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骨酒

壯骨酒

滋補強壯,追風散寒,舒筋活絡。用於風濕寒痹,手足麻木,筋骨疼痛,腰膝無力,氣血兩虧,步行艱難,半身不遂。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壯骨酒壯骨酒

名稱 壯骨酒
漢語拼音 zhuang gu jiu
英文名 Zhuang gu wine
標準號 WS3-B-3584-98
藥物組成 精製壯骨酒清膏190g,玉竹90g,陳皮90g,紅曲80g,豹骨汁80g,松節40g,乳香20g,沒藥20g,肉桂5g,砂仁5g,豆蔻5g,檀香5g,木香5g,丁香5g,透骨搜風丸粉12g,再造丸粉10g,活絡丸粉4g。
處方來源 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標準1998年
劑型
性狀 本品為深棕色的澄清液體;味微甜、微苦、辛。久貯後有微量易搖勻的沉澱。
功效 祛風濕,活血止痛,強筋骨,助氣散寒。
主治 筋骨疼痛,周身麻木,腰膝酸軟,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15ml,日2次。
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

製備方法

肉桂、松節、砂仁、豆蔻、檀香、木香、丁香、陳皮、玉竹、乳香、沒藥、紅曲等十二味碎斷成粗粉,與透骨搜風丸粉、活絡丸粉、再造丸粉混勻,裝袋,置循環提取罐中。取白酒14000g,將紅糖880g、精製壯骨酒清膏、豹骨汁、蜂蜜1570g等四味溶解,混合均勻。將紅糖、精製壯骨酒清膏等混合液分批加入循環提取罐中,將藥粉浸泡過夜後,循環提取2小時,放出藥液。另取白酒2000g加入循環提取罐中,循環提取2小時,合併提取液,混勻,靜置48小時,濾過,應出酒液16000ml,灌裝,即得。

檢查

乙醇量:應為48-57%。其他:應符合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鑑別

取本品100ml,置水浴上蒸去乙醇至無醇味,放冷,用水15ml分次洗入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15、10、10ml),棄去乙醚提取液。取乙醚提取後的水溶液,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3次(15、10、10ml),合併醋酸乙酯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橙皮甙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用0.5%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為展開劑,展開,展距10cm,取出,晾乾;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展距10cm,取出,晾乾;噴以1%三氯化鋁甲醇溶液,在105℃烘約5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白色螢光斑點。

中藥配方

壯骨酒壯骨酒

1、精製壯骨酒清膏: [處方]木瓜120g,黨參120g,枸杞子120g,地黃100g,當歸80g,牛膝80g,防風80g,獨活80g,白芍80g,羌活80g,川牛膝80g,白朮(麩炒)80g,補骨脂(鹽制)80g,續斷70g,烏藥50g,牡丹皮50g,檳榔50g,藿香50g,川芎50g,梔子50g,佛手50g,香加皮50g,白芷50g,麥冬50g,山楂50g,紅花50g,枳殼(麩炒)50g,青皮(醋制)50g,蒼朮50g,紫草50g,厚朴(姜制)50g,黃柏40g,秦艽40g,黃芪40g,杜仲(鹽制)40g,茯苓40g,知母40g,龜甲40g,菟絲子40g,鎖陽40g,老鸛草40g,熟地黃40g,附子(制)10g。 [製法]以上四十三味,除熟地黃、枳殼、青皮、紫草、厚朴、白朮、補骨脂、枸杞子外,其餘黃相等三十五味碎斷,與熟地黃等加水煎煮三次,藥渣壓榨,榨出液與煎液合併,濾過,濃縮成清膏,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0(25℃),即得。 [檢查]應符合煎膏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2、豹骨汁:取豹骨去筋、肉、骨髓,鋸段洗淨,加水煎煮,分次取煎液至膠質提盡,合併煎液,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2(25℃),即得。

