懷牛膝5g,狗脊15g,桑寄生30g,當歸10g。
⑥脾腎陽虛。寒凝經脈:
主症:腰部隱痛,喜溫喜按,伴四肢不溫、畏寒怕冷,腰痛遇勞則甚,靜臥則舒,或少腹拘急,腹脹便溏,面色咣白,少氣乏力,舌淡有齒痕,舌苔薄白脈沉緩或沉遲弱。
治法:溫補脾腎散寒止痛。
方藥:陽和湯加減。
炮附子15g,肉桂10g,熟地20g,鹿角膠lOg(烊化),乾薑lOg,麻黃10g千年健15g杜仲10g,生川斷20g,菟絲子15g,狗脊15g,白芍15g,生甘草10g。
⑦腎精不足,痰瘀內阻:
主症:腰部疼痛經久不愈伴筋脈拘急.屈伸不利,甚則出現強直或脊柱畸形,背僂彎曲,形體消瘦,腰膝酸軟,步履艱難,畏寒怕冷,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舌嫩紅或有齒痕,舌苔薄白或少苔,脈沉細無力或沉澀。
治法:調補腎精,祛痰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自擬方
鹿角膠10g(烊化),?板膠10g(烊化),補骨脂10g.杜仲15g,巴戟天6g,山萸肉10g,熟地15g,生芪30g,赤芍20g,沒藥6g,炒白芥子10g,皂刺30g,炒山甲10g,蜈蚣2條,水蛭lOg,土鱉蟲lOg,懷牛膝15g。
(2)綜合治療:
①中成藥:
A.寒濕痹沖劑益腎蠲痹丸、木瓜丸熱敷散等治療寒濕痹阻型腰痛。
B.濕熱痹沖劑、加味二妙丸治療濕熱痹阻型腰背痛。
C.大黃zhe蟲丸、活絡效靈丹、淤血痹沖劑治療氣滯血淤型腰背刺痛。
D.壯骨酒、木瓜丸、史國公酒治療氣血兩虛,風寒痹阻型腰背冷痛。
E.健步虎潛丸、杞菊地黃丸、壯骨關節丸治療肝腎陰虛,筋骨失養型腰背痛。
F.壯骨酒、旭痹沖劑益腎蠲痹丸、金匱腎氣丸治療脾腎陽虛寒凝經脈型腰背痛
G.參桂再造丸、益腎蠲痹丸治療腎精不足、痰瘀內阻型腰背痛。
②單驗方療法:
A.用川烏頭3個生搗為末,加少許鹽水調攤於紙帛上,貼痛處,須臾止,治風冷寒痹腰痛(《太平聖惠方》)。
B.腰傷一方(經驗方):當歸12g,赤芍12g,續斷12g,秦艽15g,木通lOg,延胡索10g,枳殼lOg厚朴10g桑枝30g(先煎),木香5g(後下),水煎服。本方具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功效,用於腰部扭傷、積瘀腫痛、小便不利。
C.治腰痛藥酒:川烏10g金銀花20g懷牛膝15g,枸杞子20g,鹿茸片10g,以低度白酒或黃酒浸泡10~15天,每天早晚各飲50ml。用於治療腎虛腰痛偏於寒者效果最佳
D.治腰痛方(經驗方):紫河車50g蜈蚣10條。將上藥焙乾研末,裝入膠囊,每次口服2粒2~3次/d治療腰部酸痛,久治不愈。
③飲食療法:
A.枸杞羊腎粥(《飲膳正要》):用枸杞葉500g(可用枸杞子30g代之)羊腎2對羊肉250g,蔥莖少許,五味子佐料適量,粳米50g。先煎枸杞、羊腎、羊肉、調料,湯成下米,熬粥,晨起及晚上各食1次,適用於脾腎陽虛、腰膝酸痛無力證。
B.烤乾牛骨髓粉300g,黑芝麻300g,略炒香研末加白糖適量合拌,每次9g2次/d,治腎虛腰痛(摘自《實用中醫內科學》)。
C.治腰腳疼痛(《太平聖惠方》):用杜仲30g,制水2鍾(500ml),再用羊腎4枚,細切去脂膜入藥湯煮熟,次入韭白、鹽、花椒姜、醬醋作羹,空腹食之。服用2~3次後即腰腳倍健。
D.薏米絲瓜湯:取薏米60g絲瓜60g,水煎60~90min,每天早晚作粥食之,治濕熱腰痹
④針灸療法:
A.腎虛腰痛:腎俞、崑崙、委中,用平補法灸5~7天。
B.扭傷腰痛:腎俞志室、大腸俞、陽關委中,或耳穴腰骶區以平補平瀉法。
C.腰痛向下肢竄痛者:腎俞、志室、大腸俞委中配環跳、秩邊、承山等穴,用平補平瀉法亦可用梅花針叩擊壓痛點再拔火罐,留罐10~15min。
⑤按摩療法:
A.推拿法:患者俯臥,先將脊柱拔伸再自肩部起循脊柱兩旁自上而下揉按,過承扶穴則改用揉捏,下至殷門、委中承山穴,重複3次。然後提腿扳動,搖晃拔伸數次,再在脊柱兩旁自上而下推拿揉捏,輕輕叩擊腰部並揉按數次。按摩後腰部適當制動臥硬板床待症狀減輕後再進行腰肌鍛鍊。
B.點穴法:按摩的同時可用分筋手法點按腎俞、志室、大腸俞命門、陽關、委中、環跳等穴,以及尋找局部壓痛點由上往下逐個進行點穴按摩。
⑥中藥離子透入療法:川烏10g,細辛15g,川椒10g紅花15g,沒藥10g防己15g,青風藤30g,雞血藤30g,杜仲15g,忍冬藤15g。上藥共水煎入藥墊浸透敷於腰部(患處),分別置離子導入儀兩極板,通直流電後,以皮膚自然有溫熱感為宜。每次30min,1次/d,10天為1個療程。
