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偏好是指消費者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可供選擇的商品組合進行的排列。偏好是個體經濟學價值理論中的一個基礎概念。偏好是主觀的,也是相對的概念。偏好實際是潛藏在人們內心的一種情感和傾向,它是非直觀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於理性因素。偏好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也呈現出群體特徵。
偏好,是個體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假設,它包括傳遞性、非飽和性、完全性三部分。
個人偏好
偏好
個人偏好是人的個性中能夠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徵。社會公德作為全社會的基礎道德共識,發揮著調節人際關係、限制和引導個人偏好、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能。個人偏好的自發性和隨意性、自我中心的潛在價值取向、偏離“常規”的行為方式等,不可避免地導致對公共秩序的侵蝕。適時更新社會公德規範,使其符合人性化的發展要求;適度限制和矯正個人偏好,使其向維護公共秩序的方向發展,有機協調二者的內在衝突,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
消費偏好
消費偏好
消費偏好的定義
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對特定的商品、商店或商標產生特殊的信任,重複、習慣地前往一定的商店
,或反覆、習慣地購買同一商標或品牌的商品。屬於這種類型的消費者,常在潛意識的支配下採取行動。
常見的偏好主要有:習慣。是由於消費者行為方式的定型化,經常消費某種商品或經常採取某種消費方式,就會使消費者心理產生一種定向的結果。這種動機幾乎每個消費者
都有,只是習慣的方面及穩定程度不同。
方便。是成員把方便與否作為選擇消費品和勞務以及消費方式的第一標準,以求在消費活動中儘可能地節約時間。
求名。是成員把消費品的名氣作為選擇與否的前提條件。購買活動中,首先要求商品是名牌。只要是名牌,再多投入貨幣也甘願。多是基於成員對名牌商品質量的信任,有時也受成員情感動機的影響。但是,偏好受收入和產品價格的約束。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對於所購買或消費的商品和勞務的愛好勝過其他商品或勞務,又稱“消費者嗜好”。它是對商品或勞務優劣性所產生的主觀的感覺或評價。偏好受文化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偏好的重要性質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費者對於商品組織的偏好程度是有順序的,偏好的有序化具有偏好公理中所規定的行為公理。
消費者偏好
消費者偏好是消費心理效果中一個重要概念,即消費者對同類產品和服務中對某些品牌的嗜好;是消費者接受廣告信息而對某特定品牌的可接受的心理程度
投資者風險偏好
中庸進取型投資者偏好
在進行個人理財規劃時我們發現:不同的人由於家庭財力、學識、投資時機、個人投資取向等因素
的不同,其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同一個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年齡階段及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表現出對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因此風險承受能力是個人理財規劃當中一個重要的依據。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一般分為五大類:
保守型投資者、中庸保守型投資者、中庸型投資者、中庸進取型
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其各自具有的特點是:保守型投資者
保護本金不受損蝕和保持資產的流動性是首要目標。對投資的態度是希望投資收益極度穩定,不願用高風險來換取收益,通常不太在意資金是否有較大增值。
在個性上,本能地抗拒冒險,不抱碰運氣的僥倖心理,通常不願意承受投資波動對心理的煎熬,追求穩定。中庸保守型投資者
穩定是重要考慮因素,希望投資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能有一些增值收入。希望投資有一定的收益,但常常因迴避風險而最終不會採取任何行動。
在個性上,不會很明顯地害怕冒險,但承受風險的能力
有限。中庸型投資者
渴望有較高的投資收益,但又不願承受較大的風險;可以承受一定的投資波動,但是希望自己的投資風險小於市場的整體風險,因此希望投資收益長期、穩步地增長。
在個性上,有較高的追求目標,而且對風險有清醒的認識,但通常不會採取激進的辦法去達到目標,而總是在事情的兩極之間找到相對妥協、均衡的方法,因而您通常能緩慢但穩定地進步。
專注於投資的長期增值。常常會為提高投資收益而採取一些行動,並願意為此承受較大的風險
。
在個性上,通常很有信心,具有很強的商業創造技能,知道自己要什麼並甘於冒風險去追求,但是通常也不會忘記給自己留條後路。進取型投資者
高度追求資金的增值,願意接受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以換取資金高成長的可能性。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資金增值,常常將大部分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品種。