3、透骨搜風丸粉: [處方]菟絲子136g,天南星(制)136g,莪術(醋制)136g,杜仲(鹽制)136g,乾薑136g,肉蓯蓉(酒制)136g,清半夏136g,烏藥136g,砂仁136g,川芎136g,防風136g,連翹136g,獨活136g,天麻136g,續斷136g,蒼朮136g,陳皮136g,青風藤136g,海桐皮136g,巴戟天(制)136g,枳殼(麩炒)136g,罌粟殼136g,全蠍136g,荊芥136g,白芍136g,木瓜136g,沒藥(醋制)136g,牛膝136g,香加皮136g,葫蘆巴136g,紅豆蔻136g,厚朴(姜制)136g,青皮(醋制)136g,茯苓136g,白芷136g,苦杏仁(炒)136g,甘松136g,赤芍136g,熟地黃136g,肉桂136g,關木通136g,香附(醋制)136g,枳實(麩炒)136g,牡丹皮136g,石楠藤136g,僵蠶(炒)136g,桔梗136g,黃芪136g,藿香136g,麻黃136g,豹骨(制)136g,龜甲(醋制)136g,地骨皮136g,當歸136g,滑石136g,益智(鹽制)136g,羌活136g,柏子仁136g,吳茱萸(制)136g,遠志(制)136g,川烏(制)68g,草烏68g,八角茴香68g,高良姜68g,木賊68g,三棱(醋制)68g,附子(制)68g,川楝子68g,草果仁(炒)68g,韭菜子68g,乳香(醋制)68g,細辛68g,甘草68g,大青鹽68g,肉豆蔻(煨)68g,補骨脂(鹽制)68g,人參68g,自然銅(醋煅)68g,龍骨(煅)68g,木香68g,丁香68g,山柰68g,五味子(酒制)68g,豆蔻68g,白朮(麩炒)68g,茴香(鹽制)68g。

4、再造丸粉處方見1995年版藥典一部“再造丸”。

5、活絡丸粉處方見一部標準第一冊“活絡丸”。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適用於痹證日久及邪滯經絡、肝腎虧損、筋脈失養所造成的痹證。見有筋脈拘攣、遇寒則甚、四肢麻木重著或屈伸不利、肩背疼痛、腰痛寒痹、半身不遂、筋骨痙軟、骨節酸痛、行走艱難、以及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等症。現代多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見有上述表現者。

