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婦女狂歡日是一個專為女性而設的狂歡活動,婦女狂歡日旨在宣揚女權,表揚女性在世界上所作出的貢獻,希望男士們多尊重女性,並鼓勵女性多作貢獻。在為期一連七日的“婦女狂歡日”里,基維斯市內的酒吧、賭場、電影院、度假酒店和藝術中心,都會紛紛回響節日,舉行女士之夜、女權電影節、女藝術家作品展、美臀小姐選舉、濕恤衫大賽等活動,部分婦女團體更會趁機組織巡遊,與回響節日的女士一起狂歡。
簡介
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威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德國狂歡節主要是在天主教地區,即德國西南部的巴伐利亞、萊茵地區、西法倫地區等地流行。狂歡節名義上是從11月11日11點11分開始,至來年的玫瑰星期一(約在一月或二月,每年不同)結束。但人們不可能每天都狂歡,最熱鬧的街頭狂歡節,是從每年玫瑰星期一前的一個星期四,也就是“女人狂歡節”開始。
“女人狂歡節”的德文是Weiberfastnacht,本來應該翻譯成“女人齋戒夜”。然而,因為天主教的齋戒習俗是一天三餐照吃不誤,偶爾有人少吃多飲。加上這一天歡樂的氣氛,人們更喜歡用“女人狂歡節”和“脂肪星期四”來稱呼這個節日。乃至以訛傳訛,這一天被稱為“骯髒的星期四”——據說,齋戒之前,人們要把肚子儘量填飽,因此吃得更豐盛.
德國統一的歷史不長,各地的風俗差異也很大。因此,“女人狂歡節”在德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最熱鬧的是杜塞道夫、科隆和麥茨這三個城市。每逢狂歡節放假的也只有這幾個州。而在東德和北德,人們對此不屑一顧。
這是個婦女肆意妄為的節日。平素莊重文雅的德國婦女,此刻卻猶如火山噴發一樣盡情宣洩著自己的感情。她們成群結隊地衝進市政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上演奪權的喜劇。"剪領帶"則是這天的保留節目。在那天,德國姑娘們提著大剪刀在街上巡查,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看著哪個男人不順眼就是喀嚓一聲。本地人熟知這一習俗,這一天都身著便裝,稀里糊塗吃虧的多為外國人,尤其是科隆一帶的機場到處都掛著剪斷的領帶。有不少男人樂意挨剪,甚至故意買一些破的甚至紙做的領帶上街去領一領與芳齡少女調情的滋味。
狂歡節期間還上演各種各樣的戲劇、音樂表演和化妝舞會,尤其在科隆、杜塞道夫、慕尼黑、美茵茨等城市更是熱鬧。
德國女人狂歡節
剪領帶
說起德國女性,人們常常覺得她們嚴謹並且穩重。然而在德國的“女人狂歡節”上,德國女性卻展示了她們“叛逆”的一面。人們稱“女人狂歡節”是德國女性主義復甦的舞台。
一.占領市政廳當“一日市長”
按照“不成文規定”,節日那天所有德國男性都必須包下家務活兒。而女人們有權公然惡作劇,讓男人們威風掃地。
其間,女性還會表演聲勢浩大的“奪權”喜劇。卡羅拉是科隆市一個女性組織的領袖,前一日,她們集體商量了“綁架市長”的行動方案,並確定了集合時間、地點等。
女人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戴上奇怪的帽子、假髮和面具,打扮成女巫、修女、政客的樣子,成群結隊來到市政廳前。她們派了一位代表把市長請出來,然後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市長把這個城市的鑰匙———權力的象徵,交給她們。之後,女人們湧進市政廳,開始歡呼。
拿到鑰匙的女人們宣布“接管”市政管理,“當家作主一天”。作為市長,得接待來訪的貴賓、處理城市管理事務等。
