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量

心理測量

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式,給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為確定出一種數量化的價值。廣義的心理測量不僅包括以心理測驗為工具的測量,也包括用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進行的測量。

概述

心理測量心理測量

心理測量是關於人的個體心理差異的測量或診斷。人們在能力、學識、技能、興趣、態度及人格特徵等方面各不相同,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心理特徵總會在行為上有所反映。心理測量是通過人的行為表現對他的某種心理特徵作出數量化的解釋。任何一種心理屬性在數量變化上都可構成一個連續統,如記憶力的強弱、運算速度的快慢、性格從極端內向到極端外向的變化等都各自成為一條連續統,測量的結果就是確定一個人的某種心理特徵在相應的連續統上的相對位置。

心理測量可以從個體的智力、能力傾向、創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對個體進行全面的描述,說明個體的心理特性和行為。同時可以對同一個人的不同心理特徵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相對優勢和不足,發現行為變化的原因,為決策提供信息。

心理測量可以確定個體間的差異,並由此來預測不同個體在將來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差別,或推測個體在某個領域未來成功的可能性。

心理測量可以評價個體在學習或能力上的差異,人格的特點以及相對長處和弱點,評價兒童已達到的發展階段等。

心理測量的結果可以為客觀、全面、科學、定量化地選拔人才提供依據。因為它可以預測個體從事某種活動的適宜性,進而提高人才選拔的效率與準確性。心理測量可以了解個體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徵,從而為因材施

心理測量心理測量

教或人盡其才提供依據。如學校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分班分組,部隊可以依據每個人的特長分配兵種,企業可以將職員置到與其能力、人格相匹配的部門等。

心理測量可以為升學就業諮詢提供參考,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和人格特徵,確定最有可能成功的專業或職業,進而作出佳選擇。心理測量可以為心理諮詢或治療提供參考,幫助人們查明心理問題、障礙或疾病的表現及其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輔導、諮詢或治療。

通常心理測量依據測驗的功能,可以分為能力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常用的智力測驗量表有韋氏量表和瑞文測驗;而人格測驗主要有mmpi、16pf、epq等。

按測驗的方式分類有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

特點

心理測量心理測量

(1)心理測量的間接性

心理與某些客觀的物理現象不同,以今日的科學發展水平我們尚不能對心理進行直接的測量。根據心理學特質(trait)理論,某種內在的不可直接測量的特質,可表現為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繫的外顯行為。因此,心理測量只是測量了一個人對測驗項目所進行的行為反應,心理學家對測量結果進行推論,從而間接了解人的心理屬性。

(2)心理測量的相對性

對人的行為進行比較,沒有絕對的標準,也就是說沒有絕對的零點,我們有的只是一個連續的行為序列。所以的心理測量都是看每個人處在這個序列的什麼位置上,因此,位置具有相對性。由此所測得的一個人智力的高低等,都是與其所在總體的人的行為或某種人為確定的標準相比較而言的。同時,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心理測驗是與心理測量相聯繫又有所區別的概念。心理測驗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詞”意義上使用。而心理測量則是運用心理測驗為工具,達到了解人類心理的實踐活動,它主要是在“動詞”意義上使用。

特徵分類

心理測量測測您的觀測力和注意力 中間的圓拿哪個大?

心理測量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加以分類。主要標準有測量對象、測試人數、測驗中使用的材料或內容的呈現方式、測量解釋的標準等。

(1)根據測量對象分類

按照測驗的功能可以將心理測量分為認知測驗和人格測驗。

認知測驗又稱為能力測驗,這類測驗主要包括智力測驗、能力傾向測驗(又稱性向測驗)、教育測驗(又成能力測驗)及創造力測驗等。

智力測驗目的在於測量受測者智力的高低。能力傾向測驗的目的在於發現被試的潛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長處和發展傾向、教育測驗則是測量一個人(或團體)經教育訓練或學習之後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也稱為成就測驗。

有學者(鄭日昌等,1999)將認知測驗分為能力測驗和成就測驗兩大類,並認為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能力測驗是測量較少控制的或不大確定的情境中學得的結果,而成就測驗則是則多數測量有計畫的或比較確定的情境中(如學校)學習的結果。

