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是發生於心房內的、衝動頻率較房性心動過速更快的心律失常。當心房異位起搏點的頻率達250~350次/分,心房收縮快而協調為心房撲動。若頻率350次/分且不規則時,則為心房顫動。兩者均可有陣發性和慢性持續型兩種類型。本病是心內科門診常見的心律失常,多發生於風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壓等患者,也可發生於無器質性心臟病者(特發性房顫)。

基本信息

病因

心房撲動與顫動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見者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臟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壓性心臟病。其他還有縮窄性心包炎、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等。少數陣發性房顫找不到明顯病因,稱特發性房顫。近年來有人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傳導組織退行性變或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等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

1.病史、症狀臨床症狀取決於房撲、房顫發作的頻率、發作時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礎心臟病。輕者可無症狀或輕度心慌氣短,重者有明顯心功能不全、心絞痛表現。病史應注意詢問房撲、房顫發生的頻率和已經發生的時間,每次發作時藥物的套用,現在正套用的藥物,有無血栓栓塞史。2.體檢發現除原由基礎心臟病的臨床表現外,房撲者聽診心律可規整,亦可不規整(取決於心房與心室傳導比率),房顫時心臟聽診心律絕對不規則,心音強弱不等,脈搏次數明顯少於心搏數。需檢測血壓以排除高血壓,應觀察有無眼球突出和雙手細震顫以排除甲亢。

檢查

1.心電圖檢查心房顫動主要體徵是心律絕對不規則,心音強弱不等,患者脈搏次數顯著少於心搏數,稱為脈搏短絀。心房撲動時心律可規則或不規則、視心房與心室傳導比例而定,若規則地按比例傳導如3:1或6:1等。則心室律規則。(1)心房撲動①P波:消失、代以形態、間距及振幅絕對規則,呈鋸齒樣的心房撲動波(F波)。頻率每分鐘250~350次。②房室傳導:最常見的房室傳導比例為2:1,產生每分鐘150次左右快而規則的心室律,其次是4:1的房室傳導比例,形成每分鐘70~80次的心室率。有時房室傳導比例不恆定,引起不規則的心室律。③QRS波群形態:多與竇性心律相同,也可有心室內差異性傳導。(2)心房顫動①P波:消失,代以形態,間距及振幅均絕對不規則的心房顫動波(f波),頻率每分鐘350~600次;②QRS波群間距:絕對不規則,其形態和振幅可常有不等。2.輔助檢查心電圖除可以明確診斷外,還能了解房撲、房顫時心室率的快慢,對治療有指導意義,房撲者P波消失,代之以鋸齒樣的心房撲動波(F波),房室傳導比率可呈2:1、3:1或4:1,QRS呈室上性,房顫時P波消失,代之以形態、間距及振幅均絕對不規則的心房顫動波(f波),QRS間距絕對不規則。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對陣發性房撲、房顫的診斷有幫助,並能了解發作時最高和最低心室率。心臟超聲檢查除能發現心臟結構的變化外,還能了解心房內有無附壁血栓存在。

診斷

心電圖可以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當房撲,房顫合併室內傳導阻滯或衝動沿預激綜合徵旁道前傳時應與室速及室顫相鑑別。

併發症

房撲或房顫發生後還易引起房內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脫落可引起體循環動脈栓塞,臨床上以腦栓塞最為常見,常導致死亡或病殘。

治療

除對病因和誘因的治療外,重點是儘量減輕患者的症狀,減少和防止復發,預防血栓和栓塞的發生。減輕症狀是有效控制發作時的心室率,首選西地蘭稀釋後緩慢靜推,低血鉀和藥物中毒時禁用。亦可選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稀釋後緩慢靜推。慢性房撲或房顫時可口服地高辛,或胺碘酮,控制心室率在70~90次/分。預防房撲房顫復發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和方法,可試用胺碘酮、心律平等。預防血栓和栓塞可用腸溶阿司匹林,或華法令,但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