⑦外搽療法:紅花酒外搽方:當歸60g,紅花36g,川椒30g,樟腦15g,肉桂60g,細辛15g(研成細末),乾薑30g。將上藥用75%酒精1000浸泡7天備用用棉花蘸藥酒在痛處揉擦2次/d,每次10min。本方具有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
⑧外洗療法:桂枝15g,威靈仙15g,防風15g,五加皮15g細辛10g,荊芥10g,乳香10g,沒藥10 g將上藥放人布袋浸泡蒸熱後放在腰部,也可蒸湯熏洗,每次30min2次/d,1付藥可用3天。
3.護理
(1)護理問題:
①疼痛: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反覆發作性疼痛。
②功能障礙:導致生活能力下降。
③可能引起的肌肉萎縮:神經性或失用性萎縮。
④心理障礙:焦慮不安對疾病無正確認識。
⑤引起腰背痛的病因即原發病的護理。
(2)護理目標:急性活動期絕對臥硬板床休息,減輕疼痛必要時適當口服止痛劑;正確指導腰背肌的鍛鍊和下肢鍛鍊,改正不良姿勢;調節患者情緒,保持健康樂觀的心理;減輕功能障礙,提高生活能力加強原發病護理,防止各種併發症發生。
(3)護理措施:
①急性發作時,可採用腰骶部熱敷、熱水浴藥浴、理療等方法或用舒筋活血,通絡止痛的中藥局部外敷加理療效果更佳
②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進行治療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給予必要的生活護理。
③飲食中注意攝入滋補肝腎之品。
④指導患者堅持腰背肌的鍛鍊,以循序漸進為原則,不可操之過急,加重腰肌的損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4種。
A.腰部前屈後伸運動: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後穩健地作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各4次,運動時要儘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B.腰部迴旋運動: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鏇轉各1次,然後由小到大,順逆交替緩慢迴旋各8次
C.拱橋式: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5點支攆);用力將臀部抬高呈拱橋式,隨著鍛鍊進展,可將雙臂和胸前,僅以雙足和後頭部為支點(3點支撐)來練習,反覆鍛鍊20~40次。
D.飛燕式:俯臥床上。雙臂放於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肘和膝關節伸直,如飛燕狀,反覆鍛鍊20~40次。以上方法於睡前和晨起各1次。
E.避免過勞並改變不良姿勢。交代患者注意防風、防寒防潮。
F.進行必要的周身治療,口服止痛劑。
G.積極針對原發病採取對應的護理措施。
4.康復
(1)目的及原則:康復的目的是減輕疼痛,改善脊椎關節運動範圍。保持良好的步態或姿勢減少腰椎負荷,消除肌肉緊張,防止疼痛復發。不同的病因所致下背部疼痛的治療方法有異,但最後的康復治療原則大同小異。例如,椎間盤脫出與脊椎腫瘤以外科手術治療;脊椎骨折則以固定休息或手術治療;感染則以藥物控制等。所以當急性或亞急性情況被控制後,均應給予康復治療。
(2)康復的方法:
①休息患者處於急性期時: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2~3周,並配合止痛鬆弛肌肉的藥物使用;護理重點則是協助患者床上進食、床上使用便盆、防範壓瘡的形成及實行等長運動
②物理療法:
A.熱療:a.淺部熱療有紅外線、蒸汽熱敷墊;b.深部熱療有短波透熱、微波透熱和超音波。
B.冷療:a.冷敷如冰袋;b.噴冷,如氯化乙烷。
③牽引:開始接受腰部牽引時,牽引力量不宜太大,尤其在急性期力量應減少、時間縮短牽引力量的計算是體重低於80kg者以1/4體重加上4.5kg開始之;反之大於80kg者以1/4體重加上9kg為開始之腰部牽引力量。一位體重50kg下背部疼痛患者,其開始牽引力量為18kg左右。牽引時間一般每次30min,1~2次/d。
④運動療法:
A.平背運動:仰臥、彎曲雙腿,收縮腹肌和臀肌,使腰背部平貼床面,數到5後再重複,共5次。