(2)根據測試的人數分類

根據一次測試時人數的多少,測驗又可分為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兩種。個別測驗通常是由一位主試和一位被試面對面的進行,因此主試可以較多的觀察和控制被試反應的機會,尤其適用於一些特殊群體(兒童或文盲等)。其主要缺點是不能在短時間內經由測驗收集到大量的資料,而且個別測驗手續複雜,主試需要較高的訓練與素質,一般人不易掌握。團體測驗是在同一時間內由一位主試(必要時可配有助手)對多數人施測。此類測驗的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資料,因此易於建立常模;其缺點是被試的行為不易控制,容易產生測量誤差。

心理測量老太與少年

(3)根據測驗材料分類

主要可以分為語言或文字測驗和操作測驗。語言或文字測驗的項目是以語言或文字呈現,受試者也要用語言或者文字作答。它可以測量人類高層次的心理功能,其編制和實施也較容易;但是其不能運用於語言有困難的人,並且受文化的影響。操作測驗以圖形、符號或實物為測驗材料。被試的作答無需使用語言或文字,常以操作表達或回應。其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但是費時太多,不易團體實測。

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分類方法及相關類型的測驗。

按測驗難度分類可以分為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前者題目簡單,但數量較多限時較短,後者包含各種不同的題目,但作答時間充分,測量的是解答難題的最高能力。

按照測驗要求分類,可以分為最高作為測驗和典型作為測驗。前者要求被試儘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主要與認知過程有關,有正確答案,如智力測驗。後者要求被試按平常的習慣方式反應,沒有正確答案,如人格測驗。

按測驗解釋分類,可以分為常模參照測驗和標準參照測驗。前者是將一個人的分數與其他人比較,看其在某一團體中所處的位置,如聯考。後者是將被試的分數與某種標準進行比較來解釋,如CET考試。

以上幾種分類都是相對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同一個測驗可以歸為不同的類別。

歷史發展 

心理測量心理測量

心理測量起源於中國。在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中有關於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陰陽和平5種人的觀察和評估,可看作心理測量的前奏。戰國時期孟子不僅對心理差異現象的普遍性有所認識,而且已經有了差異同一性以及差異等距可能性的概念。他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心理測量原理的敘述。中國最早的教育文獻《學記》中論述了在規定的 9年時間內要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知識廣度、學識運用、論學本領以及學習興趣、專業思想、集體觀念、師生關係、意志堅定性等方面的個別差異問題。距今多年以前西周時期考試制度的建立更是世界上套用心理測量於人才選拔工作的開始。當時的試射(即射箭考試)就是一種個別舉行的單項特殊能力現場測驗,運用了效標參照的記分方法。漢代的選舉制度以推薦為主,考試為輔,隋以後的科舉以考試為主,輔以推薦。唐代科舉制度逐漸完備。當時的考試科目有進士秀才、明經、明法、明書、明算,這是當時文化發展水平在科舉制度上的反映。考試方法有帖經(填補詞句中的缺字)、口義(口試)、墨義(筆試)、策問(政事問答)和雜文(即詩賦)。東漢時期已有的童子科唐代又得到重視。1580年天主教傳教士M.利瑪竇到中國以後,科舉制度逐漸傳入歐洲。在啟蒙學者的鼓吹下,法國資產階級在1791年參考中國的科舉制度建立了他們的文官考試制度。關於測量方法,三國時期劉劭《人物誌》,提出了“八觀”和“五視”的觀察方法。前者如:觀其感變,以審常度;觀其愛敬,以知通塞;觀其所短,以知其長;觀其聰明,以知所達。後者有:居,視其所安;達,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與;窮,視其所為;貧,視其所取。1937年,美國人把《人物誌》編譯成英文出版,書名為《人類能力之研究》。南北朝時期《顏氏家訓·風操篇》中記載著江南有“周歲試兒”的風俗,可以視為以實物為材料的近似標準化的幼兒認知──操作活動測驗法。

