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土黃芪

廣西土黃芪

廣西土黃芪(Nogra guangxiensis Wei),豆科植物。產廣西(天峨、蒙山)、雲南東南部。生於山地路旁草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天峨。

基本信息

簡介

攀援草質藤本,全體疏被粗長毛。葉具單小葉;葉柄長1.5-3.5厘米;小葉紙質,兩面粗糙,狹長圓形或長披針形,長12-19厘米,寬2.3-3厘米,先端漸尖或鈍,基部圓或微心形,邊緣略背卷;中脈粗壯,上面凸起,下面高隆起,側脈9-15對,兩而凸起,以50-60度角伸出,小脈網狀,兩面微凸;小葉柄長3-4毫米;小托葉鑽狀,與小葉柄近等長。總狀花序腋生,長5-15厘米;不分枝或具1-2分枝;花具梗,單生或成對著生;苞片小,早落;小苞片2,卵狀披針形;花萼長約7毫米,5裂;裂齒狹披針形,上面2齒與萼管等長,下面3齒稍長於萼管;花冠淡黃色,旗瓣闊橢圓形,長約10.5毫米,寬約8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具2內彎的短耳,瓣柄長約2毫米;冀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9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鈍或圓,基部具尖長耳垂。瓣柄長約3毫米;龍骨瓣鐮形,長約8毫米,寬約2.5毫米,背部彎拱且多少合生,先端略尖,基部無耳,瓣柄長約4毫米;花葯寬長圓形,長約0.5毫米,背著;子房狹長圓形,稍扁,被粗長毛。花柱微彎,柱頭小,頭狀。莢果狹長圓形或線形,壓扁,長4.5-5厘米,寬5-6毫米,基部圓,先端具一長2-3毫米的尖喙,被疏長粗毛;種子6-8顆,圓形,長和寬約3毫米,黑褐色,光亮,具種阜。花期8月。
廣西(天峨、蒙山)、雲南東南部。生於山地路旁草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天峨。

生長環境

典型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喜冷高燥和光照充足、忌水撈和土壤黏重板結的深根植物,耐旱、耐寒,適宜生態環境為海拔800~1500米的高原草地、林緣、山地;年太陽總輻射每平方厘米110~140千焦,以每平方厘米130千焦最佳;年均氣溫-3~80C,最好2~40C;≥100C積溫為-400C和380C;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土地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多,透水力強的砂質壤土,pH中性後微鹼性,草原栗鈣土或黃沙土均可。
黃芪種子吸水膨脹後,當地溫達到60C即開始發芽,以20~250C發芽最快。生產上多在春季地溫5~80C時播種,播後10~15天就可出苗。也可於夏季地溫在20~250C時播種,播後僅需5~7天就可出苗。當幼苗出土後,根系吸收能力差,入土較淺,怕乾旱,尤其旱風、高溫和強光。小苗五出複葉出現以後,根瘤形成,吸收根顯著增多。根系的水分、養分供應能力增強,葉面積擴大,光合作用增強,幼苗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從播種到開花前均為幼苗生長期。
多年生宿存的黃芪根每年地溫5~80C時開始萌芽,100C以上陸續出土返青,並迅速生長,約30天即可達到正常株高,其後生長速度有減緩下來。一年生黃芪僅生有一個莖,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莖數相應增加,可多達10~20個。因此,生長多年的黃芪多呈叢生狀態。黃芪莖較粗狀,具棱槽,多分枝,常委綠色。

豆科·菜豆族·大豆亞族植物

大豆亞族(Subtrib. Glycininae Benth.) ,豆科、菜豆族的一個族,世界16屬,除1屬外,均產東半球。中國有9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