在個性上,非常自信,追求極度的成功,常常不留後路以激勵自己向前,不惜冒失敗的風險。
流動偏好
偏好偏好
流動偏好又稱靈活偏好,指人們願意以貨幣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財富,而不願以股票、債券
等資本形式保持財富的一種心理動機。流動偏好這一概念是凱恩斯最先提出來的,是他的三大心理
規律(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的流動偏好)之一。其目的在於說明利息率對投資量,進而決定就業量這一中心問題。流動偏好用曲線表示則為貨幣需求曲線,在圖形上呈向右下方傾斜狀至流動性陷講的起點。1936年,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貨幣通論》,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種原因,其中提出流動性偏好概念。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如果資本邊際效率不變,投資決定於利率, 而利率又決定於流動性偏好和貨幣數量。貨幣的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如果貨幣供給既定,那么,利率則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流動性偏好實際上表 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們對貨幣需求量的大小。西方
經濟學家認為,人們之所以偏好保持現金而不願持有資本去獲取收益(利潤),是出於各種動機:或是出於交易的動機,為便於應付日常支出;或是出於謹慎的動機,以便應付意外的支出;或是出於投機的動機,以備投機取利。因此利息就被認為是對人們在一特定時期內放棄這種 流動偏好的報酬。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流動偏好代表了貨幣的需求,貨幣數量代表了貨幣的供給。貨幣數量是由中央銀行的政策決定的,它的增 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流動偏好的作用也可以影響到利息率的降低,但是,這種降低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為,當利息降低到一定水平時,人們就不肯儲蓄而保留現錢了。在圖形中,這種利息不能再低的一定點之右,被稱為流動性陷阱或凱恩斯陷阱。此時,無論貨幣數量如何增加,利息
率再不會下降。流動性偏好可以分為3種動機
1、交易動機。即為應付日常交易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這一貨幣
需求量主要 決定於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數量越大,所需貨幣數量越多。
2、謹慎動機。即為預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這一貨幣需求量主要決定於個人對意外事 件的看法,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同收入是密切相關的。
3、投機動機。即人們為抓住有利的購買生利資產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生利資產如債券等有價證券的 價格隨利率升降而向相反方向變化,因此,利率低,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大,利率
高,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小。這一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利率的高低。在利率極高時, 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等於零,而當利率極低時,投機動機引起的貨幣需求量將是無限的。也即是說,由於利息是人們在一定時期放棄手中貨幣流動性的報酬, 所以利率不能過低,否則人們寧願持有貨幣而不再儲蓄。這種情況被稱為“流動性偏好陷阱”。凱恩斯認為,資本邊際效率是遞減的,而利息率下降是有限的,當前者等於或低於後者時,資本家就不願進行投資,從而會造成投資不足,並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把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看作是使資本主義經濟經常處於小於充分就業均衡的3個基本心理因素之一。
相關科學研究
偏好偏好偏好
美國專家研究顯示:人類偏好決定物種生存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007年02月載文指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非同小可,他們的偏好在決定物種存活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最新研究顯示,生物的體色等外表的細微方面會決定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偏好。華盛頓大學保護生物學家戴維·斯托克斯和他的學生們研究了4本企鵝圖片集,以此推測出不同種企鵝的受歡迎程度。他們認為,圖片冊中企鵝的種類、數量和大小可能取決於圖書編輯的個人喜好,或是編輯推測中的購書者的喜好。