B.抱膝觸胸運動:仰臥、彎曲雙腿,雙手抱一膝蓋,用力向胸部靠近,使膝蓋儘量接觸到胸部,再將膝蓋放鬆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放鬆後,換另一隻腳,如此重複10次。

C.雙膝觸胸運動:仰臥、用力縮緊腹肌,並使腰背緊貼床面,然後以雙手抱持雙膝,使之接近胸部,並維持30s左右,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放鬆後重複如此5次。

D.抬腿觸胸運動:仰臥屈一膝抱於胸前伸直男一膝使之抬高呈髖關節屈曲90°,再回到原始位置,放鬆後換另一隻腿,如此交替5次,但有坐骨神經疼痛者不宜做。

E.仰臥起坐運動:仰臥雙手交於胸前,雙腿彎曲用力縮緊腹肌,肩胛離床面30°頸部屈曲靠近胸部再漸漸躺下,使頭不要接觸床面。反覆5~10次,必須規律而平穩完成。

F.肘觸膝運動:仰臥、雙手置於頸後、抱頭、屈膝,並將雙腳抬離地面,保持上身離床面約30°,雙肘觸雙膝,再漸漸躺下,重複10次。

G.其他:俯臥:a.雙腿伸直,雙手交握於腰際交替將左、右腿起5次;b.同樣將雙腿伸直、雙手交握於腰際頭後仰,頭和胸部以離開床面或地面為原則,重複5次。

坐姿:坐於一無扶手把之硬椅座上,雙手交放於雙腿上彎身,使頭垂於雙膝之間;並收小腹,使腹肌用力,重新挺直身體,回到原來坐姿後放鬆,休息一下,再重複此動作3~5次。

H.運動治療中的注意事項:a.初開始運動時,運動量不可過多b.開始做運動時動作宜緩、宜細心。c.運動時若有輕微不適,而其持續時間僅幾分鐘.別太驚慌這是正常情況。d.若疼痛不適持續超過15或20min,應立刻停止運動,並須請教治療師e.運動時宜在堅硬而鋪有棉被或毛毯之平面上做,有無枕頭皆可如果在運動時置枕頭覺得舒服些,就置放一個無妨。f.運動前若能先行接受治療,將有助於放鬆緊繃的肌肉效果會更佳。