主要種類

壯骨酒壯骨酒

大生地酒
配方:杉木節50g 牛蒡根120g 地骨皮30g 大麻仁60g 生地120g
丹參30g 牛膝50g 防風20g 獨活30g 白酒1500ml
功用:清虛熱,祛風,活血,消腫。
製法:1 將上述藥材一同搗成粗末,裝入紗布袋內; 2 放入乾淨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日後開啟,去掉藥袋,過濾去渣,裝瓶貯存。
用法:每頓飯前,將酒溫熱隨量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杉木:活血止痛,主治腳氣,痞塊,骨節疼痛,帶下,跌扑血瘀。
牛蒡根:祛風熱,消腫毒。
防風、獨活:祛風除濕,行痹止痛。
丹參:活血。
地骨皮:清熱。
生地:滋陰補血。
牛膝:強筋壯骨。
麻仁:潤腸通便。
此酒有清虛熱、祛風、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足脛虛腫,煩熱疼痛,行步困難。
丹參杜仲酒
配方:杜仲30g 丹參30g 川芎20g 江米酒750ml
功用:補腎益肝,活血通絡。
製法:1 將上述藥材一同搗碎細,裝入紗布袋內; 2 放入乾淨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 3 5日後開啟,去掉藥袋,過濾裝瓶備用。
用法:不限時,將酒溫熱隨量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杜仲:性味甘、微辛,溫,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丹參:性味苦,微寒,有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的功效;
川芎:性味辛,溫,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此酒補肝腎,強筋骨、養血活血、祛風通絡;主治肝腎虛,精血不足,腰腿酸痛,久痛絡脈痹阻。
虎骨酒
配方:虎脛骨1具 糯米2.5kg 曲適量
功用:壯筋骨,強腰腳;祛風寒。
製法:1 將虎脛骨炙黃打碎,放入鍋內煎汁; 2 將糯米放入,用曲適量如常法釀酒; 3 密封50日,待酒熟,壓去糟,裝瓶備用。
用法:隨宜飲用。
藥材功效解析:虎骨:味辛性溫,辛散溫通,去風定痛,強筋健骨,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良好的鎮痛和鎮靜作用。
糯米:補中益氣。
曲:消食健胃。
此酒主治腎虛骨弱,少腹冷痛,行走無力,肩臂疼痛。適於治療風痹疼痛,四肢拘攣以及肝腎虛寒,腰腳軟弱無力等症。
九制豨薟草藥酒
配方:九制豨薟草712g 海風藤80g 炒蒼朮80g 千年健80g 威靈仙80g
油松節80g 川牛膝80g 伸筋草80g 熟地黃80g 桑寄生80g
制乳沒各80g 炒白朮80g 地楓皮80g 防風80g 狗脊80g
木瓜80g 防己110g 秦艽80g 茜草80g 獨活80g
川芎80g 紅花80g 杜仲80g 玉竹130g 當歸80g
肉桂60g 陳皮80g 川斷80g 麻黃20g 紅糖4~5kg
白酒25000ml
功用:祛風利濕,通利關節,補腎活血,和調血脈。
製法:1 將所有藥材一同放入酒瓮中,加酒密封浸泡; 2 每天攪拌1次;1周后每周攪動1次; 3 1個月後余濾取上清液,藥渣壓榨過濾,合併濾液; 4 將紅糖用少量白酒加熱溶化,過濾,和入藥酒罈內,攪勻; 5 靜置10天,取上清液,濾過即得。
用法:每次服20ml,每日3次。
藥材功效解析:豨薟草:有祛風濕,利筋骨,降血壓之功,為主藥。
防己、海風藤、蒼朮、千年健、威靈仙、油松節、川牛膝、伸筋草、防
風、秦艽、獨活、地楓皮、麻黃:祛風濕、通利筋骨,活血止痛。
杜仲、川斷、熟地、桑寄生、狗脊、玉竹:補肝腎、壯筋骨。
當歸、川芎、乳沒、紅花:和調血脈。
陳皮、白朮:和胃、健脾、化濕。
茜草:活血通經。
木瓜:祛濕舒筋。
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
此酒是久痹屢弱證候配方的典範,有祛風濕,利關節,補肝腎,強筋骨,活血脈,補元陽,除積冷的功效。主治肝腎不足,骨痛膝弱,四肢麻痹,腰酸足軟,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等症,於久痹體虛患者最宜
三味地黃酒
配方:生地黃(切)100g 大豆(炒)200g 牛蒡根(切)100g 酒2000ml
功用:補腎除煩,祛風止痛。
製法:1 將上述藥材裝入紗布袋內,放入乾淨的器皿中; 2 放入酒中浸泡,密封; 3 5日後開啟,過濾後裝瓶備用。
用法:不限時,隨量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生地黃:性味甘、苦、寒,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功能。
大豆:性味甘、平,有活血,去風散熱,利水,解毒的功效。
牛蒡:根祛風熱,亦可治風痹煩渴。
此酒補腎除煩,祛風止痛,治療心煩,關節疼痛等症。
石斛山藥酒
配方:山茱萸60g 懷牛膝30g 石斛120g 山藥60g 熟地60g 白朮30g 白酒3000ml
功用:補腎,養陰,健脾。
製法:1 將上述藥材搗成碎末,裝入紗布袋內; 2 放入乾淨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加蓋密封; 3 14日後開啟,去掉藥袋,過濾後即可服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3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石斛、山藥、熟地、懷牛膝、山茱萸:滋陰補腎。
白朮、山藥:健脾益氣。
此酒補腎,養陰,健脾,主治因陰虛體弱而致的腰膝酸軟,體倦乏力,食欲不振,頭暈目眩等症。
史國公藥酒
配方:虎脛骨(酒浸1日,焙乾酥炙)62.5g 炙鱉甲62.5g 川牛膝62.5g
枸杞子156g 乾茄根(蒸熟)250g 當歸62.5g 萆薢62.5g
防風62.5g 秦艽62.5g 松節62.5g 蠶沙62.5g
羌活62.5g 無灰酒(優質黃酒)12000ml
功用:壯筋骨,祛風濕,舒筋活絡。
製法:1 將上述藥材裝入絹袋內,放入乾淨的器皿中; 2 倒入黃酒浸泡,密封; 3 10日後開啟,去掉藥袋,過濾裝瓶密封,在乾燥陰涼處存放
用法:隨量服用,每日早晚2次,不可間斷。
藥材功效解析:當歸、枸杞、鱉甲:滋養陰血,活血散結。
虎脛骨、羌活、萆薢、防風、秦艽、牛膝、松節、蠶沙、茄根壯筋
骨:祛風濕,活絡止痛。
此酒養陰血,壯筋骨,祛風濕,,活絡止痛,主治半身癱瘓、四肢頑麻、骨節酸痛、風寒濕痹等症•

