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仙女節

怒族仙女節

怒族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流傳於貢山縣丙中洛鄉的怒族聚居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延續三天。節慶活動包括祭祀仙女洞並迎接聖水、歌舞求福、體育競技等。

基本信息

簡介

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屆時,以各村寨為單位選擇有鐘乳石的山洞為仙女洞,人們紛紛帶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這時候,也是當地杜鵑花盛開的季節,人們還要為"仙女"獻上一束束杜鵑花。祭祀時,要點起松煙,並由主祭者念祝辭,還要打鼓誦經。隨後大家磕頭,以祈求仙女保佑。祭祀結束後,各家各戶設宴飲酒,青年男女則身穿節日盛裝,前往一個空曠的地方進行射箭比賽。同時,舉辦各種物資交流集會,吸引當地各民族民眾前來購買。

怒族仙女節怒族仙女節
相傳人們憑弔的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麗姑娘。她發明了飛跨怒江的竹篾溜索,還在高黎貢山上為人們引出了甘甜的泉水,後來她為了逃避頭人的逼婚強娶,藏身洞裡,變成了一尊石像。據傳說那天正好是農曆三月十五日。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聰明能幹堅強的姑娘,就在每年的這一天拜祭她。

仙女節主要是紀念傳說中聰明能幹的仙女阿茸姑娘。傳說阿茸姑娘住在吉木得村,她發明了讓當地怒族可以橫渡怒江的竹篾溜索,還從高黎貢山為大家引來甘甜的山泉。為了逃避頭人的逼婚,她藏身山洞,變成一尊石像。傳說她死那天是農曆三月十五日,因此,從她死後第二年開始,怒族人都在這一天為她舉行祭拜活動。據《徵集草蒲桶沿邊志》第四“輿地”記載,丙中洛“達拉後山頂上,有一石洞俗名仙人洞,方圍七八十丈,深幽無底,洞內積有土燕窩,質白力厚,採取不易。每年於三月十五日,各外夷人男女,各醵酒肉食物,結隊前往朝山。在洞左右露宿一宵,翌日結隊歸,前者執一布旗,後者敲一小鑼,沿途歌唱飲酒,到家後仍群聚飲酒,歡盡始散”。仙女節發展到後來,在舉辦形式上有了一些變化,除了傳統項目外,還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仙女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開始,共延續三天。節慶活動包括祭祀仙女洞並迎接聖水、歌舞祈福、體育競技三項主要活動。仙女節每年參與者達數千人,人人穿上節日盛裝,帶著祭祀品、牲禮、酒,從周圍村寨會聚到仙女洞前,由普化寺喇嘛擊鼓誦經,眾人叩頭獻禮,奉獻鮮花、種子、酒等。傳說洞內由阿茸化作的鐘乳石會流出仙乳即“聖水”,由青年女子進洞接聖水,然後眾人共飲,載歌載舞,通宵達旦,祈求仙女山神保佑安康幸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同時,還開展射弩、賽跑、扳腕等民族體育活動。

怒族仙女節怒族仙女節
仙女節是怒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蘊涵著豐富的怒族文化,怒族的民間舞蹈、傳說故事、音樂等在節日裡得到保存和展示。其節慶活動輻射到丙中洛鄉一帶的所有怒族村寨,民眾基礎廣泛,體現出自然信仰、生殖信仰觀念,帶有藏傳佛教影響的特徵,對研究怒族歷史文化變遷和民族精神有較高價值。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傳統文化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仙女節的傳承就曾一度中斷,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得以恢復。目前,仙女節所蘊涵的怒族傳統文化依然面臨外來文化的劇烈衝擊。

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屆時,以各村寨為單位選擇有鐘乳石的山洞為仙女洞,人們紛紛帶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這時候,也是當地杜鵑花盛開的季節,人們還要為"仙女"獻上一束束杜鵑花。祭祀時,要燃起松煙,並由主祭者念祝辭,還要打鼓誦經。隨後大家叩頭,以祈仙女保佑。祭畢,各家各戶設宴飲酒,青年男女則身著節日盛裝,前往一空曠之地進行射箭比賽,同時,舉辦各種物資交流集會,吸引當地各民族民眾前來購買。相傳人們憑弔的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麗姑娘。她發明了飛跨怒江的竹篾溜索,還在高黎貢山上為人們引出了甘甜的泉水,後來她為了逃避頭人的逼婚強娶,藏身洞裡,變成了一尊石像。據傳說那天正好是農曆三月十五日。

起源

怒族仙女節的起源,一種說法是源於原始崇拜,另一說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種遺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
相傳人們憑弔的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麗姑娘。她發明了飛跨怒江的竹篾溜索,不辭艱辛劈開了高黎貢山,還在高黎貢山上為人們引出了甘甜的泉水,使常年乾旱、荒蕪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澆灌,使兩岸的岩石變成了沃土,荒山變成了綠野。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十分崇拜她。
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占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高黎貢山的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曆三月十五日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
農曆三月十五日時值陽春三月,怒江兩岸鮮花怒放,怒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聰明能幹堅強的姑娘,便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在每年的這一天拜祭她,逐漸形成仙女節習俗。

