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

張桂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

張桂林,女,1955年10月出生,漢族,籍貫安徽蚌埠,法學博士,教授、博導。1973年4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留校工作。 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政治與行政學會副會長,全國政治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全國哲學與社會科學基金評審。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桂林,女,1955年10月出生,漢族,籍貫安徽蚌埠,法學博士、教授、博導。1973年4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留校工作。歷任政治與管理學系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現任中共中國政法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校長,兼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政治與行政學會副會長、全國政治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全國哲學與社會科學基金評審。

2014年9月9日,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受表彰代表,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參加會見。

主要貢獻

4年一次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於2014年7月結束,其中此次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共評選出452項成果,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400項。中國政法大學的教學成果《創建“即時共享 協同融合 學訓一體”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卓越法律人才》喜獲一等獎(完成人為黃進教授、張桂林教授、李樹忠教授、於志剛教授)。這一成果是中國政法大學為了適應培養“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國際化”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而創立的人才模式改革與實踐的高度總結與凝練。該成果明確提出並構建了完整的“法學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在法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理念創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實施效果突出,示範引領作用顯著,受到高校同仁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改革思路和創新舉措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法學同步實踐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內容是,以高校、法律實務部門等的深度“協同融合”為基礎,以司法實踐前沿的動態“即時同步”為平台,實現法學人才培養中優質教育資源的即時共享、法學人才培養職責的共同承擔,實現法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全程“學訓一體”,落實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的基本目標。該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實踐教學”在法學人才培養中的定位:它在人才培養中與“理論學習”的關係從傳統的“先後關係”躍升為“同步進行”關係,從一種學生“檢驗”理論知識的手段提升為人才培養的核心抓手,從人才培養的末端環節提升為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獲獎記錄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主持大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表彰了500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797名“全國模範教師”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教育部表彰了1998名“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授予1320項“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此前,教育部等還推選了10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桂林教授作為第七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的獲獎代表參加表彰大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代表中國政法大學領獎。這是中國政法大學建校以來,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張姓名人盤點(三)

盤點張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進仁
張金序
張煥芬
張懷成
張金滿
張華平
張海霖
張海蘭
張江垠
張健珍
張國齋
張國營
張健航
張華春
張建樞
張建人
張漢民
張鴻義
張國櫸
張建可
張國芬
張鴻修
張建福
張桂偉
張桂寧
張堅志
張貴軒
張貴勤
張貴君
張甲生
張廣田
張廣仁
張光遠
張光淵
張光炎
張光恕
張光曙
張光樞
張光儒
張家塤
張光倫
張宏祥
張家拓
張琦嵐
張其義
張其威
張岐宣
張丕興
張鵬順
張鴻鳴
張培信
張培善
張培華
張能芳
張能德
張能成
張南若
張乃強
張乃焯
張木生
張銘瑜
張家錕
張加延
張繼桓
張鴻劍
張濟生
張民夫
張夢昌
張宏名
張梅兮
張季平
張蠻慶
張季階
張錄易
張隆山
張龍生
張龍卿
張林龍
張林國
張了應
張良生
張紀新
張聯社
張紀淮
張 吉
張連明
張連琨
張利真
張恆才
張慧徠
張立秋
張立年
張立漢
張立功
張力寧
張理端
張寒龍
張蘭橋
張魁武
張揆一
張奎元
張惠生
張克寧
張克從
張可村
張康侯
張康德
張開錫
張開邦
張駿發
張俊達
張聚振
張舉賢
張靜智
張靜琴
張惠勤
張會庭
張敬誠
張景遠
張輝先
張景山
張煥喜
張景國
張宏智
張晉康
張進之
張禮華
張景宏
張連仲
張金嶺
張衡武
張金榮
張敬煒
張光海
張景星
張濟民
張金廷
張明啟
張慧琴
張明光
張明富
張國盛
張惠忠
張涵慶
張紅武
張良奇
張連生
張鴻文
張家泉
張克勤
張汗承
張明林
張金麟[院士]
張建綱
張宏裕
張繼成
張利民
張宏達
張國楨
張鴻志
張國森
張鴻飛
張國良
張國俊
張國洪
張國棟
張洪義
張桂林
張建平
張光明
張洪波
張培正
張鳴華
張建中
張家勛
張國權[演員]
張建勛[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張海濤[女足教練]
張美君
張國偉
張茂華
張景德
張煥喬
張金波[教師]
張建民
張立新
張國成
張廣學
張靜江
張國柱
張國榮
張光斗
張履謙
張國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