相關資料

鹿筋壯骨酒鹿筋壯骨酒

鹿筋壯骨酒的加工技術
鹿筋壯骨酒是以鹿骨、鹿筋和純糧白酒為主要原料,加入紅花、當歸等藥食兼用的中藥材科學配製而成。鹿骨經高壓提取,得到能夠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多肽;鹿筋和中藥材採取熱回流提取,低溫沉降,成品酒酒體澄清透明,有光澤,金黃色,滋味協調、柔和。
鹿筋壯骨酒具有強筋健骨的生物效應;複方鹿筋壯骨酒以“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為基礎,用於風濕疼痛及冷痹等症。該酒是一種營養保健酒,具有開發和套用前景。
1 配方
鹿筋30g、鹿骨200g、當歸50g、黨參75g、木瓜40g、玉竹200g、黃芪75g、虎杖96g、續斷100g、紅花100g、秦艽50g、草烏(煮製)40g、重樓100g、桂枝75g、肉桂(去粗皮)50g、枸杞子75g、川烏(煮製)40g、白糖0.6g、白酒(50°)15kg。
2 工藝流程
鹿筋和中藥材→洗刷→切片→回流提取→分離→合併濾液待調配用
鹿骨→高壓熱煮提→分離→清液→脫脂→調配→檢驗合格→陳釀→檢驗合格→分裝→成品入庫
3 加工方法
3.1 鹿筋和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
將鹿筋和選好的藥材洗淨,切片後混入鍋,將預先配製好的母酒液(35°)按5倍量打入鍋內,浸泡30分鐘後,再通入蒸氣,控制夾層氣壓0.2Mpa,鍋內氣壓0.5MPa。回流2小時後,關閉進氣筒,放淨夾層蒸氣,開啟冷水降溫至50℃時,取藥酒液粗濾並打入冷凍缸,然後蒸餾藥渣,回收殘酒。
3.2 鹿骨有效成分的提取
鹿骨剔除殘肉,經1.2個大氣壓分別用8倍、6倍、4倍的水煮提3次,合併浸液,用石蠟脫脂,過濾得清液。
3.3 混合陳釀
將鹿筋和中藥材的提取液與鹿骨的提取液混合,調配成濃度為35°的鹿筋壯骨酒。經檢驗合格後,在5~10℃的室內陳釀6個月以上,待米拉德反應結束,再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過濾灌裝。
4 產品質量要求
4.1 感官質量
①色澤金微黃;②香氣具有鹿茸、鹿骨、鹿筋、中藥材複合的特有香氣;③滋味微甘、苦,純正柔和,口味協調;④形態澄清有光亮。
4.2 理化指標
酒精(20℃)35±V/V)、總酸≤2.0g/L、總脂≥ 0.6g/L、甲醇≤0.4g/L、雜醇油≤2.0g/L、鉛≤1.0mg/L。
4.3 微生物指標
細菌總數≤50個/mL、大腸菌群≤3個/100mL,致病菌不應檢出。

袪風濕療痹痛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