主要活動

節日這天一早,以各村寨為單位選擇有鐘乳石山洞仙女洞,怒族民眾穿上盛裝,帶上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鮮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們心目中的仙女--阿茸,並舉行聚餐和各種娛樂活動。人們邊吃邊喝、邊唱邊跳,整個山谷都沉浸在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中。

怒族仙女節怒族仙女節
這時候,也是當地杜鵑花盛開的季節,人們還要為"仙女"獻上一束束杜鵑花。祭祀時,要點起松煙,並由主祭者念祝辭,還要打鼓誦經。隨後大家磕頭,以祈求仙女保佑。
由於有一部分怒族人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台四周掛著許多經幡唐卡祭台上擺滿了各種祭品,祭台前兩側坐著穿紅黃教服的老人。他們吹嗩吶、打鼓、敲鑼、念經。祭台旁邊有一個3米來高的燒香台,台上插著松枝、鮮花和各種顏色的彩旗,長長的竹竿尖上插著一個個老玉米。松枝象徵著吉祥如意、萬古長青,玉米象徵五穀豐登、年年有餘,鮮花是敬獻給仙女阿茸的。
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著祭台和燒香台走一圈,並把鮮花插在燒香台的竹竿叢中。之後,人們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鮮花、喝仙水。
整個祭祀活動之後,各家各戶設宴飲酒,人們一家家或親朋好友圍坐在山坡上,將準備好的食物擺在鋪有松針的地上,吃喝起來。他們邊吃邊喝邊唱,興起時又踏起歡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滿了古樸而隆重的節日氣氛。青年男女則身穿節日盛裝,前往一個空曠的地方進行射箭比賽。同時,舉辦各種物資交流集會,吸引當地各民族民眾前來購買。晚間,青年男女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們對唱情歌、歡快地跳舞,通宵達旦。
隨著時代的發展,祭祀仙女儀式已漸漸淡化,歌舞求福和體育競技成為仙女節的主要活動內容。

節慶日期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

活動地點

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

節慶特色

以各村寨為單位選擇有鐘乳石山洞為仙女洞,人們紛紛帶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

慶祝方式

怒族仙女節怒族仙女節
這時候,也是當地杜鵑花盛開的季節,人們還要為"仙女"獻上一束束杜鵑花。祭祀時,要點起松煙,並由主祭者念祝辭,還要打鼓誦經。隨後大家磕頭,以祈求仙女保佑。祭祀結束後,各家各戶設宴飲酒,青年男女則身穿節日盛裝,前往一個空曠的地方進行射箭比賽。
 
同時,舉辦各種物資交流集會,吸引這時候,也是當地杜鵑花盛開的季節,人們還要為"仙女"獻上一束束杜鵑花。祭祀時,要點起松煙,並由主祭者念祝辭,還要打鼓誦經。隨後大家磕頭,以祈求仙女保佑。祭祀結束後,各家各戶設宴飲酒,青年男女則身穿節日盛裝,前往一個空曠的地方進行射箭比賽。同時,舉辦各種物資交流集會,吸引當地各民族民眾前來購買。

相關歷史

怒族仙女節怒族仙女節
傳說很久以前,怒家山寨有個名叫阿茸的姑娘,不但美麗,而且心靈手巧,聰明過人。一天,她在家裡織布,看見屋檐下有個蜘蛛在凌空織網。因而受到啟發,發明了溜索,她和鄉親們一道,砍來金竹,編成溜索,架立在滔滔怒江之上,解決了鄉親們的渡江難。阿茸發明了溜索被人們譽為仙女,奴隸主知道後,便派人求婚,遭到阿茸的拒絕。奴隸主惱羞成怒,派家丁來搶親,阿茸知道後躲進深山中一個鐘乳石洞。奴隸主反指使家丁放火燒山,阿茸不幸遇難。怒族人民為紀念她,便把阿茸遇難這天定為“鮮花節”。

傳承價值

怒族是我國人口較少且跨境線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文化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衝擊,仙女節的傳承曾一度中斷,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得以恢復。怒族仙女節的社會基礎相當廣泛,體現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識及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對於怒族傳統文化傳承有著重要價值。

風情萬種的女性節日

每年3月8日,是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權益、爭取婦女解放的偉大節日。但可曾知道,除了“三八”以外,還有許多專屬女性的節日,而且幾乎是每個月都有。
棒打男人節
女市長節
主婦休息日
侗族姑娘節
卡多人母親節
摩洛哥新娘節
婦女掌權日
少女節
廣元女兒節
壯族婭拜節
摩梭人女神節
希臘老婆婆節
婦女狂歡節
百女節
苗族姐妹節
藏族女兒節
媽媽節
吉卜賽人女孩節
婦女求愛日
太太節
怒族仙女節
水族婦幼節
瑞典露西亞日
蘿莉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