大多數企鵝
毛色黑白相間,深得人類喜愛的是帶有紅色、橙色和鮮黃色體毛的企鵝。最受歡迎的是帝企鵝和它們的同類國王企鵝,其次是帶冠企鵝、跳岩企鵝(又稱冠企鵝)和馬卡羅尼企鵝。最後是有著黃色眼睛還帶有一點藍色的阿德利企鵝。
斯托克斯對阿德利企鵝排名居末尾深感意外,因為阿德利企鵝可能是大眾最熟悉的企鵝種類了。
斯托克斯說,不同種類的企鵝非常相似,但體形略有不同,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最受人喜愛的企鵝種類是頭頸部帶有暖色體毛的一類。他將這種企鵝形象地比喻為身著禮服,胸前別著康乃馨的男士。和對其他動物的態度不同,人類對企鵝種類的偏好並非基於“是否可愛”的因素。
斯托克斯研究的這4本企鵝圖冊是過去10年間出版的,目標讀者是成年人。他認為,是否常見、群體是否龐大等因素並不是決定企鵝種類能否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他說:“這4本圖書中最受歡迎的企鵝種類相差無幾。這就說明,人類對動物的偏好是大致相同的。”顏色只是決定人類對其他物種偏好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體形和是否保持幼態,即像幼兒
般可愛的特徵,也起著關鍵作用。例如,大熊貓、斑馬等動物就廣受歡迎,而大多數昆蟲類和那些粘糊糊的軟體動物顯然就不那么幸運了。
斯托克斯說:“我們對其他生物的感覺的確存在很大差異,人類的偏好對物種是否能夠生存下去起到了重要作用。”兒童口味偏好具高度遺傳性據美國僑報報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兒童們喜歡吃肉和吃魚的飲食習慣是從父母那裡遺傳的,而對蔬菜和甜點的口味則更多的是通過後天培養的。
英國癌症研究會的研究人員說,這是第一次對人體攝入蛋白質食物所進行的研究,也是首次發現對於這種食物的口味偏好具有高度的遺傳性。
科學家們通過對比同卵雙胞胎
和異卵雙胞胎對食物的偏愛後發現,一些口味來自遺傳,而另一些口味則是後天形成的。
研究人員對103對年齡為4到5歲的同卵雙胞胎、111對同齡的異卵雙胞胎以及他們的父母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列出了77種不同種類食物的清單,然後讓雙胞胎的母親們告知她們的孩子對這些食物的喜愛程度。
同卵雙胞胎的基因完全相同,而異卵雙胞胎只有一半基因相同,因此對比他們對食物的偏愛就能顯示出哪些口味是遺傳的,哪些口味是受環境因素影響的。科學家們根據雙胞胎對食物偏愛的相似性而得出了口味具有遺傳性的結論。
孩子完全可能喜歡吃一種食物而不喜歡吃另一種食物,有的孩子由於不喜歡某些食物的味道或者習慣上很少吃某些食物,孩子的對各種食物的不同喜好,對食物的挑剔和拒食,嚴重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和發育的,被人們稱之為挑食和偏食
。
“均衡飲食”的原則告訴我們,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來源於各類食物中,要想讓孩子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就得讓孩子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行為很容易導致有些營養素的不足,嚴重時會出現營養缺乏病,影響生長發育。性格偏好不同理財人們所說的體系,是指在投資理財領域每個人經過長期的磨練和有意識的學習,逐步形成的投資理財方法。自己的體系,當然是和別人不同的體系。
投資理財為何需要一個體系?我想有一些投資理財經歷的朋友,無論做什麼投資,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最普遍的,可能就是茫然、無所適從,特別是在逆境中,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堅持、或是改變策略,因為他們沒有體系的支持和指導;除了茫然之外,沒有體系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如不注意控制風險、投資能力長期沒有進步等等。
沒有體系,往往不能成功,即使短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成功也多半會在不久的將來煙消雲散,最觸目驚心的例子往往發生在槓桿投資上——幾萬資產在短短數月變成上千萬,而很快又回到幾萬塊。
為什麼需要形成自己的體系,而不是找一個現成的學習一下?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風險偏好不同、理財目標不同、財務實力也不同……諸多的不同讓諸位難以去尋找一個完全不需要調整的體系,現學現用;即便找到了相對適合自己的體系,在運用的過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調整。
舉個例子,不同的投資者對波動的處理方式不同:相對長期的投資者可能更多地選擇以不變應萬變;而一些依靠波段判斷準確盈利的投資者更多地選擇迴避調整和不確定性;還有一些更加極端的投資者只看超短線的機會,完全不判斷市場趨勢。或許他們的選擇都沒有錯,僅僅因為他們有了適合自己的體系,依照自己形成的體系去進行投資理財。
如何形成自己的體系?其實這個過程也並非千篇一律。當然,理論學習、借鑑前人經驗教訓、實踐總結,這些都少不了。同時,各位也需要對這個過程的時間有充分的預估。
許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的體系、自己的策略,金融投資如此、經營實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