二.剪領帶親吻“意中人”
當天,女人們重頭節目就是,剪斷男人的領帶。除了各大機構、辦公室和大學這種“高危地帶”,男士們還得要當心下午開始的狂歡節遊行隊伍。如果哪個男子不合時宜地西裝筆挺,女人們自然不會放過他。很多男人在這一天都嚇得不敢打領帶。還有的為了取悅女性,準備了多條領帶。當女人們進攻時,他們就乾脆舉手投降……然後,換去半截被剪的,又戴上了一條新的。
在當天飛往德國的飛機上,空姐們會時不時地對外國乘客發出“警告”,讓他們作好準備,當地女性可能以特別方式接風洗塵。曾有位日本乘客下飛機後不久就被人把領帶剪掉,這名旅客馬上訂了一張返程機票。
此外,這一天女人們還可以做“更出格的事”,如可以親吻她們想親吻的任何一位男士。當然男士們只能“逆來順受”。為了防止自家男人被別的女人親吻,許多男性被妻子“強制”留在家裡。
三.女性意識的覺醒
晚上,德國女人們都傾城而出,參加各種酒會、派對。甚至連平時很少出門的家庭主婦們,也難得撇下丈夫和孩子,到外面喝個爛醉,直到深夜由家人接回家。
“女人狂歡節”本意是“女人齋戒夜”,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然而,因為德國天主教的齋戒習俗是一天三餐照吃不誤,偶爾有人少吃多飲。加上這一天歡樂的氣氛,人們更喜歡用“女人狂歡節”和“脂肪星期四”來稱呼這個節日。女性們覺得在這天應該吃得更豐盛。
德國洪堡大學女性問題專家卡特曼教授認為,德國在1978年才通過法律的形式保證男女的平等權利。1978年以前,結了婚的女人,很多的事情要等待丈夫來簽字。如今,在德國這樣的“大男子主義”國家,德國女性平時任勞任怨,顯得很“刻板”。正是這樣,她們才更需要有女人狂歡節這樣的機會和形式,大膽、隨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刁難男性,大聲喧鬧,縱情喝酒和歌舞等。只有這個時候她們才能徹底地釋放自我,以求得心理平衡,這也是女性意識覺醒的表現。
廣東佛岡縣婦女狂歡節
舞被獅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兩天,佛岡縣湯塘鎮圍鎮村的婦女都有舞“被獅”的奇特風俗,世代相傳。
鑼鼓聲中,婦女們兩人為一組,踏著鑼鼓的節拍,披上被單當獅舞。舞“被獅”者有年輕女子、中年婦女,還有老太太。村里人說,舞“被獅”者是去年新婚或新添丁人家的媳婦和婆婆,但有的新過門媳婦新潮,不從舊俗,也可以請同房嬸母代替之。
舞“被獅”的隊伍在旗幟、“大頭佛”和醒獅的引領下,一路燃放鞭炮走村串巷,到新婚戶和新添丁戶舞“被獅”賀之。“被獅”到各家,先拜鬥神、灶君,再拜新婚大床等。一一拜過後,主人家拿出擂茶、甜酒、年糕、糖果犒勞,之後燒一串長鞭炮相送。
“被獅”舞至傍晚。正月十六,新婚和新添丁人家自覺送來一捆捆柴草,分兩行排放在村祠堂的地坪上,“被獅”圍繞著燃燒的柴草舞將起來。之後,婦女們手執棍棒,在鑼鼓聲中表演武術,或單打,或對打。
這是一個婦女狂歡的節日,整個舞“被獅”活動清一色女性,平日裡主宰村中諸事務的男性村民,這兩天全都遊手好閒地悄悄站在一旁觀看。
村里上了年紀的人都會講一個始祖普振公來圍鎮定居的傳說:如今圍鎮劉姓。以前,圍鎮有楊、龔、邵、鄧、何諸姓居民。劉姓普振公小時,由龍蟠來湯塘圍,替一財主放牛。同雇於財主家的地師(風水先生),見普振公對已服侍殷勤,就覓一風水寶地“獅聽鼓”送之安葬先父。普振公即返龍蟠,欲將先父金骸搬來,因天黑,卻錯拿先母金骸來安葬。木已成舟,地師遂出主意,先母亦是祖先,每年後輩女性必祭之。自此劉姓在圍鎮開枝發葉,他姓居民陸續遷走,這就是舞“被獅”之緣由。圍鎮村的舞“被獅”是民俗民間文化的“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