西方的心理測量工作開始於19世紀。隨著封建制度解體,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出現,人們開始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理上的個別差異。C.達爾文的思想為人們理解個別差異提供了理論框架。天文觀測中人差方程的出現促使感覺運動速度方面的測量得到發展。這時期出現在歐洲政治上的民主思想和教育與醫學方面對弱智兒童的關心推動了智力測量。19世紀後期,德國的W.馮特、英國的F.高爾頓、美國的J.M.卡特爾都對感覺能力的測量進行了研究。然而對心理測量的發展有最重要影響的應屬法國的A.比奈,他與醫生T.西蒙合作於1905年編制的比奈-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個標準化的心理測驗。

心理測量花瓶與人頭

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任何一門科學只有在它可以用數學加以精確描述時才能稱之為科學。”心理測量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目的是通過量化手段使心理學的分析日益精確,能夠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心理測量的套用主要在教育、人事管理和臨床診斷3個方面,並且都已取得很大成效,尤其在教育方面套用最廣泛,收益也最大,包括智力測驗特殊能力傾向測驗興趣測驗人格測驗、教育測驗以及適用於天才或弱智兒童的特殊測驗等等。以致1986年初科學界對20世紀的科研成果進行調查時,智力測驗的制定與抗菌素的發現、雷射的套用等一起被評為1900年以來對人類生活影響重大的20個科研項目之一。

心理測量和物理測量相比,有著顯著的不同:首先心理測量是通過行為表現進行的間接測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誤差不可避免,並且受測者知道自己是處於被觀察的狀態中,因而會產生一些不自然的反應,這勢必影響測量結果的真實性;其次,人的一個方面的心理特徵可以在多種行為上表現,如推理能力可以表現在系列填充、詞語類推、反義詞、圖形類比等各種被測行為中,而編制測驗時只能選入其中一或二項作為行為樣本進行測量,樣本的代表性程度對於測量結果的解釋有重要影響。因此必須注意測驗的標準化,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效度達到質量標準。由於心理量沒有絕對零點,對人們的行為作比較時,也沒有絕對標準,測量結果只是確定一個人在量表上的相對位置,需要參照一定的標準對測驗分數作出解釋。為此,有些以常模為參照的稱常模參照測驗,如高校入學考試;有些以客觀標準為參照的稱標準參照測驗,如各種專業證書考試和以檢查教學效果為目的的一般課堂考試。

心理測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曾受到過抨擊。究其原因,主要出自對測驗結果的解釋。如因選題不當造成測驗的偏見,為種族歧視或階級壓迫提供了錯誤的論據,以及在如何理解遺傳環境對智力發展的影響問題上長期爭論不休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心理測量作為一門套用科學也日益規範化。目前心理測量在西方依然廣泛地套用。20年代西方的標準化測驗傳入中國,推動了中國心理測量工作的發展,一些高等院校的教育、心理系科及中等師範院校都開設了心理測量課程。修訂了不少測驗和出版了一些測量專著。30~40年代一片繁榮景象。50年代後心理測量受到嚴厲批判。在完全停頓30年之後於1980年重新恢復,近10年來在測量理論和實踐套用方面都迅速發展,理論上除經典測量理論外,對項目反應理論等現代測量理論也有了研究。套用方面,在修訂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系列(WAIS,WISC,WPPSI和韋氏記憶量表)、瑞文推理測驗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格塞爾嬰幼兒發展量表畫人測驗等等多種國際通用測驗的基礎上,一些結合中國國情緊密聯繫實際的自編測驗正在興起,同時內容上日益廣闊,從偏重一般能力測驗和人格特徵調查擴展到更加全面地考慮興趣、動機、特殊能力傾向職業選擇了。此外,把測量理論套用於教學改革,在大規模的考試工作中推行標準化考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參考書目

A. Anastasi, Psychological Testing, 5th ed.,Macmillan, New York, 1982.

F. G. Brown,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3rd ed.,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1983.

心理:健康的另一半

健康,是每個生命的追求,對於人類來說,健康不僅僅是體魄的強壯,更是心理的成熟穩定。那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生活才會更幸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