⑤支具治療:護腰帶和腰部支撐物的選擇和使用,如束腹、皮腰帶、腰背架、石膏等是治療對於下背部疼痛的另一種減降患者痛苦的方式。評估患者的需要,從實用舒適、方便、美觀和經濟幾點著手;主要限制脊椎之活動,並減少機械性受力,矯正不良姿態,也有助於減輕疼痛感。不見得每位患者都需要,但多半慢性下背部疼痛、老年人及肥胖者較適用之,而受傷或手術者也有在醫師的醫囑里規定使用之。

⑥按摩療法:
A.放鬆肌肉:因各種刺激引起的肌肉痙攣,可引起肌肉內部缺血性疼痛。
B.移痛止痛:按摩中在適當部位施加強刺激,引起明顯的酸、脹、麻感覺,可使原有的疼痛緩解可能是因痛覺中樞的負誘導作用而抑制了原有痛覺中樞的興奮點之故。
C.提高痛閾:在疼痛點進行點壓、彈拔等局部強刺激手法,當時使疼痛加劇,反覆數次可使疼痛減輕或消失,可能是由於強刺激的超限抑制,提高了痛覺中樞興奮閾的結果。
D.整骨復位:使用屈伸、扭、扳等被動手法或傷科按摩八法,可使紊亂的後關節或被嵌頓的滑膜復位,消除滑膜卡壓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牽拉或擠壓,從而停止疼痛感受。也有人認為可使膨隆的椎間盤復位,因而使疼痛緩解或消失
E.化學機制:有實驗發現按摩後血漿內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含量下降,其程度與疼痛減輕程度相關。按摩也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環使局部腫脹及缺血改善,使積蓄的致痛代謝產物得以消散。
按摩的具體方法視腰背痛性質而異,具體手法參見“腰椎間盤突出症”。
⑦心理療法:根據Melzack及Well提出的閾門學說,中樞神經及心理因素對疼痛感受起重要作用。慢性腰背痛常牽涉到某些心理障礙,應注意作必要處理有人報導當存在抑鬱狀態時,服用三環類抗抑鬱劑(如丙米嗪或阿米替林)會獲得療效。

預後預防

預後:
腫瘤病的Hodgkin病、骨髓瘤原發性或繼發性脊柱惡性病,其預後不佳非惡性脊柱病的預後良好腰背痛:主要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所致,可刺激腰神經根,特別在急驟發作時,疼痛嚴重、腰肌痙攣腰部各種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並可反覆發作。

預防:
1.健康檢查 對於青少年或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應定時進行。在學校中檢查應注意脊柱有無先天性或特發性畸形,如小關節畸形或椎弓崩裂等。對於已從事劇烈腰部運動工作的,應注意有無發生椎弓根骨折等,這在運動員和雜技演員較多,如有這種腰椎結構上的缺陷應該加強背部保護,防止反覆損傷
2.勞動部門應規定從事勞動的最大負荷量避免脊柱超載促使和加速退變
3.改正不良的勞動姿勢 某些勞動工作需長時期彎腰用力,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較一般站立時壓力增大1倍以上。長期從事坐位工作者較站立工作者腰背痛發病率高,但與腰椎間盤突出發病無肯定關係。因此做工間操很有意義。
4.改正不良的勞動姿勢 我國新疆地區、吉林延邊地區婦女常喜頭頂重物,印度、朝鮮和牙買加婦女亦取這種姿勢。據統計,此類婦女頸椎病的發病率較普通人多,但腰椎間盤病變發病率相似。
5.加強肌肉的鍛鍊 強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軟組織的損傷,腹肌和肋間肌的鍛鍊,可增加腹內壓和胸膜腔內壓,這有助於減輕腰椎負荷
6.家庭生活中的預防 家務工作時如熨衣服台面高度要適宜,避免過於彎腰取物時應避免彎著扭腰將嬰兒放入嬰兒車或床上,應取下蹲位平放.如此等等均是防止腰部負荷過重和減輕其負荷的辦法。
7.親職教育 目的是樹立病人治療的信心,避免錯誤治療。減少